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遗址
---
晨雾在林间流淌成乳白色的河。卓西度被露水打醒时,三十五岁的身体还记得真丝床单的触感,此刻却只裹着沾满泥浆的杰尼亚西装。他摸索内袋的手突然僵住——那台华为手机已经变成青铜色的矿石,表面布满树轮般的纹路。
“西度!”苏晚晴的呼喊声仿佛穿越了整个桦树林,在空气中回荡。这声音清脆而急切,仿佛是在呼唤着一个重要的人。
当西度循着声音望去时,他看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他的妻子,那个已经三十三岁的女人,竟然赤着脚站在树林里。她身上穿着的香奈儿套裙,原本应该是优雅而高贵的,但此刻裙摆却被撕成了布条,用来捆扎着一捆柴火。
苏晚晴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但她的眼神却充满了期待和兴奋。她指着下游的方向,告诉西度那里有一片野粟田。
西度是一位数学家,他的思维总是充满了理性和逻辑。他并没有被妻子的外表所影响,而是迅速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地上。他蹲下身子,用手指蘸了一些泥土,然后在地上画出了一幅精确的等高线图。
“坡度15°,腐殖质层二十公分,和关中平原黑土地几乎一样。”西度的声音平静而专业,他的手指在地上比划着,详细地描述着这片土地的特征。
当众人聚集到河滩时,农耕文明的基因开始苏醒。韦国强用鳄鱼皮带扣磨制石镰的动作,分明带着深桂香后厨雕花的韵律;林小梅尝过七种野果后,选出与岭南荔枝最接近的红浆果;陈立传找到的止血草,叶片背面纹路竟与云南白药配方图惊人相似。
正午阳光穿透橡树冠时,卓西度召开了第一次生存会议。王成用飞船残骸的青铜片打磨成犁头,光刻机专家的手指在木柄刻出等距凹槽;林子豪编织藤索的手法,俨然是光纤布线的原始版本;最令人惊叹的是苏晚晴,她用破碎的蓝宝石腕表镜片聚焦阳光,在枯叶堆点燃的火苗里,竟重现了当年光刻机激光校准的聚焦角度。
十五岁的大卓然突然指着对岸惊叫。在芦苇丛掩映处,二十亩野生小麦泛着金浪,穗粒饱满得不像自然产物。当陈伟明跌跌撞撞冲进麦田时,这位人工智能专家突然跪倒在地——麦穗排列的矩阵,正是他设计的首个神经网络模型。
\"有人来过。\"陈世建律师握着半块陶片出现。黑陶上的绳纹里嵌着卓氏集团股票代码,碳十四检测(用篝火灰烬分层法估算)显示距今正好五十年。马云和王石的争吵戛然而止,他们认出了陶片边缘的指纹——那是二十年前车祸去世的首席农学家留下的。
黄昏时分,众人在山坳发现夯土城墙遗址。当卓茜茜捡起城墙缝里的青铜斧时,十岁女孩突然背诵出完整的《齐民要术》——而她从未学过古文。斧柄刻着的甲骨文在火光中显形,正是\"卓氏农垦\"四字。
入夜后,苏晚晴在北斗七星下测绘出惊世蓝图:城墙遗址为基准点,河流作冷却系统,麦田当晶圆厂,整个地形竟与上海芯片制造基地的微缩模型完全吻合。卓西度摩挲着青铜斧上的饕餮纹,突然明白这不是灾难——而是某个存在将他们的科技树转化成了农耕形态。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正在夯筑的城墙时,大卓然在新建的粮仓里发现蹊跷:粟米堆自发排列成二进制代码,翻译过来是北京研究院的坐标。而在地窖最深处,小卓然正对着刻满微分方程式的陶罐发呆——那是用良渚文化符号记录的量子力学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