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一旦进礼将南瑾吩咐他做的事和盘托出,那就等同于变相告诉皇后,南瑾一直都知道当日畅音阁偏房的门被人上了锁,只是她选择故意隐瞒不告诉皇后。

隐瞒的原因大抵是南瑾将皇后也列为了嫌疑人。

而头先南瑾才向皇后表过态,说她愿意依附皇后求得庇护,

一转头,南瑾就对皇后有所保留。

这件事站在南瑾的角度,她为求自保小心谨慎当然没错。

可站在皇后的角度,便成了南瑾孑孓反复,言而无信,工于心计。

皇后一旦揪住此事不放要怪罪南瑾,那么她往后的路,只会走得更加艰难。

采颉越想越是替南瑾捏了一把汗。

偏凤鸾宫的宫人还将她拦在了门外,只许南瑾一人入内给皇后请安。

南瑾来时,皇后正倚在美人榻上翻阅着账本,身边唯留云熙一人伺候。

南瑾上前一步,向皇后屈膝福礼道:

“嫔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皇后抬眉睨她一眼,“起来吧。”

南瑾不应,反而跪下,

“即便娘娘今日不传嫔妾,嫔妾也是要来向娘娘请罪的。”

她叩首下去,愈发恭谨道:“嫔妾有罪,还请皇后娘娘惩罚。”

“哦?”皇后合上账本,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南瑾,“何罪之有?”

【简短三更】

南瑾正色道:“嫔妾说了谎。当日畅音阁走水,嫔妾曾试图打开房门时,已经发现房门被人从外头下了锁。

嫔妾一直都知晓有人锁门,却并没有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皇后娘娘。”

皇后不语,唯是和颜悦色地看着她。

南瑾继续道:“嫔妾那时以为一切都是王氏作祟,可当嫔妾知道她并未上锁,这场火或许还有第二个人在推波助澜时,嫔妾心里顿时没了主意。

若嫔妾当时提及此事,王氏闻得一线生机,定会嚷着她冤枉,急于将幕后之人抓出来洗脱她的罪过。

可王氏并未看见有谁在起火前出现在连廊。由着她吵闹起来,反而要让背后之人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彻底藏匿到暗处。

只有嫔妾缄口不言,又留下王氏活口,才有可能引得幕后之人按耐不住,欲出手灭口。

嫔妾得皇后娘娘垂怜庇护,自要懂得感恩,惦记着时时刻刻为娘娘分担。可这件事从头到尾不过是嫔妾一人的揣测。

倘若嫔妾在没有实证前将此事告诉娘娘,皇后娘娘为寻出真凶,定会着手彻查。

到头来万一是嫔妾自作聪明揣测错了,再闹大了风波,岂非是嫔妾要陷娘娘于不义之地?”

南瑾抬头看向皇后,眼中已见涔涔泪意,

“无论如何,嫔妾的确对娘娘有所隐瞒。今日既已事成,嫔妾要是再不与娘娘据实相告,那更是辜负了娘娘对嫔妾的信任。”

说着再度深深拜倒,字句恳切道:

“嫔妾有错,还请皇后娘娘责罚。”

南瑾口角极为利落。

说是认错,可她所言行事的每一个动机,最后都归于是在替皇后考虑。

这些理由挑不出错处。

南瑾暗道:即便皇后要因此事发作,也不好在明面上为难她什么。

可出乎南瑾意料的是,皇后压根就没把这件事当做一回事,只笑着说:

“你与本宫说了这么些话,听得本宫是一头雾水。无论你知不知道偏房房门被锁一事,畅音阁走水一事你都是受害者。你怎么会觉得,本宫会为了这点小事而降罪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