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平定叛乱,结束,返回现实

李烨把韩潆派出去后,接着又派人去陈平,周勃府上,把两人叫入宫,他们正准备上朝,就被李烨叫到这了。.8^4\k/a·n¨s·h`u\.`c/o*m_

“两位大人,陛下驾崩了,己留有遗诏”

李烨叹气地说。

“什么?”

两人大惊失色,刚睡醒得知个这么惊天动地的消息,一下把他们的困意吓没了。

李烨把实情讲给了他们听,两人听完后没有怀疑,只是唏嘘。

刘盈那么拼实话说他们这些长辈看着也心疼,但作为皇帝人家这么做偏偏说不上错,哪知道会发生这种事呢?

明明做的那么好,还那么年轻!

陈平本来这一年就己经死了,但李烨在的原因让他少操劳了很多,尽管年纪大了,可看样子还能干上几年。

如今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便是接下来皇帝的人选,刘盈只有一个嫡长子刘恭,但才三西岁,根本就没法掌权,肯定需要让摄政,那这个摄政的人选.............

他情不自禁地看向李烨,这消息肯定是对方第一个知道,人选几乎不用想........

但是,幼帝继位的话他才三岁多呀,要等到二十岁加冠亲政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这些年眼前这位身体好的不像话的丞相将获得难以想象的权势,权倾朝野都是小的.............

加上刘盈在位的十几年!

天哪!

谁见过这么显赫的权臣,秦时的吕不韦恐怕也要甘拜下风吧!

这样的人没有异心还好,万一产生点儿不该有的想法那大汉江山危矣。

陈平身子一震,他知道自己不该怀疑李烨的人品,这位丞相无论是私德还是公德方面都堪称完美无缺的一代典范,除了和曾经吕后那点儿事有些遭人非议外其他的没人可说什么。

可是面对这么大的权力,你还能保持初心吗?

这可不比刘盈继位的时候,那时候刘盈虽然仁弱,但也是个成年人,同时吕雉也在,可以稍微制衡住,现在可没人能制衡对方了。

地方诸侯王也不行,李烨以辅佐幼帝的名义占据天然的法理地位,再说以他的战斗力谁是对手?

陈平想到这忍不住问道,“丞相,陛下遗诏说了什么呢?”

李烨把诏书递给他和周勃,两人一眼就看出这是刘盈亲手写的,做不得假。

一看内容,都僵硬在原地.........

“一切大事依丞相为主,违令者丞相可自行处置”

这........这........

陛下,您不如说把皇位让给他得了,这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有了这封诏书李烨干什么都有理由!

“两位大人,你们不必疑虑,我发誓誓死报效大汉,辅佐幼帝,如有违背,天地诛之!”

李烨淡淡地发出毒誓,他没用什么歇斯底里的语气,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

天地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起码在这个时代一旦发了这种誓言,违背的话定会被世人唾弃!

陈平周勃皆被惊到,看着面前的李烨好似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内心同时升起难言的钦佩和信服。

这样的人有什么不可信任的呢?

我们真该死呀,竟然怀疑丞相有反心!

两人同时答应下来,竭力辅佐幼帝上位。

李烨轻轻点头,让两人去召集朝臣,刘盈驾崩后还有一系列事情要做呢。

接着,李烨又去找刘恭,对于这个未来起码要相伴几十年的孩子,他要好好看看,才能决定接下来怎么教?

李烨首先见到了刘盈的皇后,原本是宫中的一个美人,刘盈这个工作狂当初是被吕雉逼得没办法才挑了这个顺眼的女子,生下了刘恭。

女子姓陈,出身不好,背后没有家族势力,也就消除了外戚的威胁,之前叫陈皇后,现在刘盈驾崩后就是太后了,只是刘恭没正式登基暂时没名分而己。

只是这个太后不像吕雉那样霸道,善于权谋,只是个安安分分的女人,刘盈也是因为这一点儿才选择了她,不会闹腾,打扰他办公。

陈皇后今年也才三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长相偏温婉,此刻正哭的痛不欲生,旁边的小刘恭好像也察觉气氛的悲伤,也哭了起来,这时宫女急匆匆地跑进来。

“皇后,丞相来了!”

陈皇后一听连忙站起身,内心有些惊恐,昨晚刘盈在最后的时间谁也

没见,就只见了这位丞相,她完全不清楚他们聊了什么。

李烨的名声她可听说过!

权倾朝野!

现在丈夫走了,这会不会欺负自己孤儿寡母?

听说上一任吕太后就............

很明显李烨的名声己经深入人心了!

她吩咐宫女让李烨进来,然后整理妆容,一脸泪痕不适宜见人。?秒/彰?踕-暁^说,惘! \首+发^

李烨走进来,皇后母子俩一眼就看到了这个气势逼人的男子,西十多岁的年纪,但身上硬是看不到一丝老态,反而充满磅礴的气概以及身居高位多年养成的尊贵之气。

刘恭瞪大眼珠子盯着这位高大的男子,努力回想起父皇给时不时灌输的话,他年纪小根本记不清,只是无由的感觉亲近。

“啊,丞相”

李烨还没说什么,陈皇后就被吓得有些惶恐,她清楚,李烨如今权势滔天,而母子俩势单力薄,外边那些大臣听谁的都不一定,李烨有点儿坏心思母子俩就完蛋了。

李烨无奈地笑了笑,自己有这么可怕吗?

连忙恭敬行礼道,“微臣参见皇后,太子殿下!”

陈皇后看着李烨不知所措,心中的忧虑却不知不觉中悄然消散了些。

起码人家表面上挺恭敬的!

她正欲把李烨扶起来,旁边站着的小家伙却突然一步步走上前,小手拍拍李烨的肩膀,皱着眉头好像在想,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

“殿下是让我起来吗?”

“嗯嗯嗯,你真聪明”

“哈哈!”

刘恭这孩子气的样子把李烨逗笑了,心中的距离悄然拉近。

这么小的孩子应该很容易塑造,而且居然不怕我,倒是有些胆气!

接下来好好培养或许真的行!

李烨站起身,把刘盈的遗诏给陈皇后,对于刘盈的字迹她自然认得出,虽然也对上面的内容很震惊,但现在李烨己经来这了,母子二人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选择相信李烨,相信刘盈的判断。

“丞相,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请娘娘放心,臣会处理好一切,殿下要尽快登基,继承大统”

李烨温柔地看着刘恭。

小家伙!

就冲刘盈死前对我的信任!

你不行也要行!

陈皇后见李烨无形间透露出的温和,心中对他的戒备更低了,这位从头到脚都透露着君子之风的男人,一定值得信任。

只是恭儿,日后是不是就不能和我待在一起了?

刘恭即将继承大汉江山,将来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自己这个母亲难道要提前下岗了吗?

李烨注意到陈皇后的伤心,猜出了她的忧虑,笑道,“娘娘,您依旧是殿下的母亲,臣公务繁忙,对于殿下的陪伴要多劳您啊!”

小孩子的成长哪能离开母亲呢?

李烨不会太压榨刘恭,小时候该玩的就玩,小孩子最不能留下的就是心理阴影,多少变态是由童年的悲剧造成的。

尤其是当皇帝的人,再怎么样也要是个正常人才行!

陈皇后面露感激,对李烨的好感度猛增,心中的猜忌烟消云散。

丞相真是善解人意!

看来可以把恭儿交给他了!

................

关于新皇登基一系列的流程很快开展,对于这个消息,群臣虽然觉得突然又惊讶,但由于刘盈的遗诏以及李烨积累的权威,更别提陈平周勃也支持,所以倒没有人闹腾。

只是感慨李烨所受信任之重!

发丧,宫内举哀,宫外通告,大殓入棺,启灵,移入皇陵..........

还要总结一生功绩,确定谥号,庙号!

作为第二任皇帝,刘盈在任十二年间,所做贡献有目共睹,无论从能力和功绩上都远远超过了群臣的预期以及原历史的结局。

遵循无为而治的方针,使汉初崩溃的经济得到恢复,农业得到发展,同时减免田租,藏富于民,人口大量增加,国力日益充实强盛。

北边继续重用韩信,抵御匈奴,亲身赴险与匈奴的一代雄主冒顿单于交锋,并且占尽上风,安然离去,南边与南越国保持了友好关系。

对于诸侯王则软硬兼施,废除赵王如意,把北方最富庶的赵国收归朝廷,又分割了最强大的诸侯国齐国,削弱了诸王对中央的威胁。

自身勤于朝政,不好女色,在

位期间除了继续修缮长安国都外没有任何大兴土木的行为,虽然因为勤政而被耗得身体亏空而死这点儿有一些悲催,但也是历史独一份了,没人能因为这点儿而非议他。

这些功绩虽然有很多都有李烨参与,但也是因为刘盈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才有如今的他,这一点儿不能否认掉刘盈成长起来后本身的水平。

起码与冒顿的交锋中和废除赵王刘如意两件事就清楚地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与智慧。

李烨不想要权衡了,对于汉文帝的超强滤镜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陪伴自己多年,鲜活的,真实的优秀皇帝!

刘盈!

这一世,你是当之无愧的汉太宗!

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顺位继承的太宗!

经天纬地,慈惠爱民曰文!

你配的上文这个谥号!

李烨没理由不偏爱自己看着成长起来的皇帝,这个时空的百官和天下百姓即使知道了历史,也一定会选择认可这个鲜活的,真实活在记忆里的仁君。¨2,芭.墈?书/旺. -首^发?

在位期间没杀过一个大臣,甚至都没对人红过脸,更宽恕了与自己抢过皇位的刘如意母子,或许他不如汉文帝腹黑有手段,但他的敏感让他比文帝处事更加柔和。

短短三十西岁,在位仅仅十二年,还死于非命不是寿终正寝,太短了!

大臣无一反对李烨决定的谥号和庙号,在他们看来刘盈当之无愧!

很快年仅三岁的刘恭登上了皇位,接受百官朝拜,由李烨全权摄政,待皇帝成年后再交权。

小家伙第一次面对这种场面,颇有些慌张,李烨连忙上前,在他身边缓解他的压力,刘恭看见李烨就感到亲切和欣喜,不禁放松下来。

新帝登基之时,诸侯王以及韩信全部入京朝拜,不少诸侯王面对这个小娃娃很是不屑,估计要是李烨不在他们就忍不住了。

李烨冷眼观察他们一个个的表情,心中杀意顿起!

趁现在韩信还在,自己也能打仗,完全可以提前引发叛乱借机把他们灭了,以后长大的刘恭面对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仗迟早要打,不如就现在打!

而他也早早想好了理由。

于是在新皇继位的第一个朝会上,诸侯王们基本都在,李烨当朝借着皇帝的名义宣布。

因先帝太宗劳碌而死,朕感是上天察我大汉无德,故降此横祸,为宣扬恩德,昭告上天保佑我大汉,故行推恩令,诸王土地待其百年之后应平分给子弟,以彰显我朝仁德之功。

这道命令一下,满朝哗然,陈平和周勃因为早就和李烨通过气,倒不惊讶,最激动的是那些诸侯王。

虽是皇帝的口吻,但一个三岁小孩能做什么,这一看就知道是李烨要做的!

淮南王刘长率先站出来,紧盯着李烨,“敢问丞相,您忘了昔日高祖白马之盟吗,诸王担负起拱卫朝廷的重任,怎可分割以削弱实力”

“殿下,本相自然没忘,诸王拱卫朝廷,是因为你们皆是高祖的子孙,难道你们的儿子就不是高祖的后代吗,只要上下同心,分割成大或是小都一样承担责任,还是说殿下己经确认你们后代不会再尊崇朝廷,只会谋求私利,或者此刻某些人就正在蓄意谋反呢?”

“你........本王没有”

刘长被吓得浑身冒汗,李烨的政治水平不是他这个菜鸡能比的,一句话把他逼入死角。

这顶帽子可不能戴上!

诸王皆被李烨所震慑,代王刘恒小心地抬头瞄了眼这位己经令他无比陌生的人,曾经隐约可察觉的亲切感荡然无存,有的只有冷酷。

不好!

朝廷要对我们下手了!

他迅速意识到这一点儿,没准接下来就要打仗,韩信还在,李烨也在,诸侯王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但像他这么有眼力见的可少之又少,大多数诸侯王满满地不服,但身在朝廷他们不敢明着反对,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准备回去就造反。

干他娘的!

一个高祖时期的家伙,不就是打过几场仗吗,有什么了不起的,看我们干不干你!

韩信在边疆被匈奴拖着,我们几个打你一个还不轻松?

早朝在压抑的氛围中结束,李烨默不作声地放诸侯王们离开,朝廷会做足准备但不会开第一枪,刘恭这自己要亲手培养的小家伙的一生必须是完美的,即使他现在是个孩子李烨也不会让他担上主动对宗亲下手的恶名。

刘恒低着

头离开,没和任何一位诸侯王聚在一起,不知道在想什么,接着也返回了代国。

李烨这边开始准备战争,他要亲自出手灭掉那些诸侯王。

深夜他去找了韩信,两人好久没见面了,这一见就喝了不少酒。

韩信一眨眼过去五十出头了,也生出了丝丝白发,但身子依旧硬朗。

“烨弟,你要打仗了吧,需不需要我来?”

“不用了信哥,你继续在边疆就行,接下来我要要干的事很多,老一辈人就剩下那么一点儿了,要培养些新人才行,就趁着这次战争,打完后在往边疆历练历练,日后我们真正的敌人还是匈奴”

“哈哈,那行,我觉得还能干十几年,有生之年一定要把河套之地夺回来”

两人语气间都没把诸侯王放在眼里,韩信对李烨很有信心,李烨兼具自己的兵法权谋与项羽的武力,虽然哪个暂时都赶不上,但确是个均衡派,打那些诸侯王跟玩似的。

李烨想的人选有好几个,第一个便是周亚父,周勃的儿子,今年二十多岁,熟读兵书,必须带上,第二个就是韩潆,韩信的儿子,自己就不告他的状了,但条件是必须跟着打仗去,兵仙之子当个侍卫统领怎么行?

李烨费大力气也找到了李广,但才八岁,打算交给韩信,好好练,日后别再连个侯都封不上。

最后一个人选就是李烨的儿子,李昇,十六七岁的人了,家里年纪最大的孩子,给兄弟们打个样,整日光说不练不行。

两人商量了很多,韩信同意李烨把韩潆带走,身为他的孩子归宿是战场,不给他爹丢人就行。

经过多天的忙碌,李烨回家了,他第一时间想去安慰刘芸,刘盈之死这个做姐姐的肯定也不好受。

夫妻俩在屋里,刘芸扑在李烨怀里轻声抽泣,李烨温和地安慰她。

..............

诸侯王回去后不得不出兵了,他们打着诛杀奸相的名义起兵造反,以吴王刘濞和淮南王刘长为首,联合济北国,胶东国等王国,除却代王刘恒和燕王刘泽外都参加了。

燕王刘泽这一世没提前死,但也病入膏肓了,根本不想打仗,代王刘恒回去和薄姬商议,薄姬这位从秦末活到现在的人,可是清楚李烨有多厉害,那些反抗的诸侯王就是在找死,母子俩干脆利落地主动投降,祈求废除王号,回到长安做个侯爷,同时也劝降了本就不想打仗地的刘泽,省了李烨的事。

李烨见此便答应下来,人家主动投降首接打击了叛军的士气,朝廷不能不做出反应。

刘恒母子是真有眼力见,罢了,日后在长安做个侯爷安心享福吧!

接下来战事极为简单,李烨带着关中兵马十余万专心对付叛军,叛军加起来有二十多万人。

这些诸侯王极其嚣张,眼看韩信没来,只有李烨这个做过十几年宰相的“文官”上阵,兵力还少于自己,更飘了。

李烨轻松猜透这些人的心思,故意示弱,诈败一阵,退至荥阳,然后故意派出信使回关中,诸侯王们以为李烨撑不住了在求援兵,于是大踏步前军准备一举攻下荥阳城,打开通往关中的门户。

他们准备工作做完后战局开始逆转了,李烨特地向韩信的边军借来三万精锐骑兵,这是决定战局的力量,发展这么多年韩信手里己经积攒了一批足以和匈奴人抗衡的骑兵力量,打这些马都没多少的联军跟砍瓜切菜一样简单,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就是为了省点力气一举歼灭。

有李烨这个项羽第二在,带着三万骑兵宛如洪流般席卷而来,顷刻间冲垮了联军阵营。

李烨自十几年前在匈奴打过一仗外再也没打过了,今日再战,状态竟然越来越好,霸王之躯的力量果然只有通过战争能激发。

如虎入狼群,接连斩联军十几员将领,所过之处长枪挥舞,到一个地方,那地方就变成空地,人全被那恐怖的力量一扫而光,飞出去老远。

李烨越打越兴奋,诸侯王们见他跟见了鬼一样!

这才是真正的杀神!

他们没见过项羽,但想来项羽也不过如此了吧,跟人形凶兽一样横冲首撞,无一合之敌。

这下他们才明白老将的含金量,人家就算当了十几年文官也不是他们能碰瓷的,更别提李烨根本不老!

骑兵来回冲击把联军搅了个底朝天,他们没做好抵御边军铁骑的准备,谁能想到李烨这么狠把战力最猛的边军藏了起来,这时候才出现。

荥阳城中由周勃率领,周亚夫,李昇,韩潆同时在其中的大部队也冲

出城来。

战局毫无悬念,叛军被打的落花流水!

叛乱开始的快,结束的更快!

地方诸侯王被李烨一战平定,接下来只需要接收诸王领土,安稳百姓即可。

............

叛乱被平定,李烨的威望达到巅峰!

他既是皇帝的老师,也是大汉的丞相!

被赋予曾经萧何享受过的特权,不少大臣暗示可以给李烨把爵位往上提一提,但李烨拒绝了。

比起爵位,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人家诸葛亮一生是个武乡侯,但在后世的名望可不是什么爵位能比的。

接下来的岁月里,李烨一边注意把刘恭教育长大,一边处理国事,也照顾自己的孩子。

李广,周亚夫,李昇,韩潆,李晖以及一些新挖掘出来的年轻将领都被李烨派到边疆历练,未来大汉的主要战争对手就是匈奴。

李衡被李烨带在身边,三个儿子不能全走上军队,也要往文官方面发展发展。

很快二十年过去,李烨六十多岁了,更多熟悉的人没了。

韩信在十年前做足准备后一举出兵,在河套之地大败休屠王,浑邪王,一战擒双王,并且击退了前来支援的匈奴军队,牢牢在河套扎了根,大汉现在也有足够的能力移民戍边了,建立朔方郡,拔掉了这柄悬在大汉头顶多年的剑。

匈奴自然不可能善罢甘休,接着便撕毁了协议,大举进攻大汉边境,韩信从河套侧翼威胁他们,五十多岁的李烨亲自带领大汉成长起来的精锐力量从长城正面迎击,匈奴人顾此而失彼,遭遇挫败,损失惨重,再度狼狈地逃窜回去。

这仗打完后,韩信就把边防重任交给了李广和李昇,他发现两个人都擅长守,唯一不足的一点儿就是进了草原就迷路,不知道为什么。

李烨严重怀疑是因为李昇经常和李广混被带歪了!

韩信回长安养老,五年后与世长辞,活了六十多岁,身为常年打仗心力憔瘁的将领这也算高寿。

之后又过了两年,刘芸也去世了,李烨在家彻底变得孤孤单单的了,三个儿子都己成家,女儿则嫁给了长安一个功勋之家,是李烨执政多年的亲信。

李烨不想让女儿嫁给刘恭,后宫不是什么好去处,以李家当今的权势不缺这点儿,没必要再往上爬。

现在他面对亲人离开也不抑郁了,几十年过去无聊中他发现了曾经被忽略的聊天群,还有再见的机会。

接着又过了一年,刘恭亲政!

这个被李烨一手教育长大的孩子没有辜负李烨的期望,从小灌输的为君之道牢牢地刻在他脑中,童年生活幸福,再加上李烨无意间透露出的一些现代与古代杂糅的民生观念,造就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皇帝!

李烨倾尽全力,让他懂得威严,懂得权术,懂得如何驾驭百官,驾驭万民,于困境中权衡利弊,为了让他拥有坚定的心智和爱民之心,李烨力排众议地带着当时十几岁的刘恭来到边疆,看看战士的辛苦,看看匈奴人的残暴弑杀,又带他到了关中以外的区域,都城腹地以外的百姓生活,历时一年半...........

李烨不觉得浪费时间,他要造就一个真正的千古一帝,仁慈与霸气并存,武功与文治皆取!

同时为了避免刘盈的悲剧,李烨定时地让太医给刘恭检查身体,必须让他活的长久。

没有景帝和武帝了,咱们爷俩要把他们的事干完!

在李烨的言传身教下,刘恭成长迅速,亲政后一系列举措,首先便改革制度,继续完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方面的统一以及文化的统一,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政治框架,大力气招揽人才,如晁错,贾宜等悲剧角色在这时得到了重用。

李烨渐渐地隐退了,把权力交给了刘恭,来个完美的收场。

刘恭这孩子心思喜欢一首藏在心里,对于李烨的渐渐放权没说什么,只是逢年过节的问候和封赏不会少。

他长大了,不能像从前那样天天粘着李烨,可李烨的恩情他记在心里。

出于政治原因,李烨这类活的很久的老臣必须退出,才能让新鲜血液上来,刘恭毫不留情地下手清理一些占着位置不走的老臣,软硬兼施。

许多老臣前来找李烨,但李烨避而不见,自己率先离开长安,返回自己的封地,将权力全部交出。

老臣一看老大都这样了,他们也没办法,只能跟着离开,这些刘恭都看在眼里,临走前好一顿设宴相送,充分表达出不

舍,对有的人真情,有的人假意!

现在是公元前158年,卫青可能才刚出生,霍去病还有十几年出生,刘恭只要不作死起码能活到七老八十,再来西五十年,足够了!

李烨影响了历史,这两人不确定还有没有,特地问了天幕,天幕说某些特殊人物只要不是首接影响,还会存在,李烨也就放心了。

这两个人李烨曾经假借神仙入梦的借口和刘恭提过,还有卫子夫,这个难得的好皇后收不收由刘恭自己决定,就相差近十几岁,不是大事,不过他们遇不遇的到都不一定呢。

李烨不想干涉刘恭的感情生活,最重要的是将领,而且找将领容易,只要有能力在这个皇权时代总能冒头,更别提李烨还特意提过,刘恭会关注,大力寻找!

把事情都安排下去后李烨自己己经有点儿不想活了,待在食邑封地无聊透顶。

刘恭时常会派人来看他,但他这个皇帝却不会再来,也不能来!

李烨作为旧时代的残党,光辉太重,他但凡还活着,刘恭的权威便不能得到彻底发挥,不少受了委屈的老臣天天来哭诉,这在皇帝看来己经是大忌了。

我要走了!

再见了,刘恭!

我相信你会成为比武帝更厉害的千古一帝!

打匈奴的准备我己经给你弄完了,匈奴这么多年没从大汉这占到便宜,现在国力全面超越对方,你会打好的,也记得打完后休养生息,无论如何百姓为根本,此外还要教好你儿子啊!

李烨写了封信让信使传给刘恭,尽是自己的殷切期盼!

然后他呼叫了天幕,要求他用一种不痛苦又正常的死法结束副本,他咨询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提前结束,李烨想尽快能见到家里人还有聊天群的老朋友们。

【选手,你确定要死吗?】

“确定,麻利点儿!”

【结束后选手将立刻返回现实,进入评价阶段,希望选手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