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帝王之相
拖后腿的不光是后勤,负责筹备钱粮的各地巡抚衙门,同样表现的非常吃力。
面对新增的摊派,各地的官员都在叫苦连天。总督衙门留给他们的时间太短,就算临时加徵税款,时间上也来不及。
面对新增的任务,巡抚衙门採取了最简单的层层摊派法。
筹集不到足够的钱粮,那就自己先想办法垫上,后续再找机会捞回来。
计划很理想,执行过程中却是问题频出。
一个个地方官,变著样证明自己清廉,每天各种闹剧层出不穷。
看得出来,大家都很聪明,知道这种先例不能开。
当官捞钱可以,但赔钱绝对不行。
尤其是两广地区的官员,受战爭的影响,可供他们盘剥的对象,本来就比以往正常时期要少。
地方上有反贼余孽潜伏,上面还有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盯著,玩儿横徵暴敛惹出乱子,那是要掉脑袋的。
就算想要勾结地方士绅,大家一起发家致富,现在也很难找到合作伙伴。
许多士绅都在忙著守孝,一个个闭门谢客,正是最安分的时候。
官员们自己捞钱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替朝廷筹款。
如果不是涉及到勤王救驾,估摸著大家样子都懒得做。
“哼!”
“一个个的理由,都很充分嘛!
朝廷任命你们做官,那是要替朝廷分忧的。既然你们无法为朝廷分忧,那就趁早回家种地算了。
我大虞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想做官的人。
完不成筹款任务,本督就扒了你们的官服。
一个个不是自詡清廉么,那好总督亲自带人去查,看看你们是不是那么清廉。
不是要讲祖制嘛,那好贪污六十两剥皮。
……”
舞阳侯怒骂道。
看得出来,他是真被官僚们气著了。连六十两剥皮的刑法,都被拿了出来。
可惜能过来参加会议的官员,仅仅只是极少数。更多的官员,还是无法切身感受舞阳侯的杀意。
李牧敢肯定,如果筹款任务完不成。舞阳侯绝对会高举反腐大旗,查抄官员们的家產,填补钱粮上的缺口。
“总督大人,我等真的尽力了。
为了筹集钱粮,大家想尽了办法。下官甚至不惜顏面,跑去找找商贾、士绅拆借款子。
即便是如此,也仅仅只完成了下发任务的一半。想要筹措足够的钱粮,最少需要两个多月。
衙门加徵税款,最快也要两个多月,才能够匯总上来。
要不然大军先行启程,等后面筹集到了钱粮,我们再打发人运送过来。”
广州知府的话刚说完,李牧就想刀人。
文官的节操,他太熟悉了。
只要大军敢出动,后面的钱粮肯定不会到位。
现在放低姿態商议,那是刀架在他们脖子上。
一旦舞阳侯率军离开,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远在千里之外的总督,根本没有多少威慑力。
相信这些官僚的鬼话,那就是对大军不负责。真到了前线上,钱粮供应不上,那就是大事故。
在解除京师之围前,朝廷不会允许撤军,哪怕再怎么困难,朝中百官都会假装看不见。
“文知府,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李牧冷漠的质问道。
原本他不想掺和文官的事,现在涉及到大军安危,不插手都不行。
无论如何,都必须在大军出征之前,筹集到足够的钱粮。
只有东西到了手中,才不会发生变故。否则,上等的好米,运到前线都能变成糟糠。
“李提督,本府为国分忧,你有问题么”
文知府冷漠的回应道。
作为一名传统文人,他对两广地区出现的武將做大势头,早就不满了。
迫於战爭需要,才暂时隱忍了下来。现在李牧打断他和舞阳侯的对话,更是让这种不满情绪积累到了极致。
“为国分忧
你为的是哪个国
知道的,晓得你文知府是我大虞的官。
不知情的,听了你的提议,怕是还以为阁下是北虏的官。
如此祸国殃民之策,你可真敢提啊!”
李牧当即嘲讽道。
走到提督的位置上,无论他是否愿意,都必须扛起文武之爭的大旗。
现在的嘴仗,最多只能算是一次预演,未来还会遇上更多棘手的问题。
如果一名知府都怕,那就乾脆回家洗洗睡睡算了。
“你……”
“血口喷人!”
“本官乃是朝廷任命的广州知府,岂容你这靠祖宗功绩起来的小儿,在此污衊!
……”
破防的文知府,当即开启了嘴炮输出。
可惜谎言虽然伤人,但是杀伤力终归有限。
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老祖宗的遗泽固然发挥了作用,但更多还是依靠战功。
要不然那么多勛贵嫡系,比他身份尊贵的人多得去了,凭什么让他成为年轻一代的领头羊。
无论文知府怎么指责,李牧都可以问心无愧的坦言面对。
“嫉妒使人面目全非!
亏你还饱读圣贤书,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都没了。
与尔同朝为官,实在是本將的最大耻辱。
据说北虏为了腐化我朝官员,特意选取了一批走私商人合作,不断在朝中收买背祖忘宗之人。
先帝朝时,查获的一起走私大案。背后就有无良官员,勾结逆贼谋取私利。
我记得文大人当年,恰好在大同任职。先帝宽宏大量,没有同你计较,仅仅只是申飭了一番。
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尔还是不知悔改,隱藏在暗处继续为北虏效力。
现在我们出兵收拾北虏,文大人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难道是你幕后的主子怕了”
李牧信口胡诌道。
当年的走私大案,確实牵连到了不少人,但其中並没有这位文知府。
遭到皇帝申飭,完全是因为不作为。对治下官商勾结的走私行为,置若罔闻。
这种事情,在大虞朝太普遍了。一般只要涉及到了朝中权贵,
可是被李牧添油加醋说出来,眾人看文知府的眼神,就发生了变化。
北虏暗中收买朝中官员,並不是什么秘密。先帝时期被锦衣卫查出来的,都有十几人之多。
进入永寧帝时代后,经歷被废风波的厂卫,丧失了巔峰时期的战斗力,只有皇帝下旨才会动一下,忽视了对这方面的监督。
结合文知府的行为,搞不好还真有可能,在暗地里同北虏之间存在交易。
官场上,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只要怀疑上了,就足以让舞阳侯提高警惕。
“李提督,这些都是没影的事。没有证据的话,可不能乱说!”
广东巡抚安庆丰急忙打断道。
不能让两人继续爭吵下去,连文知府几年前在大同任职,因走私案遭受申飭的事情,都被捅了出来。
足以证明,李牧对文知府的底细了解很深。反倒是文知府拿出来进攻的理由,全部都是强行拉扯。
继续撕扯下去,还不知道多少问题,被揭露出来。
广州知府完蛋不要紧,就怕舞阳侯顺水推舟,真给他扣上一个私通北虏的罪名,然后借题发挥不断牵扯。
深究下去的话,广东官场就没几个乾净的。包括他这位巡抚,一样有可能被牵连进去。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贪腐、弄权都是小事,架不住现在时机不对。只要皇帝和百官认为他们在阻碍大军勤王,那就是死路一条。
没有办法,这次出征舞阳侯自己就是主帅,绝对不会允许大军在粮草上存在隱患。
倘若换成文官总督,派遣武將出征的话,那么文知府的提议,就非常有建设性。
“巡抚大人,本官对自己的话负责。
文大人確实因为通虏案,遭到过先帝的斥责。朝廷那边应该有记录,不信大家可以查。”
李牧避重就轻的说道。
选择跳出来,本身就是一次杀鸡儆猴。
相较於广西,他这个提督在广东的话语权,要低上许多。
发布下去的政令,许多地方官都是敷衍了事。反正大家赌定了文武两条线,李牧这个提督管不到他们文官头上。
给面子就配合执行,不给面子的话,直接驳斥回去便是。
仅仅只是一些小问题,闹起来的话,反倒是显得他这提督张扬跋扈。
在之前的衝突中,双方都在暗地里交锋。明面上,李牧没有採取任何行动。
现在机会送上了门,他索性就挑了文知府这个倒霉蛋,充当儆猴的鸡。
既然出了手,那就肯定要按死。至於文知府勾结北虏的问题,只要存在嫌疑就够了。
涉及到京师的安危,没人敢把一名存在通虏嫌疑的官员,放在广州知府这种重要岗位上。
“文大人身体不適,暂时將手中事务,交给广州同知代为处理。
安巡抚,平常时期你多注意点儿广州的事物。现在是非常时期,绝不允许闹出乱子来。
倘若发现有人勾结北虏,一律严惩不贷!”
舞阳侯顺水推舟道。
广州知府的份量不轻,这样的朝中要员任免,需要经过朝廷批准才行。
理论上来说,钦差大臣有临机专断之权,可以斩杀三品以下文武。
到了实际操作中,除了非常时期偶尔一用外。
平常时期,若是敢这么干,就等著被秋后算帐吧!
最常规的操作,就是先把人停职,等待朝廷进行发落。
正常情况下,为了维护总督的权威,这种层次的人事变动,朝廷都会予以批准。
具体的处置,需要经过朝廷调查结果出来后,才会敲定下来。
不过眼下这种时候,大家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搞错了,无非是文知府受点儿委屈。就当是他口不择言,需要付出的代价。
倘若真的通虏,没有被揪出来。导致前线大军兵败,那可就是重大政治事故。
事实上,此刻最慌的应该是晋地官员。
投奔北虏不至於,大虞朝的官都是傲气的主,根本看不起那帮异族。
联繫仅限於经济利益,因为晋商是走私主力的缘故,连带著他们同北虏也扯上了关係。
倘若朝廷进行深究,许多人都脱不开干係。
好在大家都忙著守卫京师,没人关心走私通虏的问题。
文知府倒霉,纯粹是他用心不良,自己撞到了枪口上。
……
“王爷,北虏围困偽朝京师,偽帝正忙著四处调兵遣將。
原本威胁安庆的京营,驻守江北地区的鲁军,均已经撤离回去。
拿下江北各府的机会来了!
现在只需要分出一支偏师,我们就能把江北各府收入囊中,距离全据江南仅一步之遥。”
左丞相鈄瑞宇意气风发的提议道。
意外惊喜来的太突然,原本他们还要分出重兵,防范江北地区官军的威胁,现在一下子没有了。
朝廷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一下子不復存在。
大军横扫江北各府,再拿下江南最后的几座孤城,他们就占据了天下最精华的地方。
凭藉江南地区的富庶,足以武装百万大军,为夺取天下迈出坚实的一步。
“哈哈……”
“丞相,你太著急了。
偽帝无能,让胡人围困住了京师。確实是夺取江南的天赐良机,但不能是现在。
在两广地区,还有一支大虞精锐,正对我们虎视眈眈。
不把这支军队调离,始终都是一个威胁。
倘若我们一路横扫江北,搞得声势太过浩荡,搞不好偽帝就狠下心,让李牧那贼子不去京师,转头率兵过来进攻我们。
当然,这个机会也不能浪费。
安排我们的人,故意放出一条通道,让南京和杭州城中的守军,都能够收到外面的消息。”
傅皓轩大笑道。
在夺取江南的关键时刻,大虞迎来了北虏入寇,完全是上天赐予他的机会。
类似的场面,在以往的开国君主身上,都出现过。
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天命所归”真不是一句玩笑话。最后能够夺取天下的,全是运气爆棚的主。
运气不好的,哪怕个人能力再强,也会死在创业路上。
“王爷英明!”
群臣齐声高呼道。
无数爭夺天下的诸侯王,都输在了临门一脚上。能够在最后关头克制欲望,都是能成大事的必备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