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战火起
京师,太和殿。
“陛下,臣弹劾徐文岳,在担任云贵湖广江西四省总督期间瀆职,导致九江沦陷江西局势糜烂!
“陛下,臣弹劾辽东督师鲍志勇,在任职期间贪墨军餉、任人唯亲,引发了锦州兵变。
前些日子他过寿之时,北虏还给他送上一份厚礼,疑似同北虏勾结-——
“陛下,臣弹劾舞阳侯,在担任两广福建总督期间任人唯亲,肆意————“
刚上朝,就迎来了御史们的全力输出,永寧帝是一肚子的火。
从南到北,担任督师、总督的,全部上了被弹劾名单,仿佛这些外派大员就没有一个好人。
朝堂上的百官,也跟著御史们闹腾。一会儿弹劾这个,一会儿弹劾那个,不过罪名大都是不痛不痒。
“够了!”
“按照你们的说法,他们都是污臣,朕该全部罢免掉。
那么把人罢免之后,谁能去接替他们的职务,谁能够保证比他们干的更好
永寧帝冷漠的质问道。
御史捕风捉影也就罢了,百官也跟著起鬨,一看就是党爭的惯用套路。
在搞不清楚情况的背景下,大家的第一选择就是拉人下水,把水搅的更加浑浊。
所有人都清楚,朝廷不可能一次性罢免,这么多重臣。
即便是这些人身上存在各种问题,永寧帝也对他们的表现不满,但依旧不是將他们罢官撤职的理由。
吹毛求疵,大虞朝堂上就没人了。
官场浑浊,这是歷史遗留问题,不是现在能够解决的。
前线手握大军的重臣,本身就备受猜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政治解读。
只要在做事,就免不了犯错。任何计划都不可能完美实施,其中的瑕疵,就成了別人攻击的利剑。
如果刚登基那会儿,没准永寧帝还会较真。可是经歷了这几年的皇帝生涯,
他已经知道在换人之前,先要找到接替者。
没有更好的人选去填坑,那就只能让他们继续干著。只要不捅出大篓子,都是可以接受的。
“陛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九江沦陷,江西危机,半个江南都遭受著叛军威胁。
受战爭的影响,今年江南各省的赋税,基本上指望不上,朝廷財政亏空越发严重。
比財政亏空更严重的是粮食危机,湖广丟失了十之七八,倘若江南再发生意外,帝国两大粮仓就全没了。
此刻京中米价,已经暴涨到了每石1两2钱。面对暴涨的粮价,百姓是苦不堪言!”
庞承杰苦涩的说道。
他倒不是想弹劾人,只是户部现在著实亏空的厉害。一时半会儿根本变不出钱粮来,必须抓紧时间叫苦卖惨。
对解决问题来说,实际效果为零,可架不住永寧帝就吃这套。
让皇帝看到困难,才知道他在做事。倘若遇到问题,就闷头自己想办法解决,谁知道户部的苦啊!
在外界眼中,户部可是天下一等一的肥衙门。
別的不说,光各种经费划拨过程中產生的漂没,就是一笔巨大的財富。
每年徵收的赋税,同样是捞钱的好机会。粮食布匹质量是否合格,白银的成色问题,都是户部官员说了算。
各省想要过关,少不了钱打点。
同名曰“火耗”。
典型的富官穷衙门。
户部上下的弊病,庞承杰这位尚书自然是一清二楚。不过知道归知道,他却无力进行改变。
一旦掀开盖子,那就站在了官僚集团的对立面。户部那么多的事,总需要有人去落实执行。
没有
弹劾的一眾大员,就是最好的例子。徐文岳没有触及官员的利益,只是被御史们喷无能瀆职。
舞阳侯任命李牧担任三省联军主將,打破了压制武將的默契,就被弹劾任人唯亲、培植党羽。
这还算轻鬆的,前些日子弹劾的內容更狠,直接说他包藏祸心,妄图聚眾谋反。
一直到九江沦陷的消息传来,江南地区的文官为了自家利益,突然转变了立场。
隨著这些官员倒戈,文官集团在打压武將的立场上,也出现了短暂的分歧。
一部分文官主张,继续打压武將,绝不能给他们翻身的机会。
同样也有一部分人主张,暂时对武將进行鬆绑。等平息了叛乱后,再逐步收紧韁绳。
隨著叛军的做大,出身中原地区的官员也感受到了威胁。“暂时鬆绑”的声音,在朝堂上渐渐占据上风。
毕竟,武將在规则体系內,可以通过规则进行压制,这些是他们熟悉的玩法白莲教叛军则不一样,人家玩的是九族消消乐。一上来就大开杀戒,根本不给大家留活路。
受此主流观念的影响,针对舞阳侯的弹劾依旧在继续,但罪名却是越来越轻。
辽东督师鲍志勇就麻烦了,前线日子进京面圣,被皇帝的真诚感动坏了,回去就严查走私贸易。
大虞现在缺粮,控制粮食外流,妥妥的利国利民。
单纯从利润上来说,粮食出口那点儿利润,肯定赶不上走私盐铁茶叶丝绸。
看似正確的操作,却不小心捅了马蜂窝。
北虏为了获取足够的粮食,强制做出规定:想要在辽东做走私贸易,就必须搭配相应的粮食和铁器。
见辽东督师打击走私,影响到了自家的利益,晋商集团一下子就怒了。
一面重金贿赂前线的边关將领,一面发动在朝中的人脉,准备把鲍志勇搞下台。
两边双管齐下,原本名声不错的鲍志勇,一下子变得声名狼藉,各种罪名都往他的脑袋上扣。
有些话说的多了,假的也能变成真的。
刚开始的时候,永寧帝对这些弹劾只是一笑而过。可是隨著弹劾的人多了,
他也忍不住怀疑。
对一名君主来说,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了下去,就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没有换人,那是找不到更好的人选。管鲍志勇有多少问题,最少人家把辽东守的滴水不漏,一度还发生过反击。
如果不是朝廷財力不济,没准都发起反攻了,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不过越有能力,就越需要防备。万一真和北虏勾结,那就是天大的祸事。
“民生多艰啊!”
感慨一句之后,永寧帝没有正面回答。
缺钱的问题,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了减少財政开销,他都向前线总督放了权,充许他们在地方上自筹军费。
早就被朝廷明令禁止的民团,现在也如同雨后春笋般,从各地冒了出来。
能给的政策都给了,
户部的苦,永寧帝只能在心里表示理解。到了要钱的时候,还是要找户部。
“轰——”
“怎么回事,哪里在打炮”
远方传来的炮声,把史荣轩从睡梦中惊醒。
自从离开桂林府,他就对炮声格外敏感。稍微有点儿动静,马上就会醒来。
“圣皇,炮声是从南边传过来的。奴婢已经安排人去问了,想来很快就会探明原因。”
女官的回答,没有让史荣轩满意。
不过大半夜有如此密集的炮声,就算不派人过去查看,也能够大致判断是敌人攻城了。
官军今天中午才抵达永州城外,晚上就急匆匆的发起进攻,著实令他有几分意外。
“圣国占领永州时间不长,城內很有可能藏匿著心向偽朝之人。告诉各门守將提高警惕,不能让敌人有机可趁!“
史荣轩果断下令道。
攻城的方法很多,可真正有效的套路,一共就那么几个。
最便捷的自然是里应外合,直接打开城门。
前面守卫广州的时候,白莲圣国就吃了这方面的亏,现在自然要吸取教训。
“遵旨!”
“贼军隱藏在四周的探子,揪出来了没有”
帅营中,李牧关心的问道。
夜袭不是谁都能玩的,尤其是敌人龟缩在坚城中,想要在晚上强攻,更是难度重重。
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本质上还是为了掩护大军行动。
派兵偷袭衡阳,讲究的是出其不意。
完全瞒过敌人的眼线不现实,但这种军事行动,肯定是能瞒多久是多久。
相较於敌人重兵守卫的永州,只有一些老弱守卫的衡阳,明显是软柿子。
拿下了衡阳,控制了湘江水道,叛军要增援永州,就只能从宝庆府绕路过来。
增加了几百里路程,听起来不算什么。可是在战爭时期,就意味著后勤消耗加倍。
“大人,请放心。
我部已经陆续抓捕了数十名贼军探子,现在营地附近已经清理乾净,叛军就算再派探子出来也无处藏身!”
云羽丰当即回答道。
侦查和反侦察,同样是技术活,最考验行伍经验。
得益於叛军的坚壁清野,永州城外连一座建筑物都没有,树木也被砍伐一空,就连地上的野草都被祸害了一遍。
效果非常明显,隨军的牲口只能吃携带的草料,大大增加了军队的物资消耗光禿禿的一片,同样也增加了探子潜伏难度。尚未侦查到有效情报,自身的位置就先暴露了。
“嗯!
朱指挥,你可以率领本部兵马行动了。
藉助夜色掩护,大营中减少几千人,贼军应该不会发现。
后续的计划能否成功,就看你接下来的行动,能否保密了!”
李牧语重心长的说道。
他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相对於出奇制胜,他更喜欢稳扎稳打。
这一次情况特殊,想要儘快击败敌军,就必须进行冒险。
不然按照正常的打法,这种规模的大会战,很少有速战速决的。战斗持续一年半载,都实属正常。
如果双方都会派兵增援,战爭拖上一两年,都不一定分出胜负。
“大人,请放心。
我摩下的士卒,都接受过严格的夜间作战训练。不合格的土兵,早就被踢了出去。
接下来这几天,我们昼伏夜出。
不到衡阳城下,绝不暴露踪跡!”
朱靖宇当即保证道。
大虞朝接受过夜战训练的军队寥寥无几,並非技术上做不到,主要是受夜盲症影响。
想要训练一支能夜间作战的部队,首先要保障肉食供应。
如果不是靠近大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以现在的畜牧业生產力,想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正是因为困难,计划才更具有可行性。
从来都没有见过,草根出身的叛军將领,很难想像一支军队可以昼伏夜出进行远程奔袭偷城。
白莲圣国的各路大军,都在向永州靠近。从襄阳、南昌一线抽调回来的军队,现在走的是水路,都是需要经过衡阳的。
从时间上计算,先头部队中最快的军队,距离衡阳城也就六七天的距离。
正常人很难想到,有人敢在此时对衡阳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