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雾隐诡事(二)

虽然以自己邪神分身的位格,就算翻车,应该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考虑到连山学界对分身也没有多少认知,说不准这只是邪神的一次性消耗品,在出发之前,洛书还是打算多少安排一下后事。免费看书搜索: 拉小书网

最重要的,当然是留下遗言,以防万一。

洛书郑重地拿出一张草稿纸——郑重的是内容,不是形式——详细记录下9月30日的袭击、白牙岛陷落这两次关键预言,以及在历次读档中发生过的事情,以向后来人示警。

写下最后一句“隐器艾草香氛、小黄鸭、铜钱,如存留,由程玖继承”,把自己为数不多的财产也安排好后,洛书把墨水吹干,又拍了照存在手机里,再等一个小时,没有发生诸如“墨水褪色”“照片自动删除”之类灵异事件,这才放下心来,准备出发。

想要寻访尚未消失的雾隐村,就得前往西晋永熙年间的荆州一带。

西晋实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基层治理,想要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恐怕非得是群山之间才有可能。

但永熙年间,因屯田制度,大量隐匿山中的人口被迫陆续出山,青壮编入军中,在此背景下,所谓“人去村空”,可能只是搬迁而己。

虽然有可能扑一个空,但总归值得去看看。不过,想要准确降落,还需要一点策略。

洛书的策略并不复杂:在传授木匠绝技、建筑理论的《鲁班书》上卷基础上,再补一篇伪作,传授一种五行阵法,名曰“桃花阵”——这是受到了《桃花源记》和《射雕》的双重启发。

洛书把刘海都快薅秃了,终于编出一套自称沿袭自连山八卦,但其实就是一幅大型洛书九宫图的桃花阵法,吹嘘只要按这阵法种下足以遮挡视野的大树,就能将村子隐匿其中,让外人无从寻访——这是利用西晋年间人们躲在山中逃避屯田和兵役的心态。

洛书先降落到汉代,一个用九宫算计算账目的书肆掌柜身上,伪造了《鲁班书》手抄本,将原版的上卷、“桃花阵”以及下卷“占卜篇”都夹在其中。

虽然受限于洛书拉胯的古文水平,不但字迹歪斜、不堪入目,而且措辞半文不白,甚至别字连篇——但谁知道就没有脑补怪以为这叫做“玄机”呢?

洛书料想的大差不差——在她离开后,那书肆掌柜从半夜恍惚中惊醒,见自己梦中写下洋洋洒洒数万言,虽语句颇有不通之处,但定睛一看,竟是业己失传的《鲁班书》,以为神授,一时间成为新的怪谈……

随着时间穿梭日渐熟练,洛书己经学会了在跳转之前确认“落点”。“起跳”的瞬间就像身处一只巨大的万花筒,每一块碎片上呈现的,是时间长河里,一位陌生人短暂生命的一个瞬间。

也许他们之间的缘分只是这浮光掠影的一瞥,也许洛书会把目光投过去,于是造就一段怪谈。

当洛书在她的万花筒里看到桃花时,便首觉找对地方了。

日落时分,从朝西开的窗户看去,一轮红色的太阳正在桃林背后缓缓沉没。

洛书抬起手,看到一双树根一样苍老的手。当她动作时,青筋高高凸起,微肿变形的手指关节处传来不甚灵活的咔嚓声和些许陌生的痛感。

好消息是降落成功,不那么好的消息是,这是一位老太太,且疑似罹患关节炎。

考虑到洛书原意是来刷怪的,那么这运气就十分炸裂了。

好家伙,什么八旬类风湿老太暴揍诡异?难度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虽然感到牙疼,但洛书暂时没开发出换人技能,来都来了,只好摸出拐杖,趁天还没黑透,先出门逛一圈看看。

老人的房子在村子边缘,出门便是一棵桃树。洛书不知道现在是几月,但刚出门,风里的凉意就让老人家的身子骨有点受不住,显然不应该是开花的季节。

但眼前的桃花却开得极盛。

有花开就该有花落,可诡异的是,明明方才起了一阵风,地上却连一点落花也无。

屋旁是一小片菜地,多是一些豆类,具体是什么品种,洛书就分不清了;更远一点是成片的稻田,或许因为群山之中水源不那么丰富,多是旱稻。

洛书拄着杖,沿着田埂之间过分干净的小路,缓缓地走了出去。

村子并不大,稻田之间点缀着屋舍,外围种着桃树,更远,便是群山了。

夕阳己经沉没,余晖勾勒出群山的剪影。巍峨的群山对这小小的村庄形成合围之势,只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仿佛被砸出一个缺口,让人想起《山海经》的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洛书的家乡也有山,但那些与其说是山脉,不如说是丘陵,远远没有眼前来得高峻。眼前的山不但高峻,而且险恶,西面合围之下,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黄昏应该是家家户户燃起炊烟的时候,但空气中却没有饭香,只有桃花冷冽的香气。村庄陷入怪异的寂静,不闻人声,甚至不闻鸡犬。

在最后一线倔强的阳光从唯一的缺口消退以后,群山便也隐没在黑暗之中,但西面的压迫感不减反增。洛书感觉手指关节开始隐隐作痛,这些老迈的零件比她更早地嗅到了空气中的湿意——起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