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奇怪的牵招,不作官军扮商队

牵招接过书信一看眼中一紧。

这是监军刘晔写的书信。

大意就是战时严防吴军奸细混入,全军都要排查可疑之人。

“一定一定,司马都督所说之事在下一定配合好。”

接下来司马懿在牵招的配合之下开始对整个后军进行排查。

在东吴丹阳兵进攻前十日之内的所有可疑人员、外出兵马进行统一询问。

此事接连调查几日,还真就让司马懿找出三个可疑兵士。

在司马懿的审问之下。

其中有两人承认是东吴所派暗探。

东陵城塞的位置就是他们在外巡逻之时向外透露出去的。

可让司马懿疑心的是此事与牵招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牵招在配合司马懿之时显的很是积极。

没有一点对抗情绪。

这次抓住吴军密探可以说牵招有协助之功。

正在司马懿与牵招应对之时。

一个亲兵走到司马懿面前小声说道。

“大都督,二公子回来了。”

司马懿不动声色对着牵招说道。

“这几日有劳将军协助,抓到了吴军奸细这次东陵被袭之事也算对大司马有个交待,告辞。”

“大都督慢走!”

牵招很是客气把司马懿一行人送出城。

看着对方离去。

这时牵招一个手下走到近前对着牵招说道。

“去前军寻问的人回来了,大司马并没有下达过让司马懿彻查吴军奸细的军令。”

牵招回头看向那校尉。

“没有?”

“是,我派之人与大司马中军从事有交情。”

“大司马的所有军令都是经他手草拟,没有下达过让司马懿接手此事的命令。”

“不过,听说监军倒是允许司马懿暗中查办此事。”

“没有明发文书,在下也不知是真是假。”

牵招把所有事情在脑中飞快想了一遍之后也明白过来。

这时那校尉说道。

“将军,这司马懿胆子不小敢假用大司马之名来我后军盘查,我们要不要把这事告知大司马。”

“就凭这个也能告他个越职之罪?”

牵招摇摇头。

“这点罪名你可告不倒一个大都督。”

“这几日他也确实查出了吴军细作,想以此事告司马懿,事后最多也就是被人埋怨上几句而已。”

“再说……。”

牵招看向那校尉一眼说道。

“你怎么就知道大司马不知道此事。”

“一个统领十几万大军的统帅对自己身边的事都能让一个外人给瞒过去。”

“这事我是不信!”

“那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

牵招看向远处说道。

“接下来一切如常,调运军资支援前线打败吴军!”

“诺!”

校尉回身下去。

牵招看着司马懿离去的方向又想起几日前洛阳送来的消息。

心中一阵后怕。

要不是啮铁提前派人能通知于他,提前把重要知情人员都撤了出去,那这事还就真有可能被司马懿查出来。

当时司马懿头一次来到东陵之时其实牵招是知道的。

当时洛阳与之单线联系的影子快马急行来与牵招报信,让他清除此次行动所有痕迹。

可没想到这司马懿太过狡猾。

竟舍弃使团大队带着一队亲兵也是星夜兼程向合肥而来。

可巧之是,他与影子前后不到一天之差来到东陵城塞。

两方差点直接碰上。

本以为司马懿离开此处牵招就以为此事已过。

没想到这人不出几日就又回到东陵城内,以查吴军奸细之名在东陵一待就是多日。

此时的牵招终于明白司马懿这是冲着他来的。

肯定是他有何处引起司马懿的怀疑。

才会让对方盯着自己不放。

此时牵招看着司马懿离去的方向口中喃喃说道。

“啮铁说的没错,这只冢虎比曹休、曹真要难对付的多!”

“哼!”

“不过事情都已做完,你司马仲达就是再查又能如何!”

“木已成舟!”

“以后我就跟着大司马曹休专心打东吴,你也不能奈我何。”

说完牵招回到城内。

而此时司马懿与司马昭碰面。

“父亲!”

司马懿看着有些晒黑的司马昭,说话的声音也不如以前那样严厉!

“回来了,有什么发现?”

司马昭让人搬来几摞竹简向司马懿身边一放说道。

“父亲这个牵招却有问题。”

说着从中拿起一封书简递给司马懿说道。

“此人于半年多之前还在边塞右北平之地任太守,却是接到朝廷命其派人运送一批军马来合肥之地,到来之后也确为被大司马曹休留下军前听用,这些都没错!”

司马懿问道。

“那是哪里错了?”

司马昭神秘一笑说道。

“父亲,你猜!”

看着正在认真听的司马懿,司马昭一个急刹直接不说了。

这句你猜差点把司马懿给呛着。

司马懿看着正处于兴奋状态的司马昭说道。

“好孩子,爹不想猜,你要不想挨揍就快点说。”

看着司马懿脸上开始阴沉起来。

司马昭屁股一紧马上说道。

“对方的运送路线和运送战马的方式不对。”

司马昭把另一份从军驿抄来的文书放于司马懿面前。

“这些战马一共有一千五百匹之多。”

“可却分成了六批赶到合肥前线。”

“而且他们走的路线都不同。”

“父亲您看!”

司马昭指着竹简之上一串的地名说道。

“首先,有最多的一批军马从右北平出发经河间国、平原、过大河,经任城、沛县送至合肥。”

“而另一路从右北平出发经中山、巨鹿过邺城经陈留再到合肥。”

“还有一路……。”

司马昭兴奋的说道。

“还有两路是从右北平出发经勃海、济南国,过鲁国、彭城再到合肥。”

“父亲你说同样出发地,同样的终止地。”

“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之下,对方为何却分多路多次运送,而且有的还是在绕远路,这不是有问题又是什么。”

司马懿也是眉头紧皱。

这可就很让人回味了。

“多路行进也算勉强说的过去。”

“可这有两路明显就是在绕远行事,运送军马如此大的事情,他们为何要走不同路线绕远,令人费解!”

正司马懿思考之时。

司马昭又说道。

“而且我还在军驿之内打听过,牵招所率护送的军马的士兵不是什么官军打扮,而是扮作商队一路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