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华娱三十年放歌纵酒独行

第十二章 我帮你解决《十七岁不哭》,你帮我卖《大话西游》!

央视,现在还不是大裤衩。  这大楼坐落在复兴路上。  旁边就是军博。  马寻是来谈生意的,当然不会进入这总台大楼了。  实际上,央视门口不仅有保安,还有站岗的武警战士。  香港五哥怎么敢来呢。  真被瞪一眼,他心里肯定突突。  跟孙冬海越好的地方在南边。  刚过路口,就看到了那货。  “兄弟,你可来了,事情急,咱们边吃中午饭边谈。”  “好,我正好没吃呢。”  孙冬海牵头带路。  二人很快就进入了一家小饭馆。  馆子不大,生意火红。  这大中午的,坐满了人。  孙冬海拉着马寻来到了一张桌子旁边。  这里早有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得体的四十来岁女人等着呢。  “来,我给你们介绍,这是我二姨……二姨,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起的,特别有办法的马寻。”  就单说了二姨,并没有讲名字。  马寻心里明白,咱们二姨的谱可不小。  他也不介意,这样的人更好忽悠。  “二姨你好……”边说边伸出手。  握手嘛,普通的社交礼仪。  可人家却没有等马寻说完就打断道:“打住,我可不是你二姨。”  显然,这老娘们挺高傲的,说话也带着刻薄。  孙冬海立马笑着给打圆场,“二姨~我的好二姨~。我跟马寻是好哥们儿。”  你给我个面子嘛。  这位二姨却白了他一眼,“你小子就够不靠谱的,你交的朋友……”  狐朋狗友差点儿就要脱口而出了。  “就跟着叫吧。”还行。  “兄弟,这……”孙冬海挠头,确实有些尴尬。  马寻则是一笑,浑不在意的说道:“怪你了不是。你小子之前肯定是劣迹斑斑,我也是倒霉。明明跟咱二姨不熟,却吃了挂落,上哪儿说理去。”  这话还行,马寻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形象,还编排了一下孙冬海,  “对对,都是我的毛病。”孙冬海赶紧认下来。  开场的小小不愉快,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这顿饭也就可以开始了。  如果硬说,这也算是一次商务宴请。  只不过,这样的馆子说不上高档。  孙冬海点菜也不心疼,二姨也没言语。  马寻是能看得出来的,这老娘们年轻的时候,也算是有几分姿色。  更确定,绝对是个文艺女青年。  只是现在嘛,皮肤蜡黄而有色斑。  虽努力维持,但身材还是臃肿的很。  心高气傲,不给对方留余地……这样的老娘们最好对付。  没多久,菜上来,大家边吃边聊。  很快就聊到了正题。  “马寻,我听海子说,你们想把港片拿过来,在电影频道上播?”  这个起手式就很好。  之前孙冬海对马寻说的可是他二姨的项目遇到了问题。  可现在人家没提自己的问题,反而关心我们的生意。  马寻一笑,“二姨,这事儿咱们先不急。我来就是打算当个参谋,我之前就听说过《十七岁不哭》这个项目。”  礼尚往来。  你关心我们的生意,我关心你的问题。  别说,咱们二姨的眼神没之前那么犀利了。  推了一下眼镜说道:“你知道这个项目?”  “知道一些。”马寻脸上笑容依旧,“是一个叫李芳方的姑娘写的吧,她文笔不错,这个故事也挺好的,写出了咱们当下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很贴生活。”  他这一说,不仅孙冬海惊讶的眉飞色舞。  就连咱们二姨,她那黑框眼镜都挡不住惊讶的目光了。  “你真的……”  “二姨,我平时也喜欢看书……嗯,装一下文艺青年嘛。”  “哈哈……老弟,你别谦虚了,你可是大才!”  三人这么一聊,互相之间的信任也就上来了。  不过,提到《十七岁不哭》就不能不提李芳方这个人。  这文艺青年马寻是装的。  但这部戏以及李芳方这个人,他还真知道。  《十七岁不哭》就是李芳方刚上高中时候写的,说是散文集,但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日记。  当然,李芳方是才女不假,但也绝对有背景。  但还好,她没写《我的区长父亲》。  马寻知道她,那是因为后来李芳方也是圈内知名女导演。  在《十七岁不哭》里面,这位作者客串了一个获奖学霸。  这部戏之后李芳方就出国留学。  归来已是十年后。  拍了一部叫《80后》的电影。  赔的可老惨了。  但对李芳方没啥影响。  她后来还拍了《无问东西》。  这部电影就成功的多了。  再之后,马寻知道她要拍《剑来》。  就人家李导这个职业生涯,你要问马寻羡慕不羡慕…… 那肯定羡慕呀!  李芳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  如金一萌等等。  看她们的人生轨迹都很相似。  有背景,出国留学,归国拍戏。  一回来就合作超一线明星。  金一萌的《非常完美》,章子衣、冰冰·范儿、姚大嘴……  她们在内娱是被划入‘神仙’那个类别里的。  马寻就只是个凡人,以前只能仰望。  而现在……  “小马呀,没想到,你还很懂文学。”  “二姨,过奖了,我就是没事儿的时候随便看看。”  “都怪海子!”  “哎?怎么又编排上我了呢。”  行,三人聊的是越发熟络了。  接下来,应该谈关键了。  “我就直说了吧。台里面要做这个戏,但你们也知道的,现在拍戏成本增长很快。  这年头没有个两三百万,根本就不可能开机。  《十七岁不哭》这部戏,资金缺口在150万左右。”  这些话,一定要会‘听’。  翻译过来是:台里就给了150万,剩下还需要150万,但我们不想跟台里要,你们俩想想办法吧。  她口中的两三百万,那肯定要取上限的。  马寻还十分的清楚。  圈外的人肯定会觉得,央视很牛逼。  是,非常牛逼,我们都承认。  可抠门也是真抠门。  《西游记》那是给了多少钱,拍了多少年?  人家唐僧拍完了就跟富婆跑了!  什么女儿国国王?  哪有rmb亲啊!  《三国》拍的时候,刘关张加曹老板,饿得不行了,跑去老乡田里掰苞米棒子吃。  演鲁肃的曹老师后来说了,拍这个戏,当时一年是6000块钱。  还得扣2000个税。  鲁肃可是主角之一。  就央视这个用工,资本家看了都落泪。  现在,马寻有什么办法解决一下资金问题吗?  他笑了,“二姨,咱们不如凑个整吧。”  “啊?”  “200万如何?”  “这……”二姨愣了。  孙冬海也懵逼了,“钱从哪儿来?”  马寻抛出了他的‘解决之道’。  “我们那部《大话西游》不是打算给电影频道嘛,那就两百万好了。”  啊?  孙冬海跟他二姨都惊了。  哦,敢情儿,你解决《十七岁不哭》的资金问题,前提是先搞定《大话西游》这个生意?  等一下……孙冬海感觉到了好处,他不言语了。  二姨可就不行了,“200万?你当我权力很大的吗?这叫200万!我要是能搞到200万,那之前说的150万,还用你出主意!”  这老娘们又生气了。  马寻却好整以暇的笑道:“二姨,这200万又不是你的钱,这不是电影频道的钱嘛。  而且,不是一年,是五年。”  他这么一说,二姨脸色好多了。  “但,这也是200万呀!”  “我的二姨呀,《大话西游》这部电影,投资就六千万港币!  演员阵容更是超级豪华。  香港阿星,在陆港两地都有巨量粉丝!  票房又是斩获数千万。  如此电影用200万买5年的播放权。  哪里贵了?”  这最后一句,cos了一下佳琦。  孙冬海边上听着,内心惊讶无比。  兄弟,你这嘴是真牛逼呀!  明明一部赔的制作公司都倒闭的电影,被你说成了超经典大片。  此刻的孙冬海当然不知道,这就是超经典大片。  不过,咱马寻这嘴,好腿也能给忽悠瘸了!  而咱们二姨快要瘸了。  “你的意思就是,把这部《大话西游》卖给电影频道,然后卖的钱,投给《十七岁不哭》,这……”  马寻看的清楚,他现在需要再点点这个主任二姨。  “电影频道,据说我所知,虽然挂的是央视牌子,但还隶属中影。  现在中影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我相信中影的各位领导,都是想要做出成绩来的。  《大话西游》只是一个开端,未来还可以做很多港片呢,我们有资源。”  这话意思就是:我知道电影频道刚刚成立,肯定有钱!  在职场混的久的肯定明白:项目成立之初,是资金最充足的阶段。  二姨都忍不住点点头,可接着她又问了一句,“你也知道,电视台讲的是收视率……”  马寻直接打断她说道:“二姨呀,您真是我见过最实诚,最认真办事的领导了。  关于《大话西游》在电视播出。  我可以保证收视率绝对很好。  到时候您肯定是电影频道的功臣!  而至于说,因为一些意外而导致收视率不佳,那还不是因为意外嘛。”  翻译翻译:有功劳,你的!有责任,你躲远远的!这还用我教你吗?  二姨听了,满意的点点头,“小马呀,你果然办法多,不错不错。”  成了!  马寻心里话了,这老娘们真墨迹!  但跟体制内做生意,还就得这样。  孙冬海也是高兴极了,连连对自己好兄弟竖大拇指。  这又对了一缝!  接下来就是谈细节了。  二姨也算不错,之前说了150万,那就150万。  多的50万,你们拿走……其实是她心里明白。  这是必须的。  那么,既然投了150万,也应该有投资回报嘛。  二姨人家说了,未来播出的收益,可以享受3成。  也就是在央视取得的收视率,换算一下广告收益。  这里面的细节那都是有公式的。  马寻当然放心,这部电视剧成绩可相当不错。  150万绝对赚的回来。  可有人一定会糊涂,咱们不是投了150万,不应该占5成吗?  别忘了,这可是在央视平台。  能拿3成就不错了。  另外,马寻还强调了个事情。  “二姨呀,关于选角,还有一些具体工作,我跟海哥两人能不能……”  “没问题,你们毕竟是投钱了。”  这就算是拿到了选角还有其他‘特别’的权益。  孙冬海毕竟以前没干过影视行业,他真不懂啊。  “兄弟,你要这个,干嘛呀?”  “你信不信,这戏不用播,咱们这150万就能赚回来。”  信!当然信了!  就是孙冬海还想不明白怎么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