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我待会儿就把粮食给他分出来。”韦柔姐显然已经拿定了主意,“反正也不在一个锅里吃饭,还是早些分开得好。”
柳娘子打了个磕绊,韦柔姐还以为她要劝自个儿,就听柳娘子说,“那行,你少给他一些,饿不死人就行,大头还得是咱们拿着。”
韦柔姐扑哧一声笑了,“那是自然,我看种稻子的时候也分开,要不这从开春以来地里的活儿都只有平安在忙。”
彭老爹借着看见了鬼,总是在家里躺着,没粮食了就找彭平安要,韦柔姐早就看不惯了。
这下了雨,张大娘就催他们把手上的那五彩绳解下来,林春燕这才想起来这是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
他们三个把绳子放在了地上的水坑,林桃红很是好奇地盯着那五彩绳,“这真的能变成小龙吗?”
林春燕也很好奇,不过看了一会儿她就起了身。
之前林春燕就拜托狗蛋爹去帮着收了不少的花生和芝麻,不过当时要赶着收麦子了,狗蛋爹收上来的并不多。
但这些也够林春燕用了,把花生放在碾子里,就让家里的那头骡子开始干活。
小麦也要这样被石碾子把麦粒给撵出来,村里的能买得起骡子或者驴的实在太少,大多都是人一圈一圈地推着磨。
比起来,她干的活已经相对轻省了。
雨后的空气十分好闻,夹杂着麦田收割之后的香味,花生酱就这样被磨了出来,还带着些细碎的颗粒感。
放一口在嘴里,满口的香让人回味。
“这也太香了!”
和直接吃花生米的感觉还不太相同,磨成花生酱之后,里面的油脂全都被磨了出来。
“这要往什么上面抹?”
“很多地方都能,馒头,花卷,烧饼,拌面……”
林春燕打算先用在凉皮里。
这样炎热的天气,合该多做些凉皮来。
凉皮的做法说起来不算复杂,只要不断反复的洗面就行,剩下就和做粉皮的时候差不多。
自然,那洗出来的水不能太稠太稀了。
等一张张近乎透明的凉皮洗出来了,还是让大家小小的惊呼了一下。
“再把料汁和麻酱拌进去,切些黄瓜丝来,凉皮就成了。”
打谷场能热闹好多天,林春燕的凉皮做好之后,先给他们各自盛了一碗让他们尝尝味道,“一会儿咱们就去打谷场那边卖。”
林桃红和王英娘都咯咯地笑起来,“他们又要说大姐掉进钱眼里了。”
上次洪娘子家办丧事的时候请了个小戏班子过来,林春燕就是去看戏的时候,也不忘带些瓜子糖之类的卖。
林春燕任由他们笑着,把凉皮和空碗放在了扁担里。
“娘你去不去?”
张大娘想了想,拿着她正在织的毛衣也起身。
毛裤在前两天的时候就织好了,摸起来就十分暖和,可以想象到了冬天穿上的时候,会有多么舒服。
织好了,张大娘反而不舍得卖出去,打算留下来让林春燕穿。
这时候织的就是给林桃红的毛衣,林桃红想先看看毛衣是个什么样子的。
织完这个,张大娘打算给王英娘也织一身,自然都是她女儿,没有厚此薄彼的道理。
他们一行人走到了打谷场,虽然天已经不那么早了,这里的人依然没有少。
看到张大娘和林春燕过来,不少人都边干活边打招呼。
“你们怎么想着过来了?”
张大娘就指了林春燕做好的凉皮,“带了东西过来。”
大家干了这么半天的活,早就饿得肚子咕噜咕噜叫了,不过这和前几天抢收小麦又不一样,不是那样的累,有些人就不舍得花了钱,只装作干活没看见。
林春燕当着大家的面把凉皮拿了出来,放了带来的料汁和一整勺的花生芝麻酱。
“这就是凉皮啊?”
狗蛋刚才就过来了,他这两天也一直在干活,想想去年这时候,他可是连地都没下过呢。
林春燕点了头,把一碗凉皮递给他,“吃吧,尝尝什么味儿。”
狗蛋不好意思,“等我去给我娘要个钱。”
这一碗凉皮是要三文钱一碗,张大娘怕人说太贵了,就说做出来多不容易,“冰冰凉凉的,吃到肚子里最是解暑了。”
“就和那凉面一样?”
“还不太一样。”张大娘在家里已经吃了一小碗,这时候就一屁股坐下,给他们说起来。
她原本就是个爱说大话的,三分的东西能说到七分,如今算是在吃的上面也见了世面,说得更是头头是道。
狗蛋已经讨要了五个大钱过来,他没着急买,先听了一耳朵,越听越觉得好吃。
“燕娘姐姐,你快给我来一碗。”
就张大娘说的这工夫,就卖了两三碗出去,林春燕也难得觉得张大娘那嘴有了好处。
王英娘笑着悄悄说,“叫大娘说的,这东西成了天上有地上无的,倒是让人听了就想吃。”
狗蛋已经吃了一大碗,这时候就点头,“真好吃,干了一天的活儿能吃上这么一碗,真是太舒坦了。”
爽滑软弹,最绝的就是那花生芝麻酱了,太香。
他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像小大人,实在让人看了觉得可乐。
他吃了一点就不吃了,很不舍得放下筷子,端给了正在翻晒小麦的狗蛋娘。
狗蛋娘看到了,直接吃了几口,边吃边点头,“好吃!这东西吃着清爽,不会吃的人一身的汗。”
又朝林春燕喊,“燕娘,待会儿给我们再留五碗。”
好家伙,别人一听狗蛋娘一下就留五碗,都在那里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