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作精女配选择种田(11)(四更~求月票~)

想着难得有跟王爷面对面探讨农事的机会徐茵干脆把知道的都说了:

“棉花也是它喜阳抗旱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地理与其费劲伺候也折腾不出产量倒不如种甘蔗呢。”

“甘蔗?”

燕恪瑾不止一次听她提到甘蔗只不过上一次是经燕七的口听说的。

徐茵想了想说道:“我是从一本杂书上看来的说海外有种叫甘蔗的作物用途很广本身是味防病健身的良药榨得的汁能制糖榨完汁后的渣是造纸原料叶子能沤肥头部能循环种植甘蔗……

我看书上描述的生长环境跟南蛮没多少差别就想着能不能在这里找到。要是能找到批量种植批量产糖造纸想要多少布匹换不来您说是吧?”

“哪本书?”

燕恪瑾似乎对她口中那本记载着甘蔗的杂书更感兴趣。

徐茵一脸无辜:“当时跟我五妹怄气撕了。”

原身确实撕过一批书那是在得知太师千金被赐给新太子当太子妃后给气的。

反正她跟府里的姐姐妹妹关系都不好那天五妹确实在场想来是去看原身笑话的就扯她当个挡箭牌了。

燕恪瑾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能从一本杂书里看出这么多东西来的人会做出撕书的事来?

他不信

可她不愿意说他也不勉强。

“你说的甘蔗本王会派人去寻。”

今儿他来主要是为曲辕犁一事她答应的如此爽快他却不能拿的理所当然除了把那座三进宅子划到她名下以外还给了她一张金票。

燕恪瑾离开后徐茵拿着金票翻来覆去地看。

“原来银票和金票的区别仅在于写的是纹银还是黄金票本身没啥区别啊。”

在燕华金子和银子的兑率是十倍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

这张金票面值一千两黄金折合纹银一万两。

徐茵喜滋滋地弹了弹金票瞬间又有钱了耶。

冯嬷嬷担心她又像之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花忍不住提议:

“姑娘不如去购置些产业。”

产业?

徐茵不禁想到各类工坊。

甘蔗还没寻到制糖、造纸先放一放但养殖业可以搞起来了。

蚕宝宝吐丝后能纺丝、织丝有了丝绸就能制衣这些都需要工坊。

鸡鸭鹅猪也可以大规模养起来了粪便能沤肥肉类除了新鲜吃还能加工成香肠、肉松、肉脯、肉丸……同样都需要工坊。

哦对了百桂郡与百越、闽越两郡一样临海海鲜养殖也可以搞起来这么一来还需要建座海产品加工厂。新鲜海鲜销路窄制成干货就能远销中原、北方。潜在的市场大着呢

开厂子需要地完了建造是笔大头之后还有工人工资、工具、材料等各项开销总之前期基本是纯投入。

这么一算一千两黄金还不知够她开几个养殖场和工坊的。

先这样吧等这些产业都理顺了相信甘蔗也该有眉目了。

实在不行偷偷从系统仓库里挪些甘蔗头出来培植反正制糖和造纸是一定要上马的。

等到那时候南蛮一准成为全燕华最受瞩目的封地

皇帝不疼这个儿子她来疼

咳……她只是看在初恋那张脸的面子上。

听完徐茵的计划冯嬷嬷:“……”

听完徐茵的计划冯嬷嬷:“……”

半晌她艰涩地咽了口唾沫:“姑娘老奴觉得姑娘还是先置办些小产业比如庄子、田产余下再置办几个旺铺万一……”

姑娘说的那什么工坊经营不善不仅赚不到钱很可能还赔个精光。哪有田产铺子稳啊。手里有田心中不慌。铺子不用投入租出去就可生钱。

冯嬷嬷的想法徐茵能理解。

于是她让春兰把嫁妆里的那笔银子取来爽快地交给嬷嬷:

“田产、庄子由您帮我置办吧。”

一千两黄金她仍旧打算买山头办养殖、建工坊开工厂。

冯嬷嬷:“……”

终究还是没能保住这最后一笔嫁妆银子啊

次日早上徐茵才刚用完早膳就见管家送来了三进宅子的房契并转达了王爷的原话:宅子既送她了想怎么整饬随她高兴。

徐茵突然有种天上掉钱的感觉。

冯嬷嬷也有同样的错觉。

昨天之前还担心照姑娘的花钱速度余下的一千两不知道能撑多久。没想到才过了一天姑娘想开试验田的庄子有了三进大宅有了还有黄金一千两。

“……”

冯嬷嬷喜笑颜开。

自家姑娘该不会是哪路神仙下凡历练的吧怎么一缺钱就有人主动送上门了呢?

送的人还不是别人是自家王爷。

王爷待姑娘好这是他们做下人千盼万盼的好事。

她满脸带笑送管家离开徐茵让春兰把房契收起来。

“那宅子位置在哪儿?离王府近吗?”

近的话她想现在就去看看。

房子啊——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情结。

“管家说就在王府北面第二条街马车过去并不远姑娘想去看看?”

“嗯顺便逛逛街。”

来到府城还没出去逛过呢。

一听要逛街冯嬷嬷下意识地捂了捂胸口悄摸摸地朝春兰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别带太多银子。

徐茵没注意她俩的眉眼官司专心罗列着想买的东西。

抽风系统此时突然上线发布了个任务——

徐茵愣了愣本地特有却还没被发掘商机的特产?那这两天早上吃的米线算吗?

徐茵乐了这也行?

那可太好找了吧。

府城街头想必有许多本地特色的小吃、特产却因为交通不便或是不易保存尚无法作为商品流出南蛮。

以至于中原、北狄那边以为南蛮穷到没什么好东西南蛮人日子苦不堪言饭吃不饱就只能吃生食、喝兽血。误会就是这么来滴。

当然也不全是误会穷是真穷一年到头吃不饱饭也是真的原因既有赋税的关系也有种的庄稼不合时宜、导致产量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