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双丰收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正值金秋十月。卓西度透过舷窗望去,机场跑道上方的天空湛蓝如洗,远处的新建塔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到家了。"他轻声说,转头看向身旁的苏晚晴。女孩正专注地整理着随身携带的技术资料,一缕黑发垂落在她光洁的额前,随着她的呼吸轻轻晃动。
苏晚晴抬起头,对上卓西度的目光,嘴角微微上扬:"嗯,到家了。"她将资料收进公文包,"我在想,AsmL那台原型机的光学系统还有改进空间..."
卓西度忍不住笑了。在荷兰的这一周,他已经习惯了苏晚晴随时随地进入技术思考的状态。这个女孩对光学的痴迷程度,有时让他这个工作狂都自叹弗如。
"先别急着想工作,"他轻轻按住她的手,"晚上我约了韦国强他们,给你办个欢迎宴。"
苏晚晴眨了眨眼:"不用这么正式吧?我只是个新入职的研究员..."
"不,"卓西度凝视着她的眼睛,"你不只是研究员。"
飞机缓缓停靠在廊桥,乘客们开始起身取行李。在嘈杂的机舱里,两人之间的空气却仿佛凝固了。苏晚晴的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她低下头,却没有抽回被卓西度握住的手。
走出机场,卓氏集团的车队已经在等候。韦国强亲自来接机,看到卓西度和苏晚晴并肩走来,他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老卓,你这趟荷兰之行收获不小啊。"韦国强接过行李,小声在卓西度耳边说道,眼睛却瞟向苏晚晴。
卓西度轻咳一声:"AsmL的技术团队下个月就来中国,我们需要准备好接待工作。"
韦国强点点头,转向苏晚晴:"苏博士,欢迎加入卓氏。老卓在电话里把你的光学研究成果夸上了天,我迫不及待想听听你的见解。"
苏晚晴大方地伸出手:"韦总好,久仰大名。卓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对光学有点研究而已。"
"别谦虚,"卓西度拉开车门,"你在斯坦福的论文我已经让研究院的人全部打印出来学习了。"
车队驶向市区,沿途的高楼大厦间夹杂着施工中的工地。九十年代初的北京,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面貌。卓西度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的科技帝国,也将在这片热土上崛起。
欢迎宴设在京城一家老字号餐厅的包间里。除了韦国强,还有卓氏研究院的几位核心骨干:原航天部的赵志刚、西交大的马明远、爱立信的林子豪等人。这些都是卓西度精心网罗的顶尖人才,如今将成为苏晚晴的同事。
"各位,"卓西度举杯,"首先庆祝我们成功收购AsmL,这是卓氏进军半导体设备制造的关键一步。其次,欢迎苏晚晴博士加入我们的团队!"
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苏晚晴站起身,向在座的各位微微鞠躬:"很荣幸能与各位共事。我研究过各位的学术成果,特别是赵老师在导弹制导系统中的光学应用,给了我很大启发。"
赵志刚惊讶地挑眉:"哦?苏博士对军用光学也有研究?"
"我在贝尔实验室实习时接触过相关项目,"苏晚晴从容应答,"不过受保密协议限制,细节不便多说。"
餐桌上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这些顶尖学者和技术专家很快发现,这位年轻貌美的女博士不仅谈吐优雅,在专业领域的见解更是令人惊艳。卓西度看着苏晚晴与他的团队融洽交流,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
宴会结束后,卓西度亲自送苏晚晴回研究院安排的公寓。夜色中的北京城灯火阑珊,车流如织。
"谢谢你今天的安排,"苏晚晴望着窗外,"你的团队很棒,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技术的热情。"
卓西度点点头:"他们都是我精挑细选的人才。有了AsmL的技术基础和你这样的光学专家,我们有望在五年内实现光刻机的国产化。"
车子停在一栋新建的专家公寓楼下。卓西度帮苏晚晴取下行李,犹豫片刻后问道:"明天是周日,你有什么安排吗?"
苏晚晴眨了眨眼:"本来打算整理从荷兰带回来的资料..."
"给我半天时间,"卓西度打断她,"我带你去看看北京。你不是说从小在国外长大,还没好好逛过北京吗?"
苏晚晴的眼睛亮了起来:"好啊,不过你得当我的导游。"
"一言为定。"卓西度微笑,"明早九点,我来接你。"
第二天阳光明媚,卓西度带着苏晚晴游览了故宫和颐和园。秋日的皇家园林金碧辉煌,湖光山色间点缀着红叶,美不胜收。
"这里和硅谷完全不同,"苏晚晴站在长廊上,望着昆明湖上泛舟的游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卓西度站在她身后,忍不住抬手轻轻拂去她肩头的一片落叶:"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年,但我们的科技未来才刚刚开始书写。晚晴,你愿意和我一起书写这段历史吗?"
苏晚晴转过身,阳光在她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阴影:"这就是我回国的原因。"
两人的目光在秋日的阳光下交汇,一种无言的默契在心底生根发芽。
接下来的一个月,卓西度和苏晚晴都忙得脚不沾地。AsmL的技术团队如期而至,带来了大量设备和技术资料。卓氏研究院专门扩建了光学实验室,由苏晚晴全权负责。
每天工作结束后,卓西度都会去实验室接苏晚晴。有时她埋头调试设备忘了时间,卓西度就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她专注工作的侧脸。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光学图纸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她与机器的对话流畅而默契。
十一月底的一个晚上,北京下起了初雪。卓西度处理完文件,发现已经快十点了,苏晚晴的实验室还亮着灯。
他轻轻推开门,看到苏晚晴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思索,桌上放着半杯已经凉了的咖啡和几片只咬了一口的饼干。
"遇到难题了?"卓西度走到她身后,双手自然地搭在她肩上。
苏晚晴仰起头,疲惫地笑了笑:"极紫外光源的稳定性还是不够,我们已经尝试了三种方案..."
卓西度看了看屏幕上的数据,突然想起什么:"等等,AsmL的工程师提过一个叫'激光激发等离子体'的方法,他们还在实验阶段..."
"对啊!"苏晚晴猛地坐直,"我怎么没想到!我们可以尝试用高功率激光轰击锡滴,产生等离子体..."她迅速在键盘上敲打起来,眼睛重新焕发出光彩。
卓西度看着她投入工作的样子,既心疼又欣赏。他悄悄退出实验室,去研究院的食堂热了两份宵夜。
当他再次回来时,苏晚晴已经完成了初步计算,正兴奋地在白板上画示意图。
"先吃点东西,"卓西度把餐盒放在空闲的台面上,"你的大脑需要燃料。"
苏晚晴这才感觉到饥饿,她放下马克笔,走到卓西度身边:"你怎么什么都知道?连AsmL的实验性技术都了解。"
卓西度打开餐盒,香气四溢的炒饭让苏晚晴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两人相视一笑。
"我在谈判前做了大量功课,"卓西度递给她筷子,"而且我有预感,极紫外技术会是未来光刻机的关键。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
苏晚晴夹起一块鸡蛋,若有所思:"我父亲常说,光学技术是工业的眼睛。没有先进的光学设备,中国的制造业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
"你父亲很睿智,"卓西度注视着她,"难怪能培养出你这么优秀的女儿。"
苏晚晴低头吃饭,掩饰着脸上的红晕。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实验室里却温暖如春。
十二月初,卓西度在研究院召开了年度战略会议。宽敞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各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苏晚晴作为光学实验室主任,坐在前排。
"各位,"卓西度站在投影幕布前,神色肃穆,"今天我要宣布卓氏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方向——打造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幕布上显示出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图谱。
"目前,我们在设计领域已经有了突破,卓氏通讯的hx系列芯片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但是,"卓西度点击遥控器,画面切换到一台精密机器的照片,"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光刻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惜重金收购AsmL,并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
他看向苏晚晴:"苏博士的团队将在明年启动极紫外光刻技术的预研工作。这是一项可能改变行业格局的技术,虽然现在还不成熟,但我们必须提前布局。"
会议结束后,众人散去,只剩下卓西度和苏晚晴。
"你今天的演讲很精彩,"苏晚晴整理着会议记录,"不过极紫外技术的难度可能被低估了。即使是AsmL,也还处在摸索阶段。"
卓西度走到她身边坐下:"正因如此,我们要抢先一步。晚晴,我相信你的能力。"
苏晚晴抬头看他,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你为什么这么信任我?我们认识才几个月..."
"有些人认识一辈子也无法相互理解,"卓西度轻声说,"而有些人,第一次见面就觉得认识了很久。你对光学的理解,你对技术的执着,还有..."他顿了顿,"你眼中的光芒,都让我确信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苏晚晴的心跳加速了。在这个男人面前,她总是无法保持平日的理性冷静。他看她的眼神,说话的语气,甚至只是安静地站在她身边,都能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与悸动。
圣诞节前夕,苏晚晴迎来了她的二十八岁生日。那天晚上,卓西度邀请她到自己的公寓,说要给她一个惊喜。
苏晚晴按响门铃时,心里有些忐忑。她特意换了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这是她为数不多的非工作着装。
门开了,卓西度穿着一件深灰色毛衣,显得格外居家而温暖。他身后,餐桌上点着蜡烛,摆着几道看起来就很美味的菜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生日快乐,"他接过苏晚晴手中的礼物袋,"你不需要带东西来的。"
"只是一瓶红酒,"苏晚晴有些不好意思,"我从荷兰带回来的,一直没机会开。"
卓西度引导她入座,为她倒上一杯红酒:"尝尝这个,我从法国空运来的松露。"
晚餐温馨而愉快。卓西度难得地谈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在南宁工人家庭长大的记忆;苏晚晴则分享了她在美国求学的趣事和挫折。两人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话题从工作延伸到生活,再到各自的梦想。
"其实,"酒过三巡,苏晚晴的脸颊微微泛红,"我一直有个想法,关于如何改进光刻机的光学系统..."
卓西度大笑:"这就是我爱你的地方,晚晴。在生日晚餐上还能想着工作。"
话一出口,两人都愣住了。"爱"这个字眼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滑出了卓西度的嘴唇,没有预谋,没有修饰,简单而直接。
苏晚晴的眼睛在烛光下闪烁着,她轻轻放下酒杯:"西度,我..."
卓西度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巧的丝绒盒子:"先看看你的礼物。"
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精致的胸针——铂金打造的橄榄枝环绕着一颗蓝宝石,典雅而不张扬。
"这是..."苏晚晴屏住了呼吸。
"梵克雅宝的定制款,"卓西度轻声解释,"橄榄枝象征智慧,蓝宝石代表光学——你的两大特质。"
他起身走到苏晚晴身边,小心翼翼地为她别上胸针:"我知道你不喜欢太浮夸的东西,希望这个合你心意。"
苏晚晴低头看着胸前的蓝宝石,突然伸手抱住了卓西度:"谢谢你...这是我收到过最用心的礼物。"
卓西度轻轻回抱她,闻着她发间淡淡的茉莉花香。这一刻,他感到无比满足。
元旦过后,研究院的工作进入了快节奏。AsmL的技术转移进展顺利,苏晚晴的团队已经开始着手改进现有的光刻机设计。卓西度则忙于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和资金调配。
一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卓西度正在办公室审阅季度报告,秘书敲门进来:"卓总,摩托罗拉的法务总监卡尔松先生来访,说是有要事相商。"
卓西度皱眉。自从去年达成专利共享协议后,摩托罗拉一直很安静,这次突然造访必有蹊跷。
"请他进来。"
卡尔松依然是那副彬彬有礼的模样,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锐利如鹰。"卓先生,好久不见。"他握手有力,"看来卓氏发展得不错。"
"托福,"卓西度示意他坐下,"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卡尔松从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我们注意到卓氏收购了AsmL,这很有趣。根据我们的协议,摩托罗拉有权了解卓氏在芯片制造领域的重大动向。"
卓西度扫了一眼文件,是当初协议中的确有这样一条模糊的条款。他不动声色:"AsmL的收购是为了完善我们的产业链,与现有协议没有冲突。"
"当然,当然,"卡尔松微笑,"我只是例行公事。对了,听说你们请到了斯坦福的苏博士?她在光学领域很有建树。"
卓西度眼中闪过一丝警觉:"苏博士是我们光学实验室的负责人。卡尔松先生对她很了解?"
"略有耳闻,"卡尔松推了推眼镜,"她父亲是中国科学院的苏明远教授吧?在军用光学领域很有名。"
谈话的气氛突然变得微妙起来。卓西度意识到,卡尔松此行绝非简单的"例行公事",他对苏晚晴的关注也超出了正常范围。
"卡尔松先生,如果没其他事,我还有会议要参加。"卓西度起身送客。
卡尔松识趣地站起来:"当然不耽误您的时间。不过,"他意味深长地补充,"摩托罗拉对极紫外技术也很感兴趣,或许我们可以再次合作。"
送走卡尔松后,卓西度立即打电话给安保部门,要求加强对研究院特别是光学实验室的安全措施。然后他拨通了苏晚晴的电话。
"晚晴,晚上有空吗?我想和你谈谈...关于你父亲的工作。"
与此同时,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套房里,卡尔松正通过加密电话向总部汇报:"是的,确认卓氏已经开始了极紫外技术研发,由苏明远的女儿负责...是的,就是那个参与过'神光'项目的苏明远...我会继续调查..."
窗外,北京的夜色渐深,一场看不见的科技争夺战正悄然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