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朝会

崔季舒思索了一下说道:“殿下,清河崔氏的本家在您去吐谷浑以后派人联系过我。”

“不过现在的清河崔氏的影响力远远的不如博陵崔氏,可能没法满足您的一些想法。”

李承乾思索了一下朝廷上的高官出处之后,他觉得也是,清河崔氏又不像博陵崔氏有一个崔民干可以倚仗。

要等清河崔氏的人慢慢爬上高位,估计也得等李治那时候了。

在如今关陇军功贵族集团格外强势的唐朝初期,这些经学传家的氏族也只是在地方上有些名望。

但是在朝堂上

要不然那个石经的事情为何能被李二那么快就摁下去了。

要是让他们这些读书人吵,是吵几百年都解决不的。

就像他们从汉末吵到现在一样。

不过谁让现在的朝廷高官,既不是古文占大多数,也不是今文占大多数,而是关陇集团那些大老粗占大多数呢?

今文对于古文的优势,那也只是两个穷哥儿们互相比较罢了。

他们在朝廷上的影响力远不如关陇集团。

甚至说这两个势力绑一起也是被单方面吊打的命。

“还是联系一下吧,看看清河崔氏能不能带头履行均田令。”

“条件任他们提,高官厚禄可以尽情的答应下去。”

反正李承乾也没有兑现的打算。

对于帝王这种终极政治生物来讲,信守承诺就是最大的渎职。

太极殿

难得的元日大朝一场的热闹。

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除了大隐于闹市的李靖、身体不好的秦琼外,基本上所有能到的官员都到齐了。

皇子当中,李泰的身影也难得出现在了这里。

这胖嘟嘟的身影让不少大臣总是忍不住低声讨论。

还有一些大臣将目光在坐在李二下首的李承乾和李泰之间反复打量。

一个丰姿岐嶷,仁孝纯深。

一个宠冠诸王。

这两人目前的情况让很多人都有些惶惶不安。

站错队的下场,没有那个时代比这些人更加的明白。

杨勇和杨广。

李世民和李建成。

这些例子可太新鲜了。

“陛下啊!您究竟想做些什么?”

有不少从隋朝活到现在的大臣看到这种情况心中生起了深深的忧虑。

从前朝开始,就没有一个嫡长子继承皇位的。

这对于极力推崇嫡长子继承制的儒家来讲,是极大的打击。

除了这些大臣,李承乾也在用玩味的眼神看着李泰。

胖胖的,一刀下去血应该能滋的老高了。

未曾经历过战场的李泰有些经不住李承乾的目光。

他的眼神有些闪烁。

或者说

对着这位最近声名鹊起的“在世项籍”,很难有人能在他的面前讲道理。

大就是美,强就是好。

李承乾看着李泰的眼神越发的危险:“这小子现在好像是27州的封地吧?”

娘希匹,他这个理论上和李二共天下的太子,实际上在抛掉李承乾自己“创业”的收入以外,都没有李泰这小胖墩有钱。

“大唐皇帝陛下,到~”

就在李承乾的目光将李泰看的坐立难安的时候,大唐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莅临了他忠诚的太极殿。

身着明黄色龙袍的李二环视了四周一圈后,静静的坐在了自己的宝座上。

唐朝规定除天子明黄、太子淡黄。

其他人不得使用这两种颜色。

否则就是谋反。

所以等以后去越王府的时候,可以杀了李泰再将几件淡黄色的衣服扔他家里面。

反正死者都没说什么。

想必其他人也不会说什么。

群臣行礼,高呼:“陛下,圣躬金安!”

“朕安。”

李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朝堂之上。

他的胳膊随意地搭在座椅两边的扶手上,整个人以一种异常放松的姿势坐在那里,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李二接着说道:“御史台控告凉州李大亮纵兵抢民,可有实质证据?”

他的语气虽然很平淡,但是在李二的口中说出来,确是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众臣纷纷低头不语,心中暗自揣测着皇帝的意图。

而站在最前方的武将头子和文臣头子则是老神在在的待在那里。

也只有那些不入核心的官员才会猜测李二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们这些人才不会想这些。

因为凉州的事情本来就是他们这些人商议的。

作为摊丁入亩的先行试点,怎么可能因为别人控告就放弃?

看着下方一片寂静,李二又补充道:“高甑生可刚离开长安不久,你们要知道诬告的下场是什么?”

朝堂上陷入了一片寂静,众人都不敢轻易开口。

高甑生作为李二的生死之交,却因为诬告李靖造反被李二所流放。

诬告的代价就这么摆在这里,谁想试试自己和李二的关系,有没有李二和高甑生的关系那么硬的都可以试试。

“陛下,臣有切实的证据,凉州王姓大户,全家都死于李大亮的手下,不仅残民,李大亮还谋财,王家的土地全都被李大亮占有了。”

说话的是御史台的一个新上任不久的御史,名叫李亨利。

不过也只有这种不知道从何处被推上来的新官才会因为凉州的事情状告李大亮。

君不见,魏征都没有出来说什么。

你一个小小的御史倒是愣头青。

“这个家伙,会是哪家的棋子呢?”

李承乾玩味的看着眼前“正气凛然”的李亨利。

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世家用来试探李二底线的手段罢了。

此时场中残留的世家势力大多都是裴寂和崔民干的小弟。

但裴寂早已死去多年,他的势力应该也都已经树倒猢狲散了。

而崔民干,作为当今世家的第一人,更是博陵崔氏的顶梁柱,自然也成为了世家的人望所在。

李承乾的眼神在诸多大臣之中扫视着,寻找着可能的幕后黑手。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那位手握民部财政大权的崔民干身上。

“会是这位博陵崔氏的崔民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