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遗憾明凰凰

第800章 :最年轻的教授

“说得对,不能只看学历。本文搜:狐恋文学 hulianwx.com 免费阅读很多高学历的人没什么实际本事,还不如一些学历低却有能力的人呢。

再说了,连外国大学都邀请沈教授去讲课、当教授,我们为什么不行?”

“我反对,沈琰不就是发表了几篇论文嘛,哪有资格当正式教授。”

“呵呵,你要有本事,你也去国外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啊。”

会议室里,大家各执一词。

有的同意,有的反对。

差点就吵起来了。

校长见状说道:

“看来大家意见分歧很大。

既然这样,我们就举手表决吧。

我们一共 13个人,如果同意的人多,就聘请沈琰为正式教授;

如果反对的人多,就不聘请。大家开始举手吧。”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

觉得投票表决是最公平的方式。

很快,就有人举起了手,校长也跟着举起了手。

统计结果显示。

13个人中,8人举手同意,5人没有举手。

校长宣布:

“好了,结果出来了,8人同意,5人反对。

那我们就聘请沈琰同志为正式教授吧。

明天我就联系沈琰先生。”

第二天。

沈琰还在休息呢。

京都大学那边就打来电话了。

“恭喜您啊,沈琰先生,您已经被我们学校聘为正式教授啦。

麻烦您尽快来学校办理相关手续。”

沈琰一听,当时就懵了。

他这段时间连京都大学的门都没怎么进过。

咋一下子就成正式教授了呢?

沈琰赶忙说:“校长,您没弄错吧?”

校长在电话那头呵呵一笑,说道:

“没错!您这段时间在国外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好多论文,在国际上都引起大轰动了。

鉴于您学识这么厉害,影响力又这么大,我们决定聘请您当正式教授。”

沈琰这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突然就成正式教授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不过说实话。

这正式教授虽说挺荣耀的。

可沈琰还真不太想要。

为啥呢?

因为一旦成了正式教授,就有编制了。

就得去上课。

他哪有那闲工夫去上课呀。

还不如花时间看看股票。

多赚个几千万呢。

在这时候,几千万都能开个大型工厂了。

沈琰就跟校长说:

“校长,谢谢您看得起我,但我事儿太多了,实在没时间去上课。

所以这正式教授,我怕是当不了,还是算了吧。”

电话那头的校长听了,整个人都惊呆了。

京都大学那可是顶尖学府。

哪个教授不想去那儿教书啊。

在里面当教授,那可是一种肯定。

也是无上的荣耀,都能光宗耀祖了。

每年都有一大帮人挤破头想成为京都大学的教授。

为了争一个名额,都快打破头了。

没想到沈琰对这荣耀根本不在乎。

直接就拒绝了。

校长缓过神来,赶忙说道:

“沈教授,您是电子天才,属于科研型教授。所以等您成了我校正式教授,每个月抽出一两天时间来上课就行,这样总可以吧?”

在学校看来,教授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型的,专门负责教书;

另一种是科研型的,主要搞研究。

在校长眼里。

教学型教授好找,可科研型的就稀罕了。

沈琰明显就是科研型人才。

短短一年就捣鼓出好几种电子产品。

每一种都特别惊艳,还卖得特别火。

在校长看来。

科研型人才不用管得太死。

可以宽松点。

说白了,科研型人才主要就是搞研究、发论文,教书倒是其次。

可别小瞧发论文,对一个大学来说。

能不能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太重要了。

要是整个学校一年到头都没一篇顶级论文,那在国际上就没啥影响力。

就是个普通大学,一抓一大把那种。

反过来。

要是学校时不时能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那在国际上慢慢就有影响力了。

国外大学会找上门来谈合作。

一些大企业大公司也会来找学校合作。

还有那些富翁。

也乐意给这种有影响力的学校捐款。总之,一个大学能不能发表顶级论文。

那太关键了。

校长为啥这么力挺沈琰当教授。

就是看中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写论文的本事。

这会儿,沈琰一听一个月就上一两天课。

觉得这事儿能答应。

反正一个月去一两天。

也不耽误啥。

就当去学校散散心了。

沈琰就说:

“要是一个月只去一两天,那我就答应下来。一会儿我就去学校办手续。”

校长听了,松了口气,笑呵呵地说:

“太好了,那我就等您来办手续啦。”

挂了电话,沈琰把四仔叫过来,说:

“走,咱们去京都大学。”

四仔问:“咱们这是去京都大学散心啊?”

沈琰摇摇头说:

“不是散心,刚京都大学校长打电话,要聘请我当正式教授,咱这次去是办手续的。”

四仔听了,整个人都惊得不行。

京都大学校长居然让这么年轻的人当教授。

简直太离谱了。

震惊过后,四仔已经淡定了。

自从跟了沈琰,啥事没见过。

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家百亿了。

现在还是大学教授。

又有钱又有才,简直太完美了。

两人收拾好东西,直接出门,到了京都大学。

校长为了表示欢迎。

亲自出面陪着沈琰办手续。

手续其实也不复杂。

不到一个小时就全办完了。

沈琰的档案就留在京都大学了。

手续办完。

校长握着沈琰的手,笑呵呵地说:

“恭喜你啊,沈琰,你可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全国最年轻的教授,破纪录了。”

虽说沈琰想低调。

可他成为京都大学教授的消息还是传出去了。

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

这么年轻的教授,这绝对是个大新闻啊。

这种大新闻可不能放过。

必须得报道,狠狠报道。

第二天。

国内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事儿。

连官方电视台都报道了。

一时间,沈琰的名字传遍全国。

就连偏远山区的人都知道。

京都大学有个特别年轻的教授。

“沈琰,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这么年轻的教授,靠不靠谱啊?”

“打破常规,京都大学聘请了一位年轻教授!”

这些报纸,有的夸赞,有的表示怀疑,总之闹得挺热闹。

不过沈琰可没受这些报纸报道的影响,该吃吃,该睡睡。

时不时去工厂转转,日子过得相当悠闲。

以前沈琰一觉睡醒就得忙工作。

没办法,工作太多了。

现在有了总部。

大部分事儿都交给总部处理了。

比较重要的事儿,就交给方云良和陈百成。

只有特别重要的。

比如大额转账这种事儿。

沈琰才会亲自出面。

这么一来,沈琰的工作量大大减轻。

睡到上午十点再起床都没问题。

过了几天。

沈琰收到个好消息。

茅台酒运到了。

这次运过来的茅台酒有 300吨。

用了二十三辆大卡车才装下。

这批茅台酒直接运到新家枣园这儿了。

新家枣园有个大地窖,正好用来装酒。

二十三辆大卡车轰隆隆地开过来,那场面太壮观了。

周围邻居都好奇地看着,议论纷纷。

“这拉的啥呀?”

“看着像是酒。”

“我的天呐,二十三辆大卡车全是酒,得有多少酒啊!”

“看着至少有两三百吨。”

“天呐,买这么多酒干啥呀,根本喝不完。”

“这味儿,好像是茅台酒啊,啧啧啧,二十三车茅台酒,得多少钱啊,咱这邻居肯定是个富豪。”

“是啊,绝对是富豪,真没想到,国内还有这么有钱的人。”

“现在茅台酒一瓶就得 18块,还不好买。没想到这邻居买了这么多。”

周围邻居看着一车车酒,都惊叹不已。

一些爱喝酒的人,眼巴巴地凑到卡车旁。

恨不得把头伸进车厢里闻闻酒味。

四仔看着一车车酒,吓了一跳,说:

“这些酒都是您买的?没搞错吧?”

沈琰说:

“没错,这些酒就是我采购的。”

四仔忍不住问:“整整 300吨酒,您喝得完吗?”

沈琰说:“这些酒是用来收藏的。”

四仔听了,都不知道说啥好。

反正他是完全理解不了。

为啥要买这么多酒。

整整 300吨。

就算喝十辈子也喝不完啊。

这时候,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从一辆大卡车上走过来。

中年人看着沈琰,笑呵呵地说:

“你好,你就是沈琰同志吧?我是酒厂的副厂长,李天林。”

沈琰也笑着说:

“我是沈琰,李厂长您好。”

李天林指了指身后的卡车,说:

“沈琰同志,您采购的酒都运到了,23车,正好 300吨。”

沈琰点点头说:“李厂长,辛苦您了!”

茅台酒厂在贵省。

从贵省到京都有两千多公里。

李天林从贵省跑过来,肯定吃了不少苦。

李天林倒没觉得有啥,嘿嘿一笑说:

“是有点辛苦。不过把酒送到您手上,这是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再辛苦我也得完成。”

沈琰握着他的手说:

“您太有心了,太感谢您了。”

两人聊了几句,李天林问:

“沈琰同志,这些酒卸哪儿啊?”

沈琰说:“我有个地下酒窖,把酒放里面就行。您进来坐会儿,我打个电话,找人来卸酒。”

沈琰打了个电话。

很快,电子厂后勤部就安排了两百多人来卸酒搬酒。

沈琰也给开卡车的司机安排好了。

在附近大饭店订了四五桌。

让司机们敞开了吃。

等他们吃饱喝足,酒也卸得差不多了。

沈琰问:

“李厂长,这三百吨酒一共多少钱?”

李天林拿出个小本子说:

“我们卖给您的茅台酒,按出口价格算,一吨 3200米元。

300吨酒,一共 96万米元。”

沈琰听了,当场就愣住了。

这可是茅台酒啊。

一吨才 3200米元。

简直跟白送似的。

李天林以为沈琰觉得贵,赶紧说:

“沈琰同志,所有账目都在这儿,您可以自己看看,自己算算。”

沈琰摆摆手,笑着说:“不用算了,就 96万米元。对了,运费怎么算?”

李天林呵呵一笑说:“沈琰同志,这些卡车都是军队的,所以不用运费,您给酒钱就行。”

沈琰又愣住了。

千里迢迢送过来,居然不要运费。

这也太实在了吧,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沈琰连忙说:

“别别别,你们辛辛苦苦运过来,汽油都用了不少,运费一定得给。

等下我另外给 2万米元当运费,您一定得收下。”

李天林推辞说:“不用不用,真不用。”

沈琰说:“要的,一定要。”

他拿起笔,唰唰唰开了两张外汇支票。

一张 96万米元,是酒钱;

另一张 2万米元,是运费。

这两张外汇支票可以直接在香江取出来。

当然,在工//商/银//行也能取,就是得等。

沈琰把两张支票交给李天林,说:

“这是酒钱和运费,运费要是您做不了主,就联系上级。”

李天林没办法,只好接过支票,小心翼翼地收好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

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厂家把酒送了过来。

沈琰也不废话,照单全收。

统统让四仔把这些酒放到地下酒窖里。

四仔看着那一辆辆运酒的车。

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

为啥要买这么多酒啊。

就算十辈子。

不,二十辈子也喝不完呀。

沈琰也不跟他解释。

只要有人送酒来,就叫四仔把酒收起来。

一瓶瓶好酒。

没多久就占了酒窖的小半空间。

沈琰走进地下室。

看着这些酒,心里那叫一个得意。

这可都是茅台啊。

几十年后,最普通的飞天茅台官方价都要 1499元一瓶。

手慢了还抢不到呢。

那些上了年份的茅台。

价格更是高得吓人。

就说 1986年的飞天茅台吧。

回收价能达到 2.8万甚至更高。

沈琰这次一下子就买了 300吨。

差不多 68万瓶。

等过个几十年。 这批酒可就值一百五十多亿了。

这妥妥的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两天后。

官方派了两个人过来。

是规划局的。

手里还拿着一张地图。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跟沈琰握了握手,说道:

“沈琰同志,我们是规划局的,我叫谢红星,这位是孔旭,我们这次来,是让您选地的。”

沈琰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赶紧把两人请到会客厅。

三人坐下后,苏幼雪端来三杯茶,放到他们面前。

谢红星把地图摊在桌子上,说道:

“沈琰同志,地图上涂了红色的地方,都是已经规划好的,不能圈地;

涂了绿色的地方,是还没规划的,您可以在这些绿色区域圈一块地来用。”

沈琰凑近地图仔细一看。

发现规划只到四环线。

也就是说。

四环以外的土地都还没规划。

可以圈一块出来。

沈琰心里暗喜。

现在三环以外还都是郊区和农村。

可几十年后。

别说三环了。

六环七环都热闹得很,寸土寸金的。

现在这些地随便他圈,这机会可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