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林春燕他们几个晚上本来就没吃东西,是饿着肚子来的,自然愿意跟着方小甜过去。
这烤鹌鹑的摊子比较偏僻,但人并不少,那娘子看到方小甜过来了,热情地朝她打了招呼,又看向林春燕他们点头,让他们随便找地方坐。
几个人就坐下安心地等着,鹌鹑个头不大,下面放了炭慢慢烤着,空气中都飘着些肉炭的香气。
林春燕使劲吸了吸,想着早知道就早些来了,什么时候再烤些青菜就更好了。
“左右今儿个没事,不然咱们回去染指甲吧。”赵紫兰问他们。
指甲桃已经开的一簇簇,他们早之前就想染指甲了。
都是不大的小娘子,说起这个就兴奋起来,叽叽喳喳地讨论染什么颜色。
林翠香像是想到什么,开口问林春燕,“咱们做饭的能染指甲吗?”
“对呀,咱们染了指甲怎么给别人做饭?”赵紫兰也反应过来,不等林春燕开口就摇头,“我看还是算了,我只染脚指甲得了。”
于是,大家都商量好往脚上染颜色,虽然别人看不见,但自己看见了也高兴。
烤鹌鹑很快就上来了,撕开外面那层烤得金黄的皮放进嘴里,就是一阵香脆的肉香。
“连骨头也能吃。”
正好碰到秦老丈人过来,他手里依旧拿着一酒壶,看到他们就笑眯眯的,“你们几个小娘子也出来找吃的?”
林春燕和他寒暄,“是呢,总吃自个儿做的饭也有些无趣。”
秦老丈人啧啧一声,“什么时候也让我们尝尝这无趣的滋味多好。”
他也不见外,直接坐在了另一边,“烤鹌鹑味道怎么样?”
林春燕自然点头,“好吃得很。”
“这些摊子都摆了不知多少个年头,不像连小娘子什么东西都会,他们只日日地研究着这一道吃食,做得自然是好。”
林春燕点头,有的也不仅仅是几十个年头的积累,好多东西都是一代传一代的,除了遇到战乱天灾的时候,都能保持原汁原味。
秦老丈人也要了一个,说起之前林春燕给他的那藕粉来,“多亏了你那藕粉,我那孙女生得白白胖胖,胳膊一节一节的,真就像藕节一样。”
林春燕听了就忍不住乐了,“这是您儿媳妇的功劳,做什么推到那藕粉上,就是不吃那藕粉,您孙女照样是白白胖胖。”
秦老丈人呵呵笑了起来,“都有关系,等今年冬天你们再做了藕粉,可一定要给我孙女多留些。”
“这么小哪里能吃藕粉,还是给大人吃吧。”
走的时候,秦老丈人又给他们几个小娘子一人要了一缩脾饮,这饮子是用乌梅肉、甘草、葛根还有姜一同熬煮的,又放在水井里冰镇,是时下人经常喝的一种消暑的饮子,正好用来解腻。
不过味道就不算太好,林春燕喝了几口就皱起了眉头不愿意再喝,倒让她想到了葛根。
葛根一年四季都有,但只有冬至往后挖的葛根粉是最好的,夏天葛根上面的藤蔓繁盛,挖开之后没有多少粉,小孩有很多木屑。
去年冬天没顾得上上山去挖葛根,今年可得一定要去。
他们又去玩了斗草,只要赢了摊贩就能便宜买东西,倒是吸引了不少人。
草是自个从筐子里挑的,不知道是不是草有问题,他们几个小娘子都没赢了那店家。
林桃红就直接问了出来,“定然是你那根草是精心挑选的,要不然我们怎么都赢不了。”
店家笑呵呵地也不恼,“都是运气,小娘子也别着急,我也给你便宜一些。”
林桃红瞬间就高兴了,在这摊子上挑拣了一番。
回去之后,铺子里已经没了多少人,林春燕把给他们带回来的烤鹌鹑放下,四处张望了一下,才发现张大娘已经回来了。
“这是什么吃食?”张大娘刚才一直和宋大娘说这话,手里的毛线不停地翻飞,看到带回来的东西,才把毛线放下。
为了怕钱袋子被人给偷了,张大娘在那里看戏的时候就一直没掏出来,忍着肚子饿到现在。
林春燕就给他们分了一点,连胡大强和赵六也有。
段夫子接过之后就笑,“倒是好久没吃这烤鹌鹑了,这摊子摆了可有好些个年头了。”
张大娘从前的时候没吃过,加上肚中饥饿,就觉得烤鹌鹑格外好吃,还说下次还要再买这东西来。
“走吧,咱们家去吧。”吃完,张大娘就拿出汗巾子擦嘴,被说了很多次之后,加上自个儿洗衣裳袖子那里的确难洗,她就不再用袖子擦嘴了,改用了汗巾子。
家里的汗巾子不少,大多都是林凤蝶和李氏送过来的,张大娘觉得用着不可惜,反正洗不干净了就再换一个。
胡大强把他们送到了村子里,远远地听到了大黄的叫声,林春燕就心安了不少。
说了要染指甲,几个小娘子就回家各自摘了一大捧的指甲桃回来。
指甲桃的香味不算特别浓郁,简单地用清水冲洗一下,一边捣碎一边加入些白矾。
敷在手指上之后,在外面包上张大娘给他们摘的叶子。
一晚上过去了才能摘。
赵紫兰他们回去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生怕把脚上的碰掉了。
第二天一早,林桃红早早地睁开眼睛,先把树叶掀开,就看到指甲上一层白粉嫩嫩的颜色。
“染上了!”她咧着嘴笑,又去看林春燕和王英娘的。
红色的花染上之后的颜色是最深的,林春燕选的是浅粉色的,只有淡淡的一层,倒也格外好看。
收拾完,林春燕就和林桃红上了山,村西的山上果子比较多,都是小孩子爱来这边,他们一路走就看见了不少刺泡,摘了就放进嘴里,还没走到核桃树下,两个人的嘴就变得黑黑的。
“听说村西这边山上的蛇多。”
林春燕和王英娘两个人把裤脚扎好,拿了根棍子在前面,一边走一边敲击着蛇。
蛇也是有灵性的动物,前几年的时候,听说还有蛇摸到村里的人家里,大家也不敢直接硬把蛇赶走,还是请了董婆子来,不知念叨了一堆什么,那蛇还真就走了。
进入五月以后,林春燕就在家附近撒了不少的雄黄和生石灰,就连猪圈也没放过,生怕这两头猪也被蛇给咬了。
“说起来,孙娘子那两头猪可卖了不少钱,他们还做了不少的熏肉。”
“都是一块抓的,咱们和二房的两头小猪都太不争气了,偏没人家孙娘子家的猪长得好。”
“二婶家的猪也比咱家好,他们也打算过几天就杀了,到时候再买几只小猪。”
王英娘不客气地戳穿林春燕。
林春燕也不生气,倒是盘算着这次有了猪肉之后,做些什么好。
“要不就做火腿吧,也能保存很长时间,就是家里的盐不多了,咱们得多买些回来。”
腌咸菜腌竹笋需要用到的盐都不少,好在这些都能卖出去,算下来他们也不会亏。
盐在哪个朝代都是赋税的大头,朝廷是不可能让盐便宜的,但是总有人有其他的办法搞到盐,这些人通常不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卖,只走街串巷地吆喝着。
村里人也没有什么官盐私盐之分,只哪个便宜就会买哪个,张大娘从前也顺大流的总买这些流动摊贩手上的私盐。
不过林春燕很小心,怕因为这事再被牵连进去了,哪怕贵上几个大钱她也愿意买官盐。
两个人摘了半筐子的核桃就回去了,剩下的这些核桃在树上挂着,等着秋天的时候再过来,收获的就是成熟的核桃了。
“到时候能吃的就多了,苹果、梨、石榴、栗子……”
秋天总是让人觉得饱含希望的,哪怕现在酷热难当,可一想到秋天很快就要来,几个人的脚步就轻快了不少。
回去之后,在青皮核桃外面的那层厚厚的壳剥掉,剥这些壳的时候也要小心,很容易就染上青色的汁水在手上,还不容易洗掉。
“不知道能不能用来染布。”
“下次可以试一试,我觉得倒是呢。”
剥去核桃外面的那层黄色外衣之后,里面白色的果仁就露出来了,林春燕直接放进了嘴里。
果然,青核桃吃起来十分的香甜鲜嫩,甚至比干核桃还要好吃几分,没有那种涩涩的口感。
林春燕又剥了几个,问坐在那里洗衣裳的林桃红,“你可是要尝尝?”
林桃红很想吃,但是她最终还是忍住了,坚定地摇摇头。
张大娘白了她一眼,“你喜欢吃那熟透了的核桃,和这青皮核桃也不冲突,怎么就不能尝尝了,也不知道怎么越长大越怪。”
昨天回来得晚了,林桃红就没洗她身上的衣裳,这身衣上面还绣了些花,林桃红平时里很宝贝,穿一天就迫不及待地洗了,等着下一次继续穿。
她也不理张大娘,端了盆子就往外走,“我去小河边洗。”
剩下的这些核桃林春燕就在树下慢慢地剥了皮,打算调凉菜的时候往里面放。
虽然剥得很慢,但林春燕觉得很有成就感,剥好之后才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红娘怎么还没回来,今个香娘要去做席,我得早些去铺子里看看,再去香娘那边看看。”
“我去找找她,你先去铺子吧。”张大娘把毛线放好,起身就往小河边走。
林春燕应了声,就进屋换了身衣裳,拿了挂在墙上的草帽就出了门。
大早上来洗衣裳的人不算少,张大娘绕了一圈,都没看到林桃红的身影,问了才知道她端着盆子去另一头了。
“这孩子,真是越发怪了。”
张大娘只好绕到另一头去找林桃红,远远地就听到了说话声,不过隔着远,听得不是很真切,隐隐约约还能听到男人说话的声音。
张大娘心里一惊,脚步都不由加快了,拨拉开芦苇之后,才看到林桃红正蹲在一旁洗衣裳,旁边站着的就是张天河。
见张大娘来了,林桃红的眼神闪了闪,没敢和她对视,只问她来做什么。
“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还问我来做什么!”
张大娘见那旁边站的人是张天河就没往别的地方想,毕竟张天河是个秀才,还和李员外家的小娘子要议亲,不管能不能成,也绝不可能看上林桃红这样的。
她也知道林桃红在别人眼中是个什么样子的女娘,就算如今改得差不多了,可谁也不知道她哪天就突然固态萌发,又变得好吃懒做不愿干活,还喜欢打扮得俏生生的。
她就是这样,偶尔勤快几天,大部分的时候都不想动弹。
林桃红没和张大娘顶嘴,端着盆子跟在她身后,张天河刚才见张大娘来了,是一句话也不敢说,木讷讷地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林桃红走了。
张大娘还奇怪地问林桃红,“那里正家的小儿子去那河边做什么,你不是之前看不上他,嫌他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怎么还让他站在那里。”
这说的还是过年之前,他们一块在打谷场摆摊的事情。
林桃红磕巴了一下,“我,我也不知道,我去洗衣裳的时候他就在那里,我又懒得再换地方,就这样凑合了。”
一边说,一边去看张大娘的脸色。
张大娘根本就没往其他地方想,只催促着林桃红赶紧走,“别一会儿晚了。”
“拿上蓑衣吧,大姐是不是没有带?我感觉天要下雨。”
闷热了这么多天,那雨也总该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