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康熙荣妃敲钟的紫藤

第348章 风起云涌(十九)

康熙二十六年秋,喀尔喀陷入内战,噶尔丹之弟多尔济扎布被联军所杀,噶尔丹乘机挥师东进,意欲将喀尔喀三部置于准噶尔统治之下。

此后三年,噶尔丹与喀尔喀三部战火连绵,由于内乱,喀尔喀渐渐落入下风,即使有蒙古各部在康熙密令下的暗中支援,但大部分地区已被噶尔丹所控制,准噶尔部的势力越发强横。

康熙二十九年五月,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率兵3万南下,兵锋直指京城,康熙命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抗击,失利于乌尔会河,准噶尔军乘势南进至乌珠穆沁。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震动。

康熙自从收到噶尔丹南下的消息后,立刻召集内阁大臣、宗室诸王前来议事,对于噶尔丹的狼子野心早有预料,在他进攻喀尔嗒期间,朝廷早已做好了完全准备,因此对于出兵王公大臣皆无异议。

唯一的分歧在于派谁领军出征罢了,偏偏康熙竟然做出御驾亲征的决定,此言一出,乾清宫内顿时就炸了锅,所有人纷纷出言劝阻。

裕亲王福全面上带着不赞同,当先开口道:“皇上万金之躯,身系社稷安危,岂能以身涉险望皇上三思。”

这时佟国纲也忍不住劝道:“区区噶尔丹不过藓疥之患,何需皇上亲自出马奴才愿意请命出征,为皇上取回噶尔丹项上人头。”

康亲王杰书看着内阁大臣轮番上阵劝说,康熙对此不为所动,仍然坚持要御驾亲征,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心中对皇帝的想法有了些猜测,不由得收回了即将迈出的脚步,静静地作壁上观。

果不其然,很快康熙就开口道:“噶尔丹漠西蒙古,背后还有沙俄暗中支持,蒙古诸多部落早已被吓破了胆子,若朕只派武将前去镇压,只怕战事稍有僵持,这些部落就要不战自溃了。唯有朕御驾亲征,以示朝廷必胜之信念,才能让蒙古诸部舍去犹豫,全力相助。”

一众大臣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若是单凭朝廷军队千里迢迢前往作战本就不利,加上人生地不熟,恐怕连噶尔丹的主力都找不到,因此当地蒙古部落的支持和协助至关重要,皇上的顾虑不无道理。

康熙见说动了众人,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正要再次开口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英却站了出来:“皇上所虑之事确实有理,只是战场情势变幻莫测,终究难保万全,振奋军心可另图他法,然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张英是地地道道的汉儒文宗,向来讲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御驾亲征这种行为,成功了理所当然,失败了后患无穷,自古以来就不为儒家所提倡,于是他很直白地表示了反对,蒙古诸部的支持可以再想办法,但是国家离了皇帝就是不行的原则。

顿时原本有些被说动的王公大臣纷纷重新坚定了立场,反对御驾亲征的劝谏顿时再次将康熙淹没了,气得康熙直接丢下一句“此事容后再议”,就一甩袖子走了,留下满堂大臣面面相觑。

康熙怒气冲冲地径直到了坤宁宫,今天是宜敏召见外命妇的日子,早早就来到坤宁宫处理事务,远远的看见康熙带人过来,底下的奴才连忙进来禀告:“启禀娘娘,皇上正朝坤宁宫过来,只是……看着脸色不太好的样子。”

宜敏无奈地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中朱笔,淡淡地道:“去煮一壶清肝明目的茶汤过来,另外再加几样小厨房新研制出来的点心。”她消息灵通,已经预感到这又是要大费唇舌的一天,还是提前准备好吧。

康熙带着几分余怒未消地踏进坤宁宫,一眼就看见正迎面走来的宜敏,一身碧色宫装端庄典雅,穿在如玉美人身上更显清丽脱俗,宛若空山灵雨美不甚收,让人不由得消去一身火气,只余下满心惊叹,哪里舍得对她使脸色呢

不等宜敏福身行礼,康熙已经伸手拉住她的柔荑,脸上的怒气早已消失无踪,反而眼中带上了一点微不可查的委屈:“敏儿,不必多礼了,陪朕出去走走吧”

宜敏轻轻一笑,如画的眉眼微微一弯,恰如美玉生辉,不可方物,她柔声应道了一声好。

康熙眼神顿时更加柔和了,牵起她的手一起走了出去,身后的奴才无需吩咐都远远地跟着,不敢靠近听两位主子的交谈。

“皇上这是怎么了莫非是因为准噶尔的战事有何变故不成”宜敏跟着康熙走了一段路,见他没有开口的打算,只能自己引出话题。

康熙摇了摇头:“噶尔丹兵力有限,想要吞下喀尔喀这么大块地域,他还没那么好的胃口,三年时间也顶多能打散那些部落的军队,还无法彻底稳固统治,此番南下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他若是真敢把所有兵力都带出漠西蒙古,恐怕直接就要后院起火了。”

宜敏微微有些愕然,她转头看向康熙平静的面容,疑惑道:“既然如此,皇上因何盛怒”心中却有些恍然,前世噶尔丹西来确实给了大清极大的压力,因为当时大清在藩之乱中受创极重,无论财政还是军事实力都还没有恢复过来,面对背后有沙俄支持的噶尔丹需要全力以赴。

但是今生大清实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三藩之乱并未使得大清伤筋动骨,反而去芜存菁,真正一统天下,实力不降反升,加上蒙古多年内乱,噶尔丹才能趁势而起,对大清的威胁性实际上并不高。

康熙轻咳了一声,终究忍不住倾诉的欲望,忿忿地道:“朕打算御驾亲征,可是满朝文武都在阻拦朕,担心这个担心那个,难道区区一个噶尔丹还能威胁到朕不成大清数十万儿郎难道还不足以护朕周全吗”面对宜敏他倒是实话实说,没有再朝上的那套理由糊弄人,反而满眼的骄傲和自信。

宜敏听了这话忍不住深吸口气,心中翻了个白眼,才语重心长道:“皇上莫非是欺妾身不通军事妾身出身将门,自然相信八旗儿郎的实力,若论真刀真枪的拼杀,自是不惧任何对手,但是噶尔丹又不是傻子,真的会跟大清硬碰硬吗准噶尔的铁骑实力虽强,大清却是不惧,但是沙俄又当如何

虽然大清已经与沙俄做过一场,对方也同意何谈,但是难保沙俄暗地里搞鬼,加大对噶尔丹的支持力度。您上次带着妾身看过火枪队和火炮营的威力,那种百步之外取人性命的武器和动辄地动山摇的大炮着力叫人心惊,难保沙俄不会提供给噶尔丹这等利器,皇上御驾亲征相当于将自己置于险地,文武百官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康熙闻言并没有如朝堂上那般勃然大怒,面对宜敏的关心,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哪能生得出气来呢

他紧了紧掌中的柔夷,柔声道:“敏儿不必担忧朕的安危,说是御驾亲征,实则只是在后方指挥,并不会亲临战场,你担心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宜敏长舒了口气,语气柔和了下来:“既然皇上只是坐镇后方,为何还要坚持御驾亲征呢难道在京城就不行吗”

康熙哈哈一笑,摇了摇头:“敏儿有所不知,噶尔丹是个野心极大,又极为狡猾的家伙,战场上瞬息万变,朕若是坐镇京城指挥作战,来回传递消息的时间差恐怕对方直接就溜了,那还不如直接让将领自行其是。朕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尽量靠近前线,这样才能及时发布将令。”

宜敏有些恍然地点了点头,却又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地停下脚步,抬头直视康熙的眼睛,娥眉微蹙:“皇上当真非去不可吗”

康熙跟着停下,面对宜敏担忧不舍的美眸,抬手抚平她蹙起的眉头,将她拥在怀中:“是,非去不可。”

此战若成,漠西蒙古将尽入掌中,从此横贯东西的蒙古大草原将真正纳入大清的统治范围,他无法放弃这等足以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满人马背上的天下,入关之后的皇帝军功难得,他好不容易才得到这个机会,自然非去不可。

宜敏伏在康熙胸前,抬头看他,眼波流转间泛起淡淡的水光:“皇上欲发兵几许此战有几分把握”

康熙自信一笑:“十成不敢说,九成还是有把握的。”若非沙俄在北方虎视眈眈,他根本没把噶尔丹那几万兵马放在眼里,“朕打算出兵十万,围歼噶尔丹三万兵马绰绰有余了。”

宜敏幽幽地看着康熙,又问:“皇上御驾亲征,可曾想过京城该如何安排”她想知道前世今生如此多的改变,究竟能不能让眼前这个人转了心性。

康熙揽着宜敏纤细柔软的腰肢,低头看着她澄澈的美眸:“承瑞已经二十岁了,这些年的历练足以独当一面,朕打算让他坐镇京城,总揽后勤粮草等一切事宜。等朕凯旋归来,就册立承瑞为太子,承继大清基业。”

宜敏闻言顿时瞳孔收缩,心头巨震,素来温柔淡定的面容崩碎了,眼中露出了无法置信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