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作精女配选择种田(50)

既如此他把胡青找来问他家的梅子树结了多少果他都要了说完给了他一张银票。

胡青抽了抽嘴角:把他家前后院两棵树上的梅子都买去也不要这么多呀

“将军喜欢吃明儿我再给您送一筐来。这么酸的果子也就我媳妇觉得好吃。不过大夫说她是因为有孕了口味跟常人不一样老话道‘酸男辣女’嘛哈哈”

燕恪瑾脑海里有什么闪过随即欣喜若狂拍了拍胡青道:“那就多谢了记得挑熟的摘”

说完把银票塞到他手里匆匆回了府一到就催冯嬷嬷去请府医。

“怎么了这是?”徐茵见他火急火燎的样子从里屋出来“喊府医干什么?你生病了?还是哪儿受伤了?””

“本王无事。”

“无事喊府医干什么?”

“很快就知道了。”

其实燕恪瑾心里也没底。

他没当过爹不知道女子怀孕该是何种症状。

纯粹是听胡青那么说才电光火石地想到:王妃那么喜欢吃梅子该不会是有了吧?

等府医诊过脉笑着拱手道喜:“恭喜王爷王妃有喜了从脉象看来已三个月有余。”

燕恪瑾心头一松开心地笑起来:“赏另外这个月府里的月钱双倍不三倍”

徐茵这才反应过来这段时间犯困、嗜酸、没胃口不是天热引起的而是肚子里揣小宝宝了。

冯嬷嬷既高兴又自责掌了自己几下嘴:“怪老奴不仔细都没发现王妃的小日子超时了”

“不关嬷嬷的事。”徐茵摇摇头。

自从来了燕关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什么原因她的月事时准时不准连她自己都记不住。

“王爷人呢?”

“王爷去书房了说是给圣上报个喜。”

何止报喜啊他还把那五个出京没多久的美人原封不动退回了京中。

上奏说王妃怀孕了儿臣来和父皇分享喜悦。不过燕关的条件不及京中为了助王妃平安诞下嫡子父皇的好意儿臣心领了美人就不收了况且府里没那么多地方安置。再说了儿臣马上要当爹了攒钱养儿子要紧养不起无关紧要的人。

皇帝看完这份奏折不像奏折、家书不像家书的信函再听侍卫说五个美人被瑾南王原路退还好气又好笑。

“行行行既然徐氏怀上了瑾儿的嫡子那就先这样吧”

太子妃听说这个消息手里的茶盏哐啷摔了个粉碎:“怎么会这么巧?瑾南王该不会是在欺瞒圣上吧?”

她身边伺候的嬷嬷说:“兴许真怀上了呢毕竟都三年了。”

“呵她的运气倒是好”

“太子妃太子妃不好了”一个小丫鬟匆匆跑进来。

“大呼小叫成何体统”太子妃身边的嬷嬷出言训斥。

小丫鬟跪地禀告:“太子带了五个美人回来。”

那五个刚回京的美人被太子领回了宫。

“哐啷……”

这天晚上太子妃的屋里碎了一地的瓷器。

……

徐茵怀孕以后燕恪瑾就不让她动不动往外跑了。

地下暗河的事他找人去办肯定赶在今春耕种之前争取凿通一条道出来引流入关。

徐茵就安心在家安胎了。

徐茵就安心在家安胎了。

不过啥事都不做也嫌无聊于是她负责拟定计划让燕恪瑾找人去实施。

学堂、工坊、铺子……一家家开起来。

最近还开始捣鼓活字印刷。

燕关一派欣欣向荣。

太子又起幺蛾子了。

他那日听说父皇赏了五个美人给老二心里耿耿于怀凭什么老二有他没有。再看这五个美人一个比一个娇艳妩媚心痒痒的把她们全都带回了宫。

这不把太子妃气得跑回了娘家。

太师入宫觐见皇帝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太子妃的不容易。

皇帝闻言也很生气朕给老二赏美人那是他后院空荡荡、膝下无子嗣你宫里还嫌女人不够多吗?沉迷女色可不是什么好事

当即把太子叫来数落了他一通。

末了皇帝长叹了口气:“珩儿啊你要争气啊朕废了瑾儿改立你为太子可别让朕失望让文武百官灰心啊”

太子来的路上就想好对策了:“父皇不是儿臣不争气是儿臣心里苦闷啊”

“你有何苦闷?”

“东夷越来越不安分动不动搞小动作沿海数郡的百姓时常受他们骚扰日子水生火热。儿臣每次想到黎民百姓受的煎熬就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太子妃不理解还总跟儿臣斗气儿臣一气之下就把那五个美人领回去了儿子并未碰她们纯属气气太子妃的。”

皇帝听是这么回事不再提美人的事了忧心忡忡地说起东夷:“这帮蛮化不开的夷人跟以前的鞑子一样像打不死的蟑螂”

“父皇不如让二弟去试试?他能不费一兵一卒降服鞑靼子几个外族想必东夷也不在话下。威震大将军的名号放出去没准那帮夷人就跑了。”

这才是太子的真实目的。

这几天他人虽混在温柔乡但不是真的万事不管。

他心里清楚不把老二搞下去父皇屁股底下那把交椅不见得会稳稳传给他。

这不昨晚睡的一个小美人提起东夷愤恨不已说她爹娘就是死在东夷人手里的。

这给了太子一个启发。

海上风大浪大老二再懂战术谋略也干不过以海为生的东夷人吧。

于是他怂恿着皇帝给燕恪瑾颁了道圣旨。

“嗤……”

徐茵听完圣旨气笑了。

这是眼瞅着燕关治理好了摘现成果实来了?

摘就摘呗大不了回南蛮出来这么久还怪想念的。

在徐茵看来燕关就是工作地且当是随军来边关工作。

真正的家还是在南蛮是百桂郡府城的瑾南王府。

可就是有那些个不要脸的人摘了果实不够还要把燕恪瑾踢去随时可能有战事发生的东海郡。

咦等等……东夷?那不就是倭寇么?

抗击倭寇人人有责

那不用烧脑了一个字——“打”就完事儿了。

徐茵冷笑:“我猜东夷人怕是早就知道鞑靼族、戎胡、北羌与我们交好的原因说不定还派探子来打听过消息。这两年小动作不断无非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最好能主动找他们议和他们好趁机提要求。咱偏不如他们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