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英明神武
同时又感叹上天对他的眷顾,拥有这么好的运气,不但追上了那些高句丽的王公贵族,而且还正好遇到了那些黑龙劫掠团的倭寇。
甚至等他们双方两败俱伤之后,还做出了渔翁之利,如此好的运气,让他们不得不羡慕非常。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能够收服这样的臣子。”
“是啊,曾经臣对这位女帅有几分的轻视和怠慢如今,看来是老臣的思想跟不上了。”
“哈哈,这还不是因为圣上英明才能去除偏见,排除万难,让这位姑娘做了统帅。”
一众老奸巨猾的那个阁老们一个奉承起皇帝陛下。
对于他们的奉承,朱祁钰也只是淡了淡淡笑了笑。
要知道这些老家伙在之前,可没少对他施加压力。
提拔一个女人作为新军的统帅,可见他当时承担了多大的压力。
但是现在一切都在证明他是对的。
这也让文武大臣,更加见识到了这位皇帝英明神武。
“来人传朕旨意在京城,为穆帅修建一座豪宅,安置她的家族。”
“此时由户部拨款,工部选能工巧匠修建。”一众阁老听了心中无不感叹。圣上对待这位穆帅还真是足够的喜爱。
对,就是喜爱。
当这个念头一出,众阁老看向朱祁钰的目光,有了不知名的异样。
对啊,那位女帅好像才十八九岁吧,而且长得十分漂亮。
更重要的是能文能武,又有统帅之能,而陛下似乎也有这样的通天之能,两人倒是的惺惺相惜。
是不是陛下已经心中有了其他的想法,对于这位女帅。
一众阁老,心中的八卦之心,开始冉冉升起。
不过这似乎也不是不可能,两人的脾性相通,才能相等,应该是惺惺相惜的之感。
朱祁钰当然不知道,这些老家伙心中已经把他和穆英联系到了一起。
此时他还在殿堂上来回走动,下达着给穆英的赏赐。
朱祁钰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能为他排忧解难者,那么他这个皇帝就不吝赏赐。
无论你心中所想是官职也好,府邸也好,家族荣耀也好,他都能给予。
他要让穆英都做一个榜样,让所有的文武大臣都向她看齐,向她学习。
要知道穆英所给他带来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榜样,还有那千万两的白银。
这是他所有赏赐难以比拟的。
此时朱祁钰不知道的是高句丽的反抗者,基本上全部平定。
大明帝国的二十万军队得到了粮饷之后,士气高涨,开始清除那些不安定的因素。
什么盗贼劫匪,以及那些地头蛇。只要是高够力,百姓厌恶的,大明帝国的将士都给予平定。
也正是这样的举措,让大明帝国的将士逐渐得到高句丽百姓的认可。
如此一来,不令而行。
同时,大明帝国各路将帅所占据的州郡县也开始了选拔官吏。
当然首先就是那些公开支持大明朝廷的士大夫们,其次就是那些有能力有名望的中立者。
类似这样的人,都是优先录用任命。
当然因为高句丽官府失去了大量的官员,职位大量的空缺出来,哪怕采用了很多措施,依旧难以把这些职位填满。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算有很多投降的起义的高句丽官员,也逐渐被遴选出来。
当然首先要保证他们的人品端正,深受百姓爱戴的这一类人。
至于那些贪官污吏为开明士大夫所不容的官员,就算他们在讨好大明朝廷,也不会再允许他们任职。
可就算这样,依旧有大量的职位空缺出来。
他们这些将帅,也许可以带兵南征北战。
可是让他们进行治理州郡的政务,他们却力有不逮。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明各路将帅纷纷向京城的皇帝朱祁钰上呈奏折,请求派来一些大明帝国的官员,来填充这些高够力的官职空缺。
朱祁钰得到这样的奏报之后,立即召集内阁以及其他的文武大臣。
他把诸多将帅的请求向众多官员讲述了一遍。
“々.
众位爱情现在高句丽,已经归我们大明所有。”
“大量郡县急需人才,各位爱卿如何看。”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吏部的侍郎走了出来。
“启奏陛下,不如那让那些犯官遣去高句丽主理朝政,只要他们待够足够的年份,那么就可以返回大明。”
这个吏部侍郎的话音刚落,立即就有很多的官员进行了附和。
在大明帝国的牢狱之内,其实还有很多的官员进行羁押者。
这些官员要么是贪污受贿,要么是因为站错了队,最终有了牢狱之灾。
不过能达到他们这样的级别,学识能力还是有的。
而且围观的经验十分的丰富,若是派往到高句丽填充,那些郡县职位也未尝不可明。
不过他的这个建议很快遭到了不少开明之事的反对。
要知道高句丽刚刚成为大明直接管辖的领土。要是让那些高功率的百姓和官员知道大明朝廷派去的尽是这些不中用的,淘汰的官员。那么可以想象他们心中的滋味又是如何呢?
这样可不利于大明朝廷对高句丽的管辖更不利于统治。
如果真是这样做的话,也许用不了多久,高句丽的反叛者将会势力大增,进而会导致大明再次失去对它的管辖。
所以万万不能派那些犯官去。
朱祁钰很是头疼,盖因高句丽全境需要大量的官员过去充实。
这地盘太大了,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事啊。仅此官员的配置一项,就非同小可,这不整个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又开始争论不休起来了。
总体上,分为两个争议。
一个是派没本事,或者等待候官职的进士,甚至是一些罪官过去。
另外则是那样的话,反而激起高句丽的人不满,不利于大明帝国对他的统治。。
再送过一些这样的官员,可以想象会造成什么样的结局。
所以,绝对不能把那些官员送往到高句丽。
要知道现今阶段,稳定高句丽的局面才是最为重要的,若是因为这些官吏不得人心,那么可以预料到后果将会是什么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负这个责任?
而另外一批官员,则是慷慨激昂的表示,非但不能用这些没有经验的官员和犯官,反而要用上等的官员去高句丽。
唯有如此,方能治理好那高句丽之地,使之真正成为大明帝国的统辖之地。
这样的建言,实在是不少。
而朱祁钰似乎也被他们给说动了,认为这样不但具备可行性,而且,应该会让高句丽的百姓们十分的受用。
这样才能说明,大明帝国的皇帝,拿他们当作了自己的子民。
否则的话,又怎么可能派遣了这么多的优秀大明官员来到高句丽呢?
再者,那些高句丽的文人士大夫们向来仰慕中原皇朝的文化,这些大明的优秀官员过去之后,也能受到他们的亲和。
567可以说,朱祁钰十分赞成这个建言。
可是,等到他具体询问的时候,却是被这些人官员给惊住了。
“诸位爱卿,你们这个建言朕是十分的支持,不过要派谁去呢?”
朱祁钰一副亲和,看重众人的样子。
神色里更是满含期待,谁都看得出他是多么希望这时有人能够站出来,替他能够分忧的。
甚至,给文武百官做一个表率,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
可惜,朱祁钰最终却是失望了。
每当他的眼神扫过一个官员,那些人都一个个低下了头,似乎生怕皇帝陛下看上他,把他给送到高句丽去。
甚至,连那些刚才支持这个建言的官员,都是眼神躲闪,不敢看朱祁钰一分一毫。
这就是他所信任的朝廷重臣吗?
一到关键时刻,需要他们奉献,为君父分忧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躲躲闪闪了。
此时的朱祁钰,愈发想念那位远在高句丽的新路军统帅穆英了。
若是有她在的话,她定是毫不犹豫,第一个站出来愿意接受调遣到高句丽的。
而眼前这些人呢?
个个都是朝廷重臣,此时到了关键时期,却是没有一个敢上前来为他效忠的。
正在他感叹之时,一个瘦弱的精干官员,这时走上前来。
“陛下,臣愿意前往高句丽上任,扬我大明国威,稳固统治。”
当看到这个瘦高官员站出来后,朱祁钰很是欣慰,不过他看了看这个官员,发现并不认识他。
“爱卿是……”
非但他不认识,恐怕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员都不认识他。
似乎在朝堂上,此人就是一个透明的一般。
这时,还是一个吏部侍郎走上前道:“启禀陛下,此人是大理寺的监案官范琳。”
能上得了这朝堂的,基本都是六品朝官以上的官员,此人就是最低等级的存在,一个六品官员。
随后,那个大理寺的小官便自动介绍起了他的出身和功名。
朱祁钰和众文武官员这才知道此人。
原来,此人是先帝在位时期,二甲进士出身,不过却是出身贫困之家,与朝中那些大臣相比,也许是因为自卑,或者是性情上又十分的孤僻,导致了他的官职,哪怕过了十余年,才堪堪升到了六品的朝官。
这就是无人脉,又清高的后果。
哪怕你拥有同年,座师,可你不能随众,那么就很难融入进去,直接导致了他眼前的困境。
朱祁钰知道,这是一个孤臣。
虽不显山不露水,可却是执拗,不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