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1087章 破城的新方法

前宋主管灭火事务的军巡铺,到了本朝改为消防局后,消防体系也在天下各行省逐渐完善了起来。

宋朝人除了懂得以水灭火外,还知晓了窒息式灭火,军巡铺常用的一种灭火工具麻搭,就是以竹竿绳索捆绑散麻绳,遇火情时蘸取泥浆扑灭火源。

而前宋另外一项发明,在本朝得以大力推广,并且向军事化武器演变,那就是唧筒。《武经总要》中就绘制有唧筒的图片,颇类似于后世的针筒,以竹筒为推拉杆,水杆包裹棉絮,可以将水呲出十五至二十五步的高度。

随着朝廷的大力推广,灭火水柜就此出现,柜中储水,上有杠杆,以两人上下压动,再辅以凿通的长竹筒,便可以将水压送到更高的地方。

而军器监则发明出了一种新式武器,名为猛火油柜,柜中储油,仍旧以杠杆泵压的方式,将油泵出铁制的喷口,再以明火点燃,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喷火武器。

此时河阳城外,汉军的劈山炮正持续对东门城墙连番轰击,后方则还有一支队伍正在待命,正是赵鼎接枢密院命令,从广东、广西诸府调集而来的数百名消防兵。

本朝的消防兵也归兵部管辖,是各地禁军退伍、或者朝廷专门招募训练的有编制的人员,故而他们也是有义务在战时被征召的。

虽然劈山炮同样有着火炮的通病,那就是准头不大,但耐不住汉军大手笔,以一种极其奢侈的方式不断轰炸城墙,炮弹仍旧是铁丸。

火炮对铁丸炮弹的要求并不高,番禺府四会县有诸多冶铁作坊,就承担起了为攻打大理国的汉军提供炮弹的任务,铁丸炮弹浇铸简单,最耗费人力的地方就是需要手工锉得圆滑一些,故而四会县又出现了水力锉具。

一直在城头观望的高量成,此时已经从城墙上下来,坐回到府中去了,一开始他并不清楚汉军的进攻手段,还打算迎接一场惨烈的攻城战,但随着大半日过去,他反而放下心来。

河阳城的城墙与中原内地的城池一样,都是夯土为墙,劈山炮发射的铁丸炮弹,散布的范围很广,大致包括了东城门南面二十步到五十步的城墙段,威力的确很大,但若想要靠着火炮击穿城墙,高量成观望后做了判断,至少需要一个月!

若汉军当真轰出了一个缺口,城内又不会坐以待毙,总能寻找到机会修补一番的。

于是这一次炮击一直持续到黄昏,守城的大理国士兵们都松了一口气,天色一暗,这烦人的炮击总该停止了吧?

炮击的确停止了,但汉军组装起来的投石机又开始了,配重式投石机和杠杆式投石机每隔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就要向着炮击的城墙段发射以凝固石油块制作的燃烧弹。

到了快半夜时分,负责观察、警戒的汉军士兵突然敲响了铜锣,于是千余名弓弩手紧急集合向前推进,投石机以及火炮不断抛射燃烧弹,便有一轮箭雨向城墙方向射来。

却是城内的守将眼馋汉军白日里发射的铁丸弹药,便命守城士兵以绳索下坠,想要偷偷摸摸地将城墙外散落的弹丸捡取回来。

黑夜中又看不清汉军的进攻方向,守城士兵们乱糟糟地反击,将坠出城外的同袍拉回来,朝着城下胡乱射击着,又闹腾了半个多时辰。

这一次失败的行动过后,城内便再无动静。

卢俊义等众将一直在观察着城墙受击的情况,讨论之后便决定再炮击一天,反正城内又不敢攻出来,鄯阐府周边的诸部蛮大多在观望,任由高氏自已抵抗汉军,而且山士奇也在会川府方向将赵氏的私兵给拖住了。

于是第二天的战场情况与前一日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这个夜里守城的大理国军队很是安静。

到了第三天,众将一致讨论后都觉得,河阳城东门南面那个巨大的、不十分规则的坑洞已经够用了。

听闻汉军炮击停止,高量成连忙跑上城头观望,他觉得或许是汉军察觉到炮击无用,便打算正式蚁附登城发起进攻了,或许战争接下来才算是真正爆发。

忙碌的汉军阵中,率先冲出了一支队伍,却是推出了一辆接着一辆带着木棚的车子,每一个木棚大约有两个马车厢那么大,皆有木轮,棚顶覆着一层装了沙土的麻袋,就这么缓缓地向城墙下推了过来。

没有云梯、没有楼车、没有冲车、没有井阑、没有撞车,只有方便渡沟渠、壕沟、护城河的濠桥跟随,另有穿重甲、提大盾的步兵护卫着。

汉军虽然有刀盾兵这个兵种,但盾牌的配置率并不高,而且严格来说,汉军的刀盾兵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穿轻甲、持藤牌,负责冲阵;另外一种则是着重甲、持巨盾,主要负责抵挡敌军的冲击。

盾牌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给穷鬼用的,唐朝军队的盾牌配置率大约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因为各式各样的铠甲就已经能够带给士兵足够的防护力了。

按理说前宋继承唐朝的科技,盾牌配置率应该同样很低才对,但由于前宋军队的兵源素质太低,着甲率不高,于是盾牌配置率反而相当高。

到了本朝,汉军的兵源素质大提升,着甲率再次与唐朝看齐,达到了七成以上,刀盾兵的比例也逐年下降,让位给了长枪兵以及弓弩手等。

汉军如此的攻城方式,顿时让高量成有些看不明白了,但该有的防守手段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于是城头的檑木、飞石、弓弩抛射乱糟糟地向城下飞去,还有以手巾蒙了口鼻的士兵正在熬煮金汁。

木棚车的推进速度并不快,看到一辆汉军的木棚车被城头抛掷的巨石砸中,棚下的汉军士兵乱哄哄地逃散开,城墙上顿时欢呼声一片。

在被击毁、木轮陷入泥中十余辆之后,剩下的木棚车还是缓慢而坚定地抵在了城墙下,棚下的汉军士兵迅速忙碌了起来,将木轮拆卸,以木柱支撑加固,后面跟上的木棚车则狠狠地向前面停下的木棚撞击,使得木棚伸出的尖锐木架梁凿入了夯土的城墙中。

汉军迅速地在城墙下搭设出了二十余架木棚车连接起来的大棚子,消防兵们抬着未装水的水柜,冲到了棚下。

以竹筒、皮囊、皮革制成的水管便迅速与城外的河流相连接,更有辅兵们忙碌地提着木桶汲水,向水柜内灌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