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熔金属为金
长孙无忌正听着李承乾说放开淘金的事情呢,却发现皇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了。-芯·完,夲!鉮*占. ,首!发.
“陛下是想到了什么吗?有所顾虑吗?”
“有一些,但不全是。”李承乾摇摇头:“便是有所鼓励,内阁也能替我将这些顾虑一一消除掉,只是想到了今日来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罢了。”
“陛下是准备提拔他吗?”
长孙无忌想到如今朝廷的诸位便被皇帝提拔出来的年轻俊杰,眼皮子直跳。
他不理解当今皇帝是如何能够从茫茫人海中,精准的将这些沧海遗珠找出来的,即便当今皇帝是他看着长大的亲外甥,但是长孙无忌仍然无法理解这一幕。
而且这些沧海遗珠,也未免太多了吧?
谁家沧海遗珠是批发的?
别说是盛世了,便是乱世,不论是谁遇到这种随着时间越来越强,而且似乎无上限的家伙,都会越来越慌,当然你会召唤陨石例外。
“虽有才华,但终究是太过年轻。?微,趣¢小′说¢ *首/发~”
“正好借助这个机会,可以让他去边关历练历练,打磨一番。”
当然,这是假意磨练,实际让其过去攒政绩,因为李承乾突然发现,不能让他们全都去参加科举考试了,因为这样子积攒下来,人数有点多。
而他们的水平,是明显强于本土考生的,考后放榜,看着巨大的水平差异,很难不让人泄气。
“既然是陛下看中的人,只需要稍微历练一下,便可以调回中央,成为朝廷楷模。”
长孙无忌非常相信李承乾的眼光,因为李承乾就是那种,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只要他一旦出现了,就会让其他人丝毫没有反抗余地的那种盖世奇才。
你会召陨石另说。
“若是黄金的话,我好像听濬儿说过,最近京师有一股方士,说自己会点石成金的道术,可以将两种金属熔炼成金子,如今正流连于各大勋贵之家表演呢。”
长孙冲后知后觉的说道:“若是缺金的话,这个道术,会不会有利于国呢?”
“将两种金属熔炼成为金子,古法制造黄铜吗?”李承乾思索道:“确实是很好的材料,但是假扮黄金是不是有些太缺德了。?看+书_君+ _首!发+”
“而且这玩意很好分辨出来的,真的黄金较软,边缘可以一层层的挂下金粉出来,黄铜质地坚硬,刀剑亦不能伤。”
“骗骗百姓得了,骗勋贵....”
他也后知后觉的说道:“把勋贵也骗到了?”
李承乾觉得自己又高估所谓的精英阶层的自我思考能力了,不过这种东西,只需要稍加伪装,骗这些所谓的精英,也能将其骗得一愣一愣的。
喜欢读书,且能够从各种杂书中吸取经验的,终究是少数。
“骗?这是骗术吗?”长孙无忌皱眉说道:“我还以为那只是一种特殊的黄金呢?”
“不一样,黄金产量才多少,这种黄铜的产量,是可以依靠人数无限叠加的,要是任由其发展下去,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被骗。”
李承乾想到计划中的金通宝,要说不教会世人如何识别黄铜和黄金,等金通宝大肆流行以后,就会出现朝廷发放了一千万两金通宝,结果市面上流通了几千万两,甚至上亿两的情况出现。
这种情况到最后,最终还是要用大唐的国家信用兜底支付的。
那些伪造的人,实际上花的,就是国家的信用,而这些人,是必定出现的,李承乾从来不觉得世人都是有素质的人。
“濬儿是不是在和兕子新城他们在外边玩?”
李承乾说道:“把濬儿带来,我要问问他是如何知道这种事情的。”
“诺。”
钱平躬身退下。片刻,但闻环佩叮咚,只见长孙濬与兕子、新城被抱入殿中,三个孩子鬓发散乱,裙角还沾着草屑,显是刚从庭院嬉戏中被带来。
“舅舅!”
兕子与新城如两只雀儿扑到长孙无忌怀中,长孙无忌忙张开双臂将她们揽住。
向来以“老阴货”的名号闻名的长孙无忌,此刻笑纹如秋菊绽开,连声应道:“嗳!嗳!两个小娇娇今日又淘甚么气了?”
“我方才和兕子新城坐在车上,让猧子系彩绸拉着跑呢!”一旁的长孙濬,没抢到位置,也只能在一旁解说到:“不过我们仨人坐上去,有些太重了,一条猧拉不动,我又让管家去犬舍里面又抱了四条过来,才拉得动。”
“那是我养了用来撵兔子的猧。”长孙无忌眼皮直跳:“你给我用来拉车?猧哪里拉动你们?”
这小子是不是皮痒了?
“舅舅不要生气,都是窝让哒。”新城抓住长孙无忌的衣袖怯生生的说道:“舅舅不要训斥表哥。”
“不就是猧吗?舅舅家犬舍里面多的是!”长孙无忌豪放道:“一车四五只,都拉的起!”
孩子就是来娇养的嘛,养孩子又不是为了成才,要求那么严做什么。
.................
“贞观廿年秋,营州安北军奏白山麓得砂金。
帝敕工部遣矿曹御史往勘,果得脉金,绵延五十余里。
诏曰:“辽东新附之地,沃野未辟。其令:
—白山金场许民淘采,十税其一;
—营州诸荒田听民占垦,免五载租庸;
—商贾运粮实边者,优给盐引。”
又置辽东垦拓使于营州,给牛种、立市廛,民得市永业田。
于是河北饥民、登莱海商、陇右戍卒家眷竞趋之,不三岁,增户二万一千,垦田四万顷。
商旅载茶帛北上,返则满车貂金,途为之塞。营州至都护府道中,夜爝火相属,胡汉语声喧阗,时人谓之“金路”。
史臣曰:以太宗之明,假天产以导人力。金为媒,田为饵,不烦府库而边鄙实。此管子轻重之术,行于弘化之盛者也!”-《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