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直接投降
要知道这两年来,随着他对大明制度的各种变革,朝廷从财政赤字,逐步开始有了盈余。
甚至,还充盈了起来。
谁曾想,现在竟是突然见底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
朱祁钰声音中布满了寒意,眼神不善地望着跪倒在地的户部官员。
“朕让你们管好钱袋子,你们是这样管的吗?”
最终,还是内阁的新任阁老杨善走了出来:“禀圣上,此事臣彻查了一遍,户部的官员确实没有贪墨的行为。之所以耗费太多的钱粮,也是因为一年来的双线战争。”
随后,这位新任的阁老,便把一笔笔的银两,都给朱祁钰理清细致。
他本就做过户部的侍郎多年,最擅长的也是理财,他的禀明倒是让朱祁钰怒火稍平息了几分。
“杨卿的本事,朕还是知道的。不过,这北征的二十万将士的粮饷,却是不能短缺的。”
北征的将士是他亲自带过去的,而今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几乎瓦解了高句丽的王室,占据了全境。
可以说功勋卓著,若是因为粮饷、赏赐的事,让这些将士心生不满,那可不是一件小事。
“陛下,如今国库的存银,确实不够支付北征将士们粮饷的。再者,就算我们百般的筹集,运过去少说也得一两月的时间。”
“再加上,路途崎岖,再有一些高句丽的余孽未靖,恐非易事。”
那位新任的杨阁老说到这,又继续道:“陛下,既然高句丽已属我大明的直接管辖之地,那么将士们的粮饷,就应该取之于民,否则我们何必要费这么大的周折,去占据它呢?”
这位新任阁老的建言,也得到了其他大臣的一致附和。
“是啊,陛下,请就近就地征收钱粮,以供北征大军的粮饷,缓解我大明国库的紧张。”
对于众臣子的建言,朱祁钰又何曾不知道呢?
“诸位爱卿,你们说的这个方法,朕何曾没有想过呢?”
事实上,在高句丽的亲征的时候,他就想过用这个方式。
可当他看到那些高句丽的百姓的惨状,被他们王公压迫的不成样子。
亲眼目睹后,他又怎能忍心,还向他们征收税呢?
再者,大明虽占据了高句丽,但这个时候却是要收取民心的时候,不是他们压榨百姓的时机。
又不是占据了几天,就放弃了这个此地。
而是要真正要把这个地方,成为大明的郡县,成为大明的子民。
所以,非但不能向高句丽的子民横征暴敛,还要体恤他们,甚至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以此拉拢他们的民心。
这就是他的想法,也是出身当地穆家的建言。
而朱祁钰也决定使用这些措施,来安抚这些高句丽的百姓。
当殿中的诸文武听了他这番话后,都是躬身高呼他的仁义。
“陛下,您的仁心定能让四海臣服的。既然不能向那些百姓征收税,那……那些高句丽的贵族官员呢?”
“特别是那些贪官污吏和不得民心的土豪劣绅,抄没他们的家产,也是可以的。”
又有大臣建言道。
朱祁钰听了则是苦笑道:“这个想法,朕也考虑过。这些虽然可恶,但有不少却是直接开城投降的人,朕若是拿他们开刀的话,就更难使高句丽安定了。”
众文武听后,顿时讶然.
对于群臣的建议,朱祁钰并非没想过。
甚至,他在北征之时,还曾这样做过。
当时,他每到一地,只要破城之后,只要是抵抗的权贵富豪,那么就抄没他们的家产,以供大明军的粮饷。
只是随着他们征讨十分顺利,那些高句丽的王公以及守城的文武,很多都会选择直接投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彰显自己的胸怀和大度。
对于这些投降的高句丽文武,朱祁钰不但让他们继续担任官职,甚至还会宽慰表彰他们一番。。
如此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把再抄没这些人的家产?
而那些高句丽的权贵们,看到投降大明的群臣,不但能继续享受高官厚禄,还能恩荫子孙,不由也加入到了投降的大军之中。
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想要从高句丽权贵那里筹措粮饷,十分困难了。
至于高句丽的普通百姓,他们已经受战争的苦楚一年了。
作为统治者的朱祁钰,不-想再压榨他们。
可除此之外,也只有从大明境内,把粮饷运过去了。
朱祁钰正愁眉不展,苦思冥想之时,一道紧急奏折,传递了上来。
“陛下,按照您的旨意,只要是来自高句丽几个统帅的奏折,都是直接呈上来。”
“这是新路军统帅穆英将军的紧急奏折。”
一个兵部侍郎恭敬地把那道奏折,递了上来。
朱祁钰听说是穆英的奏折,心里一紧,忙接过来立即打开。
同时,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因为穆英每次的奏折,都能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基本上都是为他分忧的,几乎没见过她的各种请求。
这让朱祁钰对她充满了亲近和好感。
若是每个统帅都如这位少女一般,那自己就轻松许多了。
他收拾好思绪,仔细看起了这位女帅的奏折来。
随着他的通读,他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浓,越来振奋。
“哈哈,好,好,不愧是我大明唯一的女帅。”
朱祁钰读完之后,激动难忍,叫好道。
殿中的众文武,不明所以,这陛下刚才还忧虑重重,怎么看了那位女帅的奏折之后,竟是这般的激动?
“陛下,不知道穆英将军的奏折……”
一个阁老终于忍不住,好奇地询问道。
“哈哈,穆英将军在奏折里说不用我们运送粮饷过去了。她想法解决这个难题,并且有了头绪,让我们勿要忧虑。”
朱祁钰毫不掩饰高兴和激动。
同时,又把那道奏折,让群臣传阅。
殿中的众文武,挨个看了之后,大都是与朱祁钰一样,振奋不已。
有几个善于拍马屁的,更是直接夸赞了起来。
无非是圣上英明神武,上天护佑,有什么样的天子,就有什么样的臣子之类的话。
虽然这些马屁的话,都不知说了多少遍了,但朱祁钰听到之后,却是格外的开心。
不过,还是有一些比较理性的臣子,表示了怀疑。
要知道在高句丽的大明军有二十万人,所需求的粮饷,绝非是小数目。
这位大明的女帅,能有什么手段能解决?
难道他们穆家积蓄了不少的家资,想要以此来暂时把这个缺填平?
二十万的将士,一月的粮饷都是个天文数字,就算穆家再富有,又能坚持到几个月呢?
“哈哈,诸位爱卿,你们也许不了解我们这位女帅。只要她说过的话,从来都实现了。”
朱祁钰倒是没有什么怀疑,对穆英十分的信任。
在激动之余,他又作出了一个令不少臣子震惊的决定。
“穆英将军若能筹集到二十万将士的粮饷,那么朕就给她一个候爵,这将是我大明帝国,甚至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的女侯。”
朱祁钰接到沐英的奏折之后,不禁喜出望外,激动地让文武百官都看了一遍。
这份奏折中,女帅沐英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出了一个超级粮饷的方略,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整个朝堂上,一片欢呼声此起彼伏,不少文武百官对这个女帅的兴趣更是倍增。
当时圣上选穆英作为新路军女帅,不少文武百官都强烈反对。
虽然不知道穆英奏折里面方略具体是什么?但是既然他如此有自信,那么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而朱祁钰对这个女帅,更为看重了。
与此同时,在淼淼的大海之上。
高句丽的王公贵族与东营黑龙劫掠团的倭寇们,此时正在海上对峙。。
腾武大明的使者训斥高句丽的王公贵族:“你们这些蠢货,若是“四三七”想人财两空,那么就就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吧。”
“黑龙劫掠团的贼人们哪可能言而有信,他们得到200万白银的财富,更有可能再继续勒索。”
“直到你们再也没有办法拿出多余的财富,他们便会攻打。”
一众高句丽的王公贵族,听了这位滕武大名使者的话,便犹豫不决起来。
正如他所说的那般,这也是他们所顾忌的。
若是给了他们200万白银,他们继续攻打,那么他们也毫无办法。
谁又敢相信这些倭寇们的诚意呢?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一点。那那那又应该怎么办?让我说,就继续和他们斡旋。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先离开,再给他200万的白银。”
“你认为那些倭寇们会让你这样做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究竟怎么办?”
这些高句丽的王公贵族们开始争执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可是争执到最后,也是没有商量出一个对策来。
正如滕武大明那位逝者所说,若是这些倭寇言而无信得到财物之后继续攻打他们,那么他们不但失去了财物,而且还要遭受到重创。
可是他们又不愿意和倭寇们纠缠,真要死拼到底,也不知谁赢谁输。
这些王公贵族都是身份高贵之人,他们不敢去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