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清穿四爷的格格(35)

    其他宫女人也各自暗暗思量。

    有的人满意自己的位份,也有不满意的,还有嫉妒顾七七被封为贵妃的。

    李氏就是其中翘楚,手中帕子都要被她掐烂了。

    如今进了宫,人多眼杂,她也不傻,不敢直接口出狂逛言的造次。

    只敢偷着跟嬷嬷抱怨:“狐媚子瓜尔佳氏,也不知道使了什么狐媚子手段哄的皇上团团转。

    她是生了两个儿子,可我生了三儿一女呀?我儿弘时现在还是长子呢,凭什么我就不能封为贵妃,气死我了。”

    嬷嬷像个木头人一样,不吱一声,也不敢发表任何意见。

    她是真的怕,之前还在潜邸,现在可是宫里。

    她可不敢胆子长毛的胡乱编排皇上和贵妃,嫌脑袋长的太结实吗?

    年妃无喜无悲的坐在窗前不知想些什么,远远望去好似一幅画。

    对了,这次位份安排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钮祜禄氏。

    她和耿氏一样都被封为嫔:熹嫔。

    耿氏依旧是裕嫔。

    李氏因潜邸侧福晋身份,进宫就被封为齐妃。

    大体是按照潜邸位份走的,然后就是看子女情况赐封号,就属顾七七特殊。

    从前大家都知道瓜尔佳氏很得四爷宠爱,年年出巡都带在身边,却没想到如此受宠,大家纷纷猜测是不是因为弘昭阿哥的原因。

    顾七七却不在意什么。

    现在进宫了,很多事情没那么方便了,先苟两年吧,等四爷前朝稳定,她就可以接着浪了。

    本来康熙明旨传位给四爷,朝堂应该很稳定才对,实则不然。

    四爷的那些个兄弟个个都不服,又找出其它借口搞事情。

    皇权斗争真的很复杂、血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康熙确实会教育儿子,个个人中龙凤,个个都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顾七七真的想喷他们一脸,太自以为是了,都以为自己是锤子,实则都是锤子下面的铁饼罢了。

    远的不说,就跳的最高的八爷,顾七七看他就觉这个人成不了皇帝。

    就算侥天之幸,坐上了皇位,也是一个傀儡皇帝。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花钱买的支持者能有多真心,那么多人都喜欢你当皇帝是为啥,当然是因为你好挟制喽。

    在你手下干活肯定比在四爷这个吹毛求疵的人手下干活舒坦。

    不然为啥,真以为你好看。

    这么浅显道理八爷肯定也明白,不过是抱着侥幸心理罢了。

    想着自己登上帝位后一定能铲除这些试图挟制他的人,顾七七只能呵呵了。

    靠收集投靠者的把柄治理国家,算什么本事。

    就这,还敢跟她家四爷比,不自量力。

    不过四爷提前知道答案,手段更加隐晦而有力,尽量不引起太大的朝堂震荡。

    四爷坐在皇位上向下看,这开卷的滋味真好,他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包括他自己的,甚至整个大清朝的。

    再回头看这些兄弟大臣的小动作都有点想笑,突然也没那么介意了,都给他往死里打工吧,也算废物利用为国捐躯了。

    前臣兄弟该封的都封过了,四爷也要开始办正事了。

    他从历史中得知自己的武功评分很低,也醒悟过来。

    外行指导内行要不得,不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般的蛮干。

    专业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人,唯有深耕领域者,方能洞悉其中门道。

    术业有专攻。

    于是大封了岳钟祺。

    他还计划过两年把他大哥也放出来,老十四先晾晾磨磨性子,能磨出来就用,实在不行就圈了吧,不差他一个能打仗的。

    不过首先得搞活经济,有钱、有粮才能打仗呀。

    好在登基前的九年一点没浪费,能做的准备早就做好了。

    顾七七在后宫听到雍正第一次大朝会传来的好消息就是:“天佑大清,攻克天花。”

    为了将这个好消息传遍大清,雍正帝决定由朝廷出面办报纸:物美价廉,消息全面,权威真实。

    势必让整个大清的每一个子民都知道这个好消息,并且全民接种,争取在大清也早日消灭天花。

    为了取信天下,雍正决定由他的小儿子弘旭阿哥率先在‘大祈殿’前公开接种。

    原因是他的弘昭阿哥已经接种完毕,只是没公开。

    ‘大祈殿’其实就是后来的‘祈年殿’,这个名字是乾隆十六年后改的。

    这下子整个大清都轰动了。

    也就大清还没有热搜榜的说法,否则此条消息非得坠个大红‘爆字’。

    四爷提前跟顾七七商量过此事,她是同意的。

    百姓愚昧,如果能让百姓清醒一些她是愿意的,再说非常安全。

    而且借此时机办报控制舆论是最好方法。

    那些个暗地里不老实的文武大臣、皇子宗室,只能暂时转入地下伺机而动。

    四爷也从顾七七那里了解过办报的好处。

    首先就是开启民智;二是控制舆论;三是公开政策和税收之类的,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有利政治清明;

    四是方便提拔真正的人才,分化世家和地主乡绅的势力。

    总之好处多多,四爷把之前暗地里培养的人都撒了出去,势必要把这头一炮打响。

    只隔了不久的又一次大朝会上。

    四爷又打出了第二炮:天佑大清,寻得海外高产粮种,经实验红薯亩产可达五千斤,雍正元年正式开始全面推广。

    文武大臣被一个个消息都砸懵了,这确定是雍正元年?

    四爷九年存了大批种子,没办法,季节到了不等人啊。

    他也学会了,先将粮种按比例下发到适合种植的地方,然后在地方实行责任制,否则提头来见。

    更像承包给地方官,朝廷先借粮种给地方,成熟后,多还几成粮种当作利息。

    总之大清雍正元年有一种新气象,反正老百姓没觉的换了一个皇上哪儿不好。

    又过了一个月,雍正帝又打响第三炮:朝廷大面积发售玻璃窗。

    还在宫门前搭了一个样板房,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参观并购买。

    四爷一众兄弟都懵了,搞什么玩意?

    不声不响的哪儿搞出这么多新花样?

    换赛道了?

    还怎么玩?

    不讲武德啊!

    不过腿比脑袋诚实,样板房搭出来后都跑去参观了。

    嗯!

    真香,他们说啥也得先安装上。

    于是一窝蜂的跑去登记交钱了。

    朝廷明文规定:先付款后送货,概不赊欠。

    宫里最先换了玻璃窗,顾七七也松了一口气,她都快忘记这么明亮是什么时候了。

    这玻璃的售价并不便宜,四爷肯定会大赚一笔。

    今生,四爷登基后,不像前世那么穷,也没那么急了。

    所以,并没有一上来就抄家,前朝矛盾就没有那么尖锐,他想温水煮青蛙,少些动荡。

    刚进五月,还没等雍正歇一小口气呢,太后亲娘乌雅氏重病。

    四爷天天亲自侍奉汤药,太后恶狠狠的瞪着她,也不敢骂出口。

    面色苍白,十分虚弱:“哀家要见老十四,要见我儿子。”语气满是怨恨。

    恶狠狠的瞪着眼珠子,看向四爷更像看仇人。

    说罢将四爷递过的药碗一把打翻。

    四爷淡定的抽出帕子,自若的擦了擦袖口的药汁子。

    也不说话。

    太后急了,认命般平静的道:“哀家说了,要见老十四,否则死不瞑目。”最后几个字说的咬牙切齿,含着血般。

    望着亲生母亲。

    四爷闭了闭眼,站起身转头就走。

    只不过空气中传来了一句:“如额娘所愿。”

    没有像七七透露的前世那样,而是选择答应。

    就让老十四进宫见额娘最后一面又如何?

    算全了他们母子今生最后的情分。

    四爷也猜得出他前世为什么到死都不让十四弟和额娘见面。

    无非就是怕太后真拿或佯拿出私藏圣旨、秘旨之类的,给他初登的帝位带来不稳定因素。

    今生就没这个烦恼了,见吧,见过又如何呢?

    不知道是不是见过心爱的小儿子,了却了心愿。

    太后今生死的比前世还早几天,得,接着守孝吧。

    发丧流程顾七七已经了解了大概,再难也得受着。

    唯一好处就是五月天,不用为太后受冷风吹!

    生命的终章,终究未起波澜。

    【感谢宝宝们的支持,打滚求五星好评!】