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长不大的肥猫

第510章 雪中送炭

第510章 雪中送炭

人各有所长,不同的位置需要的是不同的人。

就如同北方和西域之地,需要的能够统帅轻骑、纵横无敌的战将。

而东南之地的局势,需要什么样的人?

不是能打的人。

是擅于纵横捭阖、心狠手黑的人。

就那些部落族人的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

但凡能够找的到敌人,就能赢。

可最难的,恰恰也是找到敌人。

对于孙权的到来,刘范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终于化解了自己最为担心的人口问题。

孙权痛快的将五十万人口直接交割给了刘范,没有任何犹豫和不甘。

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他与刘范的交易,而是田泽的命令。

对于田泽的命令,他会毫不犹豫的贯彻到底,哪怕是对付孙策,他也不会皱眉头。

因为他太清楚权力是怎么一回事,太清楚当下是什么局面了。

孙权在接到田泽建议其南下的命令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田泽的全部事迹再度拜读了一遍,揣度这位陛下是个什么性子的人。

虽然曾经作为敌人,他也没少研究,但是终究在方向上有所偏差,不够全面。

而经过他深切的研究和琢磨,最终确定了一件事。

这是个可以效忠的雄主,一个不会让自己人吃亏的人,一个擅于做大蛋糕且不吝惜分蛋糕的人。

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的效忠。

想陛下之所想、急陛下之所急。

自己的一切都瞒不过陛下的眼睛,所有失去的,都会被陛下记在心里,最后会以另一种形式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反馈回来。

所以孙权对于刘范这么明面上的竞争对手,毫无敌视之意,态度友好至极。

哪怕刘范心中有些提防,他也不以为意。甚至巴不得刘范针对他,因为越是这样,他会得到的越多。

但刘范也不是蠢货,虽然没有孙权一般长于政治,但在麾下谋士的分析建议下,还是保持了冷静。

两个竞争对手保持了表面上的和谐,但暗地里的较劲却分毫不停。

二人比的是谁能够尽快的抢占人口和地盘,但是却也保持了一定的默契,只要发现了对方的人马,立刻调头,绝不产生冲突。

刘范在人口和兵力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有着先发优势,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有着田泽的天赋加持。

按说应该处于绝对的优势,碾压孙权。

但是不得不承认,孙权的优秀,超乎了他们所有人的想象。

带着八十万人口,孙权并没有急着和刘范抢地盘,而是先就近安定了下来。

其实此次前来江东世家只给孙权凑出了两万战卒和八十万人口,这已经是他们目前能够拿出来的极限,也是孙策能够容忍的极限。

这八十万之中,大部分都是黑户,根本不在孙策的户口簿上,所以他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给刘范交割的五十万百姓是从哪来的呢?

自然是孙权忽悠来的。

人无完人,就像是兵仙韩信,虚空爆兵、统帅无上限,但是却不会白手起家。

同样,孙权也不擅长打天下,但却懂得如何在有一定本钱的情况下扩大资产。

在来的过程中,他带着两万战卒,并没有急着赶路,而是顺道先拜访了士燮。这个历史上比公孙度还能熬、与世无争的交州土皇帝。

这两年刘备和孙策都没少打他主意。

毕竟人口就是一切,交州的人口虽然不算太多,但也有个三百万左右,是一块肥肉。

只是交州的气候和地形,以及当地复杂的情况,使得他们难以轻易吞下。

士燮兄弟三人雄踞南疆过半之地,根基深厚,但却并不是一个自大的蠢人。

长于儒道的心思通透,很能看的清局势。

因此对于孙策和刘备,他的态度不卑不亢。

该送的礼、该表达的善意一点不少,但想要交州,抱歉没可能。

这天下最终会归于谁,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能看的清楚。

他何必要放着大好的前途不要,跟着两个注定失败的家伙混。

但是孙权来了,带着田泽的信来了。

虽然信上并没有提及对于孙权的支持,内容也很简单,只是单纯的点了一下孙策,提了一嘴孙权。

这就够了。

对于孙权而言,此行最大的收获,一个是世家豪强的支持,另一个就是这封信。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封信,才有了那么多世家豪强的支持。

孙权多聪明啊!在政治方面可谓是敏锐到了极致。

这封信在他手上就如同圣旨一般,比孙策的话都好使。

士燮如

今看似稳坐钓鱼台,实际上却是颇为尴尬。

大局已定,你再投靠,这份投靠价值必将大打折扣,只是可有可无罢了。

交州必然是要从士家手中收走的,对于这一点,士燮自己也毫无怀疑。

胳膊拧不过大腿,并州、凉州、益州,哪个收拾起来比交州简单?最后不还是被弄得明明白白。

在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田泽面前,他们士家绝无可能再在交州待着。

可离开后又何去何从呢?

士燮不是自大之人,他知道自己一家只是中庸之辈,根本无法和天下诸侯相比,所以一直老老实实的待着,不招惹是非。

他不够资格获得和刘范等人一样的待遇,也没有本事在强者如云的中原世家中杀出重围,而且是在客场作战的情况下。

孙权正是牢牢的抓住了这一点。

士燮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他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跟着自己一起在东南一带做大做强,作为原始股东,自己必然亏待不了你。

画饼这种东西对于孙权而言完全是信手拈来。况且这个饼很容易就能实现,只不过是刚好他现在缺一笔起家的资金而已。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士燮已经错过了一次了,难道还会再错过这最后的一次机会吗?

至于为什么选择孙权而不是自己单干。

因为孙权有那一封信,而他没有,就这么简单。

规则永远是由强者制定的。

没有田泽的准允,士燮如何敢走出去?

没有田泽的支持,士燮拿什么走出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