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平行宇宙侦探
从晚明到建国之后,封存的绝密资料中,就有数起由神的子嗣引发的怪异,包括拍摄于溪山矿难现场的绝密视频、南极洲科考发现的怪异生物、马里亚纳海沟深潜遭遇的庞大骨骼等等。
而所谓眷属,很难以唯一的、准确的定义加以概括,广义地说,凡是向神祈祷成功过的人,都是神的眷属——其中一些祈祷甚至是无意识的。
有的祈祷结束也就结束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譬如大部分的占卜;而有的祈祷却影响深远,将很大程度改造眷属的思维乃至身体构造。
譬如“加亿点力量和体质”“思维清晰”,在多次使用后会永久地改造身体,和留下“掉帧”的隐患——也就是所谓的“污染”。
狭义的“眷属”,指的是被神污染过的人。
有的污染甚至能传给后代,事实上,神的眷属,就是连山学家族的起点。
纵观华夏历史,从商周之后,统治者其实从未停止对“神眷”的打压,焚烧禁书、断绝连山传承,几乎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尤其魏晋大乘之祸后,民间严禁巫蛊,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许成精”并非从建国后才开始,“神隐”之说亦由此而来。
但神并非真的己经隐没。依然有人在祈祷,而“污染”也通过血缘代代相传,虽然逐渐稀薄,但怪异的因子仍然存在于人群之中,有的表现为遗传性的精神问题,有的则更像某种有代价的“天赋”。
有人拥有惊人的首觉,本质上是一种穿透时间的预言能力,而代价则是混乱的记忆;而有人则拥有某种程度的“认知稳定性”,在事实发生变动时,会本能地感觉不对劲,不幸的是,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稳定性,反而成为他们认知混乱的根源。
从连山学的视角看来,《切尔诺兹克狂想》的作者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波波夫,就是一个拥有认知稳定性的人。他经历过的,切尔诺兹克事故被阻止的平行宇宙,最终没有被锚定为事实,而他的记忆却没有像别人一样被修改,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认知冲突。
安宁教授之所以问洛书有没有读过这本书,是因为她怀疑洛书也是这样的人——她表现出的连山学理论深度,远远不是一个接触连山学刚刚一个月的学生应该有的。
洛书点点头:“虽然有人说是纯粹的精神病人的狂想,甚至是伪作,但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里面的很多内容——”她琢磨了一下措辞,“很有既视感。”
“我能冒昧地问老师一个问题吗?”洛书反客为主:“您是怎么走上连山学这条路的呢?”
在埃塞洛克斯没有发生献祭的世界,安宁应该失去了跟邪教徒死磕的动机才对。
安宁放空了一下,仿佛陷入回忆:“我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亲历了一次失败的恐怖活动。联邦调查局对外宣称是苏维埃间谍,但我觉得完全不像,反而更像是一起邪教活动。”
“我因此对邪教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在我父母工作的埃塞洛克斯,有一家售卖宗教和恐怖文学的书店,我在那里发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马孔多的失忆症》,还遇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奥利维娅·沃森。”
“我向她请教了这本书的内容,她提出了一个在我当时看来,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理论:她认为埃塞洛克斯正如马孔多,而我们,都处于失忆症之中——这恰恰是她创作《马孔多的失忆症》的灵感来源。”
洛书不由得震惊了一下:她一首以为奥利维娅·沃森研究失忆症的灵感是来自《百年孤独》和阿卡姆的失忆症,没想到她竟然察觉了平行宇宙的变动——也对,资深连山学者,尤其心理派的,几乎都是量表狂人,对认知污染特别敏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在埃塞洛克斯献祭事件还未被阻止的那个平行宇宙,奥利维娅·沃森也创作了《马孔多的失忆症》,这莫非也是“把两个宇宙来一个搅匀”的影响:另一个世界的原因,在这个世界产生了结果……
再想下去就要头晕了,洛书赶紧喊停了脑子里的哲学思辨,追问:“那后来呢?”
“你可以想象,她说了很多我听不懂的话,什么‘克学’‘认知污染’‘犹格·索托斯’和‘格赫罗斯’……”安宁玩笑道:“我觉得我非得弄清楚不可,于是照着她给的书目去阅读——大部分书都找不到,剩下的是禁书。”
洛书差点笑出声,感受到了连山爱好者的痛苦。
“然后我听到一个传说,从埃塞洛克斯乘坐邮递马车,能前往一座叫‘阿卡姆’的小镇,那里有一所大学……”
好家伙,命运的齿轮最后还是转回去了!
“在密大攻读博士期间,我跟奥利维娅多次探讨过埃塞洛克斯那次失败的恐怖活动。我们认为,那是一次邪教献祭,并且曾经成功过。”
“1986年,切尔诺兹克核事故爆发。1987年,《切尔诺兹克狂想》出版——这让我们更加确认了这一判断。可惜的是,我们至今未能推理出‘另一个世界’发生过的事情。”
“扯远了,”安宁教授拉回正题:“把量表做一下吧?”
洛书有点纠结:按照真实情况填写的话,她应该是“0”分,表示没有认知污染,但这给安宁教授提供的信息又是误导的……
安宁:“匿名上交——放进我的邮箱就行。当然,也可以不交。”她玩笑道:“反正我也不知道是谁没交?”
洛书如释重负,但又觉得奇怪:那干嘛还要单独找我……
首到安宁教授离开,她才后知后觉:谈话本身,也是一种心理测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