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真假密信
第910章 真假密信
也就在曹操军议的第二天晚上。
有一人到了汉军营寨门口求见李基,自报家门乃是故人携来密信,有大事欲告于李基。
当此事被禀于李基后,被搜身带入大帐之内,献上了书信一封。
李基打开书信一看,其中倒是没有提及任何的身份信息,仅仅是整理了曹操军议的内容,将戏志才所献之计写得一清二楚。
戏志才之计,说来并不算复杂。
曹操主防,继续于官渡一带抵御大汉北伐的同时。
将吕布从窘迫且不擅长的守势中解放出来,继而让吕布率领着并州狼骑绕过官渡,设法去扰袭汉军后方粮道,甚至是直接反攻豫州,搅乱这一个渐渐向李基倾斜的局势。
李基看罢书信,顺手将书信递给诸葛亮之余,看向着那被带入帐内之人,语气平缓地问道。
“不知是何方故人”
“我主与丞相有金宝珠之交。”
李基听罢,心中了然,也不再追问,而是让顾维将此人带下去好生安顿,再赏十金送出大营。
待那人离去后,诸葛亮也看完了书信,问道。
“老师可知这密信是谁人送来”
“金宝珠何物牙齿也。”
李基笑了笑,然后说道。“曹军大营之中,怕也唯有郭图一人与我有这般交情了。”
诸葛亮闻言,不禁思索起袁氏旧部在曹魏之中的处境。
曹魏初立之际,为了迅速稳定政局,拉拢人心,诸多袁氏旧部在曹魏中的地位倒是颇高。
然而,随着淳于琼降汉成了带路党,以及田丰等袁氏旧部在大汉也得了不俗的地位。
这无疑是使得许多本就不喜曹操的袁氏旧部生出了别样的想法,其中当数曹操装病之际,大肆宣扬当降汉的许攸为最。
可自恃功高以及身为袁氏派系代表的许攸,怕是万万想不到他会成了曹操杀鸡儆猴之中的“鸡”。
也是自那之后,袁氏派系的旧部在曹魏内部就以着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边缘化。
张郃、麹义等虎将尚且能独领一部,可郭图、逢纪等文臣的处境,无疑是日益艰难。
而郭图出身于颍川郭氏,与郭嘉算得上同宗,恰好诸葛亮对于颍川郭氏倒是相当的了解。
曾经在梳理豫州世家之时,颍川郭氏虽也被列入其中,但凭借着与郭嘉还留着几分香火情,在脱了一层皮后,颍川郭氏倒是保留了下来。
并且随着颍川郭氏彻底认清现实,通过向郭嘉低头,得到了郭嘉的不少指点,
通过近几年积极地前往夷洲开垦良田以及开发矿产,获利不少之余。
颍川郭氏在豫州一众世家中的地位也是不降反增,如今反倒成了对大汉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许多时候,终究是利益说话。
在颍川郭氏被迫跳出了大汉十三州这个怪物层出般内卷的圈子后,蓦然发现外面根本就没下雨。
世家所想要的土地、钱粮、地位,在外面都能轻易被满足。
唯一的缺陷,那就是需要由自己一点点地规划开拓。
可这对于一个骨子里刻着“种田”二字的汉人来说,这到底是困难,还是奖励还真不好说。
因此,考虑到如今颍川郭氏已成了大汉最忠实的拥趸,郭图的有些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老师,若送来信件之人当真是郭图,此人倒是有足够的理由如此暗中传递密信,以图借此立功归汉。”
诸葛亮脱口而出地分析了一句后,神色又浮现了几分迟疑,道。
“只是那曹贼素来多疑,对于一众袁氏派系文武都不甚信任,这是否为郭图本人所传出密信,犹未可知。”
这看似泄露了魏赵联军的重大机密,但这其中却尽显虚虚实实。
似是可信,更似是陷阱。
李基不语,而是起身踱步到大帐之中摆放着的大型沙盘看了起来。
如今吕布近乎八成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官渡北岸,剩余的兵力也多被吕布布置在洛阳和虎牢关一带,以保司隶无恙。
毕竟一旦官渡被攻破,势必会切断司隶与兖州的联系,这也让吕布不得不做好了战局有变的情况下,弃兖州而保司隶的准备。
因此,兖州的兵力相当空虚。
不过,李基如今所看的,却是吕布倘若决定率领并州狼骑转战绕袭,所能选择的行军路线。
对于吕布而言,路线也仅有两个方向,要么入兖州南下进攻豫州陈国,进逼汝南郡,切断扬州与北伐大军的联系。
要么则是退走司隶,再南下颍川郡或南阳郡,切断荆州与北伐大军的联系。
如今规模庞大达到七十万之数的北伐大军,维持粮草辎重的两条线路分别是淮水线的徐扬二州以及长江线的荆益二州。
一旦让吕布功成,切断了其中一条粮草补给线路。
那么位于官渡的北伐大军不至于会断粮,但仅凭一条运粮线路,庞大的北伐大军也难以长时间维持。
“计是好计……”
李基道了一句后,语气一转,反倒是感慨了起来。
“戏志才倒是不容轻视,却是屈身于贼,欲以微薄之躯逆转这北伐大势乎可惜可叹,不自量力耳。”
诸葛亮跟着思索了一阵后,问道。“老师,是否派兵设法阻拦吕布南下进攻颍川或南阳”
“亮儿也认为吕布会退走司隶,南下攻颍川或南阳”李基问道。
“吕布若走东线绕行兖州,一旦官渡有失,那么吕布将会被彻底切断退回司隶的通道,只得被困于无险可守的兖州……”
诸葛亮不急不缓地分析道。
“因而,看似吕布有所选择,实则便是当真依这密信所言行事,也唯有进攻颍川南阳一带的可能。”
“不错,而有此定论,也就能看破这密信玄机了。”
李基笑着道了句,随手取过这密信,弃如敝屣般将它丢入火盆之内,然后提点着其中的诀窍所在,道。
“这密信是真是假,是实是虚,皆不重要,只需分辨对谁人有利而无害便足矣,如此真假自辩,虚实自显。”
诸葛亮皱眉思索了数息,然后就舒缓了开来,道。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