第三百七十三章 再中
恩科试殿试转眼就到了第三天。
经过前两日的震撼,今天满殿的官员明显都老实了很多。
既没有嘴硬的,也没有嘴欠的。
因此等到宋木兰随着其他考生一起参加刑名科的考试时,大家也就是象征性的恭维了宋孝廉一番。
刑名科考试本来要考验尸。
被苏怀否了。
苏怀表面上给的理由是“恐惊圣驾”。
他这个理由看似无可辩驳,其实要是仔细一想就知道站不住脚,沈还山又不像别的皇帝,自幼长于宫闱,他是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什么样的死人他没见过,还能被尸体吓到么?
其实不过就是叶清岚私下里拜托过他,让他不要考验尸而已。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宋木兰。
倒不是因为宋木兰不擅长验尸,相反,宋木兰验尸的本事绝对是加分项。
叶清岚是为了保护宋木兰的名声。
验尸这项本事,毕竟和杨巧那种手艺不同。
时人虽重生死,但更怕死人,更认为接近尸体是十分晦气的事。对于男子仵作尚且退避三舍,何况女子?
这个东西无关性别,是整个社会对这个职业的偏见。
相较于男女之别更加的难以逾越。
她不想让宋木兰承受过多的压力,哪怕知道她并不在意。
所以刑名科考试主要还是文考。
考题分别为当朝法典和案例判析以及勘验尸伤。
当然,所谓“勘验尸伤”,也就由现场勘验改为口头出题。
相较于众目睽睽之下翻看尸身,这种形式不会为人抵触,顶多可以说一句家学渊源。
参加这场考试的,多为各府的刑名师爷,对于朝廷法典和案例判析都有独到见解,这两项上,宋木兰没有什么优势。
果然,答题过后,也是伯仲难分,并不显得十分出众。
要是以往,这时候就要有人跳出来说酸话了。
不过经过前两日的“荼毒”,众人显然都清楚了什么叫“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轻易下结论”,不然被打脸都不能喊疼。
而且即便宋木兰这一场发挥失利又怎么样?
且不说经过前几场,已经充分证实了叶清岚的观点,众人也基本上接受了将来会与女子同殿为臣的未来。
就说宋木兰,能走到这一步本身也是很出色的了。
别忘了,其余人都是经年的刑名师爷,是有充分的实战经验的。
而宋木兰只不过是教养于闺阁之中的娇小姐,即便宋家家学渊源,她可能自幼接触,但是能对律法条文如数家珍,能将案情分析面面俱到,那也绝对是博闻强识不容小觑的了。
看到现在,若是还以男女之别说事,那就纯粹是蠢了。
接下来,进入勘验题。
考官出题:“一女子被发现悬挂于梁上,颈部有索沟。家属称其为自缢,但经仵作查看发现索沟呈水平环绕,且舌骨骨折。问,此案应判断为自缢还是他勒?”
这题是十分基础的勘验题。
刑名师爷们即便不懂验尸,也都知道,这种情况应当判断为“他勒”。
就是死者是被人勒死而非自缢。
但让他们说出具体原因,那就说不清了。
毕竟仵作乃贱役,相对来说,刑名师爷还是比较体面的行业,他们能从日常处理的案件当中总结一些经验,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只有宋木兰,答:“死者若为自缢,索沟呈‘八字不交’,舌骨多无骨折,他勒则索沟水平环绕,舌骨、会厌软骨易因外力压迫而骨折。但这也仅是初步结论,具体还需结合现场以及尸身状况详细勘验。”
她答题过后,高下立见。
旁观人等,包括主考官竟然没人觉得意外,反而心里都有一种“果然”的感觉,随后就是尘埃落定的踏实。
就连沈还山都悄悄跟沈渊咬耳朵:“姣姣这些朋友,真是个个不简单。”
沈渊就说了一句:“人以群分。”
像孙葵芳之流,交的朋友不过就是一些趋炎谄媚口舌生非的小女子。
而能跟叶清岚玩儿到一起的,必定都是心胸豁达身有长材的女巾帼,就如,苏念真。
接下来又考了几个关于尸身腐败程度推测死亡时间的,以及根据致命伤推断凶器的。
几轮答题下来,有人捉襟见肘,有人相形见绌。
只有宋木兰,始终有理有据有条不紊。
任谁,即便再是不赞同女子为官,此时也不得不说上一句,不愧是宋慈之后,宋家小姐,着实不堕先祖威名。
饶是一向冷淡的宋孝廉,望着站立殿中风姿卓著侃侃而谈的女儿,也不禁红了眼眶。
因为他今日,在女儿身上看到了一种光彩。
那是以往不从在她身上见过的,一种源于专业的自信自傲。
他曾无数次迷茫过,自小纵着女儿的兴趣是对还是错,尤其是夫人忧心女儿的未来与他争吵,埋怨他偷偷带着女儿去验尸的时候。
可如今,看着整个人焕发出无限生机和自信的女儿,她是那样耀眼,那样让人心生骄傲。
他也终于可以说一句,他没错。
若是遵循守旧,压抑着她的天性,他相信她也能成长为出色的贵女,将来也会是出色的当家主母。
但她一生之中不会有今日这样的快乐和成就感。
也难有这样的高光时刻。
主考的高声唱和自耳边传来——刑名科,宋木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