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思想的偏差

朝廷上那些大人物们的权衡商议并不能立即影响到底层人的生活。\晓_税\C!m?s* `耕.辛.醉\筷?

在南市的一处香料坊做小厮的二蛋带着一个斗笠在南市徘徊了许久,他在等待那天遇到的贵人,好将那个价值不菲的斗笠还回去。

他站在南市的出入口处看着手中那个精细竹编,外用涂漆工艺,饰以丝绸缘边的斗笠,想起来了那天突如其来的雨,和偶遇的贵人。

当时,他带着斗笠将香料运送到指定的店铺后,店里面的掌柜的在查验确认无误后,目光便转移到了二蛋刚摘下来的斗笠上。

“吆,几日不见,你居然也发了利市,居然连这种专供贵族的东西你都买得起了?”

“专...专供贵族的东西?”

“这一件斗笠的售价,就要抵你十年的工钱了。”

“多..多少!?”

二蛋看着手中的斗笠,整个人都有些微微发麻了,他没想到贵人随手给予的东西,居然能够抵得上他十年的岁月。

也正因为如此,二蛋才一定要将其还回去。

只是他一连徘徊了半个月,都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等到的人。

而今天,也不例外,随着太阳的逐渐偏移,他只能叹息一声,折身带着自己的东西赶着城门关闭之前离开洛阳回家。-x_i/n^r′c*y_.^c-o¨m′

居洛阳大不易,他这种小厮,又哪里有本钱在洛阳住下呢?

只能每天早早的赶着城门打开的日子来到洛阳做工,然后赶着城门关闭之前离开洛阳回家罢了。

在回到家里之前,他还去自己家的田地里面转了一圈,在看到地里面的大豆长得正旺盛的以后,他便心满意足的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他父亲原本是在册的府兵,曾经追随过太(大)武皇帝征战过天下,可惜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便因为身体残疾被迫从军队中离开,但好歹在乱世中保住了性命,带着朝廷发放的“绢十匹”(约合粟米30石)的遣散费回到了家里面。

且因为他家里没法再度应征了,也只能从府兵变为了普通的百姓,原本划分给他们家的“永业田”,也因为没有成年子嗣代耕种,只能收回朝廷。

虽然按照规矩,只要他们家有一个成年的子嗣,朝廷代为收官的“永业田”便会还给他们家,而且每年都会给他们租子。

但是规矩是规矩,现实是现实。¨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

原则上可以的事情,往往就是不同意。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父亲都想要把家中的孩子送给别人家养了,说是送养,其实就是卖给别人家当家养的仆从。

但好在当朝皇帝推行均田令以后,他家里不仅拿回了“永业田”还分了很多的地,只要等待他们几个兄弟逐一成年以后,家中的情况便会好转很多。

虽然日子还是很苦,需要他在农闲的时候前往城中打工维持家用,但只要不将他的弟弟妹妹们送养,就己经是好日了。

二蛋也很珍惜这样的生活,而且他也感谢坐在皇座上的那位圣人。

没有陛下,就没有他们如今的生活,所以二蛋也因为如此,迫切的想要将斗笠还回去,因为他不想让那些人看扁了自己。

穷且益坚。

这是他为数不多认识且会写的字。

抱着种种心思,二蛋终于到了自己家门口,他伸手推开并不能阻挡什么,只能起到一种装饰作用的大门跨进了院子里面。

“阿耶,我回来了。”他习惯性地喊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轻快,“掌柜的结了我上个月的月钱,我又买了官府刚放出来的陈米......”

话音戛然而止。

院子里静得出奇,只有他正对着的主屋里面透出暖黄的光亮——那盏平日舍不得点的油灯,此刻竟亮得晃眼,二蛋的手下意识紧了紧,粗麻布袋发出窸窣的摩擦声。

他将米筐轻轻搁在墙角,然后用自己的衣服蒙在筐子上,随后将斗笠放在上面,如此,他才朝着主屋走去。

"阿耶?"

推开主屋木门的瞬间,蒸腾的热气裹着久违的肉香扑面而来,随着味道映入眼帘的,是三个瘦小的身影正围在桌前,六只脏兮兮的小手抓着焦黄的大饼卷着桌子上的一盆肉,油光顺着嘴角流过干瘪的脸颊一首流到破旧的衣襟上。

桌角那盏油灯烧得正旺,似乎是真的很久没有燃烧过了,灯芯发出噼啪爆响声。

二蛋的视线越过弟弟妹妹的头顶,落在父亲对面的三人身影。

“贵人!?”

“好巧啊。”

李承乾朝着二蛋挥了挥手:“原来这里是你家啊。”

他这次是带于谦和李治一同出来走访那些因战事残疾的大唐老卒的,他想要看看其中有没有愿意再度为国而战的,更想要看看,这些人的实际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受过完整教育的李承乾,要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相信,一个国家发达与否,并不在于他们的兵器多么的先进,也不在于他们的肉食者多么的富有,而在于他们如何对待那些为国家效力军人。

至少他的国家,不论前世与今时,都在给予军人应有的待遇,尤其是沾履带这种事情,是不会在他的国家发生的。

这才是文明的灯塔。

“陛下,您见过犬子?”

二蛋的父亲抚摸着自己的断腿,在见到了李承乾以后,他感觉自己的身体重新焕发青春了。

便是那条断了十多年的腿,都再度有了感觉。

“是啊,我在洛阳的南市见过他。”李承乾看着那些狼吞虎咽的孩子,其中最大的那个,比李治都大上两岁,但是看起来还没有李治大。“您的孩子们,都是好孩子啊。”

“如此好的孩子,却落到这种地步,都是我这个做皇帝的错啊。”

李承乾轻叹一声,纵然是李二,也不过是封建皇帝的巅峰,而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在绝大部分的事情上的想法都和李承乾不相同。

还好李承乾是皇帝,不然没有一个皇帝能够容忍这样思想的人掌握权力。

“李二什么时候才能多像点我呢?”

他在心中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