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夜里暗暗一度抹泪
“嗐,啥烟也得人抽不是,您老再来一根?”
钱度当然不会顺着接茬,哪怕话里没坑,他也不接。
老头儿上下打量了他几眼,嘴里叼根,右耳朵再卡一根。
嗒~
“呼~爷们儿打哪儿来的?”
“东城六四胡同十七号院儿。”
“谁问你住哪儿了,哪个学校毕业的。”
老头儿撇了下嘴,不过看钱度的眼神儿又有点不一样了,六四胡同那地界紧挨着史家胡同,关键是独门独院的居多。
以他这么多年练出来的火眼金睛来看,这小子从模样和气质上就不是穷人家能养出来的。
可家里要有关系,去哪儿不好,能来工商联。
这地儿可是出了名的晋升慢,是升迁无望的养老圣地。
钱度叼嘴里也陪了一根,反正也没人规定门口不能抽烟,应道:“我是北大经济系八三届毕业生,钱度,您叫我小钱就成。”
“北大?那你怎么分这儿了。”
“都是为人民服务嘛,那什么大爷,我这去哪个办公室报到?”
老头儿指着门口,道:“先在这儿等着,待会档案室的王科长过来,我指给你。”
话落的功夫,又有四名年轻人停在了门口。
从身上那股朝气蓬勃的劲头就能看出来,绝对是刚出校园的大学生。
“你好同学,请问你也是过来报道的?”
钱度笑道:“对,不出意外的话,大家以后就是同事了。”
“你好你好,我叫于丽丽,毕业于地质大学...”于丽丽热情的伸手作自我介绍。
有种一群新手出新手村偶遇的既视感,从碰面再到熟悉,下意识的选择了扎堆抱团。
两女两男,除了于丽丽以外,另一个女孩儿叫朱婷,俩男生一个叫李询,一个叫陈高远。
颜值都中规中矩,关键是脸上那一直存在的阳光劲儿很容易感染人。
工商联主办公楼是一栋三层楼房,左侧有一溜平房,前面是自行车亭,办公楼右侧是一排二层楼房。
五号人身着正装站在门口,墙上竖着工商联的牌子,最上面是红色的果徽。
正值八点上班时间,毫无疑问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王建交骑着二八大杠,大老远就看见门口站着几个年轻人,眼珠子一动,不由放慢了速度。
铃铃铃~
门卫老头儿头也不抬,道:“人来了,嘴巴都甜点儿。”
几人面面相觑,嘴再甜也得知道这人叫什么,什么职务不是,很明显老头儿这话就是冲最先来的钱度说的。
王建交停在门口改步行,带着眼镜,腰杆倍儿直溜,脸色平淡。
钱度主动上前,道:“王科长您好,我们是来入职报到的。”
“哦,报到的...叫什么名字?”
“钱度。”
王建交扫过身后四人,李询带头机灵的麻溜上前打招呼。
“行了,跟我进来吧...葛大爷早啊您?”
“王科长早...”
等王建交把自行车停好,才带着钱度一行人进办公楼。
正门进去,正对着的就是左右两道楼梯,一行人噔噔噔上二楼,左拐至最里面的办公室。
王建交进屋拿出几份表,道:“先把你们的介绍信和个人档案袋给我,再把这一式两份的表填了。”
一份个人信息登记表,几人掏出笔写的功夫,王建交把他们的介绍信挨个看了一遍。
登记表填好,检查完,又带到楼梯口第二间办公室。
砰砰砰先敲了三下,王建交才推门。
“孙姐,忙着呢?入职的新人我给你带来了。”
“进来吧。”
钱度进屋看向办公桌里起身的女人,记忆里,刚才在门口的确有这人的印象,当时俩人还对视了一眼。
哪怕知道自己是新来的,做完登记后会找过来,可人家也没有在门口多说一句。
甚至连门卫那老头儿也没逾越,而是先按着组织程序,让他们等王建交。
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情,如果不是那两支烟的交情,可能老头儿也不会特意哼一声。
孙芳起身迎过来,笑道:“刚才在门口就看见你们了,不错不错,还是年轻人有朝气。”
“谁说不是呢,看到他们,我又想起了我刚毕业那会儿,可惜了,岁月不饶人,现在一转眼都成中年大叔了。”
王建交搭
着茬,继而摆手道:“这是主管人事的孙芳孙处长,你们接下来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期满才能转正,还不快打招呼。”
“孙处(孙处长)!”
“那什么,孙姐你先忙,我就不打扰了。”
等王建交离开,孙芳看着他们笑道:“既然来了这里,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我是人事的副处长孙芳,李处长主要工作在统战那边,所以这里人事上主要由我负责。”
“咱们工商联呢,虽然比不上中组和财正、民政那些部门,不过胜在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你们这几天先熟悉熟悉工作环境,认识一下单位里的老人。”
孙芳又坐回办公桌里,拿出一份时间表递给几人。
“这是上下班时间表,实习期间最好不要迟到,也不要早退。”
工商联内设有四个大部门,一是办公室文职,里面包含机关文秘,文件打印收发,档案管理,财务,人事,后勤服务等等。
二是会员部,负责发展和管理行业商会,会员数据管理和做好工商界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推荐工作,还有做好民企私企的思想工作。
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做好联系国内各省友好商会的联系工作。
三是经济联络部,主要工作就是展开经济服务活动,给企业提供信息,融资,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反映诉求,提供指导帮助。
除了本地和国内的商会,还要对接港商。
四是宣传调研部,简单形容就是调查研究,协调,指导各行业商会的工作,组织工商联界为协正提供会议的大会发言和提案。
孙芳不厌其烦的解释清楚,又掀开王建交送过来的几人的资料。
一一看过再合上,看向他们:“实习期是一年,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几人用余光来回打量,最后还是于丽丽先站出来,道:“孙副处长,我在校期间在校内的杂志期刊发表过文章,我想做一些文秘类的工作。”
李询见有人开口,第二个笑呵呵的跟道:“孙处长,我想去经济联络部锻炼一下...”
四个部门,孙芳没有直接安排,而是问他们的想法。
最后钱度和邮电大学毕业的朱婷去了办公室,于丽丽反而去了会员部。
这姑娘脸色有些不岔,她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现在猛然想起来,王科长称呼孙芳是孙姐,给他们介绍的时候是孙处长。
孙芳对自己的称呼却是孙副处长,后面加了个副字,毕竟上面还有位挂职的处长。
可她还真老实巴交的喊副处,于丽丽不由有些懊恼,平常挺聪明的,怎么这时候脑子笨起来了,相比较李询的眼力劲儿就高了不少。
钱度可没有那么多心思算计这些,他可能运气不错,自动进了办公室。
从屋里出来,噔噔噔下一楼,右拐第一间大号办公室。
钱度在这里又认识了副科王姨,科员刘姐,张婶儿,许哥,第一天能记住名字不喊错,对新人来说可能都是个重大考验。
工商联的主要工作内容,除了加强和改进,民营经济人士的思想工作,还要发展商会组织,促进和帮助他们健康发展。
听起来是个很繁忙的部门,可钱度一上午除了打招呼,倒倒垃圾,净听几个老婶子聊家长里短了。
他的工位在后门墙根,原先桌子上堆着全是文件和洗脸盆,人往那儿一坐,门缝儿里有一股股小风往里吹,这要是冬天谁受得住。
原先一直空着,办公桌正对面是朱婷,这姑娘也是京城人,说话很和善,可话里话外总有种疏远,甚至是居高临下的感觉。
王慧娟王姨是个健谈的人,吆喝着钱度给空暖壶打水,回来又热情道:“小钱啊,听你口音是京城本地人吧,结婚了没?”
钱度可不会喊什么副科长科长,直接笑道:“王姨,我已经有对象了,也是今年刚毕业。”
一旁的张婶儿面露可惜,追问道:“也是北大毕业的?”
“不是,在外语学院。”
“哎呦,那也不错啊,那个小钱,我这边还有一包垃圾,麻烦你帮我扔一下...”
钱度乐呵呵的又跑了一趟,老婶子毕竟岁数大了,做为年轻人的确得体谅体谅。
他们刚进单位的实习生,实习期的工资是四十七块五,如果以北大毕业生的身份分配去外地市县里,隔年不仅能转正,甚至能直接转科员。
可在京城就不一样了,次年转正后是办事员,月工资五十六块钱。
按流程
,再过一年才能成为科员,工资涨到八十六块钱。
张兰张婶儿在一旁直唏嘘感叹:“还是你们这两年的毕业生幸运,赶上好时候了,实习期就能有四十七块五的工资,我们那会儿,转正也才四十七块钱,你们啊,就感谢...”
八五年工改,由以级别定工资的职务等级工资制,转到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分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部分。
钱度是实习生,除了这四十七块五,够他一两顿饭钱可拿外,其他的就甭想了。
不过办公室那个叫许军的许哥,前两年刚过来的老人,很善意的告诉钱度。
新人转正后,拿他自己为例,之前的标准工资为行政二十一级六十二块钱,加上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将近各五元,就是七十二块钱。
新定的科员职务最低等级工资是二十四元,加基础工资四十元后为六十四元。
由于现行工资高于职务最低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所以近套入职务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的标准为七十六块钱。
又因为自八四年参加工作,表现较好,套级后只增加四元,不足一个新级差,所以还可以更高一级。
所以这家伙每个月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能到手九十多块钱。
对上钱度这个新人,表情甭提多眉飞色舞了。
入职第二年就碰上了这种好事,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区别。
不过钱度的表情就没那么兴奋了,许军只好勉励道:“你小子才来,又是名校毕业,跟着我稳扎稳打,迟早是这个数儿。”
钱度看了他一眼,怪不得这么热情呢,合着是打算拉拢自己当小弟。
虽然他是小萌新,可也清楚每个系统内部,领导班子底下都有内部矛盾。
平常的办公室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话里话外都是暗潮流动,许军待了三年,不可能没有站队。
钱度可不想‘加官进爵’,说穿了,自己就是服从分配,毕竟好不容易毕业,上辈子够不着,这辈子想体验体验办公室的工作生活。
如果不想进步,只是图一份工作,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单位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不内耗,不纠结,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踏踏实实拿那份工资就行。
让钱度感到最欣慰的是,上下班时间是上午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一点到五点半就能收拾东西回家。
周日休息,平常加班对于他们这个地方来说是不可能的,除非遇上大型会议活动,不然闲的一批。
上午领了两套价格中等的西装,因为他们对接的都是企业单位,所以也就出现了早晨傻眼的那一幕。
所有在职人员身着的都是西式西装,中山装领导穿穿还行,钱度这一身儿中山装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多少有点老气了。
除了两套西装,还有水杯,饭盒,肥皂,毛巾、钢笔,笔记本乱七八糟一顿领。
中午,今天特意叮嘱过高锋不用过来,钱度在单位食堂对付了一顿。
像王姨这种结了婚的赶着回家做饭,没结婚谈了恋爱的也是出去下馆子,多是单身狗在食堂省钱。
钱度和早上的于丽丽他们下意识凑了一桌,单位食堂不大,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
“这食堂的伙食还算不错,主食有六种,菜类更是多到九种,味道也跟大学食堂的差不多。”
李询看了于丽丽一眼,道:“咱们来这里,又不是奔着这几口饭的。”
这厮说着,左右张望了下,声音低了低,“我跟你们说,既然来了工商联,就得想办法谋出路,我可是跟我们学校以前的老学长打听过了,这地儿...”
“是所有系统里晋升最慢的,没有之一!难道你们真想一辈子当个科员,或者临了升个科长?”
按以前的说法,十三级以上,才算高干!
于丽丽咬着筷子看了眼朱婷和陈高远,又看向钱度。
发现他们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不由道:“科员科长不好吗?一个月的工资也有一百多块钱了吧?”
“......”
李询熄了说话的心思,于丽丽脑子太直,不足与谋。
朱婷一看就不简单,和那个钱度都是京城人,有什么来路还得再观望观望,反之晋省的陈高远倒是可以先探探底。
饭桌上并没有因为第一个话题冷下来,他们都是新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刚开始恰恰是最需要团结的时候。
李
询也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就刻意亲近谁疏远谁。
在工商联虽然升迁慢,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如果够机灵,运气足够好,这就是机缘!
“高远,你们学校有没有受到过天昂鸟服装公司的捐赠,修建篮球场体育场什么的?”
陈高远看了李询一眼,道:“有这个消息,不过好像得排到明后两年,这家公司的老板每年都会捐,矿大排的比较靠后。”
李询点了点头,继而又道:“这家公司的老板叫林一达,传闻身价已经到了千万级别,乖乖,这可是千万,前阵子报纸上报道在工商联又担任了会长职务,咱们要是...”
钱度在一旁听着他们侃侃而谈,差点没噎着。
他也没想到自己转头就能来这里,现在冷不丁看,大会上见了面,没准还得给林一达搬凳子,递演讲稿。
前两天他还去工业部见过刘部,原话是自己这全当是锻炼了。
按照正常情况,他在工商联当个副主席都没问题,可谁让自己刚刚大学毕业呢,而且年龄尚浅。
说白了,他这个情况,只能按照正常程序走,没有一毕业就成副主席的说法。
工商联在会长这个职务上面,还有执委会,其中秘书长一位,主席一位,副主席现在就有十五位。
前者是由工部副主任,或者正协副主席兼任,后者却有十五位之多,多是业界各行企业老板担任。
抛开年龄和毕业生的身份,如果按生意体量来算,钱度的确是够格的。
工商联,妇联文联和统战,这几个地方虽然都是行正单位,可正如张慧之前说过的,是d群性质的。
钱度觉着这里恰恰符合自己的要求,工作清闲,里面的人一个个说话又好听,还旱涝保收。
这工作放后世,不知道能羡慕死多少打工一族。
下午一点上班前,钱度在办公室泡了杯茶,心里掂量着回头得带点好茶叶过来,毕竟亏待谁也不能亏待自己。
李询从门口经过,扬了扬手里的垃圾桶,“老钱,你怎么还喝上茶了,赶紧打扫打扫卫生,给同事留个好印象!”
说完这厮就走了,钱度四下看了看,地面比他这张脸还干净,打扫个锤子。
而且这家伙是不是有点机灵过头了,就算是想表现,也得当着大家伙的面表现吧,现在悄摸摸干了,那不白打扫了?
朱婷在对面看了一眼钱度,发现他仍就不为所动,老神在在的喝茶,不由高看了一眼。
下午照常上班,依旧是家长里短听着唠嗑。
有个文件什么的,钱度和朱婷来回跑跑,大部分时间就是坐着喝茶看报纸,晃个神的功夫,五点半下班时间就到了。
“这特么的也太舒服了!”
钱度抱着自己领的东西,一个个笑着告别,到门口又朝门卫葛大爷发了支烟。
大爷却拦住他,低声道:“爷们儿,大家都是京城人,我看你人也不错,悄悄提点你一句,回头把这烟换了,那有一来单位想表现就发中华烟的,听大爷一句劝,这烟也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回头换成大前门,撑死双红喜,小熊猫什么的,别瞎花这冤枉钱。”
钱度大为感动,还是有好人的嘛,就这句话,一般情况下不是本家侄子亲戚什么的,旁人根本不会好心点出来。
把整包烟塞他手上,钱度笑道:“成,回头我就换,这烟拆开除了您抽还没人动过呢,您笑纳。”
看着钱度走远,葛大爷满意的掂了掂手里的烟盒。
“这小子...是个有眼力见的!”
拐了两个街道,找了个公共电话让高锋过来接自己。
这家伙见面的时候闷闷不乐的,问也不说,钱度就没怎么在意。
无非是小两口闹矛盾芸芸的,都处到现在了,还能分手不成。
先回家里,韩子童去了老丈母娘刘文娟的新华出版社工作,看样子今晚又过不来了。
钱度正打算过去蹭顿饭,景乐穿着白衬衫,的确良的黑长裤,踩着黑皮鞋冒了进来。
“呦,这是哪位局长大驾光临?”
景乐白了他一眼,道:“少贫,吃了没,没吃去我家吃几口去。”
“别了吧,我去我老丈人家对付一口就行了。”
“给你能的,我爸妈让我来叫你的,饭都快做好了,走吧...”
景乐毕业顺利进了税务局,这行当放古代叫户曹司或者仓曹司,什么时候都是份吃香的工作。
景父景母知道后,那叫个开心,夜里暗暗一度抹泪。
老景家总算是出来个吃官粮的了,而且单位还这么好。
“第一天上班,感觉怎么样?”
景乐笑道:“还行,就是琐事有点多,需要打交道的人也多,反正没大学来的轻松。”
钱度背着手:“事儿多好啊,锻炼人,不像我,明儿还得带本书过去,不然能无聊死。”
高峰也跟了过去,刚跨进垂花门,满院飘香,饭桌直接摆在了院子里。
景父见着钱度跟见了什么似的,热情似火,大杂院的邻居在旁边眼巴巴瞅着。
饶是钱度脸皮练到家了,这阵仗也有点受不住。
景父见情况,一开口乌泱泱全散了。
毕竟老景家儿子出息了,祖坟冒青烟都冒到这种程度了,以后保不齐就是个局长厅长什么的,总有求到人家的时候,现在说话倍儿好使。
跟高考后的那顿饭一样,景父把他大哥,妹妹妹夫两家也喊了过来做陪。
毕竟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儿子能进税务局,尤其是京城这地儿,是父母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
钱度举起酒杯,也不来那些虚头巴脑的,俩人高中就是同桌,这么多年下来了,说多了反而虚。
一切都在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