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3年卓西度

第60章 破局者

深圳的雨季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卓西度站在卓氏集团总部顶楼的落地窗前,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手中的咖啡早已凉透。身后会议桌上的《华尔街日报》头版标题刺眼得令人不适:《美日巨头联手围剿中国芯片梦》。

"卡尔松这个老狐狸。"卓西度喃喃自语。

报纸详细报道了摩托罗拉与日本尼康的战略合作细节——双方将共同投资10亿美元开发下一代光刻机技术,并建立专利共享联盟。更令人不安的是文章引述卡尔松的话:"我们将全力保护知识产权,阻止任何技术侵权行为。"

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韦国强快步走入,手里拿着一份传真:"老卓,德国法院的初步裁决下来了。"

卓西度接过文件,迅速浏览内容,眉头越锁越紧。慕尼黑地方法院接受了摩托罗拉的申请,对卓氏通讯的hx-2芯片发出临时禁售令,理由是涉嫌侵犯两项基础专利。

"这不可能!"卓西度将文件拍在桌上,"那两项专利我们明明有交叉授权协议!"

韦国强推了推眼镜:"他们钻了协议地域限制的空子。德国只是开始,日本和美国的诉讼也在路上。"

卓西度走到办公桌前,调出最新的财务报表。如果海外市场全面受阻,卓氏通讯第三季度的营收将暴跌40%,这对接投入巨资的光刻机研发无疑是致命打击。

"召集紧急董事会。"他按下通话键,"另外,先别告诉晚晴这件事。"

三小时后,董事会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十几位董事和高管轮流发言,意见却分成鲜明两派:一方主张立即与摩托罗拉谈判和解,哪怕接受不利条件;另一方则坚持抗争到底,即使付出短期代价。

卓西度静静听着各方争论,手指有节奏地轻敲桌面。当最后一位董事结束发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各位,"卓西度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摩托罗拉的目的很明确——通过专利战拖垮我们,阻止中国拥有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

他站起身,投影幕布上显示出卓氏集团的资金流分析。

"和解意味着永远受制于人,这不是卓氏的作风。但我们也不能硬碰硬,那正中卡尔松下怀。"卓西度点击遥控器,画面切换到产品路线图,"我决定启动'B计划'——加速hx-3芯片研发,绕过争议专利。"

技术总监林子豪立刻提出质疑:"卓总,hx-3的设计至少还需要六个月..."

"三个月。"卓西度打断他,"抽调通讯事业部所有精英,三班倒工作。同时,法务部全力应对各国诉讼,能拖就拖。"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这个决定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强度和风险,但每个人都能从卓西度眼中看到那种熟悉的、近乎偏执的决心——正是这种决心让他从一碗米粉摊走到今天。

"还有问题吗?"卓西度环视众人。

没人说话。

"散会。"

人群散去后,韦国强留了下来:"老卓,光刻机项目怎么办?苏博士那边需要大量资源..."

卓西度望向窗外,雨终于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上:"照常进行,一毛钱都不能少。"

"但资金链..."

"我会想办法。"卓西度打断他,"晚晴的研究是未来,不能动摇。"

韦国强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点头离开了。

雨越下越大,卓西度独自站在窗前,思绪飘向光学实验室。这个时间,苏晚晴应该正带领团队攻关极紫外光源的问题,全身心投入在她热爱的科学研究中。他不想让商业纠纷打扰她的专注,就像园丁不会让暴风雨摧残刚抽芽的幼苗。

然而,卓西度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光学实验室里,苏晚晴正面临着自己的挑战。

"这个数据不对。"苏晚晴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眉头紧锁,"按照理论模型,反射率不应该下降得这么快。"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过去72小时,他们已经尝试了三种不同的镜片镀膜方案,但极紫外光的损耗率始终居高不下。

"苏博士,"年轻的助手小心翼翼地说,"也许我们应该考虑调整整个光学架构..."

"不,问题不在架构。"苏晚晴翻开莱特教授的笔记,快速查找着什么,"等等...这里有个脚注..."

她的手指停在一页边缘的铅笔批注上,那是莱特教授特有的潦草字迹:"考虑非对称多层结构?"

苏晚晴猛地抬头,眼睛亮了起来:"我们一直沿着对称镀膜的路子走,但如果尝试非对称堆叠..."

实验室里顿时忙碌起来,研究人员迅速调整实验方案。就在这时,前台通知苏晚晴有访客。

"我现在没空..."她头也不抬地回答。

"是您父亲,苏明远教授。"

苏晚晴的手停在半空。父亲?他上周才回北京,怎么突然又来了深圳?

会客室里,苏明远背着手观看墙上的技术专利证书,身姿笔挺如松。听到女儿的脚步声,他转过身,脸上表情比往常柔和了些。

"爸爸?发生什么事了?"苏晚晴警觉地问。父亲不打招呼突然出现,这在过去通常意味着不好的消息。

"没事就不能来看看女儿?"苏明远难得地开了个玩笑,然后从公文包取出一个u盘,"我回北京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可能对你的研究有帮助。"

苏晚晴接过u盘,困惑地看着父亲:"这是什么?"

"八十年代初,我们所在长春光机所做过一些极紫外光的早期实验,数据一直没公开。"苏明远压低声音,"虽然设备简陋,但有些思路可能对你们有启发。"

苏晚晴震惊地瞪大眼睛。父亲不仅主动提供研究资料,还似乎完全站在了她这边,这与他之前对卓氏项目的保留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突然支持我们的工作了?"她直截了当地问。

苏明远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女儿实验室工作服上沾着的咖啡渍和记号笔印:"上次来,我看到了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

"你谈起工作时眼中的光芒,"苏明远轻声说,"和你母亲当年一模一样。"

这个回答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苏晚晴心中某个上了锁的抽屉。她突然理解了父亲多年来的严苛与疏离——那不是一个冷漠学者对女儿的忽视,而是一个失去挚爱的男人不知如何面对与妻子如此相像的女儿。

"爸爸..."她声音微微发颤。

"对了,"苏明远迅速转移话题,仿佛不习惯这样的情感流露,"卓西度在吗?我有事找他。"

苏晚晴擦了擦眼角:"他在总部,最近有些商业纠纷..."

"摩托罗拉的专利战?"苏明远冷哼一声,"我猜到了。带我去见他。"

半小时后,卓西度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苏晚晴和父亲一同走了进来。卓西度迅速收起桌上的法律文件,起身相迎。

"苏教授,欢迎回来。"他掩饰着惊讶,"晚晴没告诉我您要来..."

"是我突然决定的。"苏明远直入主题,"听说摩托罗拉在起诉你们?"

卓西度瞥了苏晚晴一眼,她微微摇头表示不是她透露的。

"商业竞争而已。"卓西度轻描淡写地回答。

"不只是商业。"苏明远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折叠的纸,"我在中科院的同事最近参加了一个国际半导体技术峰会。这是摩托罗拉私下分发的资料,关于他们与尼康合作的光刻机项目细节。"

卓西度接过纸张,快速浏览内容,表情逐渐凝重:"他们已经解决了13.5纳米光源的稳定性问题?这比业界预估快了至少两年..."

"不仅如此,"苏明远指着一段被圈起来的文字,"他们计划明年就推出原型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价格比你们预估的成本低30%。"

苏晚晴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倾销!他们明明知道我们正在研发..."

"正是如此。"苏明远看着卓西度,"卡尔松不仅要打击你们的芯片业务,还想扼杀光刻机项目于萌芽状态。"

办公室陷入沉默,只有空调运转的嗡嗡声。卓西度走到窗前,雨已经小了,云层间透出几缕阳光。

"谢谢您的情报,苏教授。"他最终开口,声音异常平静,"但这改变不了我们的计划。晚晴的团队刚刚取得技术突破,我们有信心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苏明远挑眉:"什么突破?"

苏晚晴简要解释了非对称多层镀膜的思路。令她惊讶的是,父亲不仅立刻理解了这一技术的创新性,还提出了两条改进建议。

"有意思,"苏明远沉思道,"如果结合长春所早期实验中的脉冲调制技术,或许能进一步提升效率..."

看着父亲与未婚夫热烈讨论技术细节,苏晚晴感到一种奇妙的和谐。两个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原本看似水火不容,却因对科技的共同追求找到了共鸣点。

讨论告一段落后,苏明远起身告辞:"我今晚的飞机回北京。晚晴,记得查看u盘里的数据。"

送走父亲,苏晚晴转向卓西度:"为什么不告诉我摩托罗拉的事?"

卓西度叹了口气,拉她坐到沙发上:"你肩上的担子已经够重了。专利战是我的战场,光刻机才是你的。"

"但我们是搭档,记得吗?"苏晚晴握住他的手,"商业和技术从来就不是完全分离的。摩托罗拉之所以打压我们,正是因为害怕我们的技术突破。"

卓西度凝视着她坚定的眼神,突然笑了:"知道吗,有时候我真希望你能像普通人家的女朋友一样,抱怨我工作太忙或者忘了纪念日,而不是跟我讨论专利战略和技术路线。"

苏晚晴调皮地眨眨眼:"那多无聊啊。不过如果你真想体验普通情侣的生活..."她看了看表,"现在刚好是晚餐时间,卓总愿意赏光共进晚餐吗?"

"荣幸之至。"卓西度站起身,突然想起什么,"等等,今天不是要测试新的镀膜方案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晚晴已经走向门口,回头嫣然一笑:"科学也需要偶尔休息。再说了,我刚刚有了新想法,需要边吃边聊。"

他们选择了大厦附近一家安静的粤菜馆。正值饭点,餐厅里人声鼎沸,蒸点心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服务员带他们到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座位。

"所以,你的新想法是?"卓西度给苏晚晴斟上普洱茶。

苏晚晴从包里取出莱特教授的笔记,翻到一页做了标记的地方:"看这里,教授提到一种可能的多光束干涉方案。结合爸爸给的资料,我在想..."

她详细阐述了一个大胆的技术构想,将极紫外光源的产生与调制整合到同一个光学系统中,从而大幅简化设备复杂度和成本。

卓西度认真听着,偶尔插入几个关键问题。尽管不是光学专家,但他对技术本质的敏锐把握总能切中要害。两人的讨论从开胃菜持续到主菜上桌,引得邻桌客人频频侧目——这对俊男靓女不谈恋爱却在餐桌上画满了光学示意图。

"这确实能绕过摩托罗拉和尼康的专利布局,"卓西度最终总结道,"但风险在于,整个系统设计太创新了,没有先例可循。"

"科学进步不正是靠打破常规吗?"苏晚晴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

卓西度望着她神采飞扬的样子,突然感到一阵心潮澎湃。这正是他爱上这个女人的原因——她眼中永远有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挑战的无畏。

"需要多少资金?"他直接问。

苏晚晴早有准备,从手机调出一份预算表:"初步估算,额外需要两千万左右,主要用于定制特殊光学元件和增加人手。"

卓西度扫了一眼数字,毫不犹豫地点头:"批了。明天就启动。"

"你都不问资金从哪里来?"苏晚晴惊讶地问,"我知道集团现在现金流紧张..."

"办法总比困难多。"卓西度轻描淡写地说,夹了一块烧鹅放到她碗里,"尝尝这个,招牌菜。"

苏晚晴没有动筷,而是严肃地看着他:"西度,我是你的合伙人,不仅是技术主管。如果公司有困难,我应该知道。"

卓西度脑子里飘过那遍布各地的十几个期权账户和开始起飞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微笑道:“晚晴,资金永远都不会缺,我在其他领域的投资,正源源不断地给我带来资金流。”

苏晚晴笑道:“是嘛,那我就放心了。”

卓西度道:“我即将对我旗下产业进行整合,组建新的一个卓氏集团,光刻机将从北京卓氏研究所独立出来,在深圳成立卓氏光刻机公司,而它,就全部交给你了,你任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至于Ceo,你自己挑选。”

苏晚晴点点头笑道:“好。”

服务员送上甜品——杨枝甘露和杏仁豆腐。苏晚晴用小勺轻轻搅动着碗里的芒果粒,若有所思。

晚餐后,他们步行回公司。深圳的夜空难得放晴,几颗星星顽强地穿透城市光污染闪烁着。苏晚晴突然停下脚步,指向天空:"看,北斗七星。"

卓西度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勉强辨认出那个模糊的勺形:"你眼神真好。"

"小时候爸爸常带我去郊外观星。"苏晚晴轻声说,"那时妈妈刚去世不久,我们都不知如何面对彼此的痛苦,只能通过星座图交流。"

卓西度默默搂住她的肩膀。他知道苏晚晴很少提起母亲去世的事,这是她向他敞开心扉的表现。

"今天爸爸给你的资料..."他轻声问,"很重要吗?"

苏晚晴点点头:"非常重要。八十年代的条件那么简陋,他们却能做出那样的实验,简直不可思议。"她停顿了一下,"西度,爸爸今天的态度转变...你怎么看?"

卓西度思考片刻:"我想,他终于明白我们的项目不只是为了商业利益。或许他也看到了你眼中的光芒,就像当年你母亲一样。"

苏晚晴靠在他肩上,两人就这样静静站在星空下,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刻。

回到实验室已近午夜,但苏晚晴坚持要立刻查看父亲给的资料。卓西度本想劝阻,但看到她兴奋的样子,决定陪她一起。

u盘里是几十份扫描的实验记录和手写笔记,字迹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但内容令人惊叹。长春光机所的团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尝试了多种极紫外光源产生方法,其中一些思路即使在今天看来也相当超前。

"天哪,"苏晚晴指着一组数据,"他们居然尝试过用自由电子激光激发等离子体!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

卓西度虽然看不懂技术细节,但从她的反应能看出这些资料的价值。他煮了两杯咖啡,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苏晚晴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尘封已久的知识。

凌晨三点,苏晚晴突然从电脑前跳起来:"我明白了!"

她激动地向卓西度解释自己的发现——结合莱特教授的理论、父亲的实验数据和团队最新的镀膜技术,她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极紫外光产生和收集系统,理论上可以避开摩托罗拉的所有专利封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太冒险了,"卓西度听完评估道,"但如果真的成功..."

"将改变游戏规则。"苏晚晴眼睛闪闪发亮,"西度,我需要你做个决定——是继续沿着AsmL的改良路线稳步前进,还是赌一把,全面转向这个全新设计?"

这是一个关键抉择。前者相对稳妥但可能永远落后于摩托罗拉-尼康联盟;后者风险极高,但一旦成功将实现弯道超车。

卓西度站起身,在实验室里踱了几步,然后停在窗前。东方已经泛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他转过身,声音坚定:

"我们赌一把。"

苏晚晴绽开灿烂的笑容,正要说话,卓西度却继续道:"但有三个条件。"

"什么条件?"

"第一,先做小规模验证,确认理论可行再全面投入;第二,从AsmL调两位资深工程师协助,降低技术风险;第三..."他走到苏晚晴面前,严肃地说,"你必须保证每天至少睡五小时,按时吃饭。我不能让我的首席科学家累垮。"

苏晚晴先是惊讶,随后会意地笑了:"成交,卓总。"

她伸出手,卓西度握住的一瞬间,她突然用力将他拉近,在他唇上轻吻一下:"这是定金。"

窗外,深圳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这对相拥的恋人身上。无论前方有多少商业风暴和技术挑战,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起突破重围,成为真正的破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