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追光者
阿姆斯特丹的月光洒在运河上,碎成千万片银色的涟漪。卓西度和苏晚晴并肩走在河畔的石板路上,远处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十一下。
"明天就要回国了,"苏晚晴轻声说,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这次收获比预期大得多。"
卓西度点点头,他的手在口袋里握紧又松开。自从三天前在咖啡馆那次未完成的表白被打断后,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再次开口。这个在商场上雷厉风行、决策果断的男人,面对感情却变得犹豫不决。
"AsmL的核心技术团队愿意来中国工作,这是最大的惊喜。"他机械地回应着工作话题,眼睛却忍不住瞟向苏晚晴被月光勾勒出的侧脸轮廓。
苏晚晴突然停下脚步,转向他:"西度,你有心事。"
这不是疑问句。相处这几个月来,她已经能敏锐地察觉到卓西度情绪的变化。即使在最紧张的谈判中,他都能保持表面的从容,但此刻,他的眉头有一道几乎不可见的皱褶。
卓西度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逃避:"晚晴,在咖啡馆那天,我本来有话要对你说。"
运河上划过一艘游船,欢快的笑声和手风琴声随风飘来,与此刻两人之间凝重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苏晚晴静静地看着他,黑曜石般的眼睛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我想说..."卓西度的声音有些干涩,"我..."
一阵冷风吹过,苏晚晴不自觉地瑟缩了一下。这个细微的动作打断了卓西度的话,他立刻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在她肩上。
"谢谢。"苏晚晴拢了拢衣领,突然笑了,"你知道吗,在斯坦福时同学们给我起外号叫'光学女王',因为我总是一头扎在实验室里,对约会邀请从来不屑一顾。"
卓西度有些惊讶她会在这时候提起这个:"那为什么..."
"为什么对你不一样?"苏晚晴接过他的话,向前走了几步,靠在河边的石栏上,"因为我第一次见到有人对技术的热情不输于我,而且..."她转过头,"你的眼睛里有星辰大海。"
卓西度感到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走到苏晚晴身边,两人之间的距离近得能闻到对方呼吸中的薄荷香气。
"晚晴,我想我爱上你了。"这次,话语流畅地脱口而出,仿佛本就该在此刻说出。
苏晚晴没有立即回应,但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她伸出手,轻轻抚平卓西度大衣领子上的一道褶皱,然后缓缓抬头,吻上了他的嘴唇。
这个吻轻柔而短暂,却让卓西度感到一阵眩晕。当他回过神来,发现苏晚晴已经退后半步,脸上带着狡黠的笑容。
"这是回答吗?"他傻傻地问。
苏晚晴笑出声来:"卓总也有反应迟钝的时候?"她主动拉起他的手,"走吧,明天还要赶飞机呢。"
十指相扣的温度让卓西度确信这不是幻觉。他握紧那只纤细却有力的手,两人沿着运河慢慢走回酒店,月光为他们的背影镀上一层银边。
一周后,深圳卓氏集团总部。
能容纳两百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卓西度站在讲台上,背后的大屏幕显示着"追光计划"四个大字。苏晚晴坐在第一排,身边是刚从荷兰飞来的AsmL技术团队。
"各位,"卓西度的声音充满力量,"今天我要宣布卓氏集团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投资50亿元人民币,建设亚洲最大的光学实验室和光刻机研发中心!"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数字即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高管和工程师们也感到震撼。1992年初,50亿相当于许多城市全年的财政收入。
"实验室将由苏晚晴博士全权负责,"卓西度看向苏晚晴,眼神中既有专业认可也有私人情感,"我们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第一台国产深紫外光刻机样机,五年内实现极紫外光刻技术的突破。"
投影切换到实验室设计图,一个占地近十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科研园区,位于深圳新规划的科技产业带核心位置。
会议结束后,卓西度和苏晚晴单独留在会议室。
"50亿?"苏晚晴挑眉,"你在董事会上可没提这个数字。"
卓西度松了松领带,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我昨晚临时决定的。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苏晚晴走到窗前,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身上,"如果失败,卓氏将元气大伤。"
卓西度走到她身后,双手轻轻搭在她肩上:"有你在,不会失败。"
苏晚晴转过身,认真地看着他:"西度,在阿姆斯特丹...那不只是..."
"不,"卓西度打断她,"我分得很清楚。选择你不仅因为个人感情,更因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的博士论文、你在贝尔实验室的项目、你对AsmL技术的理解...没有人比你更适合领导这个项目。"
苏晚晴凝视着他的眼睛,似乎在寻找任何一丝不确定。最终,她点了点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知道。"卓西度微笑着说。
就在这时,韦国强匆匆推门而入:"老卓,出事了!"
他手里拿着一份刚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头版赫然印着摩托罗拉与日本尼康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标题是《美日巨头联手,欲垄断下一代光刻机市场》。
卓西度快速浏览了报道,脸色逐渐阴沉。文章引述摩托罗拉法务总监卡尔松的话:"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只能通过收购获取二手技术...我们与尼康的合作将确保西方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保持至少十年领先优势。"
"这个卡尔松,"韦国强愤愤地说,"明显是针对我们!"
苏晚晴接过报纸,仔细阅读技术细节部分:"他们在加速极紫外技术的研发...这比我们的计划提前了至少两年。"
卓西度走到窗前,沉默了片刻,突然转身:"改变计划,我们也要提前。晚晴,我要你在一年内拿出深紫外样机,三年内突破极紫外技术。"
"这不可能!"苏晚晴脱口而出,"光是光学镜片的加工就需要..."
"追加投资,"卓西度打断她,"要多少钱都给,要什么人我都去挖。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赶在他们前面!"
苏晚晴第一次见到卓西度如此强硬甚至有些专横的一面。她皱起眉头:"西度,科学研究有它的规律,不是光靠钱和决心就能..."
"在中国科技史上,"卓西度声音低沉,"有多少次我们因为'不可能'三个字而放弃,最终处处受制于人?这次不一样,我们必须赢!"
会议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韦国强识趣地退到一旁,而苏晚晴则站得笔直,眼中闪烁着倔强的光芒。
"如果你要的只是一个盲目执行命令的技术主管,"她一字一句地说,"那么你找错人了。科学需要实事求是,不是豪言壮语。"
卓西度愣住了。没有人敢这样当面反驳他,即使是韦国强这样的老友。但苏晚晴眼中的坚定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像对待其他员工那样对待她。
沉默在三人之间蔓延。最终,卓西度深吸一口气:"抱歉,我太激动了。晚晴,你说得对,我们应该尊重科学规律。但时间确实紧迫,你有什么建议?"
苏晚晴的表情缓和下来:"我认为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深紫外光刻机的国产化进程,另一方面...我建议去请我的博士导师莱特教授出山,他是极紫外光学领域的权威。"
"斯坦福的莱特?"韦国强惊讶地说,"他可是出了名的难请,去年英特尔开价千万美元他都没动心。"
卓西度已经拿起外套:"我明天飞美国。晚晴,你和我一起去。"
三天后,斯坦福大学校园。
莱特教授的办公室堆满了书籍和论文,墙上挂满了各种学术奖项和专利证书。这位六十多岁的光学泰斗有着一头蓬乱的白发和锐利的蓝眼睛。
"晚晴,好久不见。"他拥抱了苏晚晴,然后打量着卓西度,"所以你就是那个让我的得意门生放弃贝尔实验室高薪的中国企业家?"
卓西度不卑不亢地伸出手:"卓西度,很荣幸见到您,教授。"
莱特示意他们坐下,单刀直入:"你们是为极紫外技术来的吧?摩托罗拉和尼康的人上周刚来过。"
苏晚晴点点头:"教授,我们需要您的指导。卓氏已经收购了AsmL,有了基础技术储备,但在极紫外领域..."
"你们落后至少五年。"莱特直言不讳,"而且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极紫外光学涉及量子物理、精密机械、计算机模拟等多个前沿领域。"
卓西度向前倾身:"教授,我明白技术难度。但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成千上万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只缺一个像您这样的引路人。"
莱特笑了笑:"每个来找我的人都这么说。卓先生,告诉我,为什么我要帮一家中国企业?摩托罗拉能给的报酬是你们的三倍。"
"因为科学无国界。"卓西度直视老教授的眼睛,"极紫外技术将改变整个半导体产业,它的价值不应被任何一家公司垄断。我们愿意与全球学术界共享研究成果。"
苏晚晴惊讶地看了卓西度一眼。这与他之前在会议室"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态度截然不同。
莱特沉思了片刻,突然问道:"晚晴,你相信这个人吗?"
苏晚晴毫不犹豫地点头:"我相信。"
"好吧,"莱特站起身,"我不会加入任何公司,但我可以担任顾问,每年去中国两次,每次两周。另外,"他指着书架上的一排笔记本,"这些是我三十年的研究心得,晚晴可以带走。就当是给你的结婚礼物。"
苏晚晴的脸顿时红了:"教授!我们不是..."
莱特大笑:"我老了,但眼睛还没花。你们看对方的眼神,跟我当年看我太太时一模一样。"
离开斯坦福时,夕阳将校园染成金色。卓西度和苏晚晴并肩走着,手里提着装满笔记的行李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之前说愿意共享研究成果,"苏晚晴问,"是认真的吗?"
卓西度点点头:"在飞机上我想了很多。你说得对,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盲目竞争。如果我们真的能突破极紫外技术,分享给学术界只会促进整个行业进步,最终对我们也有利。"
苏晚晴停下脚步,在斯坦福着名的棕榈大道上,她踮起脚尖吻了吻卓西度的脸颊:"这是我今天第二次为你骄傲。"
卓西度握住她的手:"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当你说'科学无国界'的时候。"苏晚晴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一刻,我看到了超越商人的卓西度。"
回到深圳后,"追光计划"全面启动。苏晚晴带领团队日夜兼程地消化AsmL技术和莱特教授的笔记,而卓西度则忙于整个集团的战略调整和资金调配。
五月初的一个周末,卓西度强行把苏晚晴从实验室拉出来,带她去了大鹏半岛的一个小海滩。这是深圳少有的安静角落,白色沙滩和碧蓝海水让人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
"你有多久没好好休息了?"卓西度铺开野餐毯,拿出准备好的食物,"两周?三周?"
苏晚晴躺在毯子上,闭着眼睛享受阳光:"记不清了。不过我们有了重大突破,改进了深紫外光学的成像系统,理论上可以将精度提升40%。"
卓西度笑着摇头:"今天是休息日,不准谈工作。"
苏晚晴睁开一只眼:"那谈什么?"
"谈..."卓西度躺到她身边,"比如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苏晚晴不假思索地回答,然后转向他,"你呢?"
"说实话,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行车。"卓西度望着天空,"那时家里穷,看到同学骑车上学羡慕得不得了。"
苏晚晴撑起身子,好奇地看着他:"后来呢?"
"后来我考上大学那年,父亲用半年积蓄给我买了辆二手凤凰牌。"卓西度回忆道,"那辆车我骑了四年,直到毕业去深圳。"
两人就这样聊着各自的童年、家庭和成长经历,时间悄然流逝。夕阳西下时,苏晚晴突然说:"西度,谢谢你带我来这里。我很久没这么放松了。"
卓西度握住她的手:"我们都需要偶尔停下来,想想为什么出发。"
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远处渔船上的灯火陆续亮起。在这个远离喧嚣的角落,科技帝国的掌舵者和他的光学女王找到了难得的平静。
然而,平静总是短暂的。第二天一早,卓西度刚到办公室,韦国强就带来了新消息:摩托罗拉和尼康宣布将在日本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专门攻关极紫外光刻技术,首期投资8亿美元。
"他们这是在下战书啊。"韦国强忧心忡忡地说。
卓西度看着报纸上卡尔松自信满满的照片,反而笑了:"很好,有竞争才有进步。通知公关部,我们要发一则声明。"
当天下午,卓氏集团向全球主要媒体发布通告:卓氏光学实验室成功邀请斯坦福大学莱特教授担任首席科学顾问,同时与中科院光学所达成战略合作。通告末尾,卓西度亲自写下一句话:"科技的未来属于全人类,而非少数垄断者。"
这场光刻机竞赛的序幕,就此正式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