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神秘莫测的婆媳关系

第9章神秘莫测的婆媳关系

穆晓歌的公婆都很忙,一个白班,一个夜班,要想同时见到他们俩,还真得提前预约。

公婆在家附近的商场做保洁。因为商场不是太热闹,所以他们的工作量都不是太大。每个月每人拿2000块钱的额外收入,再加上公公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很是舒心。

穆晓歌不愿意亲自打电话,就让儿子给爷爷奶奶打电话说想他们了,要去看他们。

她在一旁听着,电话里婆婆听着也是很开心,紧忙问孩子有什么想吃的。孩子说就想吃奶奶做的锅包肉,老太太高兴的答应了。

刚好,周日林振樾公司有事,穆晓歌就背着林振樾悄悄的去了燕郊。

她想着,也许林振樾不愿意跟他父母提卖房子的事情,是有点抹不开面,也不是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他跟父母承诺过,那套房子要给他们养老用。现在反悔好像有点不地道。

林振樾不但是个孝子,还是个很正直、信守承诺的人。穆晓歌想,坏人就由她来当吧,就不让林振樾为难了,一切都由她来承担。

穆晓歌带孩子抵达燕郊的时候,才十点多钟。可能是周末的原因,路上不算太堵,以往每次过来,下了通燕高速就得堵个半小时。她以为公婆应该还没有下班,就直接拿钥匙打开门进屋了。

刚进门,穆晓歌就看见了公公坐在沙发上。穆晓歌喊了一声爸。心里明白可能公婆为了早点见到孙子,请了假提早回来做饭的。

婆婆在厨房忙活着,听见动静打开了厨房的推拉门,满脸堆笑地说:“哎呀,我大孙子来了。奶奶先给你炖的排骨,就等着你到了,再开始给你做锅包肉。”

林意鸣嘴巴很甜,跑到门口说:“我最喜欢吃奶奶做的锅包肉,我妈做的一点也不脆。”

这下老太太更开心了,她看向穆晓歌说:“你是不是给肉挂糊的时候,光用了淀粉?我跟你说过面粉和淀粉2:1做出来的才脆。”

“妈,我也是用面粉和淀粉混在一起做的糊。可是做出来的,就不像你做的这么好吃。也不知道差在哪里?要不你孙子每次来都要吃呢!”

穆晓歌笑着恭维婆婆,婆婆笑得高深莫测。

婆婆做饭很慢,用林振樾的话说,他妈那叫不会统筹。比如做个木须肉,切肉片的时候才想起来木耳和黄花菜还没泡上。临炝锅了,才发现忘记扒蒜了。

反正诸如此类的事情,每次做饭时都会上演。穆晓歌想要帮忙,她还十分抵触。特别愿意在自己老头和儿子跟前展示她的手艺。

虽然是自己的房子,穆晓歌在这个家里还是感觉到有些局促。

她知道婆婆不喜欢她,刨去婆媳天生的敌对关系。她心里明白,婆婆就是看不上她的娘家。

虽然婆婆也是跟自己父母一样种了一辈子的地,可因为公公在乡里做事,算是公务员编制。退休后每月能拿退休金,这就让她感觉有资格鄙视亲家是一家子老农民。

她把这种鄙视不是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可又能让穆晓歌时刻地感受到她的意思,还不能让穆晓歌说出来点什么。

比如,她会说,他们村里谁谁家新娶了儿媳妇,女方家竟然陪送了一套房子。人家真是命好呀,摊上那么好的亲家。

她还会说,村里谁谁家因为儿媳妇总是帮衬娘家,两口子现在闹离婚了。只是可怜了那个孩子,缺爹少妈的没人爱,怪只怪那个儿媳妇是个二百五,不知道哪轻哪重,把好好的一个家弄散了。

特别是她二儿子结婚后,她的话说得就更难听了。

因为老二媳妇是城里的独生女,爹妈每个月各有一千多块的退休金。老家城里还有一套楼房。老太太就时不时地感叹自己大儿子命不好。说小时候村里人都说大儿子长得像电影明星一样,结果不知道犯了什么邪,这些年就没有走过啥好运。

诸如此类的话,穆晓歌听得太多了。她刚开始听的时候也会很生气、会难过。

她跟林振樾抱怨过好多次,林振樾总是说:“妈一个农村老太太,也没什么文化,你不要跟她一般见识。她说什么,你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别往心里去,权当耳旁风就行了。”

久而久之,知道跟林振樾说也没有什么用,穆晓歌就不再说了。她只是避免再跟公婆多接触。除了必要的年节定期探望,其他时间她则是能躲则躲,不到万不得已,她不会出现在公婆面前。

穆晓歌把买来的鲜奶和水果摆放好。又拿出她买的那套衣服和鞋子,笑着跟婆婆说:“妈,我逛街的时候看这套衣服比较适合你,这双鞋是跟衣服配着穿的,你一会试试合适不合适?过些时候就能穿了。”

婆婆说:“我衣服多着呢,上次老二来还给我买了条裙子,两百多块呢!”

“多就换着穿呗!”

穆晓歌回了婆婆一句,心里庆幸自己机灵,没有把价签剪掉。这是婆婆的一贯作风了。但凡穆晓歌两口子给他们买点吃的或者用的送来。婆婆总会叨叨半天老二对她怎样怎样好,又给她买了什么吃的,又答应她什么了…

其实穆晓歌心里很清楚,老二的工资也不高,他媳妇一直不上班。哪来的什么钱孝敬她?她不过是为了气穆晓歌才故意这么说的。

穆晓歌想着,自己这辈子,无论怎样怕也难以得到婆婆的欢喜了。所以,心里面没有期待,也就不像以前那样难过了。

好容易等到婆婆的四个菜上桌,已经差不多快1点钟了。林意鸣已经饿得吃了一个苹果,喝了一袋奶了。

公婆围着林意鸣转,看着孙子大口吃菜,看得出他们心里也是很高兴的。穆晓歌一个人默默的吃菜,心里面盘算着怎样开口比较合适,最好既能把事情说清楚,也能让公婆不反感。

总归是带着任务来的,吃了一会饭后,穆晓歌还是开口说起了以后孩子高考的事。进而提出没有北京户口,林意鸣只能来燕郊念书。而燕郊属于河北,高考竞争非常大。最后,说很多没有北京户口的人去天津买房办落户,孩子高考能借不少力。

“你落实了吗?去天津买房真的能办户口?我也是听说在天津高考,考上好大学的几率比较大。”公公首先发问,毕竟是在乡里做过事的人,思维还是很严谨的。他对于孙子的未来还是很关注的。

“是啊,爸。现在但凡有点条件的,都在替孩子想办法、谋出路。咱们也不能太亏着林意鸣。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招人,不是985和211院校毕业的学生,人家压根就不要。年轻人的压力特别大,一些二流院校的毕业生,都说毕业就算是失业了。咱们得提前为林意鸣考虑考虑…”

穆晓歌专捡公公关心的问题说。公公一直以他是公务员为傲,也希望自己的孙子以后能走仕途,穆晓歌的话说进了他的心窝里。

“那倒是,我们乡里招公务员,不是公立大学的本科生都没有资格参加。这事你跟振樾考虑好就行了,我看也行。”

“爸,去天津好点的学区买套一居室也得200万左右。我们朝阳的房子还有100多万的贷款没有还清。所以,我想让你和妈暂时先搬回北京跟我们一起住,反正我们那里也够住的。等林意鸣考完学,我们再回燕郊买房子,到时候你们再搬回来,你看行吗?”

公公愣了一下说:“你们先别管我们俩,先紧着孩子的前途,孩子要紧。”

婆婆放下筷子问:“卖房子这么大的事振樾知道吧?他咋不过来跟我们说?”

“他原本说今天一起过来,这不是临时公司加班吗?”穆晓歌心里有点发虚,可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

“你们的房子,你们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们不会有意见。啥时候卖通知我们一声,我们就搬家。”婆婆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话也说的过于客气了。穆晓歌心里隐隐感觉到不安,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穆晓歌从燕郊回去的路上,一直感觉心里七上八下的。

公婆答应的太过于痛快,让她有种山雨欲来的感觉。鉴于婆婆以往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她觉得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就搞定了。

穆晓歌的担心是没错的。从林振樾回到家时的脸色上,她清楚公婆应该已经把事情捅给了林振樾,并把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也告诉了他。

林振樾没有像往日一样,下班后进家门就笑呵呵的,有时候还顺手买点新鲜的水果蔬菜回来。今天进门后,他就把包放在鞋柜上,脸色阴沉着,一句话也没说。他绷着脸,紧紧地抿着唇,换拖鞋的动静也很大。

穆晓歌没吭声,本着敌不动我不动的战斗原则,等着林振樾先开口。

林意鸣也看出今天的老爸不对劲。他喊了一声爸爸后,就乖乖地跑到自己房间写作业了。

“你今天去燕郊,是不是跟爸妈讲要卖房子的事了?我什么时候同意你这么做了?你到底要干吗?能不能让我过几天消停日子?”

林振樾显然已经压抑了一路子,阴着脸连续四个反问句,句句铿锵有力。

穆晓歌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温柔的看着他,尽量放缓自己的语气,把下午去燕郊的情况跟他简略地讲了一遍。又问,“咱妈跟你怎么讲?”

“还能怎么讲?你都说为了孩子高考卖房子,他们能拖这个后腿吗?唉,他们不愿意搬到咱们这里来。我妈说他们在那边都住习惯了,再说也都舍不了他们的工作。”

林振樾皱着眉头,一脸的怨气。他喝完杯子里的水,无奈地看着穆晓歌。

“哦,老公,那他们每个月的房租我们给付吧?”

穆晓歌这句话说得有点言不由衷。她是故意试探林振樾的。其实燕郊房租不贵,租个一居室也就1000多元钱。公婆收入不少,花销不大,每个月攒下的钱,应该比她和林振樾的还要多。

再说,他们已经在自家房子里住了这么多年,怎么着也该轮着老二两口子管了。租房子要花钱,也该是老二两口子掏才对。

“嗯,咱们出吧。我爸妈他们节省惯了,每个月的房租让他们自己出的话,他们肯定会心疼得够呛。这么一整,我这心里挺不好受的。我妈还哭了,说老了老了还得出去租房子住。”

林振樾神色黯然,深深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