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路上遇到村里人,见了她都打招呼,“这是上山干什么去?”

“去看看野枣能不能吃了。”

野枣树在村西的山长,林春燕去年的时候跟着赵铃兰姐妹去摘过,那树上的野枣滋味不错,回来做了酸枣糕也是好吃的很。

不过显然林春燕来的早了,那野枣虽然已经挂满了枝头,只是吃起来还有些酸涩,“得过段时间才能来摘。”

林春燕也不觉得有什么失望,只是把目标转向了一旁的核桃树。

“摘些核桃回去,红娘又该高兴了。”

林春燕和王英娘说着,就拿了竹竿去够核桃。

已经有不少核桃都落了地,林春燕也没放过,挑了那些能吃的带回家。

林桃红正在洗衣裳,看见他们带回来的核桃就高兴,“总算是能吃!”

林春燕却没答应,“这些核桃我留着做月饼的时候用。”

林桃红一脸失望,“要用得着这么多核桃吗?”

林春燕点点头,“要做五仁的月饼,自然是用的核桃多了,不过到时候月饼做出来了,你肯定会喜欢吃的。”

林桃红这才笑了起来。

这些核桃也不着急处理,挖了个坑把核桃放进去开始怄着,等到外面的皮泡的软了,再重新拨下来。

一入秋,人们就开始变得忙碌起来,大家先收拾的是菜园里的菜,那些豆角茄子黄瓜陆陆续续的都被腌制了起来,这些刚收拾妥当,地里的黄豆绿豆就该收割了。

豆类是最早成熟的,他们村多多少少都在田垄间种了些黄豆绿豆,林春燕从田里路过的时候,就见已经有人拿了镰刀在收割。

黄豆杆比较粗,上面还有些倒刺,用镰刀的话不会磨破手,绿豆就要简单一些,直接戴的手套把绿豆薅起来就行。

这些秸秆也不会扔,可以用来喂家里的牲口,也能晾晒干之后用来烧火。

林春燕他们家也种着一些绿豆,不过他们没什么田,种的都不太多,几个人干了一早上也就收了一多半。

收好之后,直接把绿豆壳晒在他们院子中间,太阳暴晒之下,那绿豆壳就会变得卷曲,里面的豆子也就会脱落下来。

“我听说北郭村那边有人种棉花,过两天就是拾棉花的时候了,到时候咱们也去再换些来。”

秋老虎很炽热,他们几个人干了一会儿头上就都有了汗,林春燕今儿个要和里正去县衙里,也不着急走,听了张大娘说要拾棉花的话就点头答应。

秋天是繁忙且过得十分快,他们得早早的为冬天做准备,从收到这绿豆开始就要不停的忙碌。

林桃红和张大娘收拾好了之后,就先去铺子里帮忙,林春燕慢悠悠的把地里的菜又收拾了一遍,回头就忧心忡忡的对王英娘说,“我看那萝卜是真长不起来了。”

“这才种下去几天,你着什么急,当时种南瓜的时候不也说长不起来了。”

可林春燕还是有了不好的预感。

别人地里的萝卜她都看到了,已经长了那么高的苗,她的萝卜还没有一点动静。

里正也怕耽误事情,等把地里的活干完就赶紧过来,昨个林春燕拿去的麻辣兔头他吃了,一开始的时候,还觉得那兔头看起来有些恐怖,不知道从哪里下嘴。

可真吃到嘴里,又被那又麻又香的口感俘获,把兔头上的一点点碎肉都吃得干干净净。

吃人嘴短,再加上村里人都已经同意了把村东的山给林春燕的事情,里正早早的就来了,还牵着他们家的那辆驴。

林春燕也不客气,招呼了林二叔和二郎,就一起往县衙里走。

路上,难免说起来铺子生意的事情,里正总喜欢在林二叔面前显摆,就说了三郎挖池塘的事情。

“你们家孩子都是有出息的,比你强!以后别什么都拦着孩子们,闹出那样的动静,等多攒攒钱了,赶紧给孩子们说个好亲事。”

三郎挖的池塘是林二叔在管,每天都会过去喂些东西,前几天他不知道那些鱼长得多大了,还捞出来看了看。

里正说完,就去看林二叔的脸色,见他脸上一点变化也没有,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干脆就不再说了。

先拐到铺子里把张大娘接上,到了县衙里因为有孙捕快在,事情办得很顺利,签字画押之后,那一张薄薄的纸就落在了林春燕的手里,她宝贝似的揣在了胸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出来。

以后,那座青山就是她的了,是她来到这里之后,挣下的最大的家业。

里正帮着跑前跑后的也没少出力,林春燕就带着他来了铺子里,说要请他吃饭。

里正也不拒绝,“早就知道你们铺子里做的十分大,可还没有机会过来。”

进铺子的时候,赵官人和秦老丈人他们都在,刘大娘正和他要写了美食记的书,“真该多印几本,你那美食记写的着实不错。”

赵官人从来没有被人这样夸奖过,整个人都是飘飘忽忽的,一边朝他们拱手一边说,“回头就多印几本,承蒙各位抬爱。”

林春燕听见了这话,就和赵官人说,“说来我们铺子也沾了不少的光,这印刷的事情我们也该出份力。”

她想着若是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书上的东西,指不定就会买他们这里做出来的吃食。

别的不说,那火腿腐竹可是都能保存很长时间的,要是名气打开的话,肯定更加好卖。

林春燕这边和赵官人在那里说着话,里正进来之后看到他们铺子里的情形却是震惊了,尤其是看到那些个已经炒好的菜,连半份也是可以买的,拼在一起的话,总共也花不了多少个钱。

怪不得林春燕敢买那座山,想来这铺子开张之后,已经挣了不少钱了。

他又想起昨天晚上村里人来找他说话的情景,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让里正帮帮忙,在林春燕跟前说上几句好话,也给他们安排个活计。

不仅是他看出来林春燕要有大动作,村里不少人也都看出来了,原先的时候没有靠上林春燕,这个机会无论如何也不想错过。

林桃红看见林春燕回来,就问她事情是否办妥了,林春燕朝她点了点头。

“这可真是太好了!”林桃红也高兴的咧了嘴笑。

张大娘原先不赞同,可真等着这等契约拿到手之后,心里美的不行,见了人就开始念叨。

林春燕的嘴角也一直翘着,想着这山既然买了,下一步就是要规划一下地方,哪里重果树,哪里是养牲口的,都得分开来了。

里正话里话外打听需不需要人手帮忙的事情,林春燕也没拒绝,反而让他帮着自个物色一下。

他毕竟是村里的里正,很多人他都是不了解的,可里正就比她知道的要多上不少。

里正吃饱喝足就心满意足的回了家,回去的路上便盘算起来。

就像他说的,十里八乡也就出了林春燕这样一个人,要是她这摊子真的能铺开的话,他们村的家家户户也就有钱了。

这次收赋税的时候,就属他们村的人交的又快又多,谁见了不羡慕的看他几眼。

“怎么都这样高兴?”孙安元的声音在门口传,他应该是刚下船,手里大包小包的拿着不少东西。

段夫子笑眯眯的就和他说,“我们掌柜的今儿个遇到高兴事了。”

边说还边和张大娘挤了挤眼睛。

张大娘本来还想去听戏,见孙安元回来了就干脆不走,眼神十分戒备的看着他。

孙安元当做没看到她这眼神,张大娘一见他这个样子,就想起来二郎上次悄悄和她说的话。

这孙安元越来越大胆,竟然悄悄的在外面和林春燕见面,两个人的距离还那样的近,让她心里好是介意。

那边金娘子也不卖馄饨了,一见孙安元回来就让旁边的小笼包老汉帮着她看着摊子,自个儿噔噔噔的来到了铺子里,挨着张大娘坐下。

林春燕顾不得看他们在那里打什么眉眼官司,接过孙安元递过来的包裹就打开了。

他带回来的东西杂七杂八的,大多数都是和吃的有关,林春燕还瞧见了一包种子,也不知道都是什么。

最让林春燕喜欢的就是那些晒干的海带了,她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些海带应该都是那些渔民自己晒好的,虽然是自己晒的,但是也能保存很长时间。

林春燕看这些海带的肉都挺厚,吃起来的口感应该很软糯。

再有就是一些风带鱼,这是将带鱼洗干净之后直接拿黄酒姜丝腌制起来,吊在晾衣杆上晒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肉就会变得非常的紧实。

孙安元怕林春燕不知道,特意说了风带鱼怎么吃,“直接切了块,直接上锅蒸也行,或者放些黄酒姜丝一起蒸。”

“你这是去渔村了?”

孙安元点点头,“回来的路上经过个小渔村,在那边住了一晚上,看到有这么些个东西就都带回来了。”

林春燕好奇地问,“你们在小渔村那边吃的什么?”

“吃的是螃蟹,我瞧着比咱们这里的河蟹都要肥。”

可惜那些螃蟹不能带回来,不然也能让林春燕尝一尝。

他们两个这样旁若无人的说话,金娘子就忍不住捅了捅张大娘的胳膊,“你也不去管一管,就任由他们在那里说话。”

张大娘把嘴里的瓜子皮吐出来,高声的嘲林春燕喊了一声,“燕娘,你跟我来后院瞧瞧有没有西瓜。”

林春燕知道张大娘这是不想让她和孙安元接触,只能朝孙安元抱歉的笑了笑,跟着张大娘往后院去。

“那我晚上叫他们来。”孙安元眼神中带着些依依不舍,不忘留下这样一句话。

林春燕应了好,张大娘把她拉到后院的时候还问,“晚上叫谁过来?你们两个在那里说什么呢。”

林春燕无奈,“原先就说好的,等他回来了就把衙门的那些捕快们都叫过来,咱们不能只认识孙捕快一个人。”

张大娘听了就讪讪地哼了一声,嘴里小声嘟囔着说,“我也不是不让你和他说话,可你瞧他分明就是打了你的主意,他是个走镖的,脑袋都是别在裤腰带上,根本不是个好良人。”

“这都是哪儿跟哪儿。”林春燕好笑的看着张大娘,“他是不是个好良人我也不知道,只是咱们开铺子的难免会要用到人家帮忙的地方,咱们也不可能谁也不来往。”

张大娘却很是机灵,“你少给我打哈哈,能帮咱们忙的人多了去,我怎么就觉得他图谋不轨!”

林春燕赶紧岔开话题,“晚上既然要来不少人,怎么也要多准备一些菜色,我去外面摆摊的地方瞧一瞧。”

说完就从后门走,只留张大娘一个人在那里。

灶间的林翠香和赵紫兰听到了,都捂了嘴笑起来。

“原来燕娘也会这样,我还以为她不用面对这些呢。”

“那孙镖头人高马大的,我看着就有些害怕,也不知道燕娘是不是真的看上他了。”林翠香也忧心忡忡的几分,“等回头了说什么也要问问她。”

“我瞧着有几分意思,不然刚才就不会那么快的走。”

金娘子也在问张大娘,“虽然燕娘没做成我干女儿,可咱们之间情分好,我自然是盼着她好的,你要是真看不上那孙镖头,我给你介绍个好的。”

张大娘可不是看不上孙安元,他们娘三个在一块过得越久,她是谁也看不上。

“我家燕娘还小呢,这事可不着急。”张大娘还在生气,说话语气就不好。

“哪里还小,都已经十五六了,过了明年可就十七八了。”

张大娘瞪金娘子,“照你这么说,后年我家燕娘就得二三十了,去去去,赶紧煮你馄饨去。”

金娘子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衫,“走就走,那你下半晌也别找我来去听戏。”

林春燕出去转了一圈,买了些新鲜的大虾回来,直接把须和尾剪去,放在盐水里腌制起来。

又把两只鸭子放进了面包窑里,赶制了小饼出来,晚上的时候就直接用来卷饼。

见林春燕这样重视,林翠香和赵紫兰也紧张起来,“我们要不要帮着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