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康熙荣妃敲钟的紫藤

第271章 母仪天下(二十)

康熙自然也听明白了皇太后的意思,不过他只是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正面回应,册立皇后当日本该有向两宫太后行礼的仪式,但是皇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相当于宜敏并未得到长辈正式认可。

对此康熙气得不行,既然不想接受皇后的行礼,那么以后也别再拿太后的架子,所以这场家宴压根就没有排上皇太后的座次,偏偏皇太后非要跳出来找不自在,甚至亲自跑到乾清宫施压

简直让康熙无言以对,皇太后这波操作也是绝了,既然表明了不想受皇后这个儿媳的礼,那你就死硬到底啊结果转头却又要参加为皇后举行的家宴,这到底是要闹哪样啊

他打破头也没想明白皇太后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偏偏又不能当众撕破脸,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同样以太皇太后身体欠安做筏子,为了太皇太后能够有所宽慰,他甚至愿意破例留一个下九流的戏子在宫中。

这话任谁听了不赞叹皇上孝顺至极可实际上却是不怀好意,皇太后如今不过四十余岁,又恰好常住慈宁宫陪伴太皇太后,这时候若是多了一个俊美如好女的戏子入慈宁宫,且日日侍奉在侧,将来如何暂且不说,至少这皇太后的名声怕是不好听了。

皇太后虽然有时候对政治不敏感,但是他她又不是真傻,怎么可能同意这个明显挖坑给她跳对提议,她几乎立刻就明白康熙这就是在堵自己的嘴,太皇太后卧床不起,这时候唱戏给谁听呢这不是明摆着暗讽自己打着太皇太后的名义享乐吗

尤其谁人不知太皇太后如今中风了,已经瘫在床上两年了,这会想在慈宁宫摆宴居心何在当着不能自理的老人家面前吃香喝辣这到底是恶心谁呢

宜敏见皇太后终于想清楚了这里头的弯弯绕,被康熙几句话气得面色阴沉,不由得想要扶额叹息,皇太后有时候聪明有时候又总是昏招频出,真搞不懂她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康熙嘴皮子上的功夫了得,口舌之利可敌刀剑,从小就在朝堂上见惯了勾心斗角,是在尔虞我诈中硬生生磨练出来的,随便一句话里能拐上十七八个弯,一个不慎就会中招。

皇太后想在这方面占上风,只能说是想多了,至少她两辈子还从没见过有谁能仅凭口舌之利,在康熙面前占据上风呢!她到底有多想不开才会跟康熙做口舌之争

皇太后深深喘了几口气,胸口起伏不定,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这方面占不到便宜,干脆默默地闭上了嘴,不打算继续自取其辱,偏头看了看宜敏,见她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并没有落井下石,不由得心中微定。

只是随着众人走到漱芳斋正厅尽头,皇太后正要落座,一抬眼不由得一愣,发现座次摆放似乎有些不对劲,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顿时就是脸色发青,身上微微颤抖起来,气得几乎想要当场拂袖而去。

宜敏见状叹了口气,早有预料地与康熙对视一眼,同时手上微微使力,直接将皇太后架到凤椅上落座,丝毫不给她反应过来的机会。

皇太后被迫坐下后,反射性地就想起身,却被康熙按住了肩膀,凑近耳边沉声道:“皇额娘可要小心坐稳了,这出戏可有点长呢!”

然后不顾皇太后青白交加的脸色,直接拉着宜敏的手转身踏上御阶,并肩在首位上落座。

在场众人很是知机当作没看到刚刚的交锋,一个个按照次序排好队,开始大礼参拜帝后和皇太后,山呼万岁地声音并不能掩盖皇太后的不悦和失态。

明眼人都能看到龙椅的放置明显比皇太后的凤座高上一级台阶,表面上看来并无问题,毕竟皇帝的座次定然是在首位,但是如今全场只有一座凤椅,如今皇太后落座了,那么皇后又该坐哪呢

显而易见,皇后与皇上一起端坐首位,如此一来皇太后就相当于宜敏这个皇后坐尊位,而皇太后却屈居次席,无论是长幼还是尊卑都乱了套,尤其自己还被迫坐下默认了,这番打脸可谓是啪啪作响,让皇太后如何不怒

皇太后已经是气得发抖,她是万万没想到康熙竟然这样明目张胆地打自己的脸,她本来还有点与康熙和解的念头,这会完全抛诸脑后了,她恨不得当场撕破脸,让天下人看看皇帝是何等的不孝!

只是当她黑着脸转头想要质问康熙的时候,却正面迎上了皇帝那冰冷的目光,那里面有着警告与不耐,显然眼前的康熙已经对自己失去了耐心,座次的羞辱就是他给自己的回应,若是自己不安分守己,怕是就不仅仅如此了。

面对强势的皇帝,皇太后只能咬牙忍下满腔怒火,恨恨地瞪了坐在康熙身侧的宜敏一眼,见她若无其事地对着自己露出一个礼貌性地微笑,不由得更是肝疼,只能转而看向下方的宗室,总不能所有人都瞎了,看不清这其中的失礼之处吧

众多宗室见皇太后目光看过来,纷纷打着哈哈招呼着彼此落座,选择性地遗忘了皇太后的窘境。

一些年纪大的宗室老王爷倒是暗中给了皇太后一个同情的目光,今时不同往日啊!

尤记得当年皇帝第一次大婚的时候,大宴之时乃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居中而坐,帝后却分坐两侧,整个宴会的主角直接从一对新人变成了两宫太后,可见博尔济吉特氏当年是何等的威风不可一世。

不过如今显然是风水轮流转,皇太后一人独木难支,威望更是不能与太皇太后相比,而当年的赫舍里氏也无法与当今皇后相提并论,出现这种局面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只要皇上乐意与皇后共享御座,借此给皇后撑腰作脸,难道皇太后敢让自己的凤座凌驾于皇位之上吗除非她敢撕破脸直接离席,否则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帝后大婚期间本就该出则同车,入则共座,居则同寝,这乃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莫说皇太后,即使太皇太后在场按理说也大不过新人,帝后一体,荣辱与共,出现这种座次安排也不算违礼。

康亲王福晋抬头看了看如坐针毡的皇太后,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虽然她也姓博尔济吉特,但是与皇太后并非一支,蒙古部落之间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如今随着太皇太后彻底失势,科尔沁蒙古也无法再保持超然的地位。

尤其太皇太后的所作所为她也有所耳闻,如今能留下一条性命已经是多亏了帝后大度不计较了,皇太后若是再不识趣,怕是大清后宫就真的再无科尔沁女人的立锥之地了。

她是杰书的嫡福晋,嫁给他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镇国公,是她一路陪着他披荆斩棘,他征战沙场,她安定内院,为他打听各种消息,两人配合默契才有了今日康亲王府的辉煌。

他们夫妻对于皇室的风向十分敏感,对于康熙的一言一行都细细掰碎了揣摩,所以她并不看好皇太后,自从太皇太后倒下了,这位就慌着手脚,在无当初八风不动的稳重,一举一动看似冷静,实则毫无章法。

她今日出席这场家宴就是最大的败笔,当年册立赫舍里皇后的时候,皇上尚未亲政,前朝后宫都以太皇太后为尊,赫舍里这个皇后自然也不例外,就算被夺了风头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情况却不同,皇上早已羽翼丰满,大权在握,太皇太后更是风烛残年,威风不再,皇太后这时候想要跳出来扛大旗无疑是不智的,毕竟她一直以来在世人眼中就是个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先帝顺治时,她就是个小透明,静如鹌鹑一般才得以保住后位。当今登基后,更是宛若太皇太后的影子一般,低调得毫无存在感,甚至连满语都不曾好好学,又不愿屈身与宗室交好,自然更无地位可言,这时候自然别指望有人会为她出头。

看着眼前无人问津的情形,皇太后面色难看到了极点,这才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如今糟糕的处境,没了太皇太后撑腰,自己竟然什么也不是!不由得有些后悔自己当年太过低调,否则何至于连个铁杠的支持者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竟然只剩忍气吞声一条路可走。

裕亲王福全坐在下手第一位,他是康熙的兄长,也是最铁杠的支持者,是铁帽子亲往,如今更是执掌宗人府,称得上一句权势滔天,煊赫异常,他抬头看着憋屈的皇太后,不由得心中暗自感叹,这天已经变了啊!

想当年皇上出巡木兰途中遇刺,尚且不敢声张,还需要自己装腔作势配合小阿哥来瞒过这位的耳目,如今皇上羽翼丰满,已经是明晃晃的不将其放在眼里了,这等帝心变化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正如没有皇帝宠爱的皇后不过是个摆设,同样的道理,没有皇帝撑腰的皇太后自然也什么都不是。

这位皇太后当年既然选择低调,那么就该老老实实地苟着,好歹能够维持着明面上的尊荣,可是偏偏这位显然不甘心蛰伏,想要撑起当年太皇太后掌权时的架子,这不是庸人自扰吗面对掌握实权的强势皇帝,背景强硬的得宠皇后,皇太后能赢得过谁呢

西鲁克氏手肘碰了碰福全,等他回头看来,压低声音道:“听说皇太后亲自往乾清宫一趟,后来皇上才下令才变动了座次,显然这位是自取其辱了。”本来帝后大婚的家宴本就该是皇后的主场,皇太后来凑什么热闹,真以为还是当年博尔济吉特氏称霸后宫的年代吗这下可好了,被当着所有人的面踩了脸,还不如乖乖在太后宫里待着呢!

“不用理会,皇太后是个识时务的人,她会明白现实的,你看这会不是挺安静的吗”福全轻轻嗤了一声,他原本对皇太后还算颇有好感,至少她当皇后时没有欺压过自己母子,但是从皇帝遇刺那件事之后,他心中对于博尔济吉特氏的警惕已经提到最高,爱新觉罗氏的爷们还没死绝呢,什么时候轮到博尔济吉特氏来决定皇位的更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