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前途光明

 “妈妈你们为什么关门?”

 衡衡蹬蹬跑到床边问,这小孩儿年纪小但却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倔毛病。

 乔茗茗:“你爸帮我涂药呗。”

 这没啥不能说的。说完,她起身下床,药也涂得差不多了。

 衡衡轻蹙眉头忙追问:“妈妈受伤啊吗?”

 呦!还晓得受伤才是涂药呢。

 “是啊,生你和妹妹时好痛的,疤痕留到现在所以还得涂药才行。”

 乔茗茗说着,把手放在火炉上烤烤,然后拉着衡衡到面前,把他身上棉袄的扣子打开,然后从他衣领处往衣服里伸手。

 “妈妈那你现在还痛……妈妈!痒!”

 衡衡痒得直动,乔茗茗干脆把他抱紧,摸了摸后忍不住给他一个脑瓜崩儿。

 “你疯跑了是不是?”乔茗茗瞪他,“怎么里头的衣服都湿了。”

 大冬天的,她和宁渝还在坚持每天洗澡,但是小孩儿却只让他们五天洗一回,平常隔天擦擦身体就行。

 衡衡昨天才洗的澡,衣服还在火塘边烤呢,这会儿又得洗。

 乔茗茗捏捏他脸蛋,起身去把门关上,脱了这孩子的衣服,把他那已经被汗浸湿的秋衣换下来,到柜子里翻了翻,拿一件干爽的秋衣再套上去。

 衡衡笑嘻嘻说:“我们在太爷家玩儿跳绳,我跳了五次呢。”

 乔茗茗:“……”

 “是两个人牵着的跳绳吗?”她问。

 “对啊对啊,和哥哥姐姐们跳。马兰开花二十一嘛,妈妈你会跳吗,要不要我教教你呀。”

 乔茗茗“哼”了一些,不屑极了。

 “教你妈妈我你恐怕还不够格呢。”小时候她也常跳,没人帮忙牵绳时还会用椅子腿来代替。

 “是吗,那妈妈教我吧……”

 “去,自己看书去。”

 说话间,外头的雪又大了。

 宁渝不晓得从哪里搞了一把松针回来。

 松针这玩意儿好似越冷越翠绿,半点不惧寒冷,在这白茫茫的大地上极其夺人眼球。

 乔茗茗站在门口,看他修剪松针,剪完后把碧绿的松针插进花瓶中,放在书桌上。

 屋外白雪皑皑,隔着一扇窗户的屋内却有一束碧绿,好似让整个房间都灵动起来。

 “你从哪里搞来的?”乔茗茗好奇。

 宁渝鼻尖红红:“山脚。”

 是了,后山山脚处是有一棵松针树。

 宁渝修剪完松针,又把剩下的松针叶子给剪下来,洗了又洗后放在篮子里道:“这东西还能煮着喝,松针茶。”

 乔茗茗心说你可真有闲心。

 可宁渝的这些“闲事”,确实能给无聊的冬日生活带来一些小趣味儿。

 看惯了苍白的雪时,书桌上的一束翠绿松针异常养眼。

 喝惯春天的野茶时,那松针煮后的滋味儿也很是清新。

 他会趁着雪停之时上山下套子,等再一次雪停后又上山收套子。

 这时候他往往会带一两只野兔回来,乔茗茗就会兴奋地把野兔给剁成小块,放辣椒炒,炒个香辣兔丁吃吃。

 通常这时候乔茗茗还会跑去找舅爷要一壶自家酿的米酒,亦或者是春末夏初时酿好的杨梅酒。

 她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就断奶了,彰彰和她哥哥一样都能接受羊奶,加上丰盛的辅食和首都寄来的奶粉,所以乔茗茗喝酒也没啥。

 舅爷不仅做子弹有一手,酿酒更是厉害。

 夫妻俩把孩子放在房间里,自己偷偷跑到火塘边点起炭火小酌一杯,热酒加上香辣无比的兔丁,把身体里的寒冷都给驱散,那感觉美得不行!

 总这样吃也容易上火,乔茗茗一上火脾气就容易暴躁。

 宁渝又是凉茶又是鸭子汤,甚至还带她去冰钓。那湖上刺骨的冷风,莫名对降乔茗茗的躁火有奇效。

 冬日也挺美好的。

 喝着松针茶的乔茗茗如是想到,就是不晓得小弟这会儿在干啥呢,算算日子,他应该也动身回来了吧?

 首都。

 乔小弟坐在供销社中,心里直打鼓,但还是提着一口气,和面前这位供销社主任讨价还价(据理力争)有关明年定金的事儿。

 今年这批货的钱已经说好了,比乔茗茗和周队长估算的都要高些,足有一千八百多。

 一是交通方面的成本人家卓主任体谅了。

 二是这山柚油是农民兄弟们辛辛苦苦搞出来的,属于比较少见的农产品,卓主任愿意给个方便。

 加上首都的各个供销社暂且都没见到,所以他们供销社就是独一份,独一份的东西总是有点儿吸引力的。

 就是卓寻雁了。

 卓寻雁那是半点不把爹当爹啊,来首都前被乔茗茗临时拉去培训了一下商场话术,她正处于兴致高昂的时期呢,摆出一副生意场上没父女的模样。

 要知道,卓寻雁和乔小弟是同样的年纪,放在几十年后两人都还是高中学生,最是较真,也最是想让长辈把他们当大人看的时候。

 这种岁数的小孩儿自尊心强,卓主任心说闺女儿来跟他谈生意不就是过家家吗,于是便抱着一股陪人家玩儿的敷衍心态,这真真惹急了卓寻雁,深觉得自家爹这是小看自己,于是坑起爹来丝毫不手软。

 卓主任只愿意给一千六,而乔茗茗的底线也是一千六。

 但卓寻雁可不乐意,底线之所以是底线,就是说明谁来都能谈一千六!

 这样看,她有何用?

 卓寻雁撸起袖子,在家里就和她爹据理力争:“卓爱华同志,我郑重告诉你,这山柚油必须一千八,最少一千八!”

 说着,她掏出块生姜来飞速一抹,立刻声泪俱下:“我们村儿,从开春后就得去除草,为了节省农药,农民兄弟们得早晨六点,六点拿着锄头上山,还要带着饭,在山上吃饭!除上一天,傍晚六点才能收工!”

 卓寻雁边说手指边比出个“六”来,眼泪控制不住地啪嗒啪嗒掉,另一边手捂住胸口,仿佛得了什么大病。

 卓主任:“……”

 别以为他没有闻到生姜味儿。

 还有啊,他闺女儿刚去几个月,怎么就一口一个“我们村”了?

 卓寻雁擦泪再擦泪,接着道:“除完草又要浇水,还得施肥。卓爱华同志,你根本不晓得施肥有多辛苦。有肥料好说,肥料不够还要用农家肥!”

 卓主任心说:你爹我也不是生来就是主任的,也在田里捡食捡了十几年,可比你这种半吊子懂得多。

 卓寻雁最后道:“到了收获的时候,还要起早贪黑的去采油茶果,采完得晒,晒了得脱壳取油茶籽……”

 到这儿她哭得非常真,呜咽说:“你闺女我之前采得快累死了,你竟然就给我一千六,竟然只有一千六!”

 她狠狠控诉。

 卓主任:“……”

 不是啊,做生意没你这么来的。

 他是个特别能坚持底线的同志,奈何他那被支出去的老娘提早回来了,见到孙女哭得眼泪哗哗流止都止不住,就双手一叉腰开始骂儿子。

 “不给就不给呗,怎么还欺负人啊。人家搞了大半年的东西,就靠着这个挣钱,满心满眼运到首都来,能让人家失望吗你。我告诉你卓爱华,你不能这么给人家老乡压价!”

 卓主任:???

 他手一摆,干脆不说话。

 这生意没法谈了,生意就是生意,真不应该掺和进闺女老娘来。

 贼啊,真贼,那村里竟然派她闺女儿来,也不跟个主事儿的人,有个主事的人反而能好办许多呢。

 卓主任又叹气,也是他自己贱的慌。

 瞧瞧,人就是不能有私心,当初私心想见见闺女,想让闺女好过点,如今……

 唉!

 他又算了算账,考虑许久,最终松口把钱提到一千八。

 这批货物钱的事儿解决完,接下来就该由乔小弟去解决明年定金的事儿。

 卓主任想看看效果,万一卖得不好他不定都有可能,但乔茗茗不是很想放过他。

 最重要的是想让小弟通过他,多认识几家其他供销社的主任,总不能就指望着卓主任对吧。

 不过这事儿还早着,起码得瞧瞧山柚油在首都卖得好不好再说。

 乔小弟从早晨八点谈到中午十二点,谈得口干舌燥,终于拿下百分之十的定金。

 随后,又起身笑笑说:“卓主任这是我们公社的电话,您往后有事儿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卓主任脸上也笑呵呵,心里想着和你们做生意累得慌,早知道的话他一定是会重新谨慎考虑的。

 处理完首都的事儿,乔小弟就准备回绵山了。

 此时乔家已经在新家生活了四天,彻底适应了新家的生活。

 于乔家的人口来说,新家即使比老房子大好多,住起来还是有点拥挤的。

 不过即使这样,乔母也没把隔壁乔茗茗的小房间收拾出来让家里人住进去。

 家里的很多事是说不清的,特别是他们这种多子女人家,就应该从根子上把关系掰扯开来。

 家里再挤都不能住到隔壁房间去,等往后住着住着小妹回来了,你说两边的孩子心里都有没有疙瘩?

 小妹那心大的估计是没有,但你不能因为人家小妹心大就委屈人家是不是?

 乔母实在是被几年前二儿媳顶工作的事儿吓到了,从那时候起她就忽然意识到孩子们都成家了,有太多的关系啊情感啊掺杂进来,自己老两口对于一些事已经有心无力了。

 乔母心里有时候真挺难受的,有时候甚至想着要是都住出去就好了。逢年过节回来吃顿饭,看看他们老两口,这生活多自在。

 乔小弟临走前,乔母收拾了一堆的东西:“你给我老老实实背去,这两袋奶粉记得千万放好。小妹那死丫头真是的,彰彰才几个月啊就敢断奶。哎,断就断吧,可怜我彰彰了,当年衡衡是这样,彰彰又这样,这当娘的都不晓得心疼娃。”

 乔小弟听不下去:“彰彰养得挺好,二姐可心疼她了,每天鸡蛋喂着肉泥吃着,那小孩鬼精鬼精的,才不喝奶呢。”

 乔母踢他:“你懂个屁,娘身上的奶才是最好的。”

 乔小弟不说话了,他永远是争不过他妈的,看看左右,一把将大侄子手上的冻梨抢来,然后躲回房间。

 “奶,奶奶!小叔欺负人!”

 马上十一岁的乔荣军对小叔的这种行为表示谴责,叨叨个不停,等他妈回来时屁股挨了一巴掌才停下。

 第二天一大早,乔小弟又背着大包袱离开首都。

 这次离开首都,心中没有惶恐不安,只有欣喜和期待。

 这次任务圆满完成,可不得欣喜吗!

 又是长时间的火车,两天后,两人终于到达屏北县。

 此时的乔茗茗已经把小弟抛脑后去了,正在乐此不彼地试着家里的电灯。

 好几天过去,每次打开电灯时她都幸福感满满。

 冬日的天黑得早,乔茗茗每到傍晚时就把电灯打开,屋里顿时灯火通明。

 “来来来,开课了!”灯一装,她就有兴致抓着衡衡学认字。

 宁渝收拾着饭碗,脸上含着笑。

 衡衡一听这话就想跑:“我不学了,我只想听故事。”

 乔茗茗皱眉:“你不学等你牙齿掉了怎么和我们交流呢?”

 衡衡:“大家都掉,大家都丑,这样我就不怕。”

 彰彰听着咯咯笑:“丑丑丑!”

 乔茗茗:……

 孩子越大越不好糊弄怎么办?

 不学就不学吧,乔茗茗心说要是可以的话她最想教的是外语。

 再过十几年,等到衡衡上学的时候外语可重要了,那时候是出国潮,如果可以的话出国走走,看看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不错。

 但是吧,就是不晓得这小孩会不会嘴大的说出去。

 乔茗茗沉思片刻,扔了教鞭,去厨房找宁渝。

 屋外是厚厚的积雪,但房子的屋檐在今年夏天的时候被宁渝加宽了,又用石板铺出一条到达厨房的道路来,所以从屋檐底下的小道上可以直达厨房了,此时会方便许多。

 宁渝正在洗碗,乔茗茗凑过去,小声说了这事儿。

 “你会英语?”宁渝问。

 乔茗茗:“你看不起人!”

 宁渝:“没有啊,咱们学的不是俄文吗?”

 乔茗茗:“……”

 抱歉,她给忘了。

 乔茗茗立刻改口:“不是还有你吗,你肯定会英语的,要不然教俄语也行。”

 宁渝摇摇头:“俄语不行,一是太难,二是俄语挺多人学的,万一衡衡不小心说一嘴,不少人都能听得出来。”

 也对!于是乔茗茗期待地看着他:“趁着衡衡小,你教衡衡英语,我在旁边刚好听着。”

 宁渝边洗碗边点头:“行啊。”

 乔茗茗登时高兴了,刚转身想走,就不禁思考宁渝为什么答应得这么利索。

 按照当下的情形来看,显然不教才是最好的,身处这时代的浪潮之中,谁能肯定希望就在几年后呢?

 又怎么肯定,学外语的重要性能压得过此时学外语的风险呢?

 想到这里,乔茗茗忽然发现,宁渝好像一直都挺淡定的。

 在信上和谢善文谈起未来之事时,都劝人家放宽心,仿佛一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模样。

 说起老师,他担忧老师的身体,但话里话外都透露着老师肯定能平反的意思。

 从前乔茗茗没听出来,这会儿突然想到,总觉得什么地方怪怪的。

 乔茗茗是个直性子,有话就问了。

 天色已暗,黑暗中宁渝手一顿,然后笑了笑道:“我要去找大队长借书了,你真应该把《关于重庆谈判》找出来看看。”

 乔茗茗听得云里雾里,翻了翻记忆,才恍然大悟。

 这本书上说: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乔茗茗看向宁渝的眼神里,顿时充满崇拜。

 人才啊,能记得这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