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琐事、要事
我找个时间去了一趟太后之前的住所,果然在床下看到小露他们说的隐秘机关,里面确实是一个密道,在地下室门口就有几张蜘蛛网,地面上也是厚厚的灰尘。
显然,短时间,至少半年来没有人进去过。
太后之前还说想要让我把她放出宫生活,开玩笑?我会答应?
倒不是我对她有什么非分之想,就只是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当朝太后。
她要是出去与某个男人“真心相爱”,那成什么样?
恐怕那个男人会说:“哈哈!我和先皇睡的都是同一个女人,当今皇帝见了我,也得喊我一声‘伯父’。”
这是关于皇家的颜面,这样的事我是不会同意的,除非她死了,或者假死。
不过她好像不接受假死这一个计划,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难不成是真死?以她的性子,也不是不可能!
……
我继续关押不到四分之一的官员,其他人则是放回家,继续各司其职。
晚上,我颁布了自己意义上的第二道圣旨,要在二月中旬提前诞生新的状元。
计划在十一月中旬,十二月中旬,一月中旬、二月中旬分别举行县试、郡试、州试、会试。
我其实是想一个月就完成人才选拔的过程,可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消息传遍整个伊国,最快需要十天,然后由地方官员商讨出题,而学子们也需要时间准备,一些离县城远的需要两三天的路程,州城和京城就更远了。
其实我也知道,即便是这样选出来的人,也不见得有多优秀。
甚至是徇私舞弊。
但哪怕是在屎里找金,我也得扒拉扒拉,不求有多颗“金子”,一颗也行啊!
再说,年轻的总比老奸巨猾,久经官场的老官员们好对付,他们还可以改正。
我还规定,州试、和京城的科考是由两处地方机遇资金补助,考生原户籍县,以及要考试的州城和京城负责。
要求出的钱不多,半贯钱到二两,由地方考虑自身情况后选择补助钱财的数额。
我不认为地方上出不了钱,他们一年能贪多少我不知道,但绝对不少。
真遇到不出钱的地方官员,那就只能先委屈那些学子,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或者克服一下。
我要那么多学子干什么?自然是为了换掉那些不作为的底层官员,我巴不得他们不给学子钱财,之后直接可以先用这罪名罢免他们。
……
在六部之中,户部的情况可谓是最为糟糕的。
原本应该有众多官员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事务,但如今却只剩下区区四人还能保住他们原来的官职。
而其他的官员,则全都被关押在天牢之中,接受审讯。
国库空空如也,这显然是这些官员失职所致。他们对于国家的财政管理不善,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罪责自然是难逃的。
若非担心户部因此无法正常运转,我恐怕连这仅存的四人都不会启用。
至于那些尚未被释放的官员,若他们无法立下重大功劳来弥补自己的过错,那么他们的三族恐怕都要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了。
六部尚书全部罢免,礼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暂时由宁博、谦贤担任。我手下的文官太少了,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北陵国的程千度程千余兄弟。
两人一人在刑部,一人在户部,都暂时担任侍郎一职。
程家的祖上做过北陵国刑部尚书,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门道。他们两个是北陵国的人,我自然不可能让他们直接成为尚书,但给予了他们足够的信任——谁叫他们势单力薄呢?
这算另一种形式的“孤臣”,离开了我,他们啥也不是。
官员少了,奏书却多了。
北边泗州白明郡山匪横行,郡守请求朝廷让泗州将领谷将军派兵剿灭。
东边元州出现多例连环命案,郡守、太守束手无策弄得民心惶惶。
阳州江面水贼横行,劫掠行商和官府的船只。
这两个州还同时受到之前水涝的影响,百姓流离失所,病死路边,尸骨成山引发了瘟疫。
奏书上所说,朝廷一直没有拨款安置百姓,希望朝廷赶紧派人过来处理。
南边奎州连连告急,由太守和安定军翻将军连连上书,希望朝廷拨下银子重整兵马,再次围剿“万林”山贼。
同时,还上了一本“书”,上面全是“英勇”与山贼战死的士卒名单,这是向朝廷索要抚恤金。
西边悯州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可“小事”却是一天一件。
太后这个“大聪明”收下南宿郡后,没有驱赶原唐国的百姓离开,而是让部分受到决堤的悯州百姓,尤其是武幽郡百姓迁到南宿郡。
南宿郡可以说是天天有命案,不是原南宿郡百姓杀了伊国百姓,就是伊国百姓杀了对方。
还有原南宿郡百姓杀了士卒、官员、将领的例子,那里简直乱成一片。
……
这些奏书把我忙的焦头烂额,其中大部分明面上是可以靠钱就能解决,但那是明面上。
真实的原因还是官员的不作为,以及朝廷默不作声。
还有,其他州也就算了,奎州也要向朝廷伸手?
拿着朝廷的钱养自己的兵,那所谓战死名单我认为是有很大水分的,甚至全部都是虚假的。
有山贼是真,但他们绝对没有好心到去为百姓剿灭他们,最多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和利益。
对于这些事,我是这么安排的:
泗州按奏书上说的,让谷将军派出一队人马剿灭山匪。
元州启用被流放的“弦渠”作为钦差,解决元州的多起连环杀人案。他的能力我是有所了解的,之前伊兴王引起的“污妃案”就是他办的,同时,他还是有名的“青天县令”。
只不过不知道他会不会接受任命,他现在在奎州,奎州几乎是三皇子的地盘,而三皇子曾经为他求过情。
至于元、阳两州的灾情,我让陆津风带着他的四千士卒前去,一同去的还有部分粮草和银子。
这银子自然是我从江口城带来的,没想到又要分一部分“回去”。
元、阳两州虽然军队规模小,但让陆津风带着士卒不仅能起到安全作用,还能免去很多的麻烦和地方官员的刁难。
如果弦渠不接受我的任命,只能让陆津风处理完百姓灾情再去破案了。
至于阳州水贼,没有船只,我也没让陆津风去剿灭他们。只能先看看能不能让“地头蛇”的众生教让水贼不要那么放肆,等我忙完雨州的事,我再清算那批水贼。
最后是悯州,我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下令让地方将领率领士卒驱逐原南宿城的百姓到唐国,不许他们再跨过边界。
我也在圣旨上嘱咐,要小心百姓作乱。
现在是十月末,再过两月就是最寒冷的冬天,没有了房屋遮蔽,这些被赶走的百姓肯定会被冻死、饿死。
他们反扑是必然的,我要的就是他们反扑,他们现在是伊国的百姓,是他们自己选择“造反”,我再用军队压制,屠杀一些“造反”的百姓不过分吧?
与其一天死一人,倒不如一天死一片,两郡的百姓早就势如水火,与其暗地里“打打闹闹”,不如在明面上真刀真枪。
至于奎州,那是什么东西?等我什么时候手伸到里面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