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在海城经商,拼的是做生意的头脑、人脉。

就算争也争的文雅,百般手段用尽,也不过是杀人不见血。

云城则像一位北方大汉,糙的理所当然。

清灰色的巨砖垒砌的城墙巍峨震撼,箭楼高耸,旗帜猎猎,城门洞开,车马人流如织。

没有绿色植被的点缀,只有头顶湛蓝的苍穹为冬日添了些许温柔。

云城的街道也比海城宽阔不少,鳞次栉比的商铺门前,各色的招幌就是云城全部的色彩。

铁匠铺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路过的摊贩,推着独轮车沿街叫喊。

“磨剪子来……戗菜刀!”

茶馆里说书人说到精彩处,醒目一拍,引来阵阵喊好声以及掌声。

沈清棠恰好经过,吓了一跳。

糖糖和果果也被吸引了注意力,探头探脑要往里头去。

沈清棠便带着他们进了茶馆,要了一个雅间,点了些茶水蜜饯。

说书人恰好讲的就是宁王的故事。

当然,给说书人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宁王府脚下说书。

故事中的人物被改名换姓。

皇室中人非小老百姓能议论的,通通变成大户人家的老爷、夫人、公子哥等。

沈清棠有些意外的是,说书人的故事中对已故的王妃的评价很高,而茶馆里的客人们对此并无任何异议。

可惜的是,说书人对王妃只是匆匆几句带过去,只是对书中的家主老爷着重描述。

说这家主老爷是个窝里横,胆子小、懦弱,有事时卖妻求荣,无事时打妻骂妾。

沈清棠品着茶,听的眉头微皱。

这皇上在百姓心中的人设不行啊!

春杏见沈清棠皱眉,以为她嫌弃茶不好,主动开口:“夫人,咱们云城不产茶,茶叶大都是南方运过来的。被官商把控着,坊间难有好茶。下次出门,我会记得带上咱们自己的茶叶。”

据她所知,沈清棠并不爱喝茶,也就偶尔会喝些自己做的奶茶。

出门才没想到带茶包。

沈清棠摇摇头,放下茶杯,“没事,不是因为茶叶,我是感慨说书人的故事。”

春杏欲言又止,瞥了李婆婆一眼,终究没开口。

李婆婆给两小只擦了擦口水,劝道:“不过是说书,夫人不必当真。”

沈清棠垂眸,没说话。

不必当真。

却不一定是假。

很快,说书人提到了大户人家的傻公子。

说傻公子生下来时并不傻,相反,十分聪慧。

只是有一次,大户人家的老爷打被圈在外院子中的夫人时,小公子上前护母,被大户人家的老爷一巴掌打到头上,给打傻了。

沈清棠下意识看向李婆婆。

李婆婆垂眸避开沈清棠的视线,专心给两小只擦手。

果果和糖糖从开始添辅食吃的就是新鲜水果。

对蜜饯兴趣不大,更多的是用来磨牙。

咬碎,吐掉。

吐的围嘴上都是,李婆婆在细心给他们清理。

沈清棠目光微动,双手用力捧着茶杯。

她无比希望这件事是假的。

说书人对傻公子的事着重描写。

说傻公子丧母之后,在家里如何被下人欺辱、艰难长大。

说家里下人都是豺狼虎豹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傻公子。

说起大年三十北川的那一声平地惊雷。

痴傻多年的公子哥,被这一声惊雷唤醒了沉睡多年的神智。

一醒来就布施百姓。

沈清棠轻轻转着手中茶杯。

这说书人是宁王府的人?!

说书人还说,那住在城里的大户老爷听见圈在院子里的公子哥病好了十分开心,赏了公子哥很多金银财宝不说,还表示布施老百姓的银子他出,且,未来三年连续布施老百姓。

“嗯?”沈清棠抬头看春杏。

春杏压低声音解释:“这是真。皇上说王爷醒来他很高兴,还说云州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不能让王爷出钱。于是下旨减免云州百姓三年赋税。加上今年总共四年。

老百姓这几年深受赋税所苦,如今听说宁王醒来让他们减免了四年赋税,激动的天天到王府前磕头。”

“什么时候的事?”沈清棠竟然不知。

“就这两日消息传到云城,还没到北川。夫人您……舟车劳顿,便没听见这些。”

沈清棠:“……”

旁人不知道,春杏定然知道她不是舟车劳顿。

不由有些脸红,心中暗骂季宴时男色误人。

她清清嗓子,起身,“两个孩子,坐不住。咱们再去别的地方逛逛。”

心下再次佩服季宴时的算计。

他一定提前算好了皇上的心态,才敢说要自己出云州赋税。

皇上怎么可能给季宴时拉拢民心的机会?

这个好人,皇上要自己当。

却不想正中季宴时吓坏。

季宴时养着这么多不该养的人,王府里更是趴着一堆蛀虫,他哪来的钱出整个云州的赋税?!

不过算的皇帝的心思。

李婆婆和春杏同时低头看了看争着骑火焰的果果和糖糖,默契的应“是”,没质疑半句“孩子怎么坐不住?”一人抱一个孩子起身跟上沈清棠。

云城和海城一样,有不少异邦商人。

这些商人,比本就身材高大的云州人还高大一些。

深目高鼻,牵着满载各种动物皮毛的马匹行走在大街上。

这些商人不是西蒙人就是北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