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且他们晚上走了之后,都是老两口帮忙照看着东西,从租铺子到如今,别说是贼了,铺子里连只老鼠都没进过。

那些个吃食,就当是给他们帮忙照看店里的工钱了。

宋大爷吃完了就拿着蒲扇出门,他的脖子肩搭着一条汗巾子,只要一出了汗,他就赶紧擦掉。

一天到晚,汗巾子都得换上两三条。

天热,出来吃饭的人也减少了不少,只偶尔有人叫了闲汉,买些凉爽的东西回家。

苦夏,向来不是那样好过的。

高门大院里在芒种的时候却是热闹非凡,自打二月二迎花神之后,到了芒种这天是要将花神送走的。

胡小郎君的娘亲美妇人坐着马车去赴宴席,她身边还跟着两个貌美的丫鬟,一个是若柳,一个却眼生得很,只一直微低垂着头,额前的碎发将她的眼睛遮了大半,倒看不清什么容貌。

这次饯别花神是九王府里的大娘子办的,刚过完年之后,九王就娶了这大娘子,她是个爱热闹的,日常办了宴席请汴京城里说得上名字的妇人过去。

听说赵王府里的几个小娘子也被请了过去,这其实是不合规矩的,这些小娘子们认真说起来不过是个玩意儿,根本上不了台面。

偏赵王府里没大娘子,他们这些小娘子的身份才水涨船高起来。

赵王是想让赵杏花去散散心,九王即便再和他不和,也不敢当着全汴京贵妇人的面动什么手脚。

前段时间下雨的时候赵杏花不知怎么招惹了风寒,断断续续地病了有半个月,赵王虽然觉得他无趣,但到底那张脸是他喜欢的,就想让她松快松快。

赵杏花自然不愿意去,病歪歪地躺在床上,只盯着窗户外面一闪而过的小鸟看,什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赵王见她这样子,多少觉得她好赖不分,干脆甩袖子走人。

李大娘子却借着这上水晶烩的时候,亲自过来一趟。赵杏花本来蔫蔫的,对这些吃食都没什么胃口,瞧见李大娘子有话要说,就把身边的人都给挥散了。

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赵杏花却愿意出门见人,主动要去那九王大娘子的宴席上饯别花神。

前段时间麦子还没完全成熟的时候,张牛力过来挑豆皮回去卖时,给张大娘带了些青麦芽,说是张大娘从小就喜欢吃青麦芽饭。

青麦芽就是麦子彻底成熟前,这时候的麦子吃起来格外的香,又很有嚼劲。

张大娘当天晚上就给他们炒了青麦芽饭,几个人坐在院子里边吃青麦芽饭边闲聊,张大娘就感慨起来。

“多少年了想吃这一口青麦芽饭都没吃着,如今你大舅他们却知道给送来。”

青麦芽得来不容易,张大娘似乎是为了弥补似的,把一碗青麦芽饭都吃完了。

这次张牛力来拿猪胰子,又带了两袋子的麦子。

张大娘乐呵呵地收了,给张牛力倒了杯水,看着他咕咚咕咚地喝下才问,“你们家的麦子都收了?”

张牛力点了头,“二叔家的麦子也收了。”

农忙时节,林春燕就没再让张小舅出去跑货,让他留在家里收粮食。

这次张牛力来,张小舅也让他帮着带些猪胰子回去,他就不单独再来了。

他们村做猪胰子的人多了之后,三郎一下子反而卖不完,那些浆洗衣裳的娘子们用这猪胰子非常地节省,一小块就能用上许久。

三郎正有些发愁不知道该让谁做了这猪胰子买卖时,这次张牛力他们就过来,顺便拿了些猪胰子回去。

这东西自然是没有果冻豆腐好卖的,他们不过是当做个梢头,不过被张小舅看见了,他就试着拿到了别的镇上卖,自然是好卖得很。

林春燕给他把东西装好,张牛力一直惦记着那碗冻豆腐,憨憨地在旁边问,“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才能有?”

“还得再过上两个月呢。”

大家都喜欢吃着便宜的橡子豆腐,好些个人听说没了还觉得有些可惜。

张牛力就叹了口气,除了豆皮豆干之外,又装了些粉丝。

没了橡子豆腐,眼见着家里的生意一下子就不好起来,他自然是发愁的。

见三郎货郎的买卖做得好,就有些心动。

不知道在他们家开个杂货铺子怎么样。

林春燕等他走后,就打算拿着新鲜的麦子做麦芽糖。

这些小麦需要先浸泡一晚上,然后放在经常晾晒果干的大簸箕上,让麦子慢慢地发芽。

大概四天之后,芽已经长得很高,林春燕就将他们拔下来,把发霉没长出来的麦子扔掉。

将这些麦芽切碎之后,和之前泡好的糯米混合大概小半天的功夫之后,滤出汁水,再进行小火慢煮。

林桃红等了好几天,这时候眼见着就要做出来,忙蹲在旁边巴巴地等着。

等真看见林春燕把那麦芽糖做出来之后,就低低地惊呼了一声。

林春燕趁热把麦芽糖倒在了罐子里,又拿了筷子出来,把麦芽糖搅在上面,一点一点地拉扯着。

很神奇的是,麦芽糖就在这反复的拉扯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白,似乎吃到嘴里的时候也更加地甜上几分。

赵玲兰姐妹两个没着急走,见他们把麦芽糖做出来了,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拿着筷子挑起来,蹲在那里慢慢吃。

“这如今的日子就是好过,小时候看到谁吃上这麦芽糖了,心里不知道怎么羡慕呢。”

那时候再也想不到,他们也有这一天。

吃完了也不着急走,赵铃兰就问起王英娘来,“你肚子可还疼?”

王英娘摇摇头,“早就不疼了,又不是琉璃娃娃。”

赵紫兰就问她是怎么治好的,“我铃姐儿这几天也疼得不行。”

王英娘赶紧看向赵铃兰,让她坐到一边凳子上,“你这肚子疼怎么也不说,还来这里帮忙?”

赵铃兰并没有坐在凳子上,她觉得蹲在地上反而让肚子更舒服一些,见大家都看过了,她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也没什么,我又不碰凉水。”

林春燕去地窖转了一圈,把前两天刚做出来的益母草膏拿出来一罐递给她,“你先用着,实在疼得厉害的话就用这益母草煮了鸡蛋吃,千万记得放些红糖。”

红糖是比较珍贵的东西,林春燕又仔细问了赵紫兰,怕他们家没有,又不好意思来他们这里拿。

“有呢,我娘之前也买了不少,让我们着了风寒的时候煮了紫苏叶水喝。”

林春燕放心了,催着赵铃兰赶紧回家,“赶紧在床上躺躺,别不当一回事,明儿个也别过来,算是给你放假。”

他们这些人都还不太规律,林春燕就让王英娘记着些,“以后谁要是来了,就带薪在家里歇上几天。”

听说钱照发,他们都不安起来,“我们自个在家歇着就行,哪里还用给钱。”

“听我的就是,你们只好好歇着就行。”

走的时候,林春燕还给他们装了一小罐子的麦芽糖,让他们拿回去给狗蛋吃。

“他看着的得乐疯。”

狗蛋如今也比之前强了不少,见天地跟着狗蛋娘去地里干活。狗蛋爹早早地就去找芝麻花生了,可以说家里的大部分地都是娘两个种出来的。

林春燕怕他们辛苦,也不让狗蛋爹这么早地就出门,偏他们知道林春燕正在卖凉皮,生怕耽误了生意,说什么也不留在家里。

且狗蛋虽然贪吃爱玩,可什么事情都记着分黑子一半,也是个讲义气的。

剩下的这些麦芽糖林春燕装好,给妞妞疙瘩分了一小罐,又给赵沐阳带去了些。

张大娘陪着她一块儿去,路上就问起那王行商的事情,“我见这几日他总过来咱们铺子里吃饭,倒也是个有意思的人。”

边说,还边看着林春燕的神情。

林春燕被她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王行商这个人,随着张大娘的话附和,“人家毕竟走南闯北,见识得也多。”

张大娘没看出来什么,有些怀疑自个儿想错了,继续说起王行商,“他没见过那松花蛋是什么,那天可闹了不少的笑话。”

林春燕想到他指着那黑色的松花蛋欲言又止的神情,也不由得抿嘴笑起来。

“这人哪里都好,就时常不在家,我打听过了,他们家也没什么小娘子,瞧着他人很老实,估计也是不敢找外室的。”

林春燕不知道张大娘什么时候把王行商的底细摸得这样清楚,愣了一下才说,“娘觉得他不错?”

张大娘有些紧张地点点头,反问林春燕,“你觉得他人怎么样?”

林春燕认真想了想,这王行商长得倒是不错,就是看起来比张大娘要年轻一些,不知道王行商能不能接受年龄差距。

那些暂不管,只这王行商常年在外面跑,张大娘就是跟了他也不打紧,只要还在他们镇上就行。

“既然这么着,等我抽空了就问问他。”

张大娘不知道林春燕怎么一下子把话题跳到了这里,有些摸不着头脑地问,“你问他什么?”

“自然是问他愿不愿意上门,实在不行的话,就在咱们家旁边盖座院子,娘你可知道他是哪里人士?我觉得还得多打听一番,什么时候见了孙捕快再问问他。”

张大娘嘴巴张了张,只吐出来几个字,“这也有些太草率了吧,八竿子还打不着,就想到盖院子去了。”

林春燕以为她害羞了,拍着张大娘的手说,“娘,之前那屠夫的事情我们觉得不好,是那人岁数太大,家里儿子都娶亲了,你嫁过去了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你虽然看上了这王行商,说什么我也得问上一问。”

张大娘的表情更茫然,只觉得林春燕的嘴在一张一合,那些话她都能听明白,但是放在一块儿总觉得理解起来很费劲。

好半天她才哎哟一声,“娘勒,闹半天你以为我看上那小白脸了?我是在给你选……”

后面的话没说完,张大娘就捂住了自个儿的嘴,知道说错了话。

林春燕也明白过来,哼了一声,“原来是给我挑的,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张大娘心虚地错开了眼睛,“我瞧见那天你朝他笑得特别高兴,还以为你看上他了。”

“我呸!”林春燕这才想起来前几天看到王行商的事情,“真是哪儿跟哪儿,我是替那董小娘高兴,跟看到王行商有什么关系,就是当时大黄在我跟前,我都能抱着他转上几圈!”

说完也不等张大娘了,自个儿提着麦芽糖去敲了赵怀子的门。

赵沐阳一溜烟地就跑过来,见是林春燕就朝她咧了嘴笑,等看到是麦芽糖之后,笑容就更大了。

赵怀子已经能下地,那伤口虽然看着深,但总算没伤到骨头,慢慢养着也能好。

“我叔叔还是按照原来定下的日子成亲,到时候还去你们铺子里下定。”

这原本就是说好的事情,不过赵怀子出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林春燕还以为事情不成了,就没想着再准备。

这样一盘算,也没剩下多少日子了。

赵怀子的神色眼见着好了不少,笑呵呵地说,“正要让沐阳去和你说呢,没想到你就来了,倒是正好了。”

林春燕回去了就盘算起菜单子来,打算还按照封大娘侄子那时候下定的规格来办。

不过在办这场宴席之前,林春燕又接了两单子做席的买卖,一个是李员外,他终究没挺过去,一命呜呼了,另一个就是杏花娘,也没熬过去。

李员外是高寿,他们家又有银子,倒是不用来林春燕这铺子里,只让他多做些东西送到李府。

除了林春燕之外,还请了专门做席的任大厨来做流水席。

不只是金娘子他们村的人能去随便吃东西,谁要是路过了进去上炷香,也能坐下来安安稳稳地吃上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