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封后大典(六)
郭尔罗斯氏看着宜敏眼神复杂,最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她轻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道:“敏儿,你聪慧过人却心结深重,莫要被过去的经历蒙蔽了心眼,意志坚定固然是好事,但偶尔会因为太过坚持己见,错过了沿途更好的风景。你的人生还很长,不要画地为牢,将自己困在原地啊!”
宜敏抬头看着曾祖母,眼神中掠过一丝迷茫,继而很快恢复了清明,坚定地摇了摇头:“乌库妈妈,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虽然会迷茫,会不甘,会犹豫,但是却绝不会后悔!这条路没法回头,我只能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她这辈子本就不是为自己而活,如今心愿只完成了一半,她没有资格松懈,也没心思去看其他的风景。
郭尔罗斯氏忍不住上前一步,将宜敏拥在怀中,心疼地拍着她纤细的背脊,眼中闪过一丝晶莹,却没有再说什么,她是真的心疼这孩子,无法想象是怎样的执念才能让这她堵上一切去拼,这份沉重令她感到窒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也许她根本没资格对此指手画脚!
“好孩子,今儿是你出阁的大好日子,咱们不提这些了,让乌库妈妈为你戴冠吧!”郭尔罗斯氏面上重新露出笑容,走到一旁的大立柜旁,捧出一顶宝光四射的凤冠,眯着眼睛端详着这顶特殊的凤冠,连连感叹,“不管看过多少次,都让人忍不住震撼!听闻这冠冕是皇上亲自设计的就是太皇太后与皇太后的朝冠都不及它耀眼夺目,单单这凤冠的价值就顶得上你当年的那副妆奁了吧”
宜敏目光忍不住落在凤冠上,身为女人就没法不喜欢它,凤冠样式仍然是以朝冠为底,却极尽奢华繁复之能事,与此前所有的后妃朝冠均不相同,上有冠顶,冠顶足有六只凤凰以金累丝镶嵌技艺叠压,顶尖镶大东珠一颗,每层之间贯东珠各一颗,凤头、翅、尾部均饰东珠,背部各嵌猫睛石一块。此朝冠使用猫睛石24块、东珠足有一千余颗,以及青金石、珊瑚等珍贵材料,看上去异常繁复,熠熠耀目。
当初这顶凤冠作为聘礼送来的时候,整个马佳氏都轰动了,因为康熙实在是太壕气了,就算是太皇太后的朝冠一般只用88颗东珠,其余皆用珍珠装饰,偏偏康熙设计的时候指定全部用东珠,通体装饰下来足足用了上千颗,怕不是把库存的东珠都倒出来了。另外就是大清历代皇后乃用三凤朝冠,偏偏宜敏面前这顶凤冠设计了六凤,其中意味令人深思。
郭尔罗斯氏捧着沉重的凤冠,轻轻地将之戴在宜敏头上,退开两步细细端详,不由得满心赞叹,太美了,耀目至极的凤冠并未夺去宜敏的光彩,反而更突显了那不似凡间所有的美貌,尊贵之气扑面而来,令人不敢直视。
我家女儿的美貌怕是连那古之洛神都要逊色三分。等皇上见了怕是要走不动道了。郭尔罗斯自小见惯了曾孙女的容貌。本不该如此惊讶,但是盛装打扮后的宜敏依然叫他。惊艳不已。难怪皇帝十多年来对宜敏盛宠不衰,这般女子又有谁舍得冷落呢
这时小楼外传来了熙熙攘攘的热闹声,两人透过窗户往外望去,一眼就看到了人群最前方那道明黄色身影。一身明黄色帝袍,走路龙行虎步,不是康熙又是谁呢皇帝亲自迎亲是天大的恩典,马佳氏是自然不会不知好歹的搞出那套为难姑爷的阵仗。这可是皇帝,有谁敢拦着他呢更何况良辰吉时都是由钦天监提前算好的,一时一刻都耽误不得,更没人敢在这方面造次。
等康熙一到承恩公府门前,盖山和图海早就领着儿孙与族人大开中门,恭迎圣驾。康熙也没在这种日子扫兴,命人扶住了盖山,没让自己的老丈人行礼,也很快就免了在场众人的跪拜礼。一行人高高兴兴地进了门,簇拥着康熙进了瑶园,一路往宜敏的梧桐阁而来。
康熙显然心情极好,一边观看承恩公府的布局景色,一边极为满意地暗暗点头。虽然这承恩公府大部分图纸是他设计的,但实际上他却不曾踏足过半步,如今看来效果极为不错。不过他也无心过多赏景,一想要见到那个已经阔别整整一月的人儿,不由得正满心激动欢喜。等这趟把人娶回宫,他再也不会放她离开自己身边了。
从康熙八年至今,两人最长远的别理也不过是木兰秋狝的那半年时间,期间两人还时常有信件往来,不像这次因为大婚礼仪未完,两人按照祖制是不可有任何往来的,免得不吉利。为了两人的将来,康熙自然不敢随便乱来,只能每天听着奴才们回报宜敏在承恩公府的一举一动,越听越是心痒难耐,只觉得宜敏就算离开自己,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的,让他恨不得当场反悔。
好不容易熬到正日子,康熙一大早就将奉迎皇后的凤舆送了出去,由两亲王的结发福晋和八位年轻的一品夫人担任奉迎专使,先行骑马到承恩公府,两福晋、八命妇先到正屋谒见宜敏,然后伺候梳妆。按照惯例这时皇后梳的仍然是及笄少女的发型--双凤髻,但是宜敏的情况不同,她早已入宫多年,以她的年纪也不适合梳这种发髻,于是便梳已婚妇女的盘髻,更方便戴上那奢华沉重的凤冠。
此时几位逢迎专使都在梧桐阁一楼等候,见康熙已经到来,连忙查看时辰,还差半刻钟,这会儿过来恰恰好。这时裕亲王福全的嫡福晋西鲁克氏连忙命人出门拦住,她则带人上了三楼,皇后迎娶时的吉时由钦天监官员严密推算,如今吉时一到,就能恭请皇后出门了。
西鲁克氏是此次逢迎专使中身份最高的,也是宗室福晋中与宜敏关系最好的,她带着常宁的嫡福晋纳喇氏来到皇后闺阁,一进门就被晃花了眼,当今皇后身着金凤朝服和六凤朝冠,一身尊贵威仪显露无疑,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启禀皇后娘娘,吉时已到。”说完上前将两个苹果塞到宜敏手中,然后亲自为她披上盖头,与纳喇氏一边一个扶着宜敏下了楼。
康熙眼巴巴地等在阁楼前,一眼看到宜敏的身影出现在门前,眼中顿时发光,立刻快步上前,忍住想要说话的念头,只是代替西鲁克氏搀扶住宜敏,将她稳稳地送上了一顶步轿,因为这梧桐阁离承恩公府正门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自然不可能让皇后这样步行过去,自然有小轿代步。正式的凤舆还在承恩公府门前候着呢。
西鲁克氏露出一丝微笑,并未规劝皇帝这等不合礼仪的行径,她只是带人提前一步把皇帝亲笔书写的龙字和一柄金如意放进凤舆中,等康熙护送着宜敏来到前院后,陪着她拜别父母亲人,行过一系列礼仪后,才把皇后恭恭敬敬地请上凤舆。
皇后凤舆由16个人抬着,穿红缎绣花褂子的校尉持着300对族旗扇、平金绣凤、宫灯,走在最前面,御前侍卫扶着风舆轿杠扈卫左右,两福晋、八命妇和扈从的王公大臣,紧紧跟在凤舆的后面,迎娶的队伍极为盛大。
这时康熙又做了件出人意料的事,他并未登上那座龙辇,而是骑上了一匹汗血宝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凤舆前方,显然要效仿民间男子亲迎花轿的习俗。
于是一路上百姓们都是欢呼雀跃,锣鼓喧天不绝于耳,加上康熙一路上让人不停撒糖、喜钱,惹得无数孩童追着队伍跑,迎亲队伍所过之处,百姓们一拥而上,纷纷捡着地上的喜钱,好话一箩筐的冒出来,都是祝皇上皇后百年好合之类的。迎亲队伍轰轰烈烈地绕城一圈才进入大清门,凤舆入大清门时,午门楼上钟鼓齐鸣,凤舆停在正南天喜方位,福晋、八命妇和宫女护侍皇后下轿。
宜敏跨出轿门,手上紧紧握着寓意平安的苹果,抬首透过喜帕的缝隙看着前方的堂皇大道,不由得心潮澎湃。大清门是紫禁城的正大门,从不轻易打开,而女人想要走这道门,唯有皇帝登基后迎娶的第一位皇后,方能有此殊荣。遍数大清历代皇后,不过寥寥三人,其中两后已然被废,剔除出宗谱,如今唯有她马佳宜敏一人,她不再是前世那个籍籍无名的康熙嫔妃之一,而是堂堂正正由康熙亲自从大清门迎进来的皇后,她要成为未来永载史册的女人。
宜敏将苹果交给恭亲王福晋,接过裕亲王福晋递过来的宝瓶,里面装有珠、宝、金银小如意和米谷等物,她稳稳地捧着象征吉祥如意的宝瓶,沿着御道,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经过乾清宫和昭仁殿之间的通路,进入交泰殿,这里是帝、后大婚行礼的专用场所。
宜敏进殿时,看到殿门前横放着一个朱漆马鞍,鞍下放着她刚刚手里拿过的两个苹果,上面铺着一条红毯。在六对藏香提炉的引导下,宜敏轻松跨过表示平平安安的朱漆马鞍,之后被引导到西首站立,等候拜天地。
康熙刚刚已经先行一步,提前来到了坤宁宫,此时他从坤宁宫出来,站在与宜敏相对的东首,在欢庆的鼓乐声中,一起下拜,九叩礼毕,即为结发。
拜完天地,康熙和宜敏在坤宁宫东暖阁行坐帐礼,掀开宜敏喜帕的那一刻,即使两人已经夫妻多年,康熙仍然愣住了,凤冠朝服打扮的宜敏简直美艳不可方物,尤其小别胜新婚之下,更是让他眼珠子都恨不得粘在宜敏身上了。
这时裕亲王福晋煮来名为子孙饽饽的饺子,刚下锅还是生的就要捞起,呈给康熙和宜敏,两人咬一口吐出来,藏在床褥前殿休息,等待福晋命妇重新为皇后上头开脸。只是康熙来着不走,一直看着宜敏打扮完毕,两人一起吃完了被称做团圆膳的合卺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