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银河”发动机热试车成功
湖州高速收费站。
徐锐以及彭小波两人早已经等在路口。
“不是说好的10点半到,现在都快11点了,你要不要打个电话问问?”彭小波看了看时间后,催促道。
徐锐摆摆手:“领导没打电话来问,我怎么好打电话过去?放心吧,最多在服务区休息了一会儿又或者路上堵车吧。”
“徐总,那我让食堂晚点开饭?”秘书刘晓走了过来,小声询问。
徐锐摇摇头:“别耽误大家吃饭了,让食堂正常开饭,晚点我带陈董去吃吃地道的湖州菜。”
接待领导的时间安排每一项都很满,稍有差池后面的工作都要后推。
这是陈平江第一次到湖州的热试车中心视察,徐锐无比想做好接待工作,从而展现自己的协调能力,在领导面前露露脸。
“下午的试车时间要不要顺延?”彭小波皱眉问道。
上面大老板视察,自然要去单位开会讲话,和员工们聊聊天的,彭小波怕来不及。
他这话刚说出来,徐锐就笑:“你从公家单位跳出来都多久了,脑子里还是那套思维,咱们是民营企业,一切讲究效率。”
视察湖州热试车中心,并且对银河一号液氧甲烷发动机进行发动机试车是陈平江这次来的目的。
这一年多以来,星河航天在资金人员政策到位的情况下,发展速度尤为迅猛。
速度快到从业十几年的彭小波都反应不过来。
很多工作在国企可能需要一周才能完成,搁在星河航天只需要一天都算多的。
这也让他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民营企业的活力。
再加上星河航天招聘的都是业内大牛,大家都有技术底子,工作进展相当快。
发动机立项刚满14个月,就要进行地面试车了!
与此同时,火箭的总体方案设计早已完成,目前进入到了各分工阶段。
其中包括动力系统,也就是火箭发动机。控制系统、结构系统、电气系统和遥测系统的研发。
等到分系统研发完毕后,原型机制造与测试工作就将展开。最后就是飞行试验,通过飞行试验验证火箭的基本性能和入轨能力,进行数据优化后,统一进行批量生产,引入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
“来了,是那辆车吧?”
“就是这辆!”
接待人群惊呼一声后,就见从收费站驶出来一辆黑色豪华mpv。
在看到众人后,mpv也迅速靠边停下。
徐锐和彭小波在mpv刚停稳后便快步小跑了过去。
车门从内拉开,坐在老板位上的陈平江正在闭门养神。
“陈董!”
“陈董,您好。”
半晌后,陈平江才睁开眼冲着两人点点头,顺便挥了挥手让他们上车。
车队重新启动,朝着热试车中心进发。
小一年的时间没见到陈平江,徐锐内心难掩的激动,呼吸都略微急促起来。
坐在副驾驶的罗文涛则在后视镜里打量着自己的“前任”。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但也足以让罗文涛羡慕。
区区一介布衣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商业航天公司负责人,这中间跨度不可谓不大。
两人在交接工作时,尽管也见过面交流过,但那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
短短一年不见,徐锐为人明显沉稳了,气度也上来了。
“陈董我给您介绍介绍咱们的热试车中心吧?”徐锐搓手笑了笑道。
陈平江点点头:“好啊,也让我听听你们公司这一年以来的成果。”
“湖州这地方以前是七〇一三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1970年就落成了,那时候是国内早起航天的重要基础设施。长3长4等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热试车都是在这里测试的。这次银河发动机将进行200秒试车,如果成功的话,将是国内首台完成全系统试车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也算是零的突破。”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反复验证发动机的启动、关机时序和主级工况的稳定性。依次进行500秒全系统长程试车、二次启动长程500秒试车以及200秒的大范围连续变推力长程试车。其中二次启动长程试车是火箭垂直回收的关键技术,而大范围连续变推力试车是验证推力调节系统的。”
“咱们的银河发动机具有无毒环保、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易操作、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代表了航天主动力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地面推力为67吨,真空推力为76吨,真空型发动机的真空推力可达80吨。”
……
听着徐锐的介绍,陈平江心情顿时大好,起码这帮人没有辜负自己的投入,真正的做出了一些成绩。
尽管现在的成绩比之spacex还有较大的距离,但起码在正确的道路上。
陈平江虽然是门外汉,但是他找的人牛逼啊。
马斯克也不懂火箭,照样不是把猎鹰9带上天。
所以陈平江对火箭发动机这么快就设计完成进行试车也没什么惊讶的,再过几年仿佛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国内商业火箭公司不是大多都将火箭送上天了么?
他们能,陈平江为何不能。
遑论比那些小公司多了不知道多少资金和多么强力的团队呢。
“老彭,你们团队做的不错,比张小平那边快了不少,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兴趣要不了几个月张小平又拿出参数更好的发动机来呢?”
京城和安西两个火箭动力研究中心你追我赶,为的就是更早一步拿出具体方案,在公司内部占据话语权。
“哈哈,陈董放心,一步快步步快,我们肯定不能让安西的人超过去。”彭小波拍着胸脯保证。
“陈董,这马上到饭点了,我认识一个不错的农家菜,咱们去尝尝?”
陈平江摆了摆手:“不必了,早上本身就吃的饭,现在还不饿,咱们直奔试车台吧。对了,你和老彭如果饿了的话,就去吃,不用管我们。”
话都说到这份上,领导不吃,徐锐自己哪敢偷偷去开小灶,连忙摇头笑着道:“那就晚点,我也不是太饿。”
车队顺着湖州绕城行驶,很快进入到一片人迹罕至的区域。
航天发动机试车台的选址是相当有讲究的。
试车台位置一般要求远离办公区及住宅区等人员集中的场所,以减免或者减少噪声干扰。
此外对周围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不能有污染源,不能有强磁场,需尽量布置在厂区、住宅区的常年下风方向。
仅仅这些之外,还有一列严苛的要求。
基于以上原因,湖州热试车中心建造在了荒郊野岭的山脚下,周围只有荒山,其他空无一物。
车队赶到的时候,全体工作人员已经列队在办公楼下面的大广场上集合欢迎。
陈平江亲切的每一位员工握手交流,而后戴上了徐锐递过来的安全帽。
这座试车台包含一幢12层的建筑物以及试车设施。
通常发动机试车台包括试车间、承力墩、导流槽、测控中心、测控系统、试车架等几部分,其中试车架用于承受发动机及其附件的全部质量,传递推力。
火箭发动机“试车”就是在将发动机安装在试车台的试车架上进行的,即把发动机或其组合件安装在试车台上,在试车台各工艺系统提供的工作条件和模拟环境下,使发动机或组合件按照预定程序完成所要求的工作,从而通过地面试验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工艺的可靠性以及考核检验调试的方法,对发动机和组合件的质量及性能作出评价,在火箭发动机研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航天发动机作为航天器动力装置的核心,需要适应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因此成为故障敏感多发之处。一旦在飞行途中出现问题,航天器将损失动力,轻则无法完成任务,重则酿成惨剧。因此,在任何一台航天器发动机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必须通过各种试验对其性能、功能、强度、可靠性等具备充分认识和了解,以便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
陈平江早就多次强调,虽然效率是第一位的,但安全也很重要。
他并不畏惧失败,但也不得不承认做为国内第一家商业火箭公司,受到了所有目光的关注。
如果自己失败了,只怕会极大的挫败国民的信心,到时候公知和大殖子又会出来嘲讽。
彭小波做为银河发动机的总设计师,陪同陈平江参观,一边介绍:“航天发动机是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知识领域,包括空气动力学、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机械、强度、传动、密封、电子和自动控制等。同时,发动机内部的气动、热力和结构材料特性非常复杂,至今还无法通过理论上的详尽准确描述来解决,只能通过不断试验来暴露问题、排查隐患。”
“因此,发动机试车变得尤为重要,种类多达几十种,会贯穿发动机研制前后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试车都有不同的意义,点火时长也从几秒到数百秒不等。”
“陈董,您看。这是两个子系统,即氧化剂供应子系统和燃料供应子系统,是发动机的动力源。每个子系统都分别包括增压系统、液路系统、吹除系统和排放系统。”
彭小波指向两条巨大的管道,介绍道:“这里面遍布各种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的压力和推力,推力的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表征火箭发动机的性能,该指标直接影响火箭的射程和飞行特性,通过换算我们就能知道平均推力、总冲、比冲等数据。”
在众人的介绍下,陈平江饶有兴趣的在试车台里转了转。
他虽然是个商人,但是对机械也很感兴趣,或者说男孩子天生对这些玩意感兴趣。
更何况,这还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前沿技术,是星辰大海的序章。
“陈董,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请您移步到测控大厅,我们将在十五分钟后进行热试车。”
陈平江点点头,在徐锐的安排下乘坐电梯来到了七楼的测控大厅。
这个测控大厅经过改造后全面落实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这里面也有盘古Ai科技的加持。
宽阔的大厅里,最前方是一块宽大的显示屏,上面各个角度的镜头记录着测试现场实拍画面。在实拍画面的周围是一连串密密麻麻的数字指标,蓝色的绿色的,看的陈平江眼睛都要花了。
在大显示屏旁边是两块副屏,下方则是一排排的电脑,眼下电脑前已经坐满了身穿灰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
“倒计时五分钟,各单位注意数据检查。”和陈平江打了一声招呼后,彭小波走上了自己的位置,拿起对讲机对全场下达指令。
“倒计时一分钟,现场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指令再次下达。
坐在椅子上目睹一切的陈平江没来由的有些紧张,在紧张过后,他感觉胸腔之中是一种豪情。
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他似乎看到了未来自己命名的火箭冲出地球,划破苍穹的画面。
“5!”
“4!”
“3!”
“2!”
“1!”
“点火!”
随着彭小波下达命令,工作人员按下按钮后,一阵爆炸般的轰隆噪音从外传来,即便是测控大厅安装了多处隔音设施,都无法避免。
陈平江甚至能感受到地面都在轻微的抖动。
而监测大屏上,摄像头经过抖动之后,清晰的记录下了一切。
“银河”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尾部喷射出蓝、橙两色火焰……
此刻的测控大厅内气氛紧张异常,无人说话,唯有监测设备上各类数据实时跳动着……
短暂却无比紧张的20秒过后!
当“银行”发动机喷射出最后一线火舌停止运作,测控大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科研人员相拥在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庆祝这美好的一刻。
陈平江也站起身,情不自禁的鼓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20秒虽然短暂,却为后续的研发带来了基础和信心,意义是非凡的。
“试验非常成功!大家辛苦了!”
现场的喇叭里传来彭小波的声音。
徐锐也适时的凑过脑袋道:“陈董,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你给大家说几句吧,鼓励鼓励大家。”
陈平江笑着点头说好。
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过来的时候,陈平江拿起对讲机带着笑容道:“大家的表现我看到了,非常非常的棒,我们实现了国内零的突破。也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后续的测试中带来更好的表现。多的话,我就不说了,这个月在场所有人工资翻倍。”
“哦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