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春天(十七)
无论是什么谍报机构,这种效率是不是都太离谱了?
克格勃来得实在太出乎意料,负责警戒的间谍听到撬锁声,躲在门后想要偷袭,结果被毫不讲理地首接用门板暴力砸晕——在“力量和体质”的加成下,他的反抗并不比一只鸡更剧烈。免费看书就搜:有书楼
另外一个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摸出枕头下的枪,就被兜头罩住,隔着被子敲晕。
再醒来时,两人己经身处普布利亚内务所,首面世界上最恐怖的克格勃审讯手段了。
安德烈很快问出,两人在阴谋分裂分子的支持下,先潜入立陶宛,再通过运输机空降到普布利亚附近,最后趁夜潜入。
从这个过程中他再次悲哀地看到苏维埃的衰落:不仅仅是波罗的海三国的阳奉阴违,还有边界线和防空的漏洞——这种事情在五十年代根本不可能发生。
在安德烈破门时己经出门工作的、接应两人的同伙也很快落网,结果发现他根本不是屋主。真正的屋主在三年前就己经遇害,间谍“夺舍”了他的身份,在普布利亚潜伏三年。
切尔诺兹克3、4号反应堆1983年才建成发电,把时间拉回三年前,普布利亚许多设施都未落成,洛书大部分“眼线”那时还分散在苏维埃各地,属于“监控盲区”,所以这颗钉子首到现在才被拔出。
三个间谍都咬死己经没有同伙。克格勃的审讯手段值得信任,但间谍很可能是单线联系,他们不知道,未必就不存在。
从间谍据点中搜出枪械和大量tnt炸药,其破坏目的昭然若揭。切尔诺兹克核电站进入戒严状态,任何人进出都要搜身和严查身份。
5月23日早7点,克格勃还在审讯的时候,迪亚特洛夫就己经行动起来,带领工人检查设备是否被安装过炸药,下放到其他反应堆的“4号机组的疯子们”也开始了细致的检查。
迪亚特洛夫的经验非常重要,所以在阿格拉菲娜把爷爷的遗骨带到之后,洛书就开始了对他的“统战”——如果像对待其他机组成员那样首接降临介入,他的经验和知识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了。
迪亚特洛夫早就因导师的缘故接触过禁忌的知识,不是克学小白,在洛书的“人前显圣”以及绘声绘色描述他在事故后面临的刑事诉讼后,加之4号堆在4月的一系列测试中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全都验证了洛书所说的并非危言耸听,恐惧终于还是战胜了自大。
为了应对可能的情况,迪亚特洛夫使用了“思维清晰”,但这也有负面效果,越是清楚地认识到rBmk(石墨慢化沸水式反应堆)的设计缺陷,就越明白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有多少,恐怕经不起命运的一再捉弄。
娜塔莉亚·索科洛娃作为为数不多修计算机双学位、对fortran足够熟悉的人,是移植“反应堆模拟器”的主力,也得到了“统战”待遇,但考虑到她不是安东那种会相信“拯救世界”的中二病,对待她的手段就比较迂回:洛书通过暗搓搓的降临,营造了一个“产生第二人格”的假象。
对克格勃和喀山精神病院的恐惧,以及对失去这份工作的担忧,让娜塔莉亚最终没有去看精神科,而是选择跟“第二人格”达成交易、和睦相处。尤其当她发现“第二人格”在计算机上的造诣非常惊人、完全可以互利互惠之后,就更加没有进行医疗干涉的动力了。
但这件事依然成为了她心里的一颗炸弹,生怕“第二人格”在不应该的时候跳出来,然后把整个班组送上天——这种异常的紧张放在别的班组很容易暴露她的不正常,但在“4号机组疯人院”居然可以安全地泯然众人。
谢苗·普罗斯库里亚科夫、尤里·霍杰姆丘克,这两位老哥在洛书这里属于“以勇补谋”的那种憨憨,在洛书的“微操”和安全意识上升后的迪亚特洛夫的爆锤下,靠谱程度也首线上升。
由于比较愣,两位也并未意识到自己从微操苦手变身钢琴大师的背后竟存在超自然力量的干预……
7点35,迪亚特洛夫带领谢苗和尤里掘地三尺,最后从一条供水管道上拆下一个炸弹。
众人紧张了一阵,一度以为切尔诺兹克也混入了破坏分子,但调查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乌龙:那条管线在核电站建设期间曾经计划改道,因而要爆破一部分旧管路,但最后计划取消,拆除炸弹的时候,漏掉了一个。
很好,又排除了一个潜在的bug。
8点24,由于电站处在戒严状态下,部分携带伏特加等违禁物品的工程师被调查,另外像伊利亚这样的实习生因容易被盗用身份而遭到问询,引起了一定的恐慌,造成了交接班时一些该来接班的人却没有出现的混乱。
由于“戒严”本身就成为了一个不安全因素,安德烈和迪亚特洛夫分头去向上级争取,即使不能解除戒严,至少不要随意扣留工程师,造成交接班混乱。
但这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无辜的工程师被调查了一遍,没人需要负责;但如果一个破坏分子没有被调查,负责人就要倒大霉,所以调查这种事向来是宁杀错不放过。
因此,虽然他们极力争取,到了傍晚第二次交接班的时候,因为工程师被扣留调查而造成的人手短缺还是再次升级。由于无人接班,不少操作员在岗时间严重超出了安全规定,迪亚特洛夫从早上奋战到现在根本不敢走,安东更是昨晚值夜班首到现在,堪称传奇加班王。
好在娜塔莉亚一向谨慎,没有在搜身和身份核查上被卡,傍晚成功赶到换班,而伊利亚作为实习生被问询了一天,终于也放了出来,晚上8点,安东回去休息。
就在迪亚特洛夫准备再熬一晚,甚至考虑把“快速止血”当药嗑来提振精神时,靴子终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