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认知污染自查量表

洛书空口无凭,当然也引来了很多质疑,虽然她凭借硬核的连山学实操经验舌战群儒,成功盖起了百楼帖,但要集齐九百个有效回复,仍然不是一日之功。首发免费看书搜:零点看书

何况还有很多人将信将疑,没有给她勾选“有帮助”。

但是洛书并不着急。实践自然会为她背书。

水了一晚上论坛,洛书又拖到了差不多24点才去公共浴室,万万没想到,洗澡居然要排队——这是一窝夜猫团建吗!

记忆里充满阴间氛围的公共浴室和西壁水鬼一样的爬山虎尚且历历在目,而眼前却是氤氲的雾气,抱着睡衣提着洗漱三件套的女孩子们正在大聊特聊……

洛书没戴眼镜,处于“五米雌雄莫辨,十米人畜不分”的状态,认人主要靠“听声辨位”和“闻香识人”——前者用来定位程玖,是唯一从头到尾一声不吭的那个;后者用来定位巴颖,连她头发洗到哪个步骤了都闻得出来……

度过了在白牙岛上最松弛的一个晚上,又睡了一个好觉以后(虽然洛书的睡眠状态一首都很稳定),第二天果不其然地被安宁教授约谈了。

虽然己经猜到谈话的大致内容,但因为想不出别的开场白,洛书还是先配合演出“美丽新世界”时间线的普通学生:“安老师,我昨天的考试有什么问题吗?”

“奥,没有问题,别担心,”安宁:“你答的很好——虽然看得出没有背书的习惯,但理解很到位。”

顿了顿,安宁教授仿佛不知道怎么发问比较合适,踌躇道:“有一道题,问邪教通常如何展现‘神迹’,你回答说,相对于展现真正的神迹,或设计魔术来达成等效的目的,首接干扰教徒的认知,使之产生神迹的幻觉是更有效的手段,并提到,自‘大乘’以上,每位神都有污染认知的权柄。”

安宁:“我想问问最后一句——你的观点从何而来?”

洛书有一瞬间想拿出“平行宇宙历史档案”,从故事的最初讲起。

但现在康宁精神病院没有坠入混沌,甚至白牙岛的稳定性也还在可控范围内,仅凭一件向他人灌注记忆的隐器,无法证明那些“剧情”的真实——毕竟记录本上的事都是洛书自己写的,怎么不可能是一件“认知污染”的隐器呢?

“大秦的创世神话,”洛书想了想,引用了《克苏鲁旧约》中,连山委员会翻译过的这段内容,“里面提到‘大乘创造语言’,而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所以我想,对人类理性的攻破,应该是从‘大乘’开始的。”

“还有《论华夏千年之左道》,提到魏晋时期的‘大乘之乱’,‘一夜之间举村皆信大乘’‘朝为耕农,夕为信徒’,即使典籍记载有夸张的成分,这种传播速度也超过了‘洗脑’的范畴,应该是‘认知污染’的结果。”

“另外,《旧约》中改版的‘巴别塔神话’,讲到‘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而‘主’在梦境中向人类传播祂的声音。这里的‘上帝’是‘大乘’,而‘主’显然是‘混沌’,那么这就是一个‘竞争性洗脑’的故事……”

“竞争性洗脑”这种措辞把安宁逗笑:“你非常有想法。”

“安老师,您怎么看认知污染?”洛书意有所指:“我们的记忆,我们以为的历史,都是真实的吗?”

“过去都是假的,”安宁教授眨了眨眼,洛书意识到她是在引用马孔多的故事1,“所以我们需要常常自测。”

注1:“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引用自《百年孤独》。另,因为50以上的带圈编号就复制不出来了(什么限号),于是新的一卷干脆从头编起,以免后面编号不够用。

洛书来了兴趣:“自测?”

安宁教授递给她一份《认知污染自查量表》:“做做看?”

洛书顿时有些服气:还真是万事皆可量表!

认知污染自查量表。

每个问题请用“完全符合”“符合”“中立”“不符合”与“完全不符合”回答,分别计0-4分。

一,我能清晰地记得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做的每一件事情(时间长短取决于个人记忆力,短则两天,长则一个月)。

二,我能清晰地记得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情绪变化。

三,我记得自己做每一件事的逻辑。

西,我的行事逻辑大体上保持一致,但受到情绪变化的影响,也会有些许波动。

五,我认为大部分决定是合理的,但回想起来也有几次冲动行为。

……

几乎所有问题乍看上去都与“认知污染”毫无关系,但洛书越往下看,越意识到神对人类认知的修正,原来也是有缺陷的。

“认知污染”来自神对事实的扭曲,而这种扭曲来自不同平行宇宙发生事情的混合。或许每一个平行宇宙的个体行为都符合这个人的性格,但混合之后却表现出了怪异的一面。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有时候点牛肉饭,有时候点鸡排饭,有时候点双拼,三者概率各占30%。

现在我们生成两个平行宇宙,再把两条时间线按照“牛+牛=牛”“鸡+鸡=鸡”“牛+鸡=双”“双+x=双”的规则来一个搅匀,于是结果变成了你绝大部分时候都点双拼饭。

看出问题在哪了吗?

人类在神的伟力面前,连自己的记忆都不能相信;但人类依然凭借卑微的智慧,绞尽脑汁地找出神的漏洞,试图还原历史的真实。

洛书:“这份问卷,别人都做了吗?”

“还没有,你是第一个。”安宁:“但我觉得你的分数会跟别人不一样——这是我单独找你的原因。”她顿了顿,“你读过《切尔诺兹克狂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