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首家扫盲班?陈雪茹想盘下小酒馆

王红如和阎埠贵相继离开后,院子里恢复了安静。

阎埠贵对那神奇的暖气虽觉新奇,却也没多羡慕。

在他精打细算的脑子里,那不停燃烧的煤块,可都是哗啦啦的钱响。

这“暖春”的代价,他消受不起。

.......

晚饭时分,秦淮茹提起了扫盲工作:

“苏大哥,我们街道今天开了扫盲动员会,王主任在会上愁得很,让大家集思广益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苏远放下筷子,沉吟道:

“想法倒是有,不过可能不太适合你们交道口街道。”

“你们那儿多是普通住户,白天上班,晚上顾家,时间紧巴巴的。”

“最多也就是刷刷标语,喊喊口号,效果有限。”

“前门街道不同,那里的人作息灵活,时间相对宽裕些,倒是可以试试办扫盲班!”

“扫盲班?”陈雪茹眼睛一亮。

苏远简单解释了扫盲班的运作模式。

然后看向陈雪茹,说道:

“雪茹,你可以在你店里试试。”

“晚上打烊后,把地方腾出来。”

“请个老师,教大家认认字,讲讲道理。”

陈雪茹认真听完,点了点头,却又微微蹙眉:

“我这丝绸店开扫盲班没问题,只是……效果未必好。”

“常来我这儿的客人,多是家境不错的太太小姐,识文断字的居多。”

“真正需要扫盲的,往往是那些底层挣扎的街坊邻居。”

“这些人啊,晚上大多有个固定的去处。”

说到这。

陈雪茹看向苏远。

苏远立刻会意:“小酒馆?!”

陈雪茹点头笑道:

“对!就是小酒馆!”

“那里三教九流汇聚,多是些大字不识几个的苦哈哈。”

“扫盲扫盲,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得真让那些睁眼瞎认识几个字才行!”

“所以说,小酒馆才是最适合办扫盲班的地方。”

苏远有些意外地看了陈雪茹一眼,没想到她看得如此透彻,竟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想着让雪茹丝绸店先挂上“四九城首家扫盲班”的名头,为日后添一份保障,

不过陈雪茹显然更着眼于实效。

苏远笑了笑,顺着话头道:

“道理是没错。”

“不过你这边不妨先办起来,带个头,再慢慢影响贺老头那边。”

陈雪茹何等聪慧,立刻从苏远的话里品出了深意。

虽然她还不完全明白“首家扫盲班”这个名头在未来的分量,但苏远既然提了,必有他的考量。

她眼珠一转,忽然抛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苏远,你说……我们直接把小酒馆盘下来,怎么样?”

“盘下小酒馆?”

苏远这次是真惊讶了,没想到陈雪茹野心不小。

在他印象里,小酒馆先是是贺家,后来是徐慧真的舞台。

但世事难料,如今徐慧真还没成为贺家媳妇,贺永强又是个不成器的怂包。

贺老头身体每况愈下,为酒馆和儿子的未来愁白了头,未必没有脱手的念头。

陈雪茹见苏远沉吟,连忙分析道:

“这事还真能成!”

“贺老头身子骨不行了,总念叨心口疼。”

“今年又不太平,他几次抱怨生意难做,心力交瘁。”

“他那儿子贺永强,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酒馆交到他手里,迟早关门大吉!”

“贺老头自己也清楚,正满世界托人给儿子找媳妇呢,就想找个能顶门立户的。”

“要是让他断了这个念想……”

说到这,陈雪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苏远不得不佩服这女人的商业嗅觉和手段。

贺老头兑水卖酒也不是什么厚道人,商场如战场,凭本事盘下,无可厚非。

况且距离公私合营还有几年,盘下个铺面稳赚不赔。

“行,你看着办。缺钱跟我说。”

苏远点头应允,又提醒道,“不过手脚要干净,别留话柄,免得日后麻烦。”

“放心,我有分寸。”陈雪茹自信满满,“只要让贺老头认清现实,觉得攥着现钱比守着个烂摊子强,这事儿就成了!”

秦淮茹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佩服地看着陈雪茹:

“雪茹姐,你可真厉害!”

“丝绸店打理得那么好,现在又要盘下小酒馆!”

说着。

秦淮茹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可是,盘下来谁去管呢?你丝绸店都够忙的了。”

这话点醒了苏远和陈雪茹。

三人现如今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并无得力亲信可用。

陈雪茹想了想,忽然灵光一闪:

“苏远,你看那天送酒的徐慧真怎么样?”

“她家开酒坊,懂酒,说话做事爽利。”

“最重要的是那股认真劲儿!”

“让她来当掌柜,再合适不过了!”

“就是年纪小了点……”

苏远闻言,心中暗叹一声“命运兜转”。

剧情似乎被陈雪茹强行掰回了轨道!

他深深看了陈雪茹一眼,仿佛她才是看过剧本的人。

“人是你选的,你觉得行就行。”

苏远不再多言,把舞台交给了她们。

.......

翌日,苏远到街道办点了个卯,便随王红如前往她家。

陈老爷子热情相迎:

“苏师傅,许久不见,辛苦你跑一趟!”

“昨儿红如回来说你那儿有个‘暖春神器’。”

“被她夸得天花乱坠,这不就惦记上了。”

“她也是,这点小事还麻烦你。”

苏远笑着回应:

“陈老您太客气了。”

“王主任就像我亲婶子一样,当初在救助站没少照顾我。”

“婶子找侄子帮个忙,哪能叫麻烦?”

一番话说得王红如心头发暖,陈老爷子也捋须大笑。

他心中感慨。

眼前这年轻人不过数月时光。

已从救助站的普通青年,摇身一变成了街道办主任、军部上校教官。

人脉更是深不可测,实乃人中龙凤,气运非凡。

苏远并没有和陈老爷子多说。

寒暄几句后,便去仔细勘察了房屋结构,确定了炉位和管道铺设方案后告辞离开。

王红如回街道办。

苏远则直奔轧钢厂找娄振华。

毕竟现在做这取暖器,需要材料,只能找娄振华。

来到轧钢厂后。

苏远直接来到厂长办公室找娄振华。

“娄总,又来叨扰了。”

他开门见山,直接把要帮陈老爷子做取暖器的情况说了出来。

娄振华巴不得苏远多找他帮忙,尤其得知是为陈老爷子家做取暖器,更是上心:

“苏主任客气了!”

“材料包在我身上!”

“对了,上次说请您到寒舍吃顿便饭,略表谢意,您看什么时候方便?”

“还有那取暖器,我可是好奇得很!”

“不如这样,您把需要的零件图纸给我,我让厂里最好的工人给您加工出来,中午就在我这食堂对付一口?”

“顺便我也好去您府上见识一下?”

娄振华姿态放得很低,他是铁了心要抱住苏远这条“金大腿”。

上次在苏远家巷口瞥见那辆军用侉子和警卫员,加上这次又是给陈老爷子办事,更让他确信苏远能量惊人。

“没问题。”

苏远爽快答应,随即正色道,“图纸我来画,工人按图纸加工,费用该多少就多少,找手艺最好的师傅。”

“没问题!”娄振华拍胸脯保证,“这事儿交给易中海,他是我们厂手艺顶尖的老师傅!”

苏远心中不置可否。

易中海现在的水平,未必能完美做出那些精细焊管,但眼下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

“那就让他试试。”苏远铺开纸笔开始绘图。

娄振华亲自陪着苏远下到车间,将图纸和要求交代给车间主任,指定由易中海负责。

随后又找到后勤部钱主任:

“老钱,中午安排四个小炒,我请苏主任吃饭。”

“让何大清的儿子何雨柱掌勺,我听说他小炒还行。”

钱主任看了一眼苏远,点头应下:“成,正好让傻柱露一手。”

娄振华转头对苏远略带歉意地笑道:

“苏主任,厂里条件有限。”

“大厨的手艺跟您比那是云泥之别。”

“您多包涵,委屈您凑合一顿。”

钱主任心里却想:娄总也太谦虚了,傻柱的手艺在厂里可是拔尖的!

他转身快步走向食堂,决心要傻柱拿出看家本事,绝不能丢了厂里的脸。

娄振华则迫不及待地跟着苏远,直奔羊管胡同,去见识那传说中的“暖春神器”。

与此同时,轧钢厂食堂后厨,钱主任找到了正挥汗如雨颠勺的傻柱:

“傻柱!过来!”

“中午有重要任务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