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母仪天下(三十)
坤宁宫
寝殿内,宜敏手执书卷默默翻阅,一旁的康熙正在批阅奏折,因为这段时间的忙碌,他积累下来的政务堪称堆积如山,只能搬一部分到坤宁宫来批阅。
宜敏对于他的政务向来是不关心的,即使奏折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她也只是云淡风轻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时而翻阅,时而抄录,等累了就会放下书卷,亲手煮上一壶好茶,在茶香环绕中舒缓心神。
这时康熙也忍不住放下了手中似乎永远批不完的奏折,缓缓踱步过来,坐到宜敏身边,看着她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动作,欣赏的目光毫不掩饰,光是看着宜敏煮茶就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片刻功夫,康熙端起宜敏送到面前的茶杯,先是深深嗅闻一番茶香,将之吸入肺腑之中再缓缓吐出,接着含上一口茶水在舌尖来回滚动,只觉得入口丝滑无涩,缓缓吞咽而下,一股绵绵的回甘缓缓从喉间泛起,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敏儿泡茶的手艺当真绝妙,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技近乎道吧”康熙喝完了一杯茶,脸上露出了陶醉享受的神色,看着宜敏的眼神满是赞叹,他本来对茶这种东西没什么感觉,茶叶好坏也就那样,反正贡茶怎么泡都不差的。
只是自从宜敏看不过他牛嚼牡丹的糟蹋好茶,当面给他上了一课后,他才发现这泡茶居然也有一门大道理,手艺的好坏居然能让同一罐茶叶出现天差地别的口感,进而对汉学更加好奇渴望了。
宜敏同样闭目感受着茶香余韵,好半响才睁开眼,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琴棋书画诗酒茶号称七绝,是汉人文化真正的精髓所在,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常人只怕穷尽一生也只能窥得冰山一角,这茶艺只能算是刚刚登堂入室罢了,当不得皇上如此盛赞。”
康熙哭笑不得地看着宜敏认真的神情,无奈地摇了摇头:“敏儿实在太谦虚了,莫说宫里头无人能及得上你的手艺,便是那些汉人大儒朕也曾与之煮茶论道,同样差之甚远,难不成他们连这茶之一道的门槛都未曾进入不成可见敏儿已经算是此道高手了。”
宜敏隔着茶水的烟气,看了眼康熙,见他似乎真的是这么想的,不由得轻叹一声:“皇上此言才是大谬啊,这茶之一道懂与会是两码事,烹茶讲究心静自然,恰如其分,无论火候、水质都是极有讲究的,多一分少一刻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而想要拿捏得恰到好处,需要反复斟酌试品,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还要花费巨量的财富啊!”
康熙若有所思地道:“你是说那些汉人大儒即使对茶能讲得头头是道,顶多也就是纸上谈兵,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家底来挥霍,所以他们是因为博学故而懂茶,却根本没有那个条件来琢磨烹茶的技巧”
“是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古以来汉人的学子出生贫寒者众,除非出身累世豪门的书香之家,且自身天赋异禀,否则谁能在学得满腹学问之余,还能有这般闲情逸致入此杂学之道呢”
宜敏笑了笑,提起茶壶下倾上提三次,将滚沸的水冲入盏中,看着茶叶在水中上下翻动,默数三个呼吸后,才将浓淡一致的茶水倒入茶海,然后拿起茶海分别倒入康熙和自己杯中。
等做完这一系列动作后,她才淡淡地接着道:“妾身只是闺阁女子,既无需如兄长他们一般负有报国守家的重任,也不必浪费时间学习各种经世济民的学问,在家中又是独女,自然有大把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才能学得一点足堪卖弄的技艺,并不值得称道呢!”
康熙闻言反倒哈哈大笑起来,他眼神晶亮地直视宜敏,真诚地道:“敏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见得天高识海阔,这才总是这般谦虚自省,更是时时刻刻不忘看书学习,朕最钦佩你的正是这一点,不过敏儿也无需妄自菲薄,莫说天下女子,便是男儿也少有如敏儿这般博学多才者,当为朕之楷模。”
宜敏似乎也被康熙这不要脸的夸赞惊到了,忍不住脸色微红,娇嗔道:“皇上嘴上莫不是摸了蜂蜜,这般甜言蜜语地哄着妾身,究竟是何居心这话儿咱们私下底说说便罢了,妾身也厚颜受了,但是千万莫要传了出去,不然怕是不知要笑掉多少人的大牙了。”
康熙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道:“朕所言句句出自肺腑,绝对不是哄着你,这些年来钟粹宫里头的藏书来来去去换了不知多少,敏儿看过的书怕是几个大屋子都装不下,琴棋书画难不倒你,骑射之术更是冠绝一时,朕倒要看看天下有何人够资格笑话你”
宜敏无奈地笑了笑:“妾身并非妄自菲薄,只是觉得汉人中隐士极多,民间山野亦有高人,妾身这点的本事不过是自娱自乐罢了,着实不值得称道,何况所谓天下第一之类的终究不过是虚名罢了,心远地自宽,妾身仅仅只是喜欢这些,如此而已。
何况天下间终究男子居多,甚至民间还有不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言论,可见这等名声太盛对女子也非好事,妾身如今身为皇后,已经是显贵以及,往后只愿岁月静好,与皇上白首偕老,便于愿足矣。”
她可不敢自认什么学究天人的名头,不过是两辈子加起来的积累罢了,活得久了自然懂得便多了,真要论聪明才智她从来都不是拔尖的那撮人,尤其在康熙这种天选之子面前,她更是毫无信心,更不希望康熙在心底太过高看自己,否则简直是自找麻烦。
康熙拉过宜敏的手拍了拍,感叹道:“敏儿心性豁达,与世无争,那些贬低女子的言论不过是些无能男子的狺狺狂吠罢了,朕就是喜欢敏儿这样的,女子无才便宛如一潭死水,人生岂非毫无情趣可言”
宜敏面上露出感动的神情,将头靠在康熙怀中,心中暗想女子岂能无才,否则就只能永远成为男子身后免费的管家和手中的玩物,女子没有见识就会被男子轻易掌控,一辈子困在井中不识天地之宽阔,一如前世的自己,坐困深宫六十载,何其可悲。
这些年她通过每一次选秀慢慢地提高入选门槛,潜移默化地让八旗子弟重视女儿的教育,无论是满蒙汉八旗,还是旗下包衣世家,为了让女儿有机会选在君王侧,自然不惜成本可劲地培养。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大清高层重视女子的才德,底下的官员百姓自然也会群体效仿,京畿地区更是如此,即便达官显贵之家,若是女儿无才无德,也无人愿意聘为正妻,而有了学识的女子更加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地位,也更容易培养出出色的子嗣,进而导致女子才德更加受到重视。
她如今已经走到了女性所能达到的最高位,至于那位千古唯一的女皇只能作为膜拜的对象,她自认没有这个本事将家国天下一并扛在肩上,但她可以让女子醒过来,睁眼看看这人间,而非在男尊女卑与家长里短中懵懂一生。
曾经她只是凭着本能做着这些事情,但是随着学识的积累,她才慢慢地认识到独木不成林,女子当自强的道理,她若只是一个宠妃,汲汲营营于宫斗无可厚非,但是她不愿意再浪费一辈子围着皇帝转,她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希望自己重来一世的人生能更有意义一些。
“皇上,大格格和三格格已经定好了人家,尤其大格格已经年满十五岁了,您看是不是该让人教她些真本事了”宜敏靠在康熙胸前,用有些戏谑的口气试探着道,她曾经上过一本关于和亲公主的折子给康熙,如果他真的放在心上的话,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康熙果然很快就听懂了,他只是轻轻地道:“放心吧,朕明白你的意思,若非你当初的当头棒喝,朕真不知道大清的公主竟然被欺负到这等地步,以后绝不会了,该准备的朕这些年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只能看孩子们的天赋了。大格格是朕的第一个孩子,没想到一眨眼就十五了,希望她能好好善用朕给她的东西,也不枉费咱们的一番苦心了。”
他按照宜敏的建议,命人将大格格和亲部落周围的势力分布和各种利益关系都编写成册,派专人为她单独授课,即使大格格政治能力平平,至少能保证大格格嫁到了蒙古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若是情况再好些,大格格能顺利生下继承人,并借此掌握一部分部落权柄,那就更好了。
宜敏眉眼弯弯地笑了起来,她肯定地道:“皇上可别小看大格格,虽然她不如三格格那般锋芒毕露,但是性格却有种上善若水的坚韧,心中拿定了主意就极少出现的动摇,未来也许会给咱们意外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