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药传奇芥末辣不辣

第1223章 平民与宗亲

两条建议李珺皆强烈反对。

意见倒也给得充足,“宗亲女子天皇贵胄,代表皇家颜面,身份远超寻常官吏,若与寒门士子、外臣同列,尊卑何存?”

“我们愿意让女子地位提高,但前提是不能乱了秩序,否则纲纪不存,国将不国。”

“至于秦大人所说让世间女子入官学,你可知京中有几座官学?我们宗室女子都容不下,哪来的位置给别人?”

“哦,本令倒忘了,秦大人自市井而来,自然只想着市井女子的前程喽?”

这话带着攻击凤药出身。

朝堂大臣们都静默看着她二人。

女人能站于朝堂上的目前只她们俩,凤药不欲旁人以为她们起了内讧。

最后落个,果然“女子不能从政,头发长见识短”的名声。

她保持沉默,任由长公主奚落。

……

下了朝堂,凤药向外走,李珺追上来,凤药以为她要解释,她却道,“秦大人如今已经只手遮天,何必还要继续培养自己势力?”

“寒门学子中不论男女都以秦大人为榜样,还不够?要将手伸入宗亲中去?”

“到时不论寒门出身的士大夫,还是宗亲出身的贵族,都成了你手中之棋,然后呢?你可是要扶李仁上位?”

凤药惊讶地合不拢嘴,她心中的李珺虽强势、豪横,却也算有情有义,识大体,是为女子典范。

怎么太平盛世没几天,她入了朝堂已开始结党争权了?

“宗正大人说完了吗?说完在下告辞。”

凤药心知政见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

事情一旦沾上党争与立储,那是往皇上逆鳞上碰,李珺就算是条疯狗,也是个知道咬哪里疼的疯狗。

她头一低侧身离开。

李珺在她身后道,“凤药有空来长公主府,我仍以友道待你,不过你要搞清自己的身份。”

……

凤药想不通为什么李珺要针对她。

但是李仁传来消息说芷兰恐怕是要嫁给曹家的公子。

她问李仁,“这消息确切吗?”

李仁说,“虽然宗亲那边的事皇姑姑不让往外说,可我是掌握整个宫中细务之人,这事逃不过我的耳目 。”

徐家如今在京如日中天。

北狄战功打破了曹徐两家的平衡。

有了国公府的加持,李仁自己都能感觉到朝中官员态度上的转变。

他不得不佩服当初姑姑的判断。

如今长公主嫁女,自然不愿徐家独大,更不愿坐上皇位的是李仁。

真有那天,凤药在宫中地位才如她今天所说,能达到“只手遮天”。

李珺本以为凤药做个总尚宫已经顶天了,没想到她升为千书令,承担起一半太宰的职责。

她可是皇上唯一的姐姐,在皇上淡出朝政时才做上了宗正寺令。

那个议政长公主,只能对政事发表意见,在政务上,她的权禀比凤药低多了。

若李仁将来登基,这天下一半可不都得姓了秦?

论起才干,李珺又输凤药几分?

李仁来找凤药通消息时,幽幽说道,“皇姑姑已成绊脚石,姑姑不信,走着瞧。”

凤药尚不以为然,但很快,这句话便得到证实。

……

而此时正值新科选拔,选出一个极其优秀的状元女郎,姓唐名婉。

真正寒门出贵女,大周第一次选拔出女状元。

按惯例,状元郎要头戴簪花,榜眼、探花紧随其后,骑着高头大马,沿京城主街游行。

称为“夸官游街”,这一天如一个盛大节日。

象征着状元郎即将开启精彩人生。

骑在马上的苏婉笑颜如花,尚不知她所入的官场恰如龙潭虎穴。

……

登仙台上,一个女子陪着皇上,两人望着宫外璀璨灯火,喧闹之声隐隐传入宫城上空。

真是一番盛景。

女子赞叹着大周如今的繁荣,忽而叹息,“皇上真不认为凤姑姑已卷入储君之争了吗?”

身后宽阔殿堂的灯火照不透屋外的黑暗。

皇上在黑暗中似是抖了一下,又好似跟本没听到这话。

许久才幽幽然道,“归大人已下值,皇姐同你夫君一起回吧。”

……

苏婉要上朝堂面见天子。

她虽出身穷家小户,却一身书卷气,能做一手花团锦簇的文章。’

她克服了多少困难走到天子面前,只有自己知道。

大户人家的孩子只需把书读好。

她却要承担家里的杂活,要帮妈妈照顾弟妹。

田里的农活也不能不做。

事情都做完,才能点起小小灯火,在灯下看书写字。

在母亲的叹气中,她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

她知道母亲心疼那点灯油。

陪伴她的只有夏天的蚊虫,冬天的冻疮,母亲的沉默。

父亲倒不拦着她,但也不多管她。

这样的父亲已经是村里的最好的父亲,尽管他爱喝酒,对家里的事也不上心。

但他不打妈妈,也不骂她。

读书写字对苏婉来说是天堂,学堂里的读书声是天籁。

好在镇上员外捐给学堂很多文房四宝,富家子弟嫌这些东西过于廉价,没人用。

苏婉喜滋滋领走许多。

这样母亲就不必担心还要出份笔墨的费用。

苏婉用最便宜的羊毫笔与青石墨写出全村最漂亮的字。

先生很喜欢她,喜欢她隐忍与坚韧。

先生送她一副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鼓励她不可被生活磨灭志气。

她的努力与艰辛,先生都看在眼里。

如今,她登科及第高中状元,不止给家里争了气,也没辜负老师。

那副字她在拿了官府给的“旗匾银”后,终于有钱装裱起来。

余下的银子,她拿了十五两给先生。

母亲一直欠着束修,先生减了许多,可家里还是拿不出。

叫人捎给母亲二十两,带话嘱咐母亲,这钱万不可给父亲拿走吃酒。

她很骄傲。榜眼、探花都是男子。

不论穷家子弟,男子亦不必承担家务,只一心埋头读书。

然而,她赢了。

她用自己的成绩告诉世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是句极可笑的谣言。

她们只是没有男人那样的机会。

京城的繁华让她惊叹,心中的抱负让她热血沸腾。

按惯例,她可以做地方官。

她宁可只取最贫困的一县,做最低阶的县令。

三年内,她要大治此县,她想让所学发光,想向世人进一步证明,女子可以不比任何男人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