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马氏这里的确需要人手,林春燕想的是从外面再招来一两个人来帮忙,不过听了马氏的话,林春燕决定先去找李梅娘一趟。

她以前虽然是浆洗娘子,可那手艺是真不错,和赵紫兰一样有天分,什么东西基本上只看上几眼就能做出来差不多的味道,所以哪怕出了那样的事情之后,林春燕也舍不得放她走。

李梅娘似乎就等着林春燕来找她,先同她打了招呼,主动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去那边也能锻炼锻炼,就是不知道缺人不缺人?”

这都是客套话,灶间的几个人都心知肚明,林春燕略微思索一下就说,“那这样梅娘姐,你先过去试一试,看我二妗子觉得怎么样。”

李梅娘欢喜的点头应了声,和石榴他们说了会儿话就过去。

石榴眼里带着几分担心,她和这些干活的人里面关系最好的就是这李梅娘。

同样都是丧夫丧父,多少让他们两个人有些共同语音,对林翠香有时候的不理会石榴很有些感同身受。

李梅娘过去马氏那边,也的确是想着和林翠香分开不接触,倒不是她想避嫌如何,只是最近不耐烦再和他们多来往。

这还得从双姐儿过来说起,石头看到林二叔带着他们坐着马车回去之后,就同二郎打听了一圈,后来还问了来摆摊卖东西的彭平安头上。

这才知道双姐儿果然当时和二郎有过牵扯,不知道后来怎么不了了之。

李梅娘倒是没有什么危机感,还觉得石头大题小做,不过就是来走亲戚,人家孩子都生了呢。

石头却把打听到的情况说了,“他们家把她卖给了行商做小娘,根本就不是明媒正娶的大娘子,这次生的又是个女娘,好像说要回来再找个人家。”

李梅娘嘴上说着和他们没关系,心里也多少有些介意。

她看着床上放着的一堆快要做好的衣裳的鞋袜,除了给二郎做的之外,还有给林翠香和三郎做的。

怕他们嫌弃做的不好了,特地去买的他们都舍不得穿的料子。

李梅娘出神了一会儿,石头在一旁叫了她好几声她都没反应过来。

“怎么了娘?你这样可把我吓坏了。”石头脸色都有些发白了。

李梅娘赶紧醒过神来,微微晃了晃脑袋说,“没事,就是想着你石榴姐说的话。”

石头不知道石榴说了什么,李梅娘却还能回想起石榴说那话的语气,“你们的日子可比我好过多了,镇上好歹还有个房子,石头也渐渐大了,还能帮着补贴家里。”

她也是挣脱了那不好的人家,想着以后都不嫁人了,“只要燕娘不嫌弃我,我就在这里一直做工干活。”

李梅娘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再找个人家嫁了?”

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石榴以前都不愿意说,对李梅娘却说了实话,“我爹以前还是半个上门女婿,对我娘也是好得很,后来还不是又打又骂的。”

石榴每次想到洪娘子被打之后的惨状,身上都止不住的发抖,“我不想再把命交给别人了,就是以后饿死冻死,我也要自己一个人。”

李梅娘被震惊到了,想到她和石头爹在一块儿时候发生的事情,两个人虽然很恩爱,但是难免会有牙齿碰到嘴唇的时候。

这些她都能忍受,就是忍受不了婆婆一盆盆脏水往她身上泼。

李梅娘想到这里,把那些衣裳都给收了起来,能改的则给石头改一改,不能改的就留着等他大了穿。

“娘,你不给他们做了?”

“不给了,咱们以后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要是二郎有那个本事说服家里人就罢了,要是没有那个本事,咱们娘两个一块儿过也挺好,省得以后时间长了,还要说他为了咱们牺牲了什么。”

石头不太明白,但他知道李梅娘的注意已经打定,他也只能点头。

林翠香看李梅娘真走了,心里却有些不自在,拉着赵紫兰问,“她是不是不想和我一块儿上工才这样?”

“你怎么这样想,我看那梅娘老早就想去做烤鸭了。”

赵紫兰哪怕知道事实上就是如此,也不会傻到直接说出来。

除了要开烤鸭铺子的事情,段夫子那边也有个好消息,县太爷还真的去了祠堂看黄娘子教算术。

段夫子当时也在,县太爷看着里面不少小娘子小郎君在学习,倒是没有进去打扰,只是把段夫子叫到跟前说了好些个话。

段夫子就是当初得秀才的时候也没这样的机会,说话的时候都有些战战兢兢,他也不喜欢贪图功劳,都说是林春燕和黄娘子做的,他不过是出出力。

县太爷呵呵笑了,“我听书院里的山长这样说的时候,还觉得稀奇,原说女娘怎么还会这些,莫不是吹嘘出来的,今儿个听了倒是才发觉还真是这样。”

段夫子头上的冷汗就出来了。

山长这是给他在挖坑,要是他真的把这些都说成他做的,指不定就给县太爷留了坏印象。

他压下自己有些发苦和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滋味的心情,又说起他们铺子里的众多美食。

“春天有各种时令做出来的野菜春笋,最出名的就是我们铺子里的山海兜,这可是让汴京里李大娘子的徒弟都甘拜下风的一道吃食。”

“夏天又有凉糕、凉皮、各种腐竹做出来的凉菜,各色的饮子也有。”

“还有最有特色的烤鸭、麻辣兔头、京酱肉丝、肉夹馍……”

段夫子口才不错,说了许多他们铺子里有名的菜色出来。

县太爷其实早就吃过,他们家里的大娘子和几个郎君都很爱吃,不过县太爷为了形象好看,自然不能这样说,把快溢出来的口水往肚子里压了压,只说下次有机会倒是可以尝一尝。

段夫子就没继续说下去。

县太爷过来看一看也是想给自己的功劳簿上添一桩事情,对黄娘子他们来说也是百利无一害,再有人过来问起来,只说连县太爷也知道。

且这个时候,高级班的很多人都要毕业了。

毕业是个新鲜的词,黄娘子同他们说的时候,这些小娘子脸上都还有些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但是同样学的几个郎君却都很高兴,他们先和自家的姊妹解释起来,“就是说咱们能出去上工了。”

“是这样,大部分的东西你们都已经学会,可以去找地方上工了。”黄娘子这里能留下的人毕竟有限,很多人还得出去自己找账房的活计。

这是学堂里年纪最大,学的最快的一批人。

和之前桑珠儿内定的情况不一样,不少人都在观望他们能不能找到上工的地方。

郎君们都不发愁,哪怕他们学的没有这些小娘子好,可同样到了地方之后,大多数人都还是招郎君来上工。

也有几个运气不错的小娘子找到了合适的铺子上工,一个月好歹有几百文的工钱。

没那么幸运的女娘还在发愁,亏得县太爷过来他们这学堂看了看。

这几个女娘再出去找上工的活计的时候,就更加有了底气。

烤鸭铺子里林春燕也招了一个女账房,人很是机灵爱说笑,让人看了就欢喜。

马氏有些可惜,“早知道就让慧姐儿她们也去学这个了。”

“好歹慧姐儿还有工上,不知道多少人连活计也没有,更是羡慕。”

林春燕见李梅娘和马氏相处的不错,也就放了心把这铺子交给他们。

她则在铺子外面摆了摊子,把张珠玉捏出来的饺子都拿了出来。

“这么多馅儿啊?”

“一看就是去年的时候没吃过,我可是看了全程热闹,还有人为了什么馅儿好吃请人吃饺子呢!”

“哟嚯!这样的好事也不知道今年还有没有呢。”

大家七嘴八舌的围着看热闹,看段夫子在旁边一一把字给写了出来。

“我知道这是什么字!”一个女娘的声音从后面传来,“我们学堂已经教过,是韭菜!”

林春燕顺着声音看了过去,就见一个才七八岁的小娘子在那里叽叽喳喳和旁边的妇人说着话。

“咱们月儿可真是厉害,已经认识这样多字了!”

“那是自然!我不仅认识字,我还能算术了,以后娘出来买东西就带上我。”

旁边的人也都笑呵呵的看着他们,有爱说话的就问,“小娘子这是去算术班上课去了?”

那个叫月儿的小娘子就点头,“是呢,我们如今不仅仅学算术,也学认字呢!”

她说这个的时候很是骄傲,见林春燕往他们这边看,还朝她露了一个甜甜的笑容出来。

周晚娘写的书已经开始使用起来,每天晚上都是段夫子先把黄娘子和他女儿教会,两个人再去教其他人。

每天学的也不过两三个字,时间长了也能认识不少。

林春燕的唇角就翘起来。

“掌柜的,给我来一份那梅干菜的饺子,我想了快有一年了!”旁边有人挤过来朝林春燕说,“直接就在这里吃。”

林春燕听了,麻溜的就把饺子数了个头拿到盘子里,等锅里的水沸腾下去了,就将饺子放到了锅里。

冬天不那么刺眼的阳光下,升起的这些白雾最是让人感到温暖,听着四下人们的谈话声,林春燕唇角的笑就没停过。

第178章

“给我来份猪肉大葱的饺子。”

“我来三份荠菜肉馅儿的, 我带回去煮了吃。”

带回去煮着吃和在铺子里吃价格不一样,带回去的话能便宜上一个铜板,很多人就愿意带回去煮。

不过不在乎这一两个铜板的就直接选择在铺子里吃,这样还能省了柴禾钱。

眼见着就忙了起来, 林桃红也过来帮忙煮饺子, 段夫子就在不远处大声吆喝着饺子的种类。

“夫子, 你们家的学堂什么时候再收人啊?我家两个孩子可都等着去上呢。”

段夫子身边也有人围着打听消息,段夫子笑呵呵的同他们说, “等明年开春暖和一些了,岁数太小的还是别送过来, 要不然进度跟不上。”

“知道,黄娘子都已经同我们说了, 我们家两个小兔崽子的年龄可都是够的,只等着明年送过去。”

段夫子喝了一口松针茶,看着里面松针上上下下漂浮, 很是有些感慨。

过了冬至之后, 他们学堂也就可以休息一段时间, 一直到正月过了才开始教学。

“掌柜的,记得也给我先留些饺子出来, 今天我们家也吃饺子。”段夫子不忘说一声。

忙忙碌碌这一年,可是要吃一些好的。

俗语可是说了,“秋冬进补,开春打虎。”1

对于老百姓来说, 饺子可不就是又好吃又有寓意的吃食。

不过还没有到正日子, 林春燕让张珠玉捏的饺子也没有那么多, 想着也就到冬至那天的时候人们才愿意来吃。

显然她想错了,过了晌午没多大会儿, 那些饺子都已经卖的七七八八。

“还得再多捏一些出来。”林春燕擦了擦额头的汗,刚说了这话,那边胡大强就笑呵呵的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