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吴国来使

“太后!!太后!!”</p>

“文人们全都散了!!”</p>

上官婉儿接到飞鸽传书的情报,连忙将消息告诉给太后。</p>

太后慕容卿青黛眉微蹙,兴致缺缺。</p>

“好端端的...他们怎么走了呢?”</p>

看文人大闹丞相府,这可比看戏有趣多了。</p>

特别是贾凌云骂文人们说爹娘用那十秒做点啥不好的时候,笑的慕容卿青花枝乱颤。</p>

“哀家还没有看够呢!!”</p>

“不是让你带着东厂的人围住禁军,不让他们出宫么!”</p>

上官婉儿辩解道。</p>

“启禀太后,禁军被东厂的人困在了皇宫,一直都没有回相府!”</p>

“那群人之所以离开,是因为贾凌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p>

慕容卿青好奇地询问道。</p>

“什么问题?居然能将文人问退!”</p>

“贾凌云问他们,何为读书人!”</p>

慕容卿青眼眸颤动,托着香腮思考良久。</p>

“何为...读书人....”</p>

“若要哀家回答,学识渊博、读万卷书,学富五车的人便是读书人!”</p>

上官婉儿摇了摇头。</p>

“那群文人与太后的回答如出一辙,但是不对!”</p>

“那...能吟诗作赋的人是读书人?”</p>

“也不对!!”</p>

“那是什么?”</p>

上官婉儿双眸难掩崇拜之色。</p>

“贾凌云说,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们身为读书人,不思报国抚民,反而在这种迂腐的古礼上来回磨蹭,令本相感觉到耻辱!”</p>

上官婉儿的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将慕容卿青都听愣了。</p>

那个贪财好色的家伙,能说出这番慷慨激昂的话?</p>

“会不会是从哪抄来的?”</p>

上官婉儿坚定地摇了摇头。</p>

“臣敢担保,绝没有哪位圣贤说过这番话!贾凌云是第一个!!”</p>

“那些读书人听到这番话后,汗颜,随后便自行离开了贾府!”</p>

“太后,丞相真的好厉害呀!三言两语便将他们赶走,甚至还不用禁军出手......”</p>

上官婉儿还想说什么,见到慕容卿青铁青的脸,随即闭上了嘴巴。</p>

要夸贾凌云,也轮不到你呀!!</p>

慕容卿青心中醋意大发。</p>

“龙沽真是废物!!连指挥文人闹丞相府都办不好!”</p>

想到这两人背着自己干下的龌龊事,慕容卿青当即就要给贾凌云使绊子。</p>

“传旨,让洪重将贾凌云丢失尚方宝剑的事情传出去!”</p>

洪重,司礼监秉笔太监,执掌东厂。</p>

若说十二监谁能和竹林海抗衡的话,只怕就剩洪重了。</p>

洪重也知道单凭自己的手段不能扳倒竹林海,于是早在两年前便带着司礼监和东厂投靠了慕容卿青。</p>

东厂除了杀人如麻,搞舆论战还是挺在行的!</p>

......</p>

劝君莫惜金缕衣。</p>

劝君惜取少年时。</p>

京城依旧还是那么繁华。</p>

闹得沸沸扬扬文人围堵贾府一事,烟消云散后仅成为大魏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p>

老百姓不仅改变了对人殉的看法,同时对这位新上任的丞相增添了几分好感,觉得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p>

魏国上下州府,包括京城在内,按照贾凌云的钧令,将皇帝旨意抄写数份,张榜告民。</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来圣贤治世,赖有贤臣,君有栋梁辅国,则安,天下治焉,朕思朝中、忧州县,恐有明珠暗投,贤臣闭塞,故废九品中正制,改科举制,两年一期,择贤而仕,今特开恩科,定明年三月开考,钦哉!】</p>

圣旨下面还有贾凌云的手书总结。</p>

【陛下的意思是,天下学子都能来参与考试,吴蜀之地的贤才,欢迎你们来魏国当官!】</p>

“荒唐!!荒唐!!真荒唐!!”</p>

“堂堂大魏朝,居然还让别国的人来当官,这是欺我大魏无人呀!”</p>

“这科举制也是荒唐,凭一些什么狗屁考题就能定人官途,岂不可笑!!”</p>

“......”</p>

圣旨下面,有一群文人正在那吆五喝六,大声埋怨,故意曲解旨意给周围的百姓听。</p>

路过的百姓早已经见怪不怪了,非但没有上当,反而对这些文人嗤之以鼻!</p>

毫无底线的抹黑丞相,可耻!!</p>

城门口迎进来一辆马车,马车上插着一面吴国的旗帜。</p>

马车周围,簇拥着七八名身材魁梧的军士。</p>

这些人戴甲持刀,眼神充斥着一股杀意,对蜀国百姓表情不善,沿途过往的百姓纷纷闪躲,在一旁小声议论。</p>

“吴国人怎么来咱们京城人?”</p>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们大魏每年都要与吴国签订互不侵犯的盟约,这样才能保的边境太平,两国和平通商!”</p>

“你们瞧瞧,吴国的将士怎么长得这么魁梧啊?”</p>

“怪不得吴国强大呢...我们魏国不及也!!”</p>

......</p>

周围人的谈话一字不落传入马车中。</p>

“公...公聪慧,特意从大都督那借调武卒,在魏国扬我吴国国威啊!”</p>

“鲁大人,麻烦你吩咐下去,让武卒脸上都笑呵呵的,绷着脸作甚,又没人欠他们的钱!”</p>

“哈哈哈!!公公有所不知,这些武卒常年要接受严苛的训练,九死一生,所以放松不下来!”</p>

马车缓缓停下,车帘掀开。</p>

里面露出一位身穿太监官袍的阉人。</p>

却见他皮肤白皙,面容俊俏,竟是生的比女子还要好看。</p>

纤纤玉指如葱,略微粉黛,六宫无颜色。</p>

双眸盯着皇榜,久久未能平息心中的惊骇。</p>

“鲁大人,好一个科举制,如此一来,天下贤才岂不尽归魏国了!”</p>

“速速去打听,科举制是魏国何人提出来的!”</p>

“是!!”</p>

马车上下来一位武将,名叫鲁谦,官职扬州节度使,同时也是本次吴国和盟的负责人。</p>

鲁谦长得体貌魁伟,山羊胡须,看上去憨厚老实。</p>

望着皇榜捋了捋胡须,双眸泛着寒光!</p>

“提出科举制度者,真乃贤才啊!!”</p>

“只是..科举制度虽好,但却会得罪士族,若是一个王朝没有士族支持,岂不是一盘散沙?”</p>

“非也!非也!”</p>

公公摇了摇头,缓缓说道。</p>

“咱们孙氏是被士族抬着走上皇位的,他们将权力带来的好处啃食殆尽,看看国内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吧,这些人的势力直接威胁到了皇权,所以本宫想改革,可又怕改革!”</p>

“魏国若推行科举制顺利,天下贤者归心,不出三十年,实力必远超吴国!”</p>

“鲁大人,本宫担忧啊!!”</p>

“吴国像是垂垂老矣的朽木,魏国却是冉冉升起的初阳,未来岂不是有覆国的风险?”</p>

鲁谦脸色一变。</p>

“公公慎言,小心隔墙有耳,既然魏国需要三十年才能远超吴国,那咱们就定下在三十年内灭魏即可.....”</p>

打听的人回来了,冲着鲁谦和公公拱手,同时打断了鲁谦说话。</p>

“启禀两位大人,已经打听清楚了,提出科举制度的人是魏国丞相贾凌云!”</p>

貌若美人的公公暗暗沉思,轻声嘱咐鲁谦道。</p>

“贾凌云...如此贤才,需想办法带回吴国才是,就算不能带走,将他杀了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