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林凤蝶摇摇头,“当然不是,我娘还说,柳大娘的儿媳妇怕是有别的来历。”
其他的再也不知道,不过林凤蝶却高兴的不得了,唇角怎么压也压不下去。
以后,她就有了说话的地方,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一直憋着。
杏仁已经磨成了汁水,里面还放了些核桃花生,像煮豆浆一样,放在锅子里煮沸腾。
核桃是专门把皮去掉的,这样做出来的杏仁露奶白奶白,喝一口到嘴里,即使不加糖,也充满着回甘。
这年糕,林春燕也带回去一些,等到过年的时候就不用再做。
张大娘吃了一小块,问他们今天玩了什么,林桃红已经把她的荷包拿去炫耀,听着她那些话,林春燕和王英娘对视的笑了笑,也觉得有趣。
年糕吃完之后,不太容易消化,两个人就干脆去牵着那只骡子,找干草吃。
山上已经没了什么枝叶,骡子比之前瘦了不少,只能用橡子果残渣掺着麸麦喂。
转了一圈,两个人又回到了家里,把雪花酥又做了些出来。
这次比上次有了经验,做出来要更精美一些。
若是有黄油,怕是要更香。
面包窑里传来阵阵的香,里面烤了一只鸡,上面刷了一层蜂蜜,烤出来之后,上面那层皮就带着些许的脆和甜。
这鸡是从后院抓的,张大娘一开始舍不得,可这只鸡也不下蛋,留着只是浪费粮食。
过几天是立春,到了这天要吃春饼,林春燕就想烤了鸭子来。
他们村养鸭子不少,到时候花几个大钱买一只,再做了其他的时蔬来。
别说小孩子盼着过年,林春燕也巴巴的盼着。
除夕这天,放鞭炮的就更多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林春燕上次去镇上的时候,也买了一串,早早就挂在门上,拿着蜡烛过去点。
他们捂着耳朵站在旁边,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一股浓郁的流浪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林桃红使劲的吸了吸鼻子。
“这个味道真好闻。”
一年也就这一天会放了鞭炮,那些个小孩子早早的就站在旁边,只等着鞭炮放完了,再去地上挨个挨的捡一遍,运气好的,能找到几个没有放的炮来。
疙瘩捡了几个,不过他人小,眼睁睁的看着被人抢走,他也不会哭,直接上手撕扯,那大孩子的手上直接红彤彤一大片。
疙瘩知道闯祸了,赶紧跑到林春燕身边,小声说,“一会儿我娘过来,能不能让她别生气。”
丁慧娘果然来了,那大孩子告状之后,就在一旁等着看热闹。
林春燕忙上去,拦了一拦,“是疙瘩先捡的,他们上去抢才闹起来。”
丁慧娘知道疙瘩的性格,是不敢主动惹事的。
可她还不得不来这一趟,他们家没人撑腰,不来怕被家里的大人找上门,到时候更不好收场。
丁慧娘只能歉意的笑了笑,让疙瘩给那几个大孩子磕头赔罪。
“用不着这样。”林春燕觉得自个有些多管闲事,可疙瘩这样小就要这样,只觉得心里难受。
王英娘跑到屋子里,拿了些瓜子出来,一人分了一点。
“疙瘩不是故意的,你们就不要再得理不饶人了。”
这些大孩子得了瓜子,马上一哄而散。
丁慧娘只觉得不好意思,“不用你们破费,让疙瘩道个歉就行。”
“那不行,疙瘩打人不对,他们那些大孩子也有错在先,不能一直这样压着孩子。”
丁慧娘何尝不知道这样道理,只这其中的苦,也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懂。
王英娘看着他们的身影离开,才小声说,“我小时候也和疙瘩一样,不小心惹到了外人,我爹娘总让我去赔罪。”
他们才不管谁对谁错,也从来不会站在她身边撑腰。
林春燕也想到了很久远的事情,笑了笑说,“今个帮了疙瘩,就当是帮了从前的咱们。”
王英娘没听懂那个咱们,跟着进了家。
张大舅他们来了一趟,专门给他们送了屠苏酒,还说要把他们接过去过年。
见到他们人,张大娘就高兴了,“我们这里什么都准备好了,今儿个就自己在家过。”
张大娘直接回绝了去他们家过年的事情,把要给娘家送的那些节礼装上,两边谁也没亏着,张小舅这里多了些咸鸡蛋,张大舅那边就多几条鱼。
这个除夕,是他们立了女户之后,头一次自个过,自然想在自己的家。
张大舅他们就不再说什么,只说初二的时候过来接他们。
“到时候在舅舅家住一晚上。”
路远,怕是到了他们那边,就已经到晌午了,真得住上一晚上。
林春燕看着豆豉快要拉丝,拿了罐子慢悠悠的把他们装进去。
林桃红在那里说,“要不咱们堆个雪人吧?”
“好啊。”
年夜饭做得很丰盛,这里要在除夕的时候吃五辛盘,吃了这个可以祛病,能让人一年百病不生。
又把柿子柏枝放在同一个盘子里,从赵官人给的年礼里面,拿出来几个橘子。
这可是好东西,也是用了心的。
这三样放在一起,是取了百事吉的这个好彩头。
买不起橘子的人家,也能在布上绣了,或者打成中国结挂在房梁上,各自有各自的办法。
桌上倒了酒,他们就围坐在炕桌上,热热闹闹吃起来。
“希望明年这个时候,咱们就能开了酒楼。”
林春燕端着酒杯,把明年的目标定好。
“可惜咱们这里没什么烟花,听说县里都是要放的,我都没见过几次。”
“那就等着十五的时候,咱们也去看了。”
林春燕也想着去,就定下了这日子。
好在除夕这天没再下雪。
橘子吃完之后,满屋子都飘了香,大家都慢慢的吃,很是不舍。
这些橘子皮更是没人舍得扔,留着用来泡水,或者熏了腊肠,都是好东西。
到了初二,去了大舅舅小舅舅家拜年,马氏和胡氏都客气的很,一个个都亲热的不行。
张大娘从前回来,也没见他们整治这样好的饭菜来,一时心里五味陈杂。
难免又说起各自的婚事来,胡氏之前给张牛力看好一家,如今又觉得对方家底太薄,不太能看得上。
张大娘直接说,“咱们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只要那女娘好,就比什么都强。”
回头,胡氏还和张大舅说,“那话竟然也是从你大姐嘴里说出来的,实在是太稀奇了。”
张大舅这段时间总喝酒,就连村里有什么事,里正也会请了他去,他自然知道这是因为什么。
“我觉得大姐说的也有理,人那小娘子哪里都好,咱们原也不好再另找了。”
胡氏没吭声,只在心里盘算起来。
林春燕见到了张小舅家的两个女娘,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但他们看起来就要沉默寡言许多,见了人也不知道开口。
马氏在一旁看到了,一把将两个女娘拉到屋子里,十分的嫌弃。
她心里隐隐是想和张大娘比较的,从前自然是处处比张大娘好,张大娘生不出来的儿子,她生了出来。
张大娘的男人还跑了。
可谁知,不过短短半年时间,一切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马氏之前都不知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明明林春燕还是那个样子,论其身高长相,也没有太出挑到哪里去。
张小舅看到马氏这个样子,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早就和她说了,对家里的两个女娘好一些,看林春燕他们,个个鲜活又水灵。
那两个表姐妹,直到林春燕她们走,都没从屋子里踏出一步,连张大娘都看不下去,和马氏嘀咕了一通。
回头,马氏就想着把这两个女娘嫁出去。
张小舅彻底生气,冷落了马氏好一段时间,才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回去之后,林春燕就开始准备起摆摊的东西来,这过了年,大家的肚子里有水都多,倒是可以多准备一些开胃的小菜来。
赵王冒着风雪从外面回来,今年不知怎么回事,雪格外的大,听说有不少地方都受了灾。
下人们忙恭敬的给赵王,他只问,“朝小娘在做什么?”
下人都知道,赵王如今心尖上宠的就是那胡家给送上来的朝娘子,模样长得倒是十分的风流俊美,只可惜大字不识一个,不知哪里入了赵王的眼。
这些个念头都只在一瞬间,下人已经恭恭敬敬的回了话,“回王爷,朝小娘如今正在花园里。”
赵王换了衣裳,先去了花园,不过下人口中在花园里的朝小娘,这时候正拿着锄头种地。
见赵王回来,赵杏花也只胡乱地行了个礼,就继续种起地来。
赵王怜惜的把她扶起来,“你又做这些干什么,不是都说了,只管让下人去侍弄。”
赵杏花想把手抽回来,可没有抽动,只能挤了一个尴尬的笑,“我只会干这个,不让我干了,倒成了吃白饭的。”
赵王是知道她的来历,且只看赵杏花的手指关节,也和娇养出来的小娘子不一样,格外的粗大。
乍然一看到赵杏花的时候,赵王都惊住了,甚至以为这个人是哪个兄弟找来,专门试探他的。
相处几日就知道,赵杏花和周晚娘一点也不一样,但骨子里的脾气都十分的执拗。
赵王知道赵杏花的事之后,并没有好心的去告诉周家,只把赵杏花收了,心里对她多了几分怜惜,让她在府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赵杏花就想去种地,试探了几次,见赵王没有说什么,就真的在花园里开垦出一片田来,不过这时候是冬天,就是翻出来了,也只能过段时间再种下东西。
赵王就让赵杏花去暖房里种,也不至于冻坏身子,可赵杏花偏不,非说在暖房里长出来的,就没了那意思。
赵王牵着赵杏花的手,把她领到了屋子里,让丫鬟端了水过来。这水是从附近的绿泉山上专门挑了回来的,好些个大户人家都拿来泡茶,可赵王连这水也瞧不上,只用来净手净面。
洗完之后,光要抹的面霜膏子就有好些个,赵杏花刚来这里的时候,因为不懂这些,那些个丫鬟就都捂了嘴偷笑,一个个的看不上她这副无知粗鄙的样子。
就是府里的三等丫鬟,也没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