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画饼
作为劫掠团的首领,第一个本事就是要学会给众属下画饼。
和春太一郎也不例外,虽然还没见到那些高句丽的权贵,不过他们却已经开始畅想了起来。
高句丽的王室和贵族们,他们数百年所积攒的财富,可想而知有多少。
可比大明沿海那些普通城镇的百姓要富有的多。
当然,前提就是要逮到那些大鱼才行。
很快,在和春太一郎的命令下,众多的劫掠团的武士便收拾好了行囊,随时可以出发。
当然,在出发之前,他们也需要派出探子,查探四处的情况,以及收集那些高句丽贵族们的情报。
海域这么大,他们必须要精准的把握住那些的方向。
他们的船只和人员多少,以及朝哪个方向前进,都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在和春太一郎带着众多部下研究地图的时候,在高句丽的上望郡,穆英此时正在听取着手下人的汇报。
“大帅,周围的三县的官员,尽皆投降,末将依旧让那些官员做着原职。”
一个穆家的子弟,汇报着周围三县的情况。
穆英听了之后,暗自点头称赞不已。
经过这半年的血战,他们穆家的子弟已然成长了不少。
无论是带兵打仗的本领,还是处理政务,接人待物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是她穆家长辈们比较欣慰的地方。
“很好,穆山。不过,你还是吩咐下去,要对那些投诚的官员彻查一下。清廉的官员能留就留,若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也不用手软。”
穆英吩咐结束之后,又看向一个大明的礼部官员:“张大人,关于上望郡选拔官员的事,就有你来操办吧。这样的事,你最为擅长。”
那位中年官员听了之后,立即躬身领命。
他虽是朝廷派下来的官员,不过却是属于协助这位新路军主帅选拔官员的政务。
可以说,这位女帅操持着数郡的军政要务,权力地位极高,远不是他这位五品的礼部官员所能比的。
再者,这位新帅屡立战功,若回到京都之后,论功行赏,人家的官职和地位,绝对是他不能比拟的。
虽说现在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将,可现在这位新登基的天子,似乎要慢慢的开始转变这样的思维。
他的一切政务措施,似乎都在努力提高军中武将的地位。
当然,在眼前这样的情况下,没人敢上书劝谏。
再者,眼前这个时候,正是需要这些将帅建功立业的时候,没哪个不开眼的文官敢冒天下之大险做这样的事。
所以,面对这位女帅的命令,他是毫不犹豫领命而去。
这样的差事,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桩难得的功勋。
只要他努力选拔官员,怎么说也是大功一件,到时论功行赏,又能多上一笔。
所以,他这位礼部的官员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不是
在处理完所有的军务之后,穆英又看向大厅的官员将帅:“诸位可还有什么事要商议的吗”
这时,上望郡原来高句丽郡守,站了出来。
“大帅,卑下有要事禀报。”
此人名为明灵,本是高句丽上望郡的郡守。
本来他抵抗大明军甚是坚决,哪怕城中物资消耗殆尽,也要拼死抵抗。
不过,当听说连他们的国君和周围的郡守都投降了之后,他一气之下便想要自杀报国。
不过最后还是被部下给拦阻了下来,在众多部下的劝说下,以及大明使者保证不为难城中百姓的情况下,明灵最终选择了投降。
他投降之后,因为是之前是坚决的抵抗派,所以便被收进了监狱。
而他也做好了被杀的准备,怎么说在他的抵抗下,大明也是损失了不少。
谁曾想,在他做好了心理准备之后,那位大明新路军的主帅穆英非但没有杀他,还亲自让人放他出来,并且设宴款待了他。。
以礼相待也就罢了,甚至还让他继续做上望郡的郡守。
就凭这一点,就令他感到吃惊不已。
他本是去意已决,不愿做大明的臣子,不过在不少人的劝说和百姓们的围堵下,他最终还是接受了上望郡郡守一职。
不过,他明确告诉穆英,他这不是为了大明,而是为了上望郡的百姓。
他们已经死的太多,吃了太多的苦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而穆英也明确告诉他,如今大战基本结束,高句丽正需要他这样的能吏干臣继续为百姓谋福祉。
而且,上望郡的一切政务都由他来决断,作为主帅的她绝对不会干涉。
甚至,她也会向大明皇帝上书求情,为上望郡的百姓免除三年的徭役和赋税。
当听到穆英的保证之后,这位高句丽的名臣深深的为之折服了。
他虽说没多说什么,可却一心的扑在了恢复百姓生产发展之上,短短的数日功夫,快要成为死地的上望郡总算恢复了生机。
这就是一个名臣干吏的强大的能力。
像这样的名臣,大明军又怎么舍得杀呢
以前各自的立场不同,是敌对的。可现在不一样了,所有的人都是大明的臣子。
所以,就需要表现的胸怀足够的宽广,足够的仁义,更要有容人之量。
唯有如此,方能有天下能人志士前来投效。
这就是穆英要做的,也是皇帝亲自写的书信中所告知她的手段。
穆英每天晚上都会悄悄看上一边,她又能不知如何的施展
也正是她的容人之量,求贤若渴,才让新路军所到之处,还在抵抗的城池基本都会投降。
可以说,在几路军所占领的城池上,新路军所占领的城池占据的最多,恢复生产发展的最快,也更能令高句丽百姓们信服和满意。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功绩。
不过,穆英却从来没有在意这一点,她在意的就是用心去做,百姓们是无辜的,只要以诚待他们。
他们必定会感受到大明皇帝的仁慈。
这就是她的想法,很单纯也很实际,因为她知道,这位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必定能带领着整个大明帝国走向强大和富裕。
而她穆英甘愿去为此而努力,虽说力量微薄,可她愿意去做。
也正是她的这份心性,才在短短的几天功夫,令上望郡不少的投降官吏逐步的信服。
此时,军政会议刚准备结束,那位上望郡的郡守明灵,便站了出来,表示有要事要汇报。
“明大人勿要多礼,请说。”
穆英淡淡笑道,对于这位老大人她还是十分尊重的。
她在几年前,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家乡,就曾听闻过他的传奇故事。
所以,能收服此人为大明所用,穆英感到十分的满意。
“大帅,您知道,自从王都破城之后,不少的王公贵族早就逃遁走了。”
“就在昨日,下官听闻有王公携带金银细软几十辆车,准备逃亡海外。”
穆英听到这个消息,不由一顿:几十上百辆车的巨额财富
这可是一条大鱼啊。
要知道这些时日,他们大明二十万大军的俸禄,虽说依旧按时发放,可也是相当艰难。
因为大明皇帝明令,不能抢劫高句丽百姓的财产,所以他们的军俸一向是从大明那里运来的。
当然,财产都是记下的。
发的都是紧俏的物品,如酒水肉食等。
不过,这样以来,大明军士没发金银细软,还是少不了一些非议。
怎么说,金银细软拿在手里那是最实在的。
现在,突然听说有几十上百辆的财富,突然出现,穆英瞬间就想到了关于二十万军人的俸禄问题。
“这么说,那些逃出去的高句丽王公贵族,携带着巨额的财富,要逃亡到东瀛了”
穆英眉头紧皱,当前那些王公贵族也唯有逃难到东瀛,才能躲过大明的追击。
因为除了这个地方,他们绝对没有地方可去了。
而且,东瀛也距离他们最近,同时那些王公贵族与东瀛的大名也是关系最为密切。
这次他们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少的东瀛忍者的身影。
从这一点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提起东瀛,大厅的不少官员和武将都痛骂不止,要知道这些年大明帝国的沿海,可是没少遭到这些狗贼的祸患。
也正是这个原因,众人才对那些要逃亡东瀛的高句丽王公贵族那么痛恨。
“明大人,可知道那些王公贵族何时登船”
“明大人,此次若是逮到那些狗贼,你就算立下丰功伟绩了。”
“大帅,末将请命,领上一支舰船,前去追击那些狗贼。”
大厅中的不少将士,此时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抓了那些逃亡东瀛的高句丽王公贵族。
一方面是因为与东瀛的仇恨,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那几十上百辆财富的诱货。
要知道那可是数不尽的财富,若是能截取到,可以想象能立下多么大的功劳。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在场的不少将士,才会一个个主动请缨,前去追击那些高句丽的王公贵族的。
那些可都是一条条的大肥鱼,绝对不能就这样跑了。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大帅来做主才行。
穆英一双美眸之中,也尽是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