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安逸欢欣3
元安三年九月初七,正值瑟瑟深秋。+w.a*n^b~e¨n?.^o*r+g.
因着这一年的夏日格外酷热难耐,入了深秋反倒是不觉得寒凉了。
柔和的阳光如同上好的软缎,静静铺洒在宫苑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般难得的好天气里,沉寂了月余的后宫也终于迎来了一件喜庆事。
南瑾的小公主生于八月初六,皇后的双生皇子生于八月初七。
三个孩子的满月酒,便在这一日一同操办了。
因着天气晴好,又赶着是喜事,各宫嫔妃也都有心思打扮起来。
南瑾入得殿内,便见满目衣香鬓影,环佩叮咚。
她们各个花容艳丽围坐重华宫中,笑语晏晏间倒是和谐热闹得紧。
南瑾依旧挨着荣嫔落座。
见得沈晏辞走近,她与众人一并起身行礼。
沈晏辞目光落在她身上,很自然地伸出手牵住了她,
“前朝事忙,朕这几日少去看你和孩子,你别吃心。·我!的!书¨城^ ^无¨错.内\容-”
南瑾含笑摇头,又听得沈晏辞关心了几句孩子的情况,
南瑾一一答了安好后,沈晏辞这才安心地颔首,又走到一旁从乳母怀中抱过馨儿亲昵逗弄了片刻,这才回到上首落座。
荣嫔带着常睿就坐在南瑾身侧。
方才沈晏辞过来时,不过例行公事般问了她几句关于常睿的日常,而后便是听得孩子哭闹,也表现得淡淡的。
待他走后,荣嫔心里多少有些不舒坦,与南瑾小声嘀咕起来,
“皇上这几日日日都留宿在凤鸾宫,总归是忽略了妹妹和小公主。不过比起常睿......”
她将常睿抱紧了些,无奈叹了声。
南瑾听得出来,荣嫔这话倒也不是在有意挑拨什么。
她只是实在心疼常睿,孩子小小的年纪什么都不懂,却得了父皇这样的疏远。
南瑾解释说:“陇原的旱情遗祸才有缓和,北狄的战事虽己经结束,但善后事宜仍旧千头万绪。??咸|鱼§看1{书%&网? ¥%无?=#错-`内±&容°皇上为了国事殚精竭虑,忽略了后宫和孩子们也是有的。姐姐没听敬事房的人说吗?皇上都快两个月没翻过牌子了。”
荣嫔闻言想了想,倒也觉得有理,却还是忍不住替常睿委屈道:
“话虽如此,可皇上上回来瞧常睿,还是孩子头一日送来我身边养着的时候。唉,要说这孩子也是命苦,摊上宜妃那么个生母,我瞧着皇上待他也是有芥蒂了。”
南瑾伸手轻抚常睿的脸颊,恬静微笑道:“姐姐多虑了,常睿也好,馨儿也罢,都是皇上的骨血。况且如今大懿己经彻底攻下北狄,许多百姓都开始往新土迁移,北狄日后也成了大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是如此,哪里还会有皇上对常睿心存芥蒂一说呢?”
荣嫔素来心思简单,倒也好哄,
听南瑾这般劝着,脸上的郁色渐渐散去,倒也跟着笑了。
自从养了常睿在身边,荣嫔一颗心几乎全都扑在了孩子身上,瞧着是一点恩宠也不盼了。
平日里来找南瑾闲话解闷时,十句话总有七八句离不开常睿,连沈晏辞提都未曾提过。
瞧着她这养母当的,倒是比许多亲生母亲还要上心许多了。
这一日的满月宴,如旧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皇后和南瑾是今日的角儿,后妃少不得要凑上前来看看她们的孩子,再说些恭贺的话。
沈晏辞也在此欢愉之际,给孩子们许了正式的名讳。
他道孩子们降生之时,正值陇原旱情初解,北狄战事大捷,大懿国运昌隆,故以‘永’字为序。
赐名西皇子为永安,五皇子为永逸,而南瑾早先己为二公主择了个‘馨’字,便是唤作永馨了。
安逸,欢欣。
想来这原是世间所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最初的期许了罢?
这一日沈晏辞似乎极为高兴,杯中酒一杯续一杯不曾停歇。
末了,他带着几分朦胧醉意道:
“钦天监前些时候进言,说永安与永逸命格不凡,自带祥瑞,主我大懿国祚绵长之大吉。
只是此等吉兆过盛,若在宫中养着,恐有‘吉盛而衰’之虞,反倒于孩子自身福泽有损。”
说着牵起皇后的手,神色如常,“宸轩正值开蒙进学之期,事事皆需皇后费心劳神,也是无瑕分身再去照顾两个年幼的皇子。
故而朕
与皇后商议着,为保永安、永逸平安康泰,决意将他们暂送行宫照养着。
行宫离京不远,又景致清幽,最宜养身。皇后若是思念孩子了,闲暇时也可携后妃挪去行宫小住些时日。”
皇后笑意自在,依言应是。
如此,便再没人对沈晏辞的说辞有所怀疑。
毕竟人人亲眼所见,皇后所诞双生子平安康健,
且帝后情笃,这般情况下若要将孩子送出宫去养着,也定然是帝后真心实意地在为孩子的长远福泽考量。
南瑾瞧着上首位的皇后,
她笑靥如花,举杯与后妃齐饮,欢声笑语间竟是丝毫窥不见伤情。
可南瑾却是知道,
她与她的孩子们,或许己不剩下多少母子相守的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