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可惜……没用。

大队长不吃这套。

白连山放出话来,凡是想上第一个修理自行车班的,必须要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只要参加小学毕业的考试,就可以上所有的班。

但是,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的不受这个条件限制。这样的规定一出,有高兴得不行的,也有失望的。

特别是那些刚好小学毕业的,情不自禁的就松了一口气。

不过,大家都知道大队长是为了他们好,希望他们有文化。

而且,大队长还给他们保证了,人人都能学到一门手艺,只要他们好好的按照生产队给大家的计划去干。

点心班报名的人更多,不管是小姑娘还是小媳妇,还是大娘大妈大婶,个个都想要学。

白连山没想到女同志比男同志还要积极,让他对那些男同志都有些恨铁不成钢了,觉得男人没有女人那么有眼光。

裁缝班暂时开不了,因为主要是没有布料浪费,没有布料给大家学习。

虽然没有那么多布料,不过乔九如也给了解决的方案。比如说谁家做衣服,可以拿到班里,让大家看看怎么裁剪怎么做成衣服。另外,就是带人去服装厂里学习。

就是,去服装厂学习需要有人脉。最后一个办法就是请退休的老师傅来教,给钱出粮都可以。

有办法就好,最怕没有办法。

白连山把裁缝班怎么学习一说,自然也没有不同意的。

七五年元旦,生产队的第一期的自行车修理班就正式开班了。

一共有两辆破旧的自行车,以及一些零件,白连山还特意把自家的自行车也带了过来给大家观摩。

自行车也就这些零件,一天下来大家都把零件认得七七八八的了。

没过几天,就拆了两辆专门给他们学习用的自行车,重新装了回去。

白连山对学员们的要求就是,必须把这两辆自行车重组,还能骑起来。

不管能骑多远,只要能骑,这手艺算是差不多了。后续,再带人去自行车厂学习两天,基本上就能出师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他还让大家做好笔记,每个人都要记,然后他还要检查。

点心班也在元旦这天开班,学的是怎么做好吃的包子。

比如,红豆包,花卷,粉丝包,酸菜包,豆腐包,五颜六色的各种馒头,包括番薯馒头,还有牛奶馒头。

牛奶还是白连山去专门去买了一大桶回来,学员们就各自回家拿面粉来学习,其他的材料由生产队负责。

这些包子做好了之后,谁家出多少就拿多少回去,大家也没有意见。

知道白连山要去买牛奶后,乔九如也请他帮忙带了一桶。

她也给大宝和小宝做奶馒头吃,牛奶布丁,奶糖,牛奶糕,牛奶饼。

大宝和小宝,冯子路都吃得头都抬不起来了,连老冯,周美华和蔡庆文他们这些曾经富裕人家出身的也觉得新奇,好几样他们都没有吃过呢。

一大桶的牛奶全给乔九如给造光了,做好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后,还悄悄的给九叔和白连山各送了一些。

九叔和白连山万万都没有想到,牛奶还能做出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虽然他们不太喜欢这个奶味儿,但是家里人除了他们外,个个都喜欢,都说从来没见过也没吃过这样奇特又好吃的东西。

这会儿,白连山才深刻的知道,乔九如让自己开的这个点心班大有可为啊。

拥有了这样的手艺,不管是自己做着吃,还是以后有机会做点心拿出去买,绝对能挣到钱。

乔九如这是送大家金点子啊,教大家以后如何挣钱。

白连山这样对乔九如说的时候,乔九如说等以后国家真允许大家做买卖了,无论是去县里买还是市里卖,一个月的收入比上班的要多很多。

虽然,白连山不知道以后国家允不允许私人做买卖,但这样的手艺在以前是不外传的,谁家有这样的方子都是捂在手里的,就是传家宝。

在生产队通往公社的路还好走的时候,白连山还带着自行车修理班和拖拉机班去了几次公社学习。

还没到过年呢,生产队每天都是喜气洋洋的,大多数人也不猫在家里,而是四处串门聊天。

秋收结束后,乔九如和苏怀远又带着大家伙进了几天的深山,带回来十几袋的山货和几百斤的鱼。

蔡庆文他们的山货都没拿去卖,而是留着自己吃,或者是寄给儿女。

这个年比上一个年过得又好了一些,蔡庆文他们也比往年要忙很多。忙着给初中和高中班出测试,还要给夜校写资料。

白连山也没有让大家白干,偷偷的给他们各送了十斤细粮,三十斤的粗粮。

因此,老冯他们十分的愿意给生产队帮忙,出谋划策。

很快,就到了年二十二,生产队又开始杀猪分肉了。

生产队年年都养同等数量的猪,大家伙分到的猪肉都差不多。

乔九如和苏怀远暗地里又跑了两趟黑市,买了三十多斤猪肉。羊肉和兔肉,鱼这些他们完全不缺。

离过年还有大概二十天的时候,乔九如还让女儿给小儿子分别寄了出去两个包裹,每个包裹里面有十几斤的山珍,让苏峰能准时在过年前收到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