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刘邦心思摇摆不定,分封刘姓诸王

大军出征在即!

长安城的校场己是旌旗如林,刘邦骑着马,身着章纹黑色龙袍(汉初呈秦制崇尚黑色,汉文帝后因土德应黄龙见之说,尝试改尚黄色,后又改尚赤色,但最终仍以黄色确立为尊)

面向阵列森严的三军微微颔首,目光如炬,朗声高呼道,“英布叛贼,勾结匈奴,意图颠覆我大汉,开启战乱,让天下重新陷入战火之中,朕上承天命,下抚万民,大汉之正统乃天命所致,而那英布妄自尊大,置天下万民而不顾,今日朕亲率大军征讨叛逆,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将士们齐心高呼,如今的大汉在对匈奴战争胜利后,正处于极度的自豪阶段,天下观念以及民族观念处于萌芽期,但也己经有了凝聚力。+0`0·小,说′徃+ *埂+歆_最.哙\

能战胜北方匈奴的大汉自然是正统,而那勾结匈奴的英布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邪恶之辈。

大军还未出征,在道义上就占据了先天优势,这时候根本不存在诛杀开国功臣的恶名,只有征讨叛臣的正义。

刘邦充分调动起军心后就继续向前巡视,震天的欢呼声不断,这样给了后边的刘盈巨大的压力。

作为太子他不能啥也不说,可刘邦珠玉在前他要是做不好就等于出洋相。

此时刘盈压力极大,紧张极了,腰悬双鱼佩,屏息凝视着前方,身子略微颤抖,骑着马甚至都不稳当。

他本身骑术就不太好,刘邦不知为何还给了他一匹军中的战马,在这种场合下战马很容易受惊,需要骑手操控才能稳稳当当,但显然以刘盈的水平是做不到。

后边跟随的李烨微微靠近,轻声道,“殿下,照常发挥即可,有臣在,别有压力”

刘盈暗暗点头,尚且有些稚嫩的脸上藏着深深的感激,对于李烨他并不陌生相反十分熟悉,这个人总能带给他浓浓的安全感,相信对方个儿时心中的英雄兼现在的姐夫绝不会害自己。

接着稳定下来全神贯注地慢慢行进。

刹那间,三军方阵齐刷刷列阵,甲叶相击声中,将士们高呼大汉万年,声浪震得檐角铜铃乱响,连天边流云都似乎被惊散。′三¨叶′屋? -追_蕞+欣′章?截_

刘盈神色一凛,握紧腰间玉佩,在李烨目光鼓舞下高声道,“诸位将士甲胄鲜明,士气高昂,实乃国之干城,此次出征,必旗开得胜,擒杀叛贼英布,扬我大汉荣光”

他的声音微颤,还是有些怯场,但高昂的喊声掩盖了其中不足,算是中规中矩,在这个年纪己经算很不错了,没出丑。

将士们齐齐高呼,战马嘶鸣!

欢呼声几乎不输于之前的刘邦,李烨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不只是他,周勃,樊哙,夏侯婴等沛县老臣也起了作用。

都是军中人士,安排一些托简简单单,把气氛炒起来。

刘盈眼见自己的反响不错,刚松口气,身下战马却不老实了,大军那么多战马的嘶鸣声好像唤起了它的战斗欲望,不想再这么慢悠悠地走,此刻竟然躁动起来。

这把刘盈吓得不轻,身子坐不稳了,李烨见此连忙来到他身边。

“殿下,战马现在急躁了,你保持冷静,不要用剧烈动作刺激他,轻拍马的颈部侧面,慢慢来,放心,有臣在这”

刘盈正急躁不安,李烨温和淡然的声音传入耳朵中,感到浑身传来一股力量,镇定下来。

稳住身子,全身呈微微放松状态,轻拉缰绳,另一只手抚摸战马颈部。

战马慢慢地被安抚下来,免除了一场风波!

终于结束了!

李烨和刘盈心里同时升起这个想法。

刘邦看似在前边走,但后边的事却清清楚楚地知道。

幸好你没给乃公出丑!

不然真是.............

刘邦想了想忍不住轻叹,刘盈的性格在他看来实在仁弱了些,有些不适合当皇帝。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局势下!

自己年纪大了,近些年虽然还能吃好喝好,但能再活几年呢?

他绝对活不过吕雉那个女人,一旦自己没了那吕家势必会崛起,更别提还有一群开国之时的骄兵悍将,这些人也不好控制。

第二代国君难选呐!

刘邦现在理解秦始皇的难处了!

一个开国王朝的第二代国君作用真是太重要,必须要仁厚,担负起恢复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的责任,

又要有手段,心狠手辣可以应对如外戚功臣等一系列势力。!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

兼具的人选几乎找不到!

刘盈的个性放在往后地稳定时期或许能成一个明君,这孩子不闹腾,也不好大喜功,但在现在这个时候就稍微不合适。

刘邦更中意的是自己的小儿子刘如意,这孩子像他,聪明伶俐,干什么事都不怯场,好好培养可成大器。

更重要的是这孩子是他亲手带大的,处处透露着自己的影子!

刘邦对于这个最得自己喜爱的幼子,一手培养的儿子,感情格外浓厚,付出的多自然期待的也多,他与其说是信刘如意,倒不如说是信自己。

刘盈是吕雉带大的,但如意可是从小跟在他身边!

刘邦思索其中的干系,又深深叹口气,摇了摇头。

自己喜欢也没用!

那些大臣们的态度更是重中之重,不只是简单的废嫡长子立庶子的问题,吕雉的吕家与沛县集团关系亲近,他们可全是支持刘盈的。

刚才三军的欢呼声他听到了,知道里面藏着不少蹊跷,明显是沛县集团在发力。

更何况...........

刘盈还是李烨的小舅子!

刘邦想起自己当初那个决定,或许潜意识里自己的最终打算就是刘盈,不然也不会把李烨那么重要的一个人物推到他那边。

李烨位置十分微妙,几乎和每一个利益集团都有关系,就跟一个桥梁似的,他支持谁就会带动一大波人。

别的不说,他支持刘盈,韩信肯定会跟着,光这一个就够其他竞争者受的了。

罢了!

或许天意如此!

刘邦眼神闪烁精光,他要好好为未来谋划一番。

..............

汉军与英布的叛军迅速展开交战!

这场战役汉军占了碾压性的优势,英布根本就是螳臂当车,在天下万民眼里这就是个勾结匈奴的人人得而诛之的人。

连淮南国的百姓也在反抗英布,汉军一来开门投降者极多,英布军内部也产生了乱象,士兵们不愿陪他打这么一场不义之战。

英布然后狗急跳墙,打算凭借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武力效仿项羽在乱军中追击刘邦,可他高估了自己也侮辱了项羽。

项羽的武力值不是他能碰瓷的!

光李烨一个人就挡住了他!

这时他才发现原来即使项羽死了自己也不是天下无敌,眼前这个人尽管从各方面都还远赶不上项羽带来的压力,但也不是他能战胜的。

两人交战不过不到五十回合,英布败绩便显现,眼看打不过连忙策马逃跑。

英布这一退淮南国军全线崩溃,汉军开始追杀,最终取得了胜利。

英布在逃跑中被流箭射中,身死当场。

大汉平定叛乱,把淮南国纳入掌控。

然后..............

刘邦便马不停蹄地借助大胜之威开启他的稳固政权计划,那就是分封刘姓诸王到各地。

白马之盟启动!

从今往后!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就意味着只有刘姓家族的成员才能被封为王,而那些对建立汉朝有重大贡献的功臣则可以被封为侯爵。

这个盟约旨在确保刘氏家族的统治地位,并奖励那些支持刘家的将领。

本质在于和功臣集团签订一份新的协议,你们只有跟着老刘家才能获得封赏,只要签了协议那大家日后就是利益共同体。

这就无形间把其他妄图颠覆刘家统治的势力给踢出了棋局,日后敢闹腾便有名正言顺的理由灭掉他们然后在做的功臣和刘家人分食他们的血肉。

当下针对的就是吕家!

连韩信也被从边关叫回来参加这场盟约签订,他算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王的封号而无王的权力,不在攻击范围内。

让李烨出乎意料的是,刘邦不让萧何,曹参这些沛县老臣先签,反而让自己当第一个领头羊。

这是重视..........还是忌惮?

李烨没有犹豫,上去完成仪式,表示认可这个新的秩序。

其实对于刘邦分封诸王的行为,李烨这个知道历史发展的人明白这些诸侯王日后照样是隐患,他阻止不了也不想阻止。

眼下的政治环境,刘姓诸王可以起到团结一致,维护大汉统治的作用,有其客观作用在。

最关键的一点是刘邦个人对于这个决定的不容置疑!

老刘抽象事做的多,但李烨不会忘记这个人是皇帝,还是皇帝中响当当的厉害人物。

根本目的是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

李烨可不敢上前说封刘姓诸王日后会威胁朝廷,这刘邦肯定也知道这一点,可就是要做,换做李烨当皇帝也会这么做。

真实的政治环境下理想的完美政策不可能有,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

天幕久违的声音响起了

【恭喜选手自行触发重大政治事件——白马之盟,并亲身参与其中】

【奖励正统身份选择卡一张,一次性道具,在任意副本中选手可选择副本中代表正统的身份进行挑战,可以选择魂穿己知非中心人物,也可以自行捏造历史虚拟人物,系统会自动提供身份证明】

还拿到一个奖励!

李烨查收后看了看,效果还不错,能在开局获得身份上的加持。

...........

自英布叛乱被平息后,白马之盟确立,异姓诸侯王基本上被刘邦罢免,接着便选择刘姓子弟分封各地。

刘肥被封为齐王,刘如意为赵王,刘恒为代王..............

李烨听到汉文帝的名字抬起头,观察了下那个在薄姬身后神情略带伤心的孩子。

果然啊!

代王的位置终究落到你头上了。

现在匈奴安分下来,边疆倒也不那么危险。

李烨对于这个著名的汉文帝颇有兴趣,但此刻可没有转投的意愿。

自己与刘盈牵扯极深,以当下的政治环境,刘恒根本不在刘邦选择范围内。

在汉初,刘盈的地位板上钉钉,那是吕家和功臣集团共推的继承人,稳的不行,众望所归,不是自己一个小小穿越者做什么就能改变的,连他也要深深融入其中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命里有时终会有!

自己一切行为超越不了客观环境!

如果他插手那必然搞得天下大乱,评分会降到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